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為什麼要祭祖?


時間:2016/7/13 作者:妙音居士

老法師二〇一六年六月二十六日英國倫敦展覽中心

諸位大德、諸位領導、諸位嘉賓,大家好!

今天是二O一六年英國祭祖大典的第二天,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在此共聚一堂,以中國古禮來祭祀中華民族暨世界各族的萬姓祖先。這次祭祖大典的緣起,是去年八月份韋爾斯大學校長休斯教授訪問香港,參加我們在香港舉行的中元祭祖大典,看到莊嚴肅穆的儀式,以及全場八千多人參加,整齊寂靜,很受感動,校長希望我們能夠來英國辦一次祭祖活動。我們接受他的邀請,所以成就了今年在英國舉辦祭祖大典的因緣。這個難得稀有的機緣里,我想簡單的向大家匯報為什麼要祭祖。

第一個,祭祖是為了報本反始,緬懷祖德。中國傳統文化根就是孝道,另一個就是悌道,敬,孝、敬這兩個字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大根大本。孝這個字是會意,上面一半是老字,下面一半是子。我們得認識清楚,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個整體。這就是我們應當要理解的,然後曉得這為什麼要祭祖。

中國重視家庭,家文化對於中國文化做出最偉大的貢獻。每一家都有家譜,家譜就是這一家人的歷史。我的家譜,從上面第一個人是黃帝,我們這供的牌位有黃帝,黃帝傳到我這一代一百三十六代。這樣的一個歷史記載在外國很少,中國家家都有家譜。我俗家姓徐,徐氏是黃帝第二個兒子昌意的後代,所以這一百三十六代都有詳細記載。人看到這麼四千多年的歷史,能不愛他的祖先嗎?能不孝順父母嗎?這不可能的。大概這個世界上還留下有家庭歷史可能只有中國,其他的國家已經很少見了。這是我們懷念祖先,恪盡孝道。每年祭祖至少是兩次,清明、冬至。我們今天這是屬於冬至祭祖。

這些年我住在香港,我們提倡孝道。為什麼?如果這個根我們對它沒有概念,不能夠發起來,中國傳統文化就沒根了,那隻做一個形式,得不到效果。所以我覺得兩次不夠,再加一次,加箇中元祭祖。所以去年我們在香港中元祭祖當中,見到我們韋爾斯大學校長休斯教授,他看到非常感動。那一天參加的人有八千多人,秩序非常好,真的,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到聲音。所以祭祀祖先。

另外一個中國文化重要的支柱就是對老師的尊重,孝親尊師是中國文化的根。一個人念念不忘父母、不忘祖先,念念不忘老師,這是從前的中國人。現在這兩樁事情很淡薄了,什麼原因?教育出了問題。我們打開中國的歷史,《二十五史》,就是二十五個朝代,每個朝代政權穩定之後,不超過五年,頒布禮樂,社會就恢復正常。

怎麼樣能恢復和平?這個話十年前印度尼西亞前總統瓦希德問過我,馬來西亞老首相馬哈迪問過我,這個世界還有沒有和平?我的回答說,只要你把四樁事情辦好,世界和平出現。他問我哪四樁事情?我說第一個,國家與國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第二個,政黨與政黨;第三個,族群跟族群;第四個,宗教與宗教,這四個都能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個世界可以恢復安定和諧。馬哈迪長老聽了我的話,答不出來,表情非常嚴肅。五、六分鐘之後,我再告訴他,這個事情是難,是非常艱難,但是從宗教團結、從文化著手是可以做得到的。那就是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無論哪一樁事情發生問題了,怎麼辦?你沒有教好,你把他教好了,問題就解決。

