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少娣感嫂


時間:2016/7/24 作者:果林果梅

在《德育故事》當中,有一則故事讓我們記憶深刻,叫「少娣感嫂」。崔少娣女士嫁到蘇家,結果蘇家有五個兒子,前面四個都已經娶妻了。前面四個媳婦脾氣都特別大,常常吵架、打架,甚至於都拿起兇器,這麼嚴重的情況,衝突很大。當時候少娣要嫁過去,親戚朋友非常擔心。但是少娣她非常堅信,沒有人不能感化的,只怕自己德行不夠。所以對傳統文化這些教誨有堅定信念的人,他真的能夠轉他人生的境界。她過去之後,因為她是最小的,所以什麼累的工作她都自己主動去承擔,甚至於婆婆已經交代其他的嫂子了,看嫂子臉色很難看,不想做了,她去圓場了,「我最小,這個先我來做就好了。」自己有什麼好東西,或者回娘家了,娘家拿一些好吃的,這些生活用品,她一回婆家,首先把這些東西先送給嫂嫂,送給這些侄兒,她很慷慨,很喜歡布施。所以人際關係要好,要多請客,先多送禮。

還有一些生活的情境,她都做到只想著對方,沒有想自己。有一次她抱著一個侄兒,而且是年節的時候,年節大家都穿新衣服。剛好這個侄兒,襁褓當中的小孩,突然就撒尿了。當下這個嫂嫂看到了,就很不好意思,趕緊要把這個小孩子給接過來,抱過來。結果少娣當下講了一句話,說:「嫂嫂,慢一點,不要驚動了孩子,驚嚇了孩子。」她完全沒有痛惜她的衣服,念念只想著不要嚇到孩子。嫂嫂本來很不好意思,當下聽到小嬸這麼講,我想心腸再硬的人當下也會很感動,時時都是在為她的親生孩子著想。

相處的過程當中,這些嫂嫂們來講其他人的壞話,少娣只是聽,笑一笑,都沒有做回應。其實人假如聽到罵別人的話,一回應,這討論起來就愈批評愈凶了,其實這樣就有失自己厚道的心。應該是聽到別人批評,提醒對方記人家的好,不然其實他愈批評,他整個心情完全都被情緒給控制住了。可是她笑著不回答,對方看沒什麼反應,好像愈批評也不來勁,自己講不下去了就走了。其實人,很多地方你去觀察,都是有善根的、有良心的,講講講沒回應,講不下去了,那他良心起作用,不好意思了。羞恥心其實每一個人本有的,從這些地方去觀察。你說一個人他再不孝,你罵他「你不孝」,他還不高興,那他那個不高興、不歡喜,不都還是有羞恥心嗎?所以人確實有本善,看你用什麼善巧,循循善誘去喚醒他的羞恥心。少娣就是從生活點滴自己先做,一點一滴就把嫂嫂們的羞恥心喚醒了,不聽讒言。

她的婢女跑來跟她講嫂嫂們的不好,她會處罰她的婢女,然後帶著這個婢女去跟嫂嫂道歉。這麼一做,首先嫂嫂們都覺得,這個小嬸真的打從心裡是尊敬我的。「打從心裡尊敬我,那我要值得人家尊敬」,她就自重。而這些婢女被處罰了,畢竟這個主子一路以來都這麼疼愛她。所以你要打一個人,還得他信任你,你才能處罰他,不然跟他結怨。所以這些婢女是很忠誠的,這麼一打,接受教訓了,原來她假如養成這個批評別人、背後講人家壞話的習慣,她以後出嫁絕對沒有好日子過,到時候家族裡面因為這些話不和睦了,最後她鐵定也不可能有幸福的人生。她能夠都能不批評別人,都能看別人的好,尊重別人,她以後出嫁了才能跟人和睦相處。所以她的主人看得很深遠。

而這個故事當中我們看到,人往往都是想著自己要獲利,「專利」;辛苦的工作都要推辭,「辭勞」;好講人家的壞話,「好讒」;喜歡聽這些別人的是非長短。但是少娣慷慨,歡喜去承擔工作,不聽這些讒言,糾正她的婢女不可以去講人家的壞話,這所有的行為一點一滴都讓她的嫂嫂感動。所以一年左右,她四個嫂嫂異口同聲都表達了這個意思,說「五嬸大賢」,我們第五的這個小嬸真的是很賢德;「我等非人」,我們跟她比,真的不算人。你看她講這樣的話,一個這麼會跟人家爭、吵的人,最後還是被感化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