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太上感應篇淺釋:例舉種種口惡(四)


時間:2016/6/21 作者:頓解

八、棄順效逆,背親向疏。順,是指與自己身份相順的善事;逆,是指與自己身份不相順的惡事;棄順效逆的意思是,作與自己身份地位不相順的惡事。例如,上級關懷下級,下級對上級忠誠;父母慈愛子女,子女對父母孝順;兄長友愛弟弟,弟弟恭敬兄長等等,這些都是順應自己身份的善事;反過來,若上級虐待下級,下級背叛上級;父母不關心子女,子女忤逆父母;兄長疏遠弟弟,弟弟蔑視兄長,這些都是與自己身份相悖逆的惡事。親,是指父母或親人;疏,是指非親非故之人。背親向疏是指,對父母或親人不去關心愛護,反而去關心愛護其他非親非故之人。當然,關心愛護與自己非親非故的人本身是一件值得讚揚的事情,但是,如果在悖逆父母或親人的情況下關心愛護他人,這就不是一件好事了。為什麼呢?孔子說過:「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意思是說,不愛自己的父母而愛他人,這種愛是虛假的愛;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他人,這種尊敬也是虛假的尊敬。確實,孔子的這句話一語擊中要害,天地間對我們恩德最大的人就是父母了,對父母親不去愛護尊敬,反而去愛護尊敬他人,那麼,這種愛護尊敬必然是虛偽的,一定是出於某種自私的目的而有的。霸州文安縣的趙風子,勇敢又有力氣,他與劉六、劉七等人,分別聚結匪寇到處行搶,攻打、掠奪河南。當他攻進泌陽時,把焦芳祖先的墳墓全部挖開,並且說:「讓我親手殺死這個老賊,來向天下人謝罪。」後來他被官兵擊敗,轉向六安搶奪,官兵又再追擊,趙風子就奪取一位僧人的度牒,剃除頭髮假扮僧人,卻被部將趙成抓到碎屍萬段。劉六、劉七逃到通州狼山時,忽然颶風大作,賊寇全部都被殲滅。這個公案中,趙風子、劉六、劉七等人,勇敢有力,應該以此報效國家,利益黎民百姓,這才是順應自己身份的善事,但是他們卻選擇了作強盜來危害黎民百姓,這是棄順效逆之舉,因而最後自取滅亡。明朝人白希沒有兒子,當時他有一個侄兒可以收養來繼嗣,但他卻背親向疏,選擇去抱養一位屠夫的兒子來繼嗣。後來白希死了,有客人投宿在他家中,晚上聽到有人奔走的聲音,就起床從門縫裡往外看,看見男女幾輩人,在那裡東張西望,好像餓了很久。又看見有一個人,腰間插著屠刀,步履踉蹌地走進來,一會兒又鼓著肚子走出去,那些男女數輩的人跺著腳說:「這下子苦了、完了,又沒得吃了!」於是都神情悽然地離開。客人到了天亮時問僕人,僕人說:「昨天晚上我家主人在祭祀祖先。」客人突然悟出,昨晚看到的帶著屠刀的人是白希所收養兒子的生父,那些男女數輩人就是白希夫婦和白家的祖先,昨晚白家祖先沒有得到供奉的原因是,白希收養的兒子只想著供奉他自己生父所導致的結果。這是背親向疏而危害自己與祖先的例子。九、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鑒猥事。自己心中充滿自私自利、坑害他人的想法,但卻指天指地發誓,自己心中沒有那些壞的想法,甚至說自己是一個善良的人;明明幹了壞事,卻在人前請神明來證明自己沒有乾那種壞事。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自己愚痴,不辯善惡,缺乏自我反省能力,總是默認自己的身口意都是善的,以致自己幹了很惡劣的事情,還不以為惡,甚至請天地神明來證明自己是好人;一種是因為狡詐,自己也知道自己是惡人,但是為了欺騙他人,逃脫懲罰,於是請天地神明來為自己「作證」。不管怎樣,天地神明心胸正直,心眼通透無礙,凡夫所思所作,他們洞見無餘,因而是不會被凡夫所欺騙的。