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益西彭措堪布:為什麼要放生,放生的利益及如何放生?


時間:2016/6/15 作者:修_精進

分三個方面講:一、為什麼要放生;二、放生有什麼利益;三、應當如何放生。

一、為什麼要放生:

1、眾生具有佛性,皆當作佛,應當尊重生命而放生:

一切生命的一念心性直下和三世諸佛無二無別,然而被宿世的惡業力障蔽,悲慘地淪為心智低下的異類,除了尋求食物、躲避死亡之外,其它都一無所知,這就象是一面寶鏡長時間被灰塵蒙蔽,不但放不出絲毫光明,就連鏡子的本體也無法顯現。

但只要在智者的指示下知道寶鏡的本來面目後,開始不斷地打磨,然後逐漸逐漸地放出光明,等到打磨到極點時,朗照天地的光明就會全體顯現。

一切六道眾生的心性都是如此,由於無始以來被煩惱和業所障蔽,導致不能顯發本具的光明佛性,以迷亂力造作輪迴的業,佛陀了知眾生的心性和佛平等無別,採用種種方便,順應眾生的根機,宣說無量法門,眾生只要遵循佛陀開示的正道,修習戒定慧斷除煩惱,平等都能恢復本有的佛性而成佛。

因此,從實相上衡量,動物並不是一種本性下劣、愚痴,天生比人低等的法,而是和諸佛平等具有如來藏,未來都會成佛。那麼,對於這樣尊貴的未來佛怎麼能損害甚至屠殺呢?殺害生命確實是最嚴重的罪業。而在他們遭受命難的時候,怎麼能不發心救護呢?不發心救護同樣是漠視生命尊貴自性的表現,想想看,就是對一種無情法,比如一輛高檔車,我們都會精心地愛護,稍微有一點損壞都會及時修復,何況有情是宇宙中最尊貴的法,在有情本具的佛性中原本具有恆河沙數那麼多的自性功德,無數輛高檔車加起來根本比不上他的一絲一毫。如果高檔車有必要愛護的話,那生命更應當百倍地救護。

2、思惟輪迴的過患,應當自己慚愧止息殺業,對眾生悲憫發心救護

從輪迴的現象上來看,我們和眾生的關係非常密切。為什麼這樣說呢?從無始以來到今天,我們在輪迴當中流轉的時間實在太漫長了,因此,每一個眾生都和我們彼此做過父母、兄弟、姊妹、兒女,由惡業力在人間或者異類當中也彼此很多次殺害過對方,對這個輪迴的事實雖然凡夫一無所知,但諸佛如來卻是明明白白地照見。我們只是不思惟而已,如果思惟的話,就會情不自禁地生起慚愧心和悲憫心。

我們曾經作過的殺業、曾經和有情結下來的冤結如果能記錄下來的話,整個虛空也容納不下,今天不猛利截斷殺業習氣的話,未來不知道還會有多少次的重演,所以今生有幸得到人身,具有不共的心力,就要好好發揮出來,解開無始以來和眾生結下的一切冤結,行持戒殺放生,讓一切眾生都得到生存的自由,而且,還要進一步為它修法回向淨土,讓它獲得解脫成佛。如果能這樣做,就可以從此永離傷害眾生的迷亂行為,徹底轉變成愛護眾生的賢善行為。

3、出於報恩意樂應當放生:

眾生過去世都做過我們的母親,在做母親的時候為了生養我們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而且把一切最好的享受都留給我們,在我們有痛苦的時候寧願自己代受,因此,母親的恩德極大。現在過去世的母親即將慘遭斷命根的劇烈痛苦,我們怎麼能袖手旁觀、無動於衷呢?雖然還遠遠沒有能力救護天下的一切母親,在救護的程度上也遠遠達不到給予他們究竟安樂的水平,但是我們也不能沒有這份心,所以要儘自己的力量做放生。

4、出於自他平等的善心應當放生:

我們每個人都希求安樂,不願意接受痛苦,為了保全自己的身體,可以捨棄外在的財富、名位,而為了保全生命可以捨棄身體的支分,我們是這樣希求生存,不願意死亡,一切眾生也無不如此。在我們遭受命難的時候,最盼望得到救護,一切眾生在被宰殺時,也同樣希望有人救他。為什麼我們不能替他著想,對他布施無畏呢?

