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問答

印光大師:觀見極樂國土,乃真淨土乎,抑假現象乎


時間:2016/7/31 作者:淨山

問:口念佛,心想佛,其所想之佛,是否與《觀經》之第八觀同。

答:觀想,須從十三觀起手作。否則境細心粗,難以成就。或致用心不當,起於魔事。

問:佛示修觀,正為後世濁惡不善,五苦所逼之眾生設教。若以催眠之發現天眼通之說證之,則現極樂國土,亦非難事,況尤為念佛求證之需要。何以勸人修觀者,言其難耶。

答:催眠是術力,豈真有天眼通乎。真有天眼通者,豈肯為人催眠乎。汝今既學佛,當專志學佛。現極樂國,唯心淨而念一者能之。譬如磨鏡,磨之及極,自然發光。用術現,則心先不淨,念亦不一,譬如以白粉塗鏡,望其發光,不知封蔽更甚也。

問:修觀是否仗佛力。十三觀內雲,無量壽佛,身量無邊,非是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來宿願力故,有憶想者,必得成就。其別與參禪之點為何,較參禪易否。

答:參禪唯究自心,念佛兼仗佛力。二法至究竟圓成,則全同。當修持用功,則迥異。譬如登程,舟車各異,歸家是同。

問:修觀者,想乎,觀乎,抑觀想全用乎,取遠取近。

答:觀想二字,何可分之為二,攝心而想,即是觀。汝認作二,則便成知一十,而不知其即二五也。又觀想則何分遠近。

問:每觀至少,須若干日。

答:汝將謂此一觀作幾天,又作彼一觀乎。不知佛雖說有十六,而最初即當觀第十三,方為契理契機之修。

問:初即想像者,非躐等乎。

答:既知前說,此可類推。

問:初觀是一心想日,抑須默持名號。

答:觀與持名,原是一事。將謂作觀之時,便不能持名,不可持名乎。

問:坐則修觀,余時持名,較專持一種,為優為劣。

答:有沉潛純粹之心,則修觀亦好,持名亦好。否則持名較穩妥,以心志浮薄躁妄,作觀則多致魔事。

問:觀見極樂國土,乃真淨土乎,抑假現象乎。

答:觀見之極樂,乃唯心所現。謂之為假,便是門外漢。

問:觀見極樂國土,及能聞法,是否為天眼通,天耳通。

答:此是觀力所致。若天眼,天耳,不作觀,亦可見聞。

問:有雲見佛者,乃心佛,非西方佛。若然,則往生時,心佛現前乎,抑彌陀佛來接耶。

答:臨終見佛,乃自心所感之佛,不得只歸於自心,而謂無佛來迎之事。

問:至十三觀時,此時可得隨意往生乎,抑必俟命終,方可往生耶。

答:業報未盡,何能即生。古亦有其人,然非可責之於一切人也。

問:觀至見佛聞法時期後,每天再觀,仍須自初觀始乎。

答:作觀只取得力者作,何必從頭至尾,日日重習。佛之說此十六種者,前則令人知極樂之莊嚴。後之九品往生,令人知所修之因果。各觀既知,即觀佛一法中,即可圓觀諸觀耳。

問:十四觀以下,乃各品生者,既無境可現,令觀之意為何。

答:此義已見前說。

問:上之往生者,似乎不是修觀者之往生。不知修觀者之往生,也應如何著想。

答:往生者,品位萬別千差,經中只以九品攝之,汝何由而知其上者,非作觀之往生乎。須知人根不同,即一法而高下懸殊,豈拘拘然於所修之法乎,蓋由彼各各心地中分也。文殊,普賢等,汝將謂用不著作觀乎。

問:記數念佛,吸念六句,呼念四句,如何。心既記數,又念佛,又須想佛乎。

答:念佛記數,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何定呼吸。汝系學煉丹運氣之人,故稍見一二字相似於彼,即謂是彼之功夫。念佛記數,為妄心難制者設。能如是念,如是記,如是聽,決定心漸調伏,此處誰令汝加一想佛二字乎。此系隨便念,何論呼之與吸。呼吸若使之長久,則傷氣受病,不可不知。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