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一0五集)


時間:2016/6/23 作者:果林果梅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大家下午好。我們接著來看二百零五句,我們一起把這個經句讀一下:

【臣聞堯受命。以天下為憂。而未聞以位為樂也。】

這是《漢書》當中的一段話,我們學習聖賢,首先從聖賢人的存心來學習。這一段話提到的『堯受命』為天子,他受命那一天,他沒有說很高興,自己當了天子,自己升官了。反而是什麼?他坐天子位是戰戰兢兢,時時憂慮百姓的生活,『以天下為憂』。所以這些聖王,他接受了這個天下的委託之後,當了天子,確實時時是以天下之憂為憂。他們在接到一個使命的時候,責任的時候,他都是想著要盡這個本分。我們想一想,現在人一升官是憂還是喜?喜。你們都有升官的經驗。為什麼喜?加薪兩百塊,還說我當領導了,可以指揮別人,他們都得聽我的。我們就了解到,我們跟聖賢差距其實沒有很遠,差距在哪?在心地當中。這個心態能轉過來,凡夫可以一念之間成為聖人。那要真轉過來,不能當下聽了以後,一定要公天下,念念為人著想,然後出了教室的門,馬上只為自己想,這樣就不能保持。所以這個念頭一轉,轉成正念,就要念念能夠保持。

所以從這個心態,我們可以看出凡聖的差別。聖賢他看到的是道義、是本分,所以他憂,他不敢放鬆,他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且他不只要把現在的工作做好,您看他那種責任感,他不是說我現在工作做好就好,我已經很不錯,我已經很努力,他還要再為天下選一個聖王。所以他能夠讓幾千年後的炎黃子孫緬懷他的聖德,這不是沒有原因的。花了多少時間找到聖王?二十八年,為天下找到了舜王,他才安心卸下這個天子位。孟子是這些聖王的知己。孟子說,堯舜把天子位放下,就好像把一個已經壞掉的鞋子扔掉一樣,一點都不會覺得可惜。因為天下的重擔他都已經扛多久,終於可以卸下來鬆一口氣。

講到這裡,就想到讀國小的時候當班長,換人的時候難過好幾天。所以權力欲望,或者名聞利養、面子,這些東西是心的累贅,會讓自己的心性墮落。所以應該是提起責任,而不是變成要別人尊重我,我是領導,我是老闆,我是上司,這個心態就跟一個領導者應該盡的本分是背道而馳。人往往因為一個名相,因為一個身分而產生執著,而產生要求。什麼要求?我是領導,你應該怎么對我,你應該怎么尊重我。隨之而來,因為執著這個身分,接著又延伸出種種要求,求不到就指責別人。像我們在學校教書會不會生煩惱?我是老師,小朋友怎么沒給我鞠躬?我是老師,小朋友怎么沒尊重我?所以人很多痛苦都是沒明白本分,反而先生出很多的要求,所以產生這些痛苦。

坦白講,老師是個因緣,主管是個因緣,是個名相而已。這個因緣首先我們要了解,這個因緣我們要先把本分做好,然後又不產生執著。第一個本分做好是,比方說我在學校教書,老師是個因緣,可是我有沒有具備老師的智慧、德行、能力?我自己沒有具備,首先就已經自己覺得自己是老師,那我已經被自己給障礙住了。這個認知錯誤,哪有說我去師範學院讀幾年的理論,我就可以做好的老師了。所以其實每一個名相都有可能讓人產生執著,而後產生要求,然後愈要求人家愈不服氣。因為我們自己的本分都沒做好,又去要求別人,誰受得了。比方說男女結婚,終於嫁給我了,今天開始你是我太太,我是你丈夫了,有沒有?你看執著在這個丈夫,接著要求就來了。所以人要不執著,時時只想到本分,不執著在這個因緣、這個名相而去要求別人,這個真不容易。

你說像我們在學校教書,一個教育者首先要能自我教育,我們自己都不能自己教育自己,怎么去教別人?可是我們著在一個老師的名相,變成都在教別人沒有教自己。那這個「老師」兩個字就讓我們落入了一個嚴重的習氣,就是孟子講的人皆好為人師。所以要不好為人師,就要變成聖賢人常常說的,人這一生只有一個人是學生,自己。你們都開悟了,我只是講而已,我還沒悟到。只有自己是學生,其他的人都是老師,唯有這樣才不會好為人師。這個態度是治我們最嚴重我慢習氣的妙法。你說,我教我的孩子,難道他是我的老師嗎?是,他的行為是一個結果,原因是我們沒把他教好。我們以前缺了什麼他才會是這個結果,他也在提醒我們的不足,孩子怎么不是我的老師?但是你今天不要跑回去跟你兒子說:兒子,你從今天開始是我的老師。那你又著在一個言說相上面,我們講的是一個態度、一個精神,每一個人事物都在讓我們覺悟,所以人事物都是老師。不是那個名相說你的孩子變你的老師,你還講給你孩子聽,他都聽不懂,誤解了。所以依義不依語,要依每一段話的義理,把它深刻體會,而不是著在這個表相上、言說上。