我們過去把這個概念介紹給聯合國,聯合國的大使們聽到之後也很歡喜,告訴我,這是理想,做不到。所以我們曾經在中國,在湯池小鎮做了一個實驗,看看傳統的東西還行不行。我們召集三十七位老師,辦一個文化活動中心,來實踐古人所傳的《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這是儒釋道三個基礎的課程。我們想丟掉已經一百多年了,大概總得三、四年才能夠做出成就出來,沒有想到三、四個月就做成功了,我們這些老師們都嚇呆了。我跟大家說,我們不能居功,我們沒有智慧,我們沒有德能,這個成績應該是當地政府協助我們,我們要感恩;小鎮的人民四萬八千人願意跟我們合作,我們教他都能接受,都能落實在生活,所以有這麼好的成就,我說感謝政府。證明兩樁事情,第一個證明了人性本善,第二個證明了人是很好教的。小鎮雖然是停課了,可是影響了中國,也影響了全世界,很有意義、很有價值。

現在中國國內也提倡傳統文化,這是好事情。我們對於國家、對於政府、對於習主席要有信心。在國外我們常常聽到的,十九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二十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我們敢不敢相信?外國人相信。所以我們要有信心,中國人的世紀是中國文化的世紀。所以我告訴許多外國朋友,中國人統一全世界,不是政治統一,不是軍事統一,不是科學技術統一,也不是經濟貿易統一,是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統一。這文化是什麼?代表這個文化的就是唐太宗所編的《群書治要》。這部書是《四庫全書》的精華,精華當中的精華,能夠幫助我們這一生當中得到幸福美滿,能夠幫助我們家庭和諧,幫助事業順利,幫助社會安定和諧,幫助國家富強,幫助全世界和平,所以我們要有信心。今天從哪裡做起?從今天祭祖開始。祭祖就是孝道、師道,我們一定要把它落實在現實生活當中。

我的報告就到此地,謝謝大家。

2016「英國威爾斯三一聖戴維大學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祭祖大典」致辭

2016/7/3英國威爾斯三一聖戴維大學蘭彼得校區藝術樓

檔名:32-149-0001

尊敬的休斯校長伉儷、尊敬的諸位老師、諸位同學,大家早!

今天,不但我們歡喜,我相信眾神歡喜、佛菩薩歡喜,全球各族群的祖先都歡喜。我們有這種殊勝的緣分,在威爾斯大學舉辦第一次全球祭祖的大典,由我們校長來擔任主祭官,這是一個稀有難逢,而且是歷史上新的一章的開始。

我們連帶會想到,往後每一年我們都會有這麼一個節日紀念祖先。紀念祖先這個歷史在中國有五千年了,所以中國人念念不忘祖先,每年至少是兩次祭典,清明、冬至;也有三次的,三次就是加上中元。這樣密切的祭典,最重要的意思是喚醒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中國人孝道是根本。孝就讓我們體會到,看到這個字,體會到祖宗跟我們是一體。這個孝,上面是「老」,下面是「子」,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所以這個意義很深。中國傳統文化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實際上就這一個孝敬把它擴大,發揚光大到對一切人,《弟子規》裡頭所說的「凡是人,皆須愛」。不但要愛人,還要愛動物,還要愛植物,還要愛山河大地,可以說是愛全宇宙過去、現在、未來。為什麼?它是一個、一體。這個一體在中國稱為本性,在佛教稱為自性,在其他各個宗教裡面稱之為神、稱之為上帝、稱之為天堂,實際都是一個意思。從這一個整體,世界有和諧,社會會有安定,人民會有最完美的、最善良的、幸福快樂的一生,這一生會影響我們家庭,帶給家庭和睦,帶給事業成功。

近幾年,在中國福建省福州有一個「阿彌陀佛大飯店」,主人吳總今天也來參加我們的祭典。這個表示什麼?表示整個宇宙不但是一家,是一體,多親切!這種精神表現出來,我們很歡喜看到了,希望將來全世界人都能夠接受祖宗傳統的文化薰習。全世界人不但是一家,是一體,一體哪有不愛護的道理?哪有不同情的道理?牙齒咬破舌頭了,舌頭還能報仇嗎?它為什麼不報仇?一體,牙齒跟舌頭是一體,所以吃再大的虧、受再大的傷害,也沒有絲毫怨恨的念頭。這是真理,這是事實真相,佛經上的「諸法實相」。這個實相明白之後,然後擴展到家族,擴展到社會,擴展到族群、到國家、到地球,再擴展到整個宇宙是一體,這個事就從孝道這裡開始。

