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佛經中如是我聞的意義


時間:2016/8/4 作者:楊寧

序分主要有兩種,發起序、證信序。

發起序就是介紹講經的發起原因;證信序是阿難尊者傳承佛經,為後世眾生宣說的時候,為了讓眾生證明本經可信,先說四個字:如是我聞。這個就叫做證信。

關於如是我聞的解釋,宣化上人開示:

佛經開始,都用『如是我聞『四個字,和外道經典不同,外道經首,不安『阿』,便安『嚘『,『阿』,就是無的意思;『嚘『是有的意思,因為有無不能決定,索性便兩字都安上去。

『如是我聞『,還有四種意思:(一)息眾疑;(二)遵佛囑;(三)息爭論;(四)異外道。

(一)息眾疑:阿難結集經藏時,升座說法,大眾頓起三疑:

(1)因為阿難法相圓滿,具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和佛一樣,因此懷疑是否佛再活過來?

(2)是否阿難已成佛,才有這樣圓滿端嚴,和佛一樣的相貌?

(3)不是阿難、不是釋迦佛,那麼是否他方佛來這裡成佛?

大眾起了以上三疑,等阿難大聲說『如是我聞『,大眾才消除疑惑。

(二)遵佛囑:遵從佛所咐囑,佛將入涅槃,眾弟子都哭起來,尤其是阿難,他是佛的堂弟,又是侍者,所以泣不成聲,這時有阿那律陀尊者,就對阿難說:『你不能哭,應該趕快問佛,怎麼安排後事?『阿難說:『要問什麼後事呢?』尊者說:『要請問佛四件事:

(1)佛在世時,我等依佛為師,佛滅度後,我等依誰為師?

(2)佛在世時,我等依佛而住,佛滅度後,我等依誰而住?

(3)佛滅度後,將來結集經典時,一切經典,以何為首?

(4)佛滅度後,如何處置惡性比丘?『

阿難恍然覺悟,即時請問佛:『佛滅度後,我們依誰為師?『佛答:『以戒為師。

又問『佛滅度後,我們依誰而住?『佛答:『依四念處為住。』

什麼是四念處?

(1)觀身不淨,便不會愛惜身體。

(2)觀受是苦,便不會貪圖享樂。

(3)觀心無常,便不會執著妄想。

(4)觀法無我,一切法,即色受想行識五蘊,五蘊色法,都沒有真我存在。

又問:『佛滅度後,將來結集經典,一切經典的前面,應該用什麼文字來代表?『佛答:『一切經典,當安「如是我聞」,和六種成就,才能表示經典圓滿,及證明是佛所說的。』

又問:『佛在世時,可以調伏惡性比丘,佛滅度後,如何處置惡性比丘?『佛答:『默而擯棄。』惡性比丘——即不講道理的比丘。默擯,即不要理睬他,不要和他說話,他的惡性,就無從發展,便會慢慢調伏。佛在世時,亦有六群惡性比丘,因為佛能教化、能調伏,才相安無事。

(三)息爭論:阿難還未證四果,當時佛的弟子,多是四果大阿羅漢,老參上座,資格和身份都比阿難高深,如果是阿難所說的經典,大家都不佩服,但若加上『如是我聞『,大家便知道,不是阿難說的,而是佛所說,阿難的記性特彆強,佛在四十九年中,所說的經典,他都能詳細記得,有條不紊,不會雜亂;現經典前面加上『如是我聞』,這一切法,都是我阿難,從佛處所聽聞的,大眾才不會有爭論。

(四)異外道:外道經首,多安阿或嚘作為開始,佛則咐囑安『如是我聞『,以便和外道不同。

故經說言:若住四念處。名自境界。不為魔縛。若住五欲。名魔境界。為魔所縛。

對於我們修淨土法門來說,四念處也是有助於大家堅固信願的。觀身不淨,娑婆世界的肉身這麼齷齪,好象一個臭皮囊裝滿糞便,為什麼不去極樂世界,換一個跟阿彌陀佛一樣的紫磨金身,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

觀受是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娑婆世界,煩惱多不勝數,為什麼不去極樂世界,永離一切眾苦?

至於觀心無常和觀法無我,這個要求高一些,現在不做要求,去了極樂世界繼續學習。有人說,為什麼要證信呢?慧遠法師說:信者。入法初門。攝法上首。凡入佛法。要先起信。所以《華嚴經》中說信為手,有信就好象人有手一樣,進入佛法寶藏,可以採取道法之寶。如果你不信,就好象人沒有手一樣,進入佛法寶藏,也是空無所獲。

有人說,既然觀法無我,又說如是我聞,阿難尊者是聖人,這裡為什麼要說我呢?慧遠法師說:說我有三種不同的情況。

1見心說我。意思是說,凡夫的我見還沒有滅除,心中執著我見,所以喜歡說我。

2慢心說我。意思是說,學道之人,在還沒有證到阿羅漢的無學位之前,都叫學人。他們雖然已經破除我見,但是還有一個慢心。心中還有一個我慢,所以說我。

3世流布我。意思是說,對於那些證了阿羅漢的無學聖人,他們的見惑到就斷了,慢使也已經斷了,只是為了隨順世間流傳佛法,所以說我,方便眾生聽的時候可以弄明白彼此。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