所以,人的明德不能彰顯,重要的就是產生執著、分別,心性受到染污,所以明德不可以彰顯。人只要放下這些執著、分別,心地清淨,智慧慢慢就透出來。可是人要不執著,那要有高度的警覺性。比方今天吃東西會不會執著?這個東西真好吃,什麼時候才有?今天吃了好吃,明天的菜色你比較不喜歡就生煩惱,所以吃會執著。聽會不會執著?會。你聽好的音樂,聽聽聽產生貪著,改天人家播的音樂你不是很喜歡,你就生煩惱了。你聽好話聽習慣了會不會執著?會,不好聽的你就聽不進去了。所以,人假如沒有高度的警覺性,每天都在染著,不可能進步。所以得要練一個功夫,叫即相離相,就在這個境界當中,但是卻不產生新的貪著,反而是放下了執著。比方說我今天當上領導,當了領導覺得我有權力,然後別人應該怎樣對我,那就產生新的執著。藉由當主管的機會,在這個相不執著這個身分,反而更淘汰習氣,反而更放下自己,念念為人想,這個就是真正會修身的人。他是藉一個身分、藉一個因緣來不斷提升自己,而不是在這個因緣當中產生新的執著點。

我們常常同修之間在互相切磋的時候想,我以前沒有當主管的時候好像沒這些習氣,怎么當了主管之後反而以前的朋友、同事說你最近比較強勢。那不是很冤枉嗎?在一個新的緣分當中產生新的執著,那這個就不自愛了。所以不能著,不能執著,物質上的享受可以享用不能執著。反而不只不能執著,還要轉成感恩。所有這些物質上給我們的照顧,完全轉成感恩,他就不會執著。穿衣服也會執著,大家去百貨公司看衣服,能看到如如不動都不想買的有沒有?那功夫也很好。坦白講,假如真正下功夫,這一生要恢復明德、本性,真的沒有時間挑衣服。你說沒時間挑衣服,需要衣服的時候?人家給你買好了,就好,是吧?這件衣服也不是我挑的,人家說要穿唐裝,剛好身邊的人懂,他就去做了。一做,一穿多好,多歡喜,感恩。請問大家,你們看我這件衣服穿了多少年?我假如沒記錯,應該是二00四年底二00五年初,也有八、九年了,還很新,也不會退流行。對,我就是帶著它去闖江湖,當時候在北京,到各大專院校。你這么去看待你這些物品就很有感情。當時我還記得在亞運村,夏紅老師拿著兩件衣服送給我,其中一件就是這一件。所以都是懷著感恩的心,感恩每一個人的照顧,每一個緣分,然後我們不產生貪著,也不產生要求。

那天有一個同仁,他也是在一方教學,我也是跟他在交流。我說人隨時都會產生執著,你要有高度的警覺性,像我們在從事教學,人家叫我們老師、老師、老師,會不會昏了頭?真的覺得自己是老師,那已經錯估自己的德行跟能力。我們當老師是因緣,趕鴨子上架。我到海口去,我怎么知道我要講課?我爸爸還交代說,先跟著楊老師三年後面再說。人算不如天算,一天也沒躲到,然後就開始要分享了。但是人的煩惱就是因為不單純、想太多,單純就沒那么多煩惱。什麼叫單純?師長又沒有教,講課要緊張,有沒有?沒有,對!所以我們所有的煩惱就是不聽話,儘是自己的一些想法跟慣性。師長只說,李炳南老師教我們至誠感通,是不是?是。對!所以我九年半前不會緊張,為什麼?師父教的至誠感通,反正你要上台前就祖宗聖賢,好好請他們保佑就好了。所以我那時候都很自然就上來了,輕鬆愉快,就跟大家好像在開同學會一樣這樣談。可是九年半以後,講課愈來愈緊張。所以,你看人一不小心,那個得失心不知不覺愈來愈嚴重,反而不如以前的心態、心性的清淨了。所以人走在修身的路上,最怕的就是不知不覺被自己給賣了,自己在墮落了自己不知道。

所以我剛好跟這個同仁在分享,人一不小心真的隨時都會貪著。尤其講學的人,很可能在一方都被人家照顧得很好,人家都給你好吃的、好穿的,還開好車,生活還給你打理得很好。人在順境當中不好修身,因為他在享福,享著享著就覺得應該的。所以在座的男士,你娶到一個好老婆,也很有可能是你墮落的開始。有沒有道理?老婆給你照顧得服服帖帖的,你就覺得應該的。突然有一天因緣一變化,火氣就來了,今天茶怎么還沒給我送上來?報紙怎么慢吞吞的?所以人最容易墮落的時候在順境,在享福的時候。所以叫逆境磨鍊人,順境淘汰人。被人家照顧的時候,一開始誠惶誠恐,怎么承受得起,這些照顧我的人年齡還比我大。可是照顧個一段時間慢慢就習慣了,最後反而變成應該的,或者還更要求,就完了。