我們漢學院成立了,這個功勞應該是我們校長休斯教授的。他比我熱心,我雖然有這個意思,沒有他熱心,我被他感動,我不能不來做,全心全力協助他。希望我們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願望、共同的目標,我們認真努力來完成。這是繼承往聖的絕學,這是為萬世開太平的大事業,我們遇到了,我們落實了,這一次生命是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所以我希望我們真正有志一同的人,在校長領導之下,我們完成這個偉大的事業,從今天開始。謝謝大家!

【英國祭祖法會】

聶振弢教授:

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意義

聶振弢教授二〇一六年六月二十六日英國倫敦展覽中心

親愛的兄弟姐妹們:

這是孔子說的一句話:「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真是如此,我很榮幸的來參加、瞻仰我們世界各民族的祭祖的大典,真是太榮幸了。而且讓我談點感受,我就想談一談東方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意義。

世界文化總體來說,分個類,實際就兩門學問,一門人文學科,一門科學。一門人文,一門科學。科學是創造物質文明的,而人文是鎔鑄精神文明的。這兩者必須有一個次第、有一個順序、有一個先後,那就是科學的發展要在人文思想、人文情懷、人文精神的引領下,根據人類的需要,有序的、有掌控的發展科學。否則,科學的無序發展、失控的發展,會毀了人類自己。這大家都知道的,我不必多說。

中國的傳統文化不是沒有科學。但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傳統教育的特質,在於特別注重人文精神的塑造培養。簡言之,那就是如何做人放在首位。我覺得如何做人放在首位,這是世界人類當今最需要考慮的一個大問題。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經典教育的現代意義,值得我們東西方、全世界來重視的一個思想理念的問題。

我想談談中國先秦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兩個人物,一個就是老子,一個就是孔子。他們出生的時候正處於春秋時代的,中國一個很長時期的亂世。生當亂世,老子他認為這是人和自然不協調了、不和諧了。人應該如何對待自然?如何對待生我們、養我們的,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天地萬物?他說兩句話,我想舉兩個例子,人該如何對待生我們、養我們的天地萬物,也就是自然。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幾於道」,就是近於道。大家都知道,天地萬物一刻也離不開水。如果是絕對沒水的話,我這說的是絕對,一點都沒有,就是一刻鐘、就是幾分鐘、就是幾秒鐘,絕對沒水的話,草木都成了枯草枯木;蟲魚鳥獸也一下子成了蟲乾魚乾,鳥獸的乾枯,枯骨幹肉了;我們在座的、滿街行走的人,可以說一下子全變成了什麼?埃及的木乃伊。多可怕的事情!正是這個水,老子提出來的「上善若水」的水,它就為了天地萬物的生長,這個水毫不吝嗇的、慷慨的把自己奉獻給天地萬物,而且不求回報。這是多麼博大的情懷,多麼無私的精神!這是老子號召人如何向水來學習。

第二句話,他說「我有三寶」,三件寶貝,「持而保之」,我揣在懷裡邊珍貴的保存著。哪三件寶貝?「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個「慈」,就是人,我們整個人類,對賴以生我們、養我們的天地萬物,那種大慈大悲,那種大愛,理性的大愛。這個「儉」,也就是我們應該萬分珍惜自然界恩賜給我們的萬物,也就是恩賜給我們的,天地萬物給我們人類的恩賜,要萬分珍惜。「不敢為天下先」,就是不可與天地爭先。我們想想老子這話,我們再想想後世一些科學家們所說的話,譬如我們要征服自然,我們向自然索取是我們的任務,等等這些言論,現在想一想,按照老子說的話想一想,這是何其的幼稚,甚至是何其的荒謬。