5、隨學大悲世尊,我們應當放生:

我們的大悲世尊在因地發了無上的菩提心,為了救度眾生捨棄過無數的頭目腦髓,投身飼虎、割肉餵鷹,直到成佛之間一直精進不退,而成佛之後,更是任運無勤相續不斷地救度一切眾生。今天,我們做了佛弟子,學習的是以慈悲為自性的聖教,修的是利他的大乘法門,如果在眾生被殺的時候,都沒有一點哀憫救護的心,那確實連佛弟子的資格都沒有。因此,隨學諸佛,我們應當盡力放生。

6、由於利他即是自利應當放生:

放生看起來是救護眾生,實際是救護自己,利他和自利本來分不開,換句話說,我們救護了眾生,就能使自己在現在和無窮無盡的未來,斷除孤寡、貧窮、災難的因素,而且能成就長壽、健康、富貴、安樂、眷屬圓滿的助緣。所以展望無盡的未來,以當下這個放生,實際是預先救濟了我們自己,使我們未來的生生世世永遠不遭受短命、疾病、貧賤、孤寡等等的苦難,這確實是一種能出生無量自他利樂的大總持妙法。可以說,如果人人能行持放生,整個世界都會沐浴在福德的光明當中。因此為了自利我們也應當放生。

破除疑惑:

有人說:在這個世界當中,充滿了疾病、孤苦、貧窮、戰亂,到處都需要幫助,為什麼不去周濟,卻把注意力投注在關係不大的動物身上,這樣在輕重緩急上不是很顛倒嗎?

回答:你還不了解戒殺放生的所以然,人類和動物雖然在外相上有差異,但佛性本來相同,動物以惡業淪落為異類,我們有幸以善業得到人身,如果不能哀憫、體恤動物,任意損害它,將來的結果就是自己福報窮盡而墮落,動物受報完畢轉生為人,難免要從頭還債,反過來成為它的盤中餐。事實上刀兵劫都是以宿世的殺業所感,如果人們相續中沒有殺業,即使歹徒也會對我們生起善心,不會受到任何損害。何況瘟疫、水火等的災難,戒殺放生的人極少遭遇。由此可知,愛護生命原本是愛護自己。所以,如果每個人都能真心投入放生的善行,那這個世界的疾病、孤苦、貧窮、戰亂都會自動消失。所以放生恰恰是對人類的救濟。

至於人間的孤寡、貧窮、災難,也應當隨分隨力地周濟,哪裡是戒殺放生的人決定不作這項善行呢?但是衡量輕重緩急,孤寡等雖然值得我們深深地憐憫,但是還沒有到生命即將被剝奪的地步,而快要宰殺的動物如果不去救護,很快就會在砧板上被宰割、在油鍋中被煎炸,葬身在人們的口腹之中。因此放生是在急難當中把有情從最慘烈的屠殺之苦中解救出來,恰恰是真正懂得輕重緩急。

有人懷疑:動物有無量無邊,你都能放得完嗎?