所以李炳南師公給我們做一個很重要的表演,他老人家九十五歲都沒有被人家照顧。我是三十幾歲就被人家照顧,難怪都長不胖。終於找到根本原因,就是不能享福,年輕人要多勞動、多吃苦,不能享福。所以我這個同仁一聽,對對對,我勞動太少,我從今天開始要多勞動。結果前幾天他的同仁跟我通電話的時候說,最近他特別勤勞,都主動來幫忙。我說,不簡單,跟他一交流,他馬上就轉了,馬上就做了,這個是很可貴的。結果我跟他通電話的時候,我說我們不能著在老師兩個字,因為我們根本連聖賢的好學生都做不了,哪還有資格當老師?這個是客觀情況。所以要多能夠聽別人給我們的提醒跟勸諫,尤其身邊的人看我們看得最清楚,他提我們的意見我們一定要聽。結果我講到這裡,他太太馬上在電話那一頭說:他都不聽我的話。我講到這裡他太太補了那句話,結果他馬上說:我哪有,我哪有?我說你馬上考試不及格,你看太太才小小的抗議,你馬上就要掩蓋事實。你《弟子規》還講過那么多遍,「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你最親密的人給你提一句話,你馬上要堵她的嘴,你怎么是聞過欣?你看你的夫人現在救你一把,讓你看清自己。不過看清自己是需要勇氣的,是需要放下面子,才能歡喜接受別人的忠言。所以帶著這分明白,自己必須在每一個境緣當中,保持高度的覺照,不能產生執著點。舊的執著放都放不完,還產生新的,那就太冤枉了。

所以看到這句話,了解聖王念念為人民著想,他是藉由這個天子位去造福於民,哪可能是因為得了這個天子位去謀自己的名利而產生高興,產生欲望的滿足,不是的。我們看范公,他當官先天下之憂而憂,甚至於有一天覺得今天沒有盡到本分,愧對國家的信任跟俸祿,他那一天就不睡覺。一定趕緊早起床,再更奉獻、更付出,然後心裡覺得很安,這樣才沒有愧對國家、愧對老百姓的俸祿,他才心安。自身要有覺照,不能產生權力欲望,不能利用一個機會去追名逐利。所以我們走在弘揚聖教的路上,老人家那十六個字念念不能忘記觀照,不能自私自利,不能有一個自私的念頭產生;不能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都不能貪著;不能貪瞋痴慢,這些習氣要時時觀照,把它放下來。除了自身觀照,再來,在位置當中還要觀照什麼?還要觀照自己的修身,自己的道業是不是在提升。比方我今天做主管,藉這個機緣自行化他,明德親民,這是因緣的意義。可是我當了主管以後,脾氣愈來愈大,習氣伏不住,這個要不要重視?要。假如因為當了領導習氣伏不住,第一個自己墮落了,第二個只要我們習氣現前,當主管也不可能當得好,所以這個時候不能自欺,甚至要主動退下來,這是自愛又愛人。

坦白講,我們弘揚文化的團體跟世間一不一樣?世間很努力,他要賺錢,你讓他不當官,他薪水少了,所以他不高興。我們走在弘揚文化的隊伍里,我們是要自行化他。可是怎么化他?自我提升才是化他的本錢。自己在現在的因緣跟工作,自己的德行、智慧都不能提升,還能夠幫助誰?所以,假如領導要調整我們說,你現在先不要當官,先下來好好參與一些課程,高興都來不及了,是不是?是。疼愛你,讓你能靜下來好好再沉澱沉澱,接著再出發,好不好?好。我多么希望師父趕緊下一道諭令,「你從今天開始不用講課,什麼都不用乾,就每天跟在我旁邊聽經。」這是我作夢都很想要,夢寐以求的,誰不願意靜下來專注這樣聽經?可是也不能執著。你說,對,靜下來聽經多好。每個人都聽經,誰當科長,誰當處長?是不是?那喜歡聽經不又是執著嗎?你看,一不小心就執著,會不會?會。我過年的時候去師長那裡聽七天的經,不想回來,執著了。所以這個處處都要在心地當中下功夫。

一個人首先學什麼?服從。服從為負責之本,一個人連服從都不能做,他還能負責什麼事情?在家裡連父母都不服從的人,他以後能扛什麼責任?在團體當中不服從領導,他不做壞的榜樣就很好,他還能扛責任嗎?大家一聽完這句話,馬上很難過,那就乾!不是這個意思,服從是能為大局著想,這個也是至公的態度,但是不代表你要硬撐。法是圓融的,痛苦是自己想來的,它是可以圓融的。你扛起責任,可是真的太重,你就給上級反映。你說,可是假如我給上級反映,他說沒辦法,我也跟你一樣累,我也跟你一樣瘦。這樣就不對了,有聖教就有辦法,絕對不會沒辦法。遇到問題想師長老人家怎么教的,問題就解決了。師長說,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情。師長有沒有教我們要硬撐、要硬撐,有沒有教過這樣?沒有。所以我們在哪一個位置上,就把實際的情況反映回來,自然就調整到大家都能解行相應,都能很平穩的自我提升。你身心不安,硬撐,這個弘法的路能走多久?走到最後每個人都像我一樣瘦,我就罪過滔天,我不能這么乾。

