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慧律法師:《淨土聖賢錄易解》宋宗賾母師


時間:2016/7/1 作者:淨山

宗賾。湖北襄陽人,父親早亡,母親陳氏,撫養宗賾於舅舅家。年少時修習儒學,廣博通達世間典籍。年二十九歲,禮拜真州長蘆寺的秀禪師出家,深明禪宗心要。哲宗元祐年間(西元一○八六~一○九三年),住持長蘆寺,迎接母親住於方丈室東邊的屋子,勸母親剃髮出家,念阿彌陀佛,前後經七年。母親臨終時毫無疾苦,安然念佛而往生。宗賾自己認為報答親恩的孝心已經盡了,因此遵從依循廬山蓮社的規約,創建“蓮華勝會”,普勸僧俗大眾,學習西方淨土不可思議的妙觀。然後專持佛名,回向發願,期望能夠往生淨土。他自己作文章來倡導說:

‘以念佛為有念,以往生為有生,這是一般的常見。以不念佛為無念,以不求往生為無生,這是被邪見所迷惑。念而無念,生而無生,這是佛法中的第一義諦。在真如實際清淨平等的究竟境界來說,是不受一塵一垢所染著的,如此則上無諸佛之可念,下無淨土之可生。然而在佛陀慈悲喜舍方便教化的事相門來說,則不能捨棄任何一種利益眾生的善法。

為了都攝六根,因此有念佛三昧,至於達到回歸自性的修行法要,則開示了往生淨土的直捷法門。所以終日念佛,而不違背於無念;熾然地祈求往生,而不乖離於無生。因此能夠眾生與彌陀各自安住自己的本位,而又能彼此感應道交;西方東土不相往來,而神志遷往極樂淨土。這是合理而不可質疑的。故經典云:“若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乃至是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如來世尊雖然分“折伏”和“攝受”兩門,示現分別居住在污穢的世界和清淨的國土。然而探究諸佛聖人的本意,難道只是以娑婆世界,丘陵坑坎、五趣雜居、土石諸山、穢惡充滿,如此濁惡的世界來令人厭離;而以極樂國土,黃金為地,七寶行樹高聳參天,樓閣宮殿具足七寶,蓮華盛開四色交映,這些美妙的境界來令人欣願而已嗎?實在是因為,初發心入於佛道的眾生,忍力仍未深厚,必須憑藉著淨土的因緣,以為增上進步的助力!

何以故?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已經滅度,彌勒佛尚未下生;而極樂國土,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娑婆世界,觀音、勢至,只聞其聖名而無能親近;而在極樂國土,觀音、勢至兩位聖人,時時能夠親近而為殊勝的善友。娑婆世界,諸魔競相興起,惱亂所有的修行人;而在極樂國土,大光明的境界之中,決定沒有魔惱之事。娑婆世界,邪惡的音聲到處擾亂,女色妖冶而多欲;極樂國土,水鳥樹林,皆宣妙法,正報清淨莊嚴相好,沒有女人苦惡之身。凡是修行人增上善緣的圓滿具足,再也沒有如西方淨土那樣殊勝的了。然而信根淺薄的人,卻偏偏生起懷疑毀謗。

我個人曾經這樣思惟討論,此娑婆世界的人,無不厭惡俗家的喧噪煩惱,欣慕清淨寺院的安寧寂靜。因此如果見到有人舍世俗之家而出家,則會不斷地鼓勵讚嘆。如今娑婆世界的痛苦,何止是俗家的喧噪煩惱而已;極樂國土的優遊快樂,又豈只是相當於寺院的清淨寂靜而已呢?所以明知道出家生活的優閒安適是美好的,而卻不願意往生更殊勝的極樂淨土,這是第一個令人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

在此娑婆世界,跋涉萬里艱辛勤苦,遙遠地尋求善知識,就是為了開發本性明了心地,決擇正法超脫生死。而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無論色身、心力以及莊嚴淨土的功業都非常殊勝,再加上願力宏深,只要一聽聞到阿彌陀佛演說的圓頓法音,則所有眾生無不明了契悟無生法忍,既然願意辛勤地參訪善知識,而卻不願意往生淨土親見彌陀,這是第二個令人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

廣大叢林僧眾雲集的道場,是大家樂於親近安居的地方,而人眾較少的道場,人們則不願意依止親附。如今極樂世界之中,一生補處的等覺菩薩,其數甚多,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既然想要親近叢林,而卻不欣慕仰望和極樂世界的清淨大海眾俱會一處,這又是第三個令人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