放生這種善行,實際上是為了發起自己普遍愛護生命的最殊勝善心,透過放生這種善行,對有情的生命真心地關懷、愛護,慈悲會由衷地生起來,有了慈悲,就不願意做損害眾生的行為。因此,人人能行持放生,心中就會遠離損害眾生的心念,因此這是普放水陸空行的一切生命,這是不放的普放。

總結:

沒有佛法的啟迪,一個賢善的人雖然也會有一視同仁的善心,但是單憑自己的智慧力畢竟難以認識到下至一切低等的生命都具有尊貴的佛性,也不認識在輪迴輾轉沉浮的過程當中,自己和眾生之間彼此曾經無數次做過親人和怨敵,也渾然不知一切眾生都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正是由於沒有甚深廣大的認識,導致平等慈愛一切眾生的意樂和行為無法調動出來。一直到佛法傳入東方,三世因果以及眾生與佛心性平等的真諦才徹底彰顯無餘,從此之後,古聖先賢們都一致以戒殺放生作為挽回殺劫、培植福果、止息戰爭、永葆太平的根本基礎。

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人類要實現真正的和平與安寧,使戰爭與暴力消弭於無形之中,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要推動人們戒殺放生、樹立尊重生命的觀念。作為一名大乘佛子,應當從自己身上做起,以真誠愛護眾生的行為,去感化一家、一鄉、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喚起人們珍愛生命的善心。

二:放生有什麼利益:

1、放生是有為善法中功德最大之法:

現在是五濁惡世,一般人都有很重的業障,比如身體的疾病、壽命短促、災難魔障很多、福報很薄,修其它法門也有相當的困難,有沒有一種容易行持而且收效巨大的法呢?那就是放生。在一切有為善法當中,容易行持功德最大的就是放生,藏地的根桑曲扎大師說:應當斷除殺生,救護放生,在一切身語的善法中,放生的功德最大。淨土宗九祖藕益大師說:「欲即人心證佛心,轉濁劫成淨土,術莫過於放生。」所以要把一種惡劣的凡夫心轉成大慈大悲的佛心,要把一個五濁熾盛的時代轉成清淨莊嚴的國土,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放生。

2、放生是積福要訣:

《金光明經》當中有這樣一則公案,在寶積如來出世的時候,當時釋迦牟尼佛是一位流水長者,他用大象到一個快要乾涸的水池當中運水,救護了水池當中的一萬條魚,而且念佛號,加持回向給魚群,以這個因緣,一萬條魚死後轉生為天子,為了報答恩德,在流水長者的家裡,撒下了四萬顆寶珠,而且降下天花為長者祝福。

3、放生是人命保險:

今天人們都會尋找保護自己的方法,但是如果不是正因,也只是徒勞無益而已,真正保全自己的方法唯一是行持安樂之因的善法。凡夫人誰不恐懼死亡呢?尤其在這樣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時時都有可能遭受天災人禍,比如空難、車禍、傳染病、水火災難、暴力襲擊、戰爭,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中的人,連晚上出門都沒有安全感,怎麼才能使生命有保障呢?就是多做放生,放生的功德積聚深厚,就會處在善法光明的護佑當中,自然遠離橫禍災難,所以放生是最有保障的人命保險。

在佛經當中有這樣一個公案:

以前有一個天人,投生在一戶施主家裡,長大之後,他想出家,但是父母不答應。這個小孩心裡想:人身這麼寶貴,如果不能出家,那這個人身有什麼意義呢?因此他想自殺,可是跳河的時候,河水竟然倒流。他從懸崖跳下,也絲毫無損。當時國王的法律很嚴厲,他又故意做強盜,想讓自己遭受死刑而死,可是行刑的時候,射出去的弓箭全部都自動返回,國王大吃一驚,向他道歉。後來在國王的幫助之下,他的家人終於允許他出家,證得阿羅漢果。

這個人前世造了什麼善業,壽命這樣堅固呢?