所以,LadiesandGentlemen(女士們,先生們)諸位同仁,有什麼任何實際情況都要客觀反映上來,這樣才能政通人和,馬上做適當的調整。所以現在我們新進的同仁,我都先送他一包五穀粉,意思就是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很重要。為什麼?像從海外來,他從台灣、大陸各地,從海外來到馬來西亞,他們的身體不好、出狀況,我無顏見江東父老。他們的父母,我根本就沒有臉見他們,他們跑那么遠來,我把他們照顧得身體都出狀況。所以這個情況假如繼續發生,我只能告老還鄉,雖然我只有四十歲,但是真的沒有資格做大家的領導,沒把大家照顧好,君親師都不及格。所以要觀照自己在因緣當中是不是在提升、在成長,不可以硬撐。坦白講,這個理都通了,弘揚聖教的人應該是沒有壓力的。所以諸位同仁,你有什麼壓力請寫上來,我在課程當中再跟大家好好交流。這個壓力可能是因為產生哪個念頭沒有轉過來,把心態調整好,問題就解決了。你們相信嗎?相信。

你們可以看一個好榜樣,我們的師長老人家。您看他老人家八十七歲了,我們都不敢站在他旁邊跟他照相,八十七歲的人紅光滿面,我這個四十歲的人臉色蒼白,所以不敢站那裡。他老人家真的,他說學習聖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吧?是。他遇到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就教他,你一生聖賢祖先、佛菩薩安排,自己不操心。這句話一入心,老人家這一生不操心了,真不操心。所以一句法入心,終生受用。請問大家,章嘉大師講給師長聽,有沒有講給我們聽?沒有。有!章嘉大家才講一次,師長跟我們講N次,是不是?講了好多次,你把它當故事聽。你要把它當法聽,那是無上的妙法,要入自己的心,你當下就受用,煩惱就跟你遠離了。一切都是聖賢祖先、佛菩薩的安排,那就歡喜接受,怎么會生煩惱?都把每個境界當提升的機會。老人家不為自己煩惱,但是念念為學生著想。你不要說我沒煩惱,該扛的責任都沒有去想、沒有去安排,這不行。當父母的人不能為孩子煩惱,但是要為他的人生做好的安排。人有沒有說盡責任一定要生煩惱,有沒有?沒有這個規定!所以盡責任盡力就好,不要罣礙,你就沒有煩惱。「豈能盡如人意,但能無愧我心」,你就在盡責任當中不生煩惱,擴寬心量,由於承擔責任,智慧、能力不斷提升。這個是在心地上的觀照,在因緣上的觀照。

而且我們人的修學路上,有一句俗話講「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這個善相勸很重要。比方一個當父親的人,他要把女兒嫁出去,他抓到那個機會點護念他女兒結婚的心態很關鍵,那個機會點他抓對了利益她女兒一生。他的父親沒有這么提醒,這個女兒嫁過去又看了太多電視劇,什麼「流星花園」,現在那些電視劇好像男人都要侍奉女人,有沒有?你們很乖,都沒有看這些電視,我也沒看。我為什麼知道?我去從事調查工作,因為最近遇到兩位八0年後的年輕人,他們說還沒遇到聖教以前他們都是看這些電視劇,什麼「野蠻女友」。所以這個女孩子,假如從小都看這些,她就覺得男人都應該這樣對待她,那她嫁過去鐵定搞得人家雞犬不寧,這個沒有僥倖的了。所以告訴大家,現在要讓天下安定,最重要的是什麼教育?女子的教育。天下太平之根本,就是把女人教好了,天下就太平。所以,諸位女同胞,你們一定要發願弘揚一部書,叫《天下太平之根本》。印光大師很多女教的教誨,包含胎教、教育孩子收錄在這本經典裡面,這本書太好了。你們要發心去弘揚,因為像我們男人去講這部書,怕被人家攻擊。她一聽,「你怎么都要求我們女人,你都不要求男人」,那我就不大好講話了。

這個嫁女兒的父親,就像劉芳總裁她的父親,他那個機會點抓得非常好,護念自己女兒一生的幸福。他告訴他的女兒:女兒,要嫁人了,首先該幹活了,第一點;第二,不要給人家添麻煩;第三,不要給家裡丟臉。其實人沒有被這么提醒,人貪求的心太容易起來。比方說我們到一個團體去工作,這個要求自自然然就起來了。比方跟上一個公司比較,要求就來了。比方學傳統文化的單位應該怎樣怎樣,怎么是這樣這樣?煩惱來了。當然,我面對朋友們說,你的團體怎么帶成那樣那樣?這個我要檢討,確實自己做得太差。而我們自己回想,我們自己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也曾經去過一些團隊,那這些團隊實在講,中華傳統文化在我們整個社會它斷了好幾代,怎么可能說他今天接觸明天就變聖人,是不是?是。你說,可是他接觸的時間很長,他應該比我懂。這也不一定,這個都是自己的看法。第一個他接觸的時間長,可是他長期扛責任,都沒有靜下來聽經,所以他出狀況比你嚴重也叫正常。坦白講,這個世間沒有一件事情是不正常,只有一件事情不正常,就是我們要求別人叫不正常,其他的沒有一件事是不正常。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每一個事情必有緣故,必然有原因它才有這個結果,那怎么會不正常。