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最長的壽命不過百歲而已,而童年無知、年老時又衰殘糊塗,疾病間雜、以及昏沉睡眠等等,又占了一大半的時間。雖然是菩薩,投生在這個濁惡的世界,仍然有隔陰之迷,而聲聞也還有出胎的昏昧失憶。那么人一生當中如此寸金難比的寶貴光陰,十分之中幾乎消失了九分,未到不退轉的境界時,輪迴生死的痛苦,實在令人恐懼寒心。反之,極樂世界眾生生者皆是壽命無量,只要一旦托質蓮華的花苞,就再也沒有死亡的痛苦,同時在修行的道路上,相續而沒有間斷,直捷了當一直到證得無上菩提為止。所以往生淨土就可以獲得阿鞞跋致,而成佛的日子,也決定可以指日期待。有人願意痛苦流轉於娑婆世界,短暫幻滅的生命,而竟然不願意往生極樂淨土,受無量壽命的快樂,這是第四個令人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

如果能夠位居不退轉之地,證得無生法忍的果地,雖然在欲望誘惑的境界也沒有欲望之心,居住在塵垢之中而不為塵垢染著,有這樣的能力,才能興起無緣大慈,運行同體大悲,回入娑婆塵勞,和五濁惡世的眾生同事共處而隨緣度化。如果是那些對佛法稍有淺薄見聞、有一點簡單的智慧,或者稍微與少許的善法相應,便自稱永遠跳出四生的流轉,高升超入十地菩薩的境界,便詆毀呵斥極樂淨土,而卻耽戀沉溺在娑婆五欲的世界之中。等到死亡時閉起雙眼,毫無所得的空自歸去,然後宛轉流浪於六道之中,與牛、馬等畜生並肩而臥,或者漸漸地步入地獄。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根器的人,卻想要自比於大乘權巧示現的大菩薩,這是第五個令人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

因此經典說:“應當發願,願生彼國。”那么如果不相信諸佛真心誠意的勸誡言語,不願意往生西方極樂淨土,這豈不是迷惑顛倒嗎?如果能相信諸佛誠實之言而求生淨土,則三界的系縛不能拘束,世界的成住壞空也不能傷害,永辭人間的八苦,沒有天上的五衰。極樂世界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阿彌陀佛只有開示一乘究竟之義理,決定沒有三乘的教法。歸依自性一體三寶,剎那之間遍至十方奉事如來,一旦親蒙佛光照觸身體,萬千的塵惑自然暗暗地消亡。

在極樂世界裡,以如來的法味資養心神,六種神通頓時具足。三十七品助道妙法,應念之間都能圓滿成就。三十二種隨類應化身,周遍十方剎土度化一切眾生,週遊旋繞於六道眾生之間,普遍地教化各種根機的有情。不動一個心念,而遍行種種三昧妙用,遍灑正定之水於三千大千世界,引導眾生出離三界火宅,自利利他,皆悉圓滿。因此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實在是解脫的要門,乃是修行的捷徑。所以,凡是了義的大乘佛法,無不指歸淨土。無論以往的賢哲乃至將來的聖人,自己和他人都要發願往生,這是因為凡是要度化別人,先必須要能夠自度的緣故。

嗚呼!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只要一失人身,恐怕就要萬劫深深地懊悔。因此今日我率領大海眾,各念阿彌陀佛,百聲千聲,乃至萬聲,回向所有一同修習淨土法門殊勝因緣的眾生,願生彼國極樂世界。並私自地期望蓮池勝會,在黃金為地的淨土中宣揚張明佛法的佛菩薩眾,能以清淨的光明照耀資助我們,使我們必定達到往生淨土的願望。如此順水行舟,再加上船槳划行之功業,即使是十萬億國土之遙遠,也不必再多作無益的勞苦,就可以輕易地達到。’宗賾有一天夢到一位戴著黑色頭巾的白衣居士,風姿相貌清新美妙,約三十歲左右,拱手作揖向宗賾說:‘我想要加入蓮華勝會,請幫我書寫一名席位。’

宗賾因此取出蓮會的名錄,問說:‘請問是何姓名?’回答:‘普慧。’宗賾幫他書寫入會後,這名白衣又說:‘我的家兄也請求書寫一個名位。’宗賾問:‘令兄何名?’答說:‘普賢。’才一說完,就隱沒不見了。等到宗賾夢醒之後,告訴諸位長老大德說:‘《華嚴經》(離世間品),有普賢、普慧二大菩薩,輔助宏揚佛法,我今日建立蓮華勝會,一同期願往生西方,感得兩位大士暗地相助,因此決定就以此二大菩薩為蓮華勝會的會首。’於是遠近的眾生都嚮往而受教化。(蓮宗寶鑑。樂邦文類)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