佛說:「以前他救過一個快要被殺的人,以這個因緣,他在五百世當中,內心無所畏懼,外在的地水火風也不能損害他,而且在今生證得了阿羅漢果位。」

所以放生是無畏布施,自己能讓眾生遠離怖畏,自然果上也會獲得無畏,如果我們有怯弱、恐懼的心理,常常行持放生,就可以逐漸轉為安定、坦然。

4、放生是延壽妙法:

過去有個沙彌,承事一位長老。長老觀察到沙彌還有七天壽命,就讓他回家去看望母親,臨別的時候囑咐他:到第八天再回來,意思是讓他在家裡命終。沒想到沙彌第八天回來了,師父覺得很奇怪,就入定觀察,原來小沙彌在回家的路上見到一群螞蟻困在水中,他做了一個小橋把螞蟻引到沒有水的地方。以這個救護螞蟻的功德,壽命得到延長。

5、放生是治病良方:

清朝道光年間有一位太守,得了重病,在他臨終的時候,他發誓願:從今之後饒益一切有情,懺悔自己的業障,捨棄一切世間俗事。當天晚上,觀世音菩薩在夢裡對他說:「你以前的殺業很重,現在受短命的報應,還好你能心裡發堅固的誓願,只有放生可以延壽,而且可以增上福報。」他醒來之後心裡很有感悟,以後全家戒殺,常常放生,他的病也好了。

所以,在自己的親人、朋友得病的時候,為他們放生,對病人有很大的利益。

6、放生是淨障對治:

佛經上說:雖然有殺一百人、殺一百匹馬的罪業,如果放一條生命,可以清淨這個罪障,如果放十三條生命,淨除萬劫的罪障,如果有眾生壽命將盡,為他作放生,可以延長壽命,如果三天之內必定死亡,就放十三條生命,這個能夠延壽三年。

7、放生是往生資糧

如果能盡心盡力地放生積資淨罪,就能積累極為殊勝的淨土資糧,憨山大師曾經說:「放生解冤解,放生罪垢清,……放生又念佛,萬修萬人證。」印光大師在《放生十大功德》當中說:「戒殺放生的行者,來世能生在四天王天當中,享受無極之福,如果兼修淨土,直接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8、放生如如意寶珠:

放生是象如意珠一樣極其善妙的法,隨著各人心愿的不同會現前相應的果報。《放生功德論》當中說:「如果希求善趣的安樂,放生能獲得人天的福報,如果希求自己獲得寂滅,以放生就能得到聲聞阿羅漢的果,如果能以菩提心攝持放生,就能成為佛果之因,如果祈願上師住世,放生就能感得上師長久住世,如果想讓自己長壽,放生就成為殊勝的長壽法。因此,具有無與倫比的功德。」

這樣就知道,放生能夠增上福德、延長壽命、免除災難、升天證果,具有很殊勝的利益,作為大乘的修行人,我們放生當然不能為自己求一個回報,但是即使不希求回報,報應也會自動現前,這是因果不空耗的規律。

大家能不吝惜自己的錢財,為了救護生命而慷慨解囊,事實上以這樣殊勝的善心等於是把不堅實的財富轉換成堅實的財富,這是捨棄小利益而獲取大利益的作法。為什麼說是不堅實的財富呢?因為錢財是一種會被水漂、會被火燒、會被盜竊的無常不堅固的法,如果把錢用於救護眾生,所產生的功德決定存在心相續當中誰也無法奪去,所以這是最堅實的財富。其實放生都是為你自己積累資糧,在利他的同時,獲得最大利益的還是你自己。

有的人會想:我沒有很多財富怎麼辦呢?這也不要緊,福德唯一安立在善心上,最關鍵的是要對眾生髮起救護的慈悲心,以這種慈悲心你來參與放生,哪怕是放一條小魚,也是很殊勝的福德。除了自己親手放之外,以善心勸導別人放生,或者見到放生心裡讚嘆隨喜,都平等是修放生,有放生的純厚意樂就是大福德。但是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就應當盡心盡力,不吝惜自己的財富和精力。

永明大師救護生命的事跡大家都很熟悉,永明大師出家前做過餘杭縣管理倉庫的職員,他很多次用倉庫的錢買魚蝦等的動物放生,後來按照法律應當砍頭。當時的吳越王知道他放生的事,就命令執行官觀察他臨死的表情,結果發現大師在受刑前臉上沒有一點憂愁,人們都覺得很奇怪,永明大師說:「庫錢我全都花在放生上,自己一分錢也沒有用,我救護了無數的生命,今天死後決定直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不是人生最快樂的事嗎?」