好,時間關係,老子,我舉這兩個例子,說說中國的傳統文化代表人物他們的經典教訓、訓導。

再說孔子,孔子他從另外的一個角度來審視當時的亂世,他說是誰亂了天下?他看看,不是草木亂了天下,不是蟲魚亂了天下,也不是鳥獸亂了天下,誰亂了天下?是人自己亂了自己。因此,孔子就提出了一系列的天理人道的諸多命題。在諸多命題當中,首先就是一個「仁」字,仁義的仁字。

什麼是仁?孔子解釋說,第一,就是「仁者愛人」。你看世界各種文化、各種宗教,沒有一個沒提出來愛的問題。而孔子說,仁者愛的首先是愛人,然後愛天地萬物。說仁者愛人,那就是說愛自己、愛他人、愛天下蒼生,也就是中國人愛說的胸懷蒼生。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這個仁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什麼意思?那就是自己不願意接受的、不願意承受的,那自然是不好的,我們就不能施加到他人身上,甚至天地萬物身上。這兩句話可以說是對「仁」的最好的、最簡要的講解和提示,我覺得。有人就講,你記住這兩句話,你一本《論語》一分鐘就讀懂了。這仁字在《論語》裡頭出現了一百多次,而解釋的有五十八處,最重要的我認為就是上邊說那兩點。

那麼,何以見得你是個仁者?我們應該做個仁者,怎麼見得你是仁者?那就是第二個關鍵字,「禮」,禮貌的禮。這個禮就是仁的外化,仁也就是禮的內涵,相互輝映。禮是什麼?那就是人和人的關係。人和人有多少關係?孔子提出來,就是五倫,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五倫是什麼?大家都知道,父子、君臣、兄弟、夫妻、朋友。怎麼相處?都要很高的原則,父慈子孝、君臣有義、長幼有序、夫婦有別、朋友有信等等。

如果這樣處理得好,就出現了第三個關鍵字,那就是「和」,和諧的和。和字我這不講了,就是和諧的意思。我們家庭和諧、社會和諧、國家和諧、世界和諧,我覺得這恐怕是人類所有的人,全世界所有的人,全人類的共同心裡想的事情、希望的事情。那麼和諧,有時候和諧,有時候不和諧;有的地方和諧,有的地方不和諧,大家現在看得清清楚楚。

我們希望的,全世界都和諧。達到相當的境界、相當的高度,這高度是什麼?用儒家說法,就是中庸兩字,這第四個關鍵字,傳統文化儒家思想的第四個關鍵字,「中庸」。中庸是什麼?就是儒家的極高的哲學境界、美學境界,太高了、太美了。如果達到了這個境界,孔子的大同思想也就實現了。

「大同」,時間關係我這不說,也就是兩句話,是它的綱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我們真要都「天下為公」,沒有一私,我們一定會實現大同。

如何實現大同?大家心裡都想著這個大同,就是最後一個詞組,四個字,「修齊治平」,那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也好,世界各國也好,你說我們一個人都該怎麼做?那就是修好自己,治好一個家,然後治理好一個地方,然後天下太平,就這個意思。

所以孔子他的仁,就是我們應樹立的人生觀;他的禮,就是我們應該建樹的倫理觀;和,就是孔子的社會觀;中庸,就是孔子的哲學觀;大同,就是孔子的世界觀;修齊治平,就是孔子的價值觀。孔子的這些觀點、觀念,可以說涵蓋了當今人類所有的觀點、觀念,具有極高的世界普世價值和當代價值。

孔子總結了他以前二千五百年到三千年的,也就是說中國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堯舜、夏商周三代,那個時代的,所以一定是光輝燦爛、十分光輝燦爛的文化。把它整理為六經,那就是《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大家都知道的。這六經對人類來講,有著很高的化育之功,風化教育之功。「溫柔敦厚,《詩》教也」,《詩經》是化育人溫柔敦厚的;「疏通知遠,《書》教也」,很通達、有遠見,那是《尚書》學得好,教得好;然後,「廣博易良,《樂》教也」,寬廣博大,平易善良,這樣的人、這樣的風俗、這樣的文化、這樣的品格,那是音樂學得好,《樂經》學得好;然後是「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在座都是高人,不用我細說,耽誤大家時間了。你看這些,溫柔敦厚、疏通知遠、廣博易良、潔靜精微、恭儉莊敬、屬辭比事,這對當今世界人類,更具有很高的當代價值。