所以一個修學聖教的人要深信因果,他這樣的結果一定有原因,不要在他的結果當中產生瞋恨、產生指責,何苦把自己也給賣掉了。所以不能著相,要在每一個結果當中看原因,你的憐憫心就來了。雖然他學的時間比我長,但是他落入了一個陷阱,就是把學的道理去要求別人,拔不出來,虛擲光陰,他好可憐;被我遇上了,見義勇為,我把他拉起來。你不只不會生氣,你還把他拉起來。你說,我要拉他,他連手都不給我。有沒有可能?新的煩惱又來了。對!我照你說的,我把手伸出去了,他不給我接,你說多難受。你又著一個相,著什麼相?他手不給我接。手不給你接是結果,原因是什麼?所以,你看人只要不覺照,處處都可以執著。然後那個執著一產生,就悶在心裡難過三個月,難過三年,難過三十年,難過帶到棺材裡面去。很多人要斷氣的時候還在那裡,「我弟弟不尊重我」、「他欠我錢還沒還」,真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不要跟自己過不去,什麼都要放下。我已經對他很好,我把手都伸出來,他不給我拉。因為他還沒信任你,他又不知道你會把他拉到哪裡去,所以他很可憐,連對一個無私奉獻的人他都懷疑,你看他可不可憐?他的本性已經被懷疑心給障礙住了,要生憐憫,不生指責。

他為什麼不信任我?因為我做得還不夠好,他的心裏面覺得:你還救我?我覺得你也是要被救的人;你還救我?五十步還笑我百步。真的,尤其我們最親近的人,你跟他講聖教他不相信。其實他心裏面想,你學了也沒有比較好,還處處說我;你學了以後,只是會講道理而已,本來那個習慣一點都沒改。所以必須要把原因找到,為什麼我們一心為他好,他反而不能聽我們的、不信任我們?因,還是在我們的德行不能感動他,這個時候稍安勿躁,不要急著要去改變別人,先從自身下功夫。所以《太上感應篇》教我們「正己化人」,那個「化」是自然而然感化,不是刻意的,不是去控制、要求他來的。所以她的父親很有智慧,提醒劉總出嫁前,那個關鍵的時刻提了這三點。她把父親的話聽進去了,第一個,她就主動去付出,她就不會等著人家付出。我聽那些年輕的女孩講,現在好像煮菜也要先生煮,洗碗也要先生洗。照這樣繼續發展下去,縫襪子也要先生縫,是吧?我還聽說衣服,女人的衣服也讓先生洗。你去想像一下,一個男人每天得洗女人的衣服,你看他還能胸懷天下嗎?大家去想一想這個問題。當然,他假如洗女人的衣服還能胸懷天下,我也很佩服他。可是你自己去想一想,女人要欣賞男人的那種胸懷天下、那種陽剛之氣,而不是每天只圍著女人團團轉吧?可是女人現在喜歡每天只想她的男人,夾菜第一口一定是先夾給她的男人。諸位女同胞,你是不是喜歡這樣的男人?你們都搖頭,學過聖教的女人判斷力是不一樣的。所以大家要了解,男孩是需要培養的,丈夫也是需要培養的,你怎么培養他,那就看你的智慧了。

我講完這段話,你們不能執著,為什麼?這是原理原則。男人,你不要聽了以後,你太太已經累到腰都直不起來了,然後她叫你幫忙做個家務,你說「蔡老師說,男人做這些事怎么胸懷天下?」我就被你們出賣了。所以我只要跟這些同修們一談話,只要他們一說,你上一次講什麼?我都精神緊繃,第一個我有沒有講錯?第二個,我講的話,有沒有變成他的殺手鐧,去要求別人?那我就得罪他們家人了。所以這些義理確實都要用心去感悟。產生什麼執著?要求的執著,那這個法就已經變成增長自己控制的因緣,這樣就錯了。所以師長也教導我們,聽經聽課,句句是講給自己聽,自己是當機者,絕對不能把這個理又去要求別人。所以師長這些教誨都是非常重要的觀念。這觀念要入心,要變成我們的態度。假如這個觀念沒有入心,態度就偏掉,學聖教就變成警察了,處處看別人,要求別人。

而這個適時的提醒很重要,因為長善救失,善沒長,錯誤的思想觀念就進去了。你當父親的不教女兒誰教女兒?「流星花園」教女兒。再來,她的那些同學跟她的見識都一般的,互相切磋,非常危險。我曾經遇到一個女士,孩子生下來還沒一年,剛好跟我同事。後來我了解,她也跟我討論她打算離婚。我跟她講完,她眼睛瞪得很大,她眼睛本來就大,又瞪得很大說,你是第一個勸我不要離婚的。前面那些親朋好友都在造罪業,都不知道講話是要負責任的,你講一句話破壞人家的婚姻,折了你大半的福報。有一句俗話說,「寧拆十座橋,不破一樁婚」。所以人對言語要謹慎,言語要負責任,言語要背因果的,不可以亂講。都要想著提起對方的理智,提起對方的責任,絕對不是提起對方的情緒跟意氣用事就麻煩。