佛法告訴我們:任何損害眾生的行為只會讓自他遭受痛苦,而任何利益眾生的行為,決定讓自他獲得安樂。而且給予眾生安樂,自己的安樂會更大,布施者往往比受施者更幸福。事實上,在發起慈悲心放生的同時,內心就會獲得安樂,而且每當想起以自己的雙手救護過無數的生命,讓它們重返家園,心裡也一定會充滿歡喜、滿足。可見救護生命是人生最快樂的事。

從未來世更長遠的角度來看,以放生自己多生多劫當中都會具有很多福德,佛經裡面記載,以一個果子去救濟病比丘,在很多劫當中感得健康無病,我們現在一起以如法的意樂和行為,救濟這麼多的生命,功德決定不可思議。

有情和有情之間都是心心相感的,今天你以慈悲心救護他們,以後他們都一定會對你報恩,當你成佛的時候,他們會成為你的眷屬,全心地歸附你,所以放生也是和一切有情結下生生世世的善緣。

三、應當如何放生:

1、放生的意樂和行為:

在這次放生當中發心越大,培植的福德也就越深,功德的大小完全取決於發心的大小,不是取決於外在影相的大小,所以最低程度也應當發起造作的菩提心,這樣有很大的功德。

《普賢行願品》說:能令眾生得歡喜,即令諸佛歡喜,在對待眾生的態度和行為上,應該和承事父母、師長、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我們是修習大乘的人,大乘的修行就是利益眾生,給眾生暫時和究竟的安樂。

眾生最珍愛的是自己的生命,我們首先從肉身上讓他得到生存的自由,但是只有這一點還不夠,還應當發更大的心,就是要發心儘自己的力量讓一切眾生遠離生死的怖畏,最終得到無住大涅槃的果位,這樣才是徹底的無畏布施。暫時還沒有這種能力也不要緊,但是這樣一種願心一定要發起來,修行是從腳下的最初一步,漸漸增上而逐漸圓滿的。今天能以善心做到救護一隻螞蟻,將來能力提高了,就可以救護一個地區的生命,只要自己精進不退,最終救護一切有情的大能力都會現前,所以不能因為善法小而放棄,現在就是要從小的方面做起。

以這次放生來說,也是菩提道當中的一分修行,當下把放生的意樂和行為修好,這是很切要的,能這樣積累上去,就會功德越來越增長。善法不論大小,真正可貴的是長久的堅持。如果天天都有增上,月月都有積累,這樣善的意樂和行為串習純熟了,自己的修行也會越來越廣大,而善行廣大,福德也會越來越深厚。

我們看佛往昔做菩薩時是如何救護眾生的,這就是我們最好的榜樣。

有一次,菩薩遇見老鷹追趕鴿子,鴿子見到菩薩,就飛到菩薩的身體旁邊來躲避老鷹的襲擊。

老鷹對菩薩說:「你想救鴿子,你想讓我餓死嗎?」

菩薩問:「你要吃什麼?」

老鷹說:「我要吃肉。」

菩薩就把手臂上的肉割下來抵償。老鷹想要得到和鴿子同等重量的肉,菩薩不斷地把肉割給它,一直到身肉快要割盡也達不到鴿子的份量。

老鷹問:「你有沒有後悔?」

菩薩說:「我一個悔恨的念頭也沒有生起過。如果我的話真實不虛,應當讓我的身肉恢復如初。」

這樣立下誓願之後,菩薩的身體果然恢復如初。

佛在因地為了救護眾生,連自己身上的肉都可以割下來。救護眾生確實是最有意義的,我們常隨佛學,也應當把自己的心力提起來,不怕寒冷、不怕累,真正來實踐一次救護眾生的修行。