所以孔子總結了六經,而且傳了下來,這是孔子對中華民族乃至世界人類做出的最大的貢獻,沒有第二人,在中國至少說沒有第二人。因此孔子就被稱為千古至聖,聖人中的最聖的,最為聖賢的人。而孔子又把它傳下來了,在傳承的過程中形成了孔子一整套的完整的、嚴密的教育體系,這就是他對於世界人類又做出的另一大貢獻,因此他又被稱為萬代師表。萬代師表,可以說他把人類學習文化、承傳文明、弘揚文化融入精神文明。他的一系列的思想我歸納了四點。

第一,這種偉大的教育思想,「有教無類」。咱們都知道,現在最時髦的一個詞叫人權,人一生要享受各種權利,最重要的權利,比生存權都重要的權利是什麼?是受教育權。那有教無類,就是教育不分類,人人應該充分享受受教育權。教育程度愈高、面積愈大,大家都受了很優秀的、很高尚的教育風化的話,這是人類應該享受的一種人權。孔子首先提出來,這就是孔子切切實實的提出來並且做到了的,「有教無類」的這個偉大的思想。

第二點就是他卓越的教育原則,也是四個字,「因材施教」。他清楚的看到了人都是有差異性的,生理的差異、心理的差異、先天的差異、後天的差異。教育就要通過人的這種差異性,換句話說,根據人天賜的才氣、才能,因材施教,這就能使人人成材、個個成材,這種原則多高!

第三點就是教什麼的問題。人類學該學什麼?我們教育該教什麼?在中國,孔夫子這位萬代師表,他給我們說的也是四個字,就是「文行忠信」四個字。在《論語》裡邊有一句話,「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就這四個字。孔子用四種教材教育內容教給天下人,那就是文行忠信。「文」,就是從小都要接受的文化知識。「行」,就是實踐這種文化知識,通過實踐鍛鍊把它化成能力和才幹。但是更重要的還不是你的學問大小、你的才幹高低,而是你的品德如何、人格如何。所以後邊兩個字,「忠信」兩字太重要了。「忠」是什麼?用心做事,全心全意、專心致志的把事情做好。「信」是什麼?說話算話,言出必行。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兩條道德標準。走向社會就該忠信,在家就該孝悌,長大走向社會了,就該是忠信兩字。這種人的道德質量,忠信兩字,可以說是人不可或缺的,是教育內容中最高的。這就涵蓋了文化的教育、時間的鍛鍊,和你品格的培養和提升。

這是關於孔子,我用最簡單的、比較提綱挈領性的來講講四點,孔子的思想體系最重要的部分。

「教育發達則國家發達,教育落後則國家落後」,這兩句名言,也是中國的錢偉長先生,八十多年前在美國留學時候,考察遍了南北美洲,發現南美那麼落後、北美那麼發達,為什麼?就總結出來了「教育發達則國家發達,教育落後則國家落後」,這成為全世界各國家、各民族驗證了的經典論斷。

當今我們反顧一下,回想孔子的這種教育思想、教育原則、教育內容和教育藝術,他教育藝術就是方法高了,那是循循善誘。這四條,我覺得是當今更具有重要意義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源泉,對當今也有很高的普世價值和時代意義。孔子一個是他的思想,一個是他的教育。思想家的孔子、教育家的孔子,可以說他給人類做出的貢獻,不僅有世界意義,而且具有當代價值。

民國期間有個大學者叫柳詒徵,講遍了全中國,他對孔子的評價就這麼一段話,四句。他說:「孔子者,中國文化之中心也,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自孔子以前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傳;自孔子以後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開。」我覺得這是對孔子,這個繼往開來的人物最精準的評價。

儒家為主、儒釋道互補的文化,不僅在中國歷史上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就在今天,中國這種儒家為主、儒釋道互補的傳統文化,仍然有著極高的當代價值。

好,謝謝大家!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