當一個人利用天地神明的威德來為自己的「鄙壞猥事」作證明的時候,反而會招感天譴,加速自己的滅亡。張回偷了鄰居王過家的錢,王過懷疑是張回偷的,張回信誓旦旦地指天發誓說:「如果是我偷的,就請老天讓我被雷劈死。」王過相信了張回的話。不料,當天下午張回在田裡幹活時,天上忽然雷響,張回當場被雷電擊死。張中一家,一個不服氣一個,父子、兄弟、婆媳、妯娌之間動不動就相互爭吵。一旦爭吵起來還呼天喊地,指著神明,表白自己,詛咒他人。等到分家產的那天,紛爭更加激烈,互相設壇祭祀神明,來詛咒對方。從此,張中一家妖怪作祟的事情頻頻發生,疾病連續不斷,幾年時間,張中的家人幾乎死光。由此可見,不可以請神明為自己的惡事作證,更不可以請神明降災於自己所恨的人。人在生氣時候,內心極其偏邪,所願之事大抵皆惡,所以,應當反省自己,不可以請神明來鑑證自己的鄙懷猥事。十、小結。下面總結一下《感應篇》所例舉的九組口惡,它們分別是「怨天尤人,呵風罵雨;鬥合爭訟,妄逐朋黨;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貪冒於財,欺罔其上;造作惡語,讒毀平人;毀人稱直,罵神稱正;棄順效逆,背親向疏;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鑒猥事。」佛經裡面將一個人語言的惡分為四種:欺騙他人的妄語、刺傷人心的粗惡語、使得他人彼此關係疏遠的離間語、令人墮落放逸的綺語,《感應篇》中所例舉的這九組口惡,一定是這四種惡中的一種或多種。「怨天尤人,呵風罵雨」是造作粗惡語;「鬥合爭訟」是造作離間語;「妄逐朋黨」者往往需要同時造作妄語、離間語以及綺語;「用妻妾語,違父母訓」是採納妻妾不切實際的妄語或離間語而違背父母的誠實語;「得新忘故」者必然「口是心非」而造作妄語;「貪冒於財,欺罔其上」是用妄語偷盜;「造作惡語,讒毀平人」是說妄語和離間語來毀壞他人;「毀人稱直,罵神稱正」是造作粗惡語;「棄順效逆,背親向疏」是因別有所圖而對非親非故之人顯示友善,因此是造作妄語;「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鑒猥事」是緣殊勝的對境而造作妄語。口惡一般是因貪嗔而發動的,而貪嗔則是因為愚痴而有。嗔恨他人,對什麼都看不慣,就會「怨天尤人,呵風罵雨」;嗔恨他人,不願意看到他人和合安樂,就會「鬥合爭訟」;貪愛權貴以及有利用價值的人,就會「妄逐朋黨」;貪愛妻妾就會「用妻妾語」;嗔恨父母就會「違父母訓」;貪愛新友、厭惡舊友,就會「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貪圖財物,就會「貪冒於財,欺罔其上」;嗔恨他人,就會「造作惡語,讒毀平人」;嗔恨他人還貪愛自己,就會「毀人稱直,罵神稱正」;貪圖私利,就會「棄順效逆,背親向疏」;貪愛自己的名譽或利益,就會「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鑒猥事」。我們知道,言語的本質就是心念,當言語說出口的時候,心念就在描述著相應的場景。心念所描繪的場景被無欺地隱藏在心田之中,緣分具足時就會如實呈現出來。以貪嗔而引發的妄語、粗惡語、離間語與綺語,其描述的場景大多都是痛苦的,因而將來果報成熟時,必然感受相應的痛苦。這就是無欺的因果律,對此我們應當認真思維,以期對因果律生起堅定的信解。學習了以上這九組口惡之後,不應該把自相續放在一邊,好像在學一些與自己沒有任何關係的知識一樣。我們應該一一對照自己,看自己有沒有這些過失。如果有,應該心生恐懼與後悔之心,發誓以後永遠不再犯這樣的錯誤,並念誦金剛薩埵心咒淨除潛藏在心中的惡業種子。

摘自《太上感應篇淺釋》(明如居士著)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