知道了放生的利益之後,自己要修一個歡喜心,就是心裡不斷地作意:有這樣救護眾生的機會,多麼難得!自己能作到一點,也是積累殊勝的資糧!一直要對放生髮起歡喜心,以歡喜心的推動,放生的意樂就會強烈,相續中的善根就會被不斷地滋潤,這是增長善根的一種善巧。希望大家按這樣來做。

有一個五里銅盆的公案,以前有個叫惡見的國王,一次他看到有一隻金色的貓從院子的東北角躥入西北角,惡見王就讓人挖掘,結果挖出三重銅盆,裡面裝滿了錢,而且五里地都是這樣,惡見王覺得很奇怪,就去問迦旃延尊者。尊者告訴他:

過去毗婆尸佛出世,佛涅槃之後,那時惡見王是一個賣柴的窮人,有一次碰到一個比丘乞食,把缽放在路邊,對人說:「誰把錢放入這個堅牢藏當中,一切國王盜賊水火都不能奪走。」窮人聽了之後,踴躍歡喜,他剛好有賣柴的三文錢就全部做供養。

在回家的五里長的路上,他是一路發歡喜心,到了家門口,他又轉身向著比丘所在的方向恭敬地頂禮發願,由於在五里路當中,他一直對自己的善行歡喜,使功德大幅度地增長。

這樣就知道:讓自己心裡生起善的意樂,這是完成一個善行最核心的地方。所以我很希望你們在這次放生當中能發起很好的意樂,對於眾生有慈悲心,對於放生有歡喜心,前面和後面有很認真很如法的發心和回向,這是最關鍵的。

另外一個要點就是無畏布施和法布施要同時進行,我們放生救濟有情的肉身,雖然也是功德,但是能進一步利益它的法身慧命,那就更圓滿了。所以在放生的同時,心裡要好好觀想祈禱諸佛菩薩,口裡要好好念佛號或者觀音心咒,加持這些可憐的眾生,還要為它授皈依。

在《不退轉經》上說:「聽到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名號都獲得不退果,旁生聽到佛號,也播下無上菩提的種子,此後會得聖果。」

在釋迦佛的傳記當中也講到:有一條大鱉魚想吞食眾多的商人,其中商主念誦佛的名號,以這個聽聞佛號的功德,鱉魚轉成人身,而且在釋迦佛的教下成就了阿羅漢果。

《文殊根本續》上說:「稱頌善逝之密咒,如是諸咒具實義,眾人側眼視密咒,如來亦能攝受彼。」所以我們念佛的很多心咒對這些眾生有很大的利益。

在成辦這樣一個放生時,我們凡夫的力量畢竟有限,可是我們有最大的加持源泉——上師三寶,所以應當以無比虔誠的心祈禱上師三寶,把這個加持力接過來。我們要相信上師三寶的加持是盡虛空遍法界的,決定也周遍在我們這裡,雖然我們肉眼看不到,但是上師三寶的功德力真實不虛,諸佛的名號、本尊的心咒、《般若心經》《普賢行願品》甚深的妙法,念誦這些都具有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大家從內心深處發的慈悲心也不可思議,如果我們能以至誠心把這方方面面的因緣很好地配合起來,就能以共修的力量,創造出不可思議的功德。所以在這些方面我們要用心努力。

2、如法的回向:

放生的最後要按《普賢行願品》回向,我們要把功德毫無保留地回向給眾生,沒有一絲一毫的慳吝,凡是三世所有的善根,都可以獻給所有的父母有情。特別針對於我們所放的生命,應當回向它們在脫離旁生的身體之後,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證入不退地,永遠不墮惡趣,息滅一切痛苦。

掌握以上這些要點,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兩個人對於行善的方法,一個精通,另一個不精通,他們做下來的效果,可能會相差十倍、一百倍,乃至一萬倍,所以在放生之前,首先知道這些道理和方法,然後以自己的心思惟,在放生時努力去做到,這樣做是很好的。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