我看到的現象,很多當老師的人一聽到,我的學生當了部長,當了多大的官,很高興,拿出來炫耀。可是當我看新聞,他的那個學生是一個不好的官發生的時候,我就沒看這一個老師出來給天下人懺悔。所以,這些事情都值得我們深思。這個老師在炫耀,我的學生當了部長,他也是名聞利養。所以我們這個時代誰能沒有名聞利養?而我們真的用名聞利養來面對下一代,能把他們教好嗎?有哪一個老師知道他的學生當了部長,趕緊在他未上任以前給他面授機宜,這才是老師的責任。老師不是學生當了大官在那裡炫耀,分那些光芒。所以不是當事人心態偏了會出問題,當事人的父母、老師、身邊的親朋好友心態偏了,很可能會把他往下拉。很多貪官一調查,都是因為母親也貪、太太也貪,比例非常高,他便推波助瀾。所以當一個人權位來了、福報來了,可不要高興,自己要冷靜,身邊的人都要保持冷靜,不然這個因緣就變成一起墮落的因緣。你看我們發現一個貪官一抓出來,整個親戚朋友統統一起在貪污,有時候一貪都是幾千萬、上億,有沒有?所以看到這一句,很多感嘆,人現在都不明這些道理,不明本分。

再看看歷史就非常佩服,趙匡胤的母親趙太后,趙匡胤當天子登基那一天,百官都在祝賀,祝賀他;要祝賀太后,看太后非常嚴肅,大家很吃驚,兒子當了天子,母以子貴,這么大喜的日子,怎么太后反而表情嚴肅,大家都很不能理解。趙匡胤也很可貴,沒有因為登上了天子,沖昏了頭。他看母親沒有笑容,很嚴肅,趕緊去請教母親,是不是兒子有哪裡做得不好?緊接著趙太后講:你今天當了天子,能夠真正為百姓著想,當個好的皇帝那還好;你當了天子以後,放縱自己的欲望,不好好照顧老百姓,最後被人民把你推翻,到時候我連做個小老百姓都沒機會了,都有可能惹來殺身之禍。其實趙太后這一段話,也像《群書治要》裡面講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你可別得意自己當了天子,要好好的盡你愛民的本分才是重點。甚至於不要因為自己失德了,把自己的母親,把自己的親人統統都遭禍了。這真的,不是假的。董卓亂政,他當了宰相,最後滿門抄斬,誅了不知道多少族,連他母親九十多歲統統被拉到刑場。你看,一個九十幾歲的老太太,情何以堪?他等於是在一個權力當中造罪業,最後殃及整個家族。所以趙太后的提醒、護念非常重要。

所以該善相勸都要盡這個本分。也曾經跟大家分享過,你的晚輩考上大學,一般就是替他高興,請他吃飯。有沒有接著告訴他,你上大學了,是家庭跟整個國家栽培了你這么長遠的時間,十多年了,你要利用這四年好好的提升自己的德行跟能力,你出來就能回報父母、回報家庭,還要回報社會。他要進大學這個門的態度就非常正確,他整個四年的緣分跟沒有提醒的人是完全不一樣的。結果現在考上大學,很高興,給我長面子了,又給他買什麼好的,然後去上大學又給他一大堆零用錢,最後四年統統時光揮霍了,錢也揮霍掉了。所以古人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那個憂倒不是憂愁,那個憂當中時時很謹慎,護念自己,護念身邊的人。

做任何一件事情,能不能成就?從存心當中就決定了。「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今天他當皇帝,他當皇帝還有念頭要享樂,最終他會出很大的狀況,這僥倖不得。為什麼?欲它會一直增長,最後就打開來了。所以很多皇帝一開始還不錯,但是夾雜了貪慾,最後就不可收拾了。同樣的,我們走在弘揚聖教的路上,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名聞利養跟自私自利,因為它會發酵,它會愈來愈增長,最後可能就忘記初心了。所以,不只發心要純正,還要保持,發心容易恆心難。要保持,不只要保持,還要提升,這個才是有志氣。當然,怎么提升?我們都以三教聖人為榜樣,就容易鞭策自己。然後看到每一個榜樣就期許自己,既然被我看到了當下效法,這叫學一句做一句。看到一個好的榜樣馬上要珍惜這個因緣,從此把他的德行變成我的德行,要有這個態度。雖然我這么講,自己也很慚愧,還在努力當中。

我遇到一位長者,他就說到,他教導他的學生,吃飯前三口,第一口願斷一切惡,第二願修一切善,第三願度一切眾生。他的學生不簡單,學了以後,三年從來沒有斷過,每一餐飯都是這樣吃的。大家去想一想,三年每一次吃飯都這么提醒自己,您看他的心量有沒有擴寬?有沒有?你們都沒給我一個Feedback(反饋)。真的他每天都這樣提醒自己,提醒到最後時時都能提起這樣的態度。所以進德修業,恆心很重要。一個習慣真的養成,每天保持,決定德日進。我看了很感動,我一定要做,從下一餐開始做,結果我真的做,都是吃到好幾口的時候才想起來。然後就趕緊,慚愧,趕緊再提起來。所以要有看到學到馬上做的態度。但是沒有做到也不要氣餒,正常現象,趕緊再鞭策自己就對了。

所以想起跟著師長老人家這么多年了,他身上的優點都沒學到,真的是愧對老人家。所以在去年底跟我們同仁,我也是這樣跟大家互相期許,我說我是連做學生都不及格,所以以五點來勉勵自己。第一,珍惜跟著師長老人家學習的這個緣分。我記得老人家第一天到,到的時候我們的董事他們很用心,老人家是我們的大家長,按照輩分是我的爺爺,像丹斯里先生他的孫子,老人家就是曾祖父,照輩分那是第四代。董事們就拿了一疊紅包,讓老人家發給所有的同仁,你們都有拿到。我看有些人沒反應,沒有點頭的,他們的主管來我這裡登記。因為剛好他們回來的時候,師長已經紅包發過了,他們會很遺憾,所以趕緊再安排師長發紅包給他們。你們就可以統計好,然後排好,然後我們大家說好,師父,那天這些人還沒拿到紅包,然後把紅包拿給師父發給大家。老人家那天在發紅包,我看到一個小細節,因為那紅包袋上面寫的字不一樣,有的是寫「和」、有的寫「謙」、有的寫「誠」、有的寫「孝」,都是很好的德目。丹斯里先生的外孫,兩個外孫去給老人家拜年,老人家拿著一疊的紅包,結果你看,發了無數個紅包,發得怎么樣?用智慧在發紅包,明明白白每個因緣。我自己想,發那么多紅包,頭都有點暈,這么多。老人家發得明明白白,對每一個人需要哪一個字,都挑那個字再發出去。這兩個小孩,老人家翻半天,挑了兩個「孝」字,送給這個孩子。所以智慧在什麼時候用?anytimeanywhere(隨時隨地),那種利益對方的心沒有一絲一毫的時候斷掉,哪怕老人家身體再累都是保持這個利益他的心。

所以內行人看門道,我們假如能夠在這些細節去跟老人家學習,那可能跟老人家一天你就受用無窮了。你說,我又沒有機會跟在老人家身邊。那我講這段話不就造成你人生的遺憾,回去又睡不著。有沒有遺憾?其實老人家的德行、行持,全在他講課當中和盤托出,真的會聽就能體悟。老人家很客氣,我能遇到這三個老師,因為我的恭敬心只有三十分,可是那時候的人只有三分,所以我比他們還可以。但是比起古人,古人都是六、七十分,假如是跟古人一起比,我可能就沒機會了。師父是謙虛,但是我們有沒有把他的態度學到?學到你就得利益了。你看師長老人家面對很多境緣,人家的毀謗、污辱、陷害,老人家都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這個都是把老人家的心境和盤托出,利益我們學生的!真的用心去聽,就聽明白了。

老人家也很含蓄,怕我們內心受傷,所以講話都比較柔和。比方老人家說,我大江南北走那么多地方,從來沒有看過僧團,就是四個人能夠見和同解。我們聽到這個話,對,師長說的沒見過,所以很正常,沒見過很正常。這個話要會聽,老人家講了,今年五十五年的教誨,連找四個學生都沒有聽話的。其實我感覺這一段話聽完,我想要挖一個洞,不好意思,要躲進去。對!聽他老人家教誨的人這么多,怎么沒有四個人願意依教奉行?這是我們要反思,所謂「知恥近乎勇」。讓一個教不倦,等於是無私奉獻一生的老師,師長教了五十五年,然後他老人家說,我沒有學生。這個我們都要會聽。師長是竭盡全力在成就學生,為什麼會沒有學生?那等於是我們都沒有具備一個弟子的態度。所以君子務本,得要從學生的態度做起。什麼是學生的態度?老實、聽話、真乾。什麼是老實?對師長的教誨不能打折扣,要馬上去做。不能學了很多年,反而疲了,都不做了,就很可惜,就沒有珍惜這個緣。

剛好師長那一天在過海關的時候,老人家的護照是寫二月十五號生,其實是農曆二月十五號。那個服務人員,我們馬來西亞的服務人員很好,一看到他的護照二月十五號,就祝他生日快樂,好像還送了個禮物。結果我們這些董事們他們就很用心,就真的買個蛋糕切給老人家吃。我感覺這些長者很可貴,他們抓住任何一個機緣,讓老人家歡喜,他們都有老萊子的存心。我看師長吃這個蛋糕,吃完挺乾淨的,拿那個調羹刮,已經都看不清楚,可能是奶油吧。就一個小小的動作,刮刮刮刮,把它吃乾淨。我們不能白看,你們有沒有看到?有,你們怎么搖頭?我剛剛敘述那一段的時候,你們沒有看到一個影像嗎?你們怎么說沒看到?分別、執著太重。所以你會學的人,在看那個祖師大德,好像他們就來到你的面前。「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你會學的人,你看《德育故事》,一尊一尊的聖賢就來跟你交心。好,你們都看過了,從今天開始,吃東西都要刮;沒有,吃乾淨,吃乾淨,這個德風就學到了。

再來,老人家吃完飯一定用清水稍微清理一下嘴巴。這個是尊重別人,為什麼?你吃了以後有可能有殘渣留在牙縫,然後又跟人家交談,感覺不好意思,有點失禮。尤其吃芝麻,還是吃一些特別會塞住的,像我們馬來西亞吃火龍果,顏色又紅,裡面的籽又黑色的,這個就要注意。像我們講課的人沒有養成這個習慣,突然吃完飯剛好要上台去,一開口成笑話了。所以,你看這些細節都是流露什麼?很重禮,怕會失禮於人,都細膩到這些動作上、細節上。講到這裡要把頭髮摸一摸,這個地方沒有養成習慣,睡覺一睡醒很匆忙,然後就上台去講課,人家就看到一隻公雞出現,這樣就對人家失禮,不好意思。所以一句經句打開來,自己是主角,自己是配角,要怎么演?意味無窮。

接著我們看二百零六句,這在《漢書》當中,《漢書治要》里,大臣陸賈說的,我們一起念一下:

【賈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將相和。則士豫附。士豫附。天下雖有變。則權不分。】

陸賈說到,天下安定要重視宰相。宰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所有國家重要的決策,都透過他去領導、去執行。所以天下安定,治國家要用智慧,就要由他來帶頭。我們看歷朝歷代好的宰相登基天下就安定,像宋朝的王旦,他做宰相做得最長,您看他肚量這么大,人家批評他,他還說他愛國。所以舉薦一個好的宰相,功德無量。就像鮑叔牙推薦管仲成為齊桓公的宰相,這個天下就很安定。『天下危,注意將』,天下危亂的時候,武將很重要,他必須去安定這些亂局。所以我們看到唐朝時候「安史之亂」,幾乎讓唐朝要滅了,幸好有一位有德的武將郭子儀,才讓唐朝的天下繼續能夠安定下來,不然「安史之亂」可能唐朝就畫上句點。所以從歷史當中可以看到這些話都非常有道理,「天下危,注意將」。

『將相和,則士豫附』。文官武將,都是將相在帶領,上位的人做出榜樣和睦了,那底下的人上行下效。所以「士豫附」,「士」是指讀書人,指這些賢德之人,看到國家這些最高的領導者,文官武將最高的領導者都做出和睦了,那這些讀書人跟賢者非常佩服、歡喜,進而一起為國家來奮鬥。我們相信當時候范仲淹做宰相的時候,一定感得很多讀書人來為國效力,振奮整個朝庭。「將相和」,確實是振奮所有的文官武將,甚至於有德行的人,願意為國服務的人都出來了。「士豫附」,「豫」就是非常歡喜,「附」是歸附,非常歡喜的歸附,來造福於國家人民。

『士豫附,天下雖有變,則權不分』。這些讀書人跟賢者歸附了,他很團結,天下即使有變化,比方皇帝最高的權位突然有什麼變局產生,因為將相帶頭,這些文官武將又團結,他就能穩定整個軍心、穩定整個人心,他不會亂。可是將相假如不和,又要謀自己的私利,這個時候最高權位有變動,大家就開始在那裡要謀自己的私利,就不是為大局著想了。那時候就會擁護哪一個皇上的孩子,最後就造成好幾個人在爭皇位,這個天下就有危險了。所以在歷史當中,當整個天下最高權位有變動的時候,比方說當時候唐朝幾個大臣,在武則天要退位的時候;其實不是武則天退位的,是這些大臣觀這個形勢,主動去勸請她退位的。但是這些大臣他穩得住,他就去促成讓武后退位,最後再把李家的子嗣,再讓他歸到唐朝的皇位上,不然已經變成周,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周朝。你看,假如這個時候將相不和,會不會出現動亂?那時候出現動亂以後又變成軍閥割據,人民又要接受多少的苦難。所以這個權力不會分散。

一個團體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都會遇到一些起起伏伏,尤其這個時代弘揚聖教不容易。為什麼不容易?因為人享福太多,福報不足。福報少,要做事,就不容易。有福報的人,做很多事,很順;沒有福報的人,做什麼事,都不順利。這個我很有經驗,我自己沒有福報出去工作都不順,最後終於找到好老闆,那老闆有福就好做一些。我的老闆你們都認識,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老祖宗是老闆。因為我們這幾代人太享福,所以福報花得太兇。再來,因為我們這幾代人缺乏倫理道德教育,我們都是成年才學,大部分,根基又不牢,所以在人事境緣當中很難不習氣現前,這個時候要能理智,要能凝聚大家、團結大家,都不是容易事。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屬於團體當中的頂樑柱。這個「頂樑柱」,這個詞用得好,大家看,一棟房子頂樑柱有幾根?四根。一個團體需要頂樑柱,一個部門都需要頂樑柱,誰是頂樑柱?你們怎么無辜的看著我,這個時候法要會用。孟子說,「當今之世,捨我其誰」。誰不穩,我不管,我一定穩住,不意氣用事,不只不指責、不抱怨,我帶頭能夠化解人與人的衝突對立,化解誤會。這個是真正在因緣當中對文化的付出做出貢獻。我們弘揚文化的團體課講得再好,假如自己的團體做不好、帶不好,然後給人家看笑話,而且帶不好遲早要出問題。跟治病一樣,哪有說有病了,然後自己好了。那得要治,愈早治,當然愈快好。一直拖拖拖,都不去正視問題,當然就愈來愈不好。

所以,話又說回來,我們今天跟大家也談到不能執著,不能要求,面對任何一個緣,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首先我們自己一定要做對,要理智,要依照經典來奉行。我們是有志氣的人,為文化弘揚添磚加瓦,絕對不願意為弘揚文化添麻煩,這樣就對了。我相信,我們這分存心,必蒙古聖先賢、祖宗的庇蔭護佑,必能讓自己的智慧德能,在因緣當中不斷提升起來。好,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