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陳大惠:幼童教學法 預備課程第2集(文字版)


時間:2016/8/10 作者:阿彌陀佛平和

助教:請大家端身正意,恭請老師升座授課。

陳老師:各位同學,各位家長,大家好。

助教:老師好。

陳老師:幼童教學法】今天是第二堂課。我們得到了四部寶書,都是古人寫的。我們感恩這位徐梓教授,好像是他們夫婦倆在做這個事情,我看他寫的這個後記是一九九零年,這說話已經過去了二十五年了,不知道這兩位是不是還在從事這個古籍蒐集整理的這個工作。他們專門蒐集教育類的,沒有他們蒐集,我們真是無處,書海茫茫到哪去找?無限地感恩他們。當然我們更感恩的是這些古籍的作者,我們的先祖。他們把怎麼教育小孩子的這些原理、原則、方法都把它寫成文字傳之萬代,讓我們受益,所以我們無限感恩我們的先祖。大家翻開這四部當中的頭一部,叫【蒙學便讀】,我們上一堂課說把四篇文章摘出來,起了一個標題叫自幼必學之人情事理。我們專門將來會講這堂課,叫做【說與天下少年聽】,從小你要懂人情事理。現在很多大學生,甚至三四十歲的人情事理不通,這有什麼用,書呆子。一到生活當中跟人不會應對,灑掃就是自己幹活,應對就是跟人來往,從古代就重視這個教育,現在誰教誰聽說過這個?「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從來不知道什麼意思,也不講這個。幼稚園那就是比著吃比著喝,淨弄這個沒用的,真正的人道的教育沒有。所以現在孩子長大了,很多都是小渾蛋,為什麼?他不教。所以我們專門把它提列出來,這四篇非常重要。那麼我們再看下邊這目錄,第一頁目錄,我們再看下邊,【選集啟蒙幼學三字巧對】、【精選幼學對類讀本】,那麼這個主要是教給孩子作對聯。我們把它翻到八十五頁我們看一下,我們看八十六頁,從頭看,「春寂寂夜沉沉」,大家要知道是七歲以下的孩子學這個,學對對子。春怎麼樣?寂寂。寂寂什麼意思?很安靜。夜怎麼樣?晚上了,沉沉,都是形容詞,都是描繪的就像一幅畫一樣。晚上你描繪描繪,他會描繪,他七歲之前他就學這個,兩三歲他就會弄這個。一開始不懂,說著說著他就明白了。夜沉沉,一般我們都說你看這個書,怎麼樣?很重,沉不沉?沉。你看這書很沉,他說夜晚沉沉,他對這個東西有感覺,很沉甸甸的,但是你要說夜晚沉甸甸,沉沉,這個孩子他就啟發他的悟性,啟發他的文采,他會說話,講得好聽,這個東西是難得的一種才能。將來寫文章寫得好可以成文豪,唐宋八大家,【小石潭記】這我們上學時候都學過,就像一幅畫一樣。這種美,大家記住,這種美能夠陶冶人一生,陶冶他的性情,給他一生帶來美好。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小的時候作文寫得好,受我爸爸的影響。為什麼呢?那會兒我上國小,爸爸就跟我講,你寫一篇作文叫【我的故鄉】,我懵懵懂懂我聽不懂,爸爸就講,說咱們老家不在這,原來在農村,早晨起來的時候地面上有一層薄薄的白霧,你看那個鳥在樹枝上叫可好聽了,什麼鳥聲都有。你拿手摸摸那樹葉還是濕的,你走路走在路上沒多久身上衣服也是濕的。那個河水流動的時候沒有聲音,聞一聞那個味道非常清新,深深吸一口氣沁人心脾。這句話是我從我爸爸那學來的,課本上沒有,爸爸給我講的。我小的時候就發現爸爸給我講的是一幅畫,它是一幅畫,你把它寫出來別人看了,他就好像看到了一幅畫,他受到了一次美的薰陶,這就是寫文章。自己寫出來,自己受到了美的教育,這是現代人講的話,陶冶了性情,別人看了也受教育。所以說孩子要想把文章寫好了,先得從對對子開始,因為他寫不了一篇文章,七歲以下你們家孩子剛會走路沒多久,三個字三個字的,「春寂寂」,那個父母領著孩子出去,尤其到野外,現在「春寂寂」沒了,現在到處都是噪音,這是痲煩事。古代的時候你看,就我們那年代都是,沒有現在高度的這個工業化,你到那個胡同裡邊,我記得我小的時候,一到上班只要是八點以後,胡同里一點聲音沒有,為什麼?全上班去了,全剩老人和孩子了,特別安靜。不是「春寂寂」,胡同裡邊一年四季都是特別安靜,我就是在那環境長大,我知道寂寂這兩個字是什麼感覺。「夜沉沉」,它怎麼才會沉沉?暗,它黑暗,「夜沉沉」,這兩個字多生動。現在我們看,夜亮亮,夜鬧鬧,為什麼呢?你看這路燈多亮,照得天上那雲彩都亮,反下光來現在晚上出去不用打手電,「夜沉沉」沒有了,所以把自然都破壞了。這個我們就不打岔說這些了。我們就說這個對對子,你看「雲封戶月入窗三江隱五湖游波浩蕩」,這不就是一幅畫嗎?三個字一幅畫,「風前笛」,秋風也好、春風也好,他能用了一個前字,風前邊有什麼呢?有笛聲,那個風把那個笛聲給你送過來了。你看「風前笛月下簫」,你看不到誰在吹簫,月亮起來了,聽到隔壁胡同有人吹簫,很好聽。現在聽不見了,現在聽的都是外邊那車水馬龍的聲音。過去聽得到,多美!所以說大家要記得,為什麼要讓孩子學對對子?你看這個標題是什麼?【啟蒙幼學三字巧對】,這個巧就是開發他的這種智慧,開發他對大自然、對美的這種體會,教這個,這孩子從小三個字就是一幅畫,「夜沉沉」,張嘴一說話「風前笛月下簫」,人家給你出上聯,對對聯,「風前笛」一幅畫,這個風吹過來聽到笛聲了,都是看不見人的,記住都是看不見人的,你對吧。那孩子馬上「月下簫」,我看得見月光,看見月亮,看不到吹簫的人,只聽到聲音,「月下簫」。風對月,前對下,下對前,月對風,簫對笛,你看看對仗多工整,它裡邊有樂趣。你們各位觀眾看不到我前面這些助教,就他們這些從老到小,一個個全都張口結舌,都是這表情,這就是今天教育失敗的寫照,什麼都不懂。我的老父親受我爺爺的影響,我的爺爺還讀過私塾,我爸爸原來年輕時候會拉小提琴、會畫畫、會寫書法,多才多藝,還懂得一些這些東西,都是爺爺奶奶家裡給教一教,給講一講,然後爸爸把這個傳給我,像我這個年齡的人,遇到這樣的父母能教我,我今天就能教你們。你們要問我,老師為什麼對這個有感覺?我小時候學作文跟我爸學的,那個時候說實在話已經是七八十年代了,已經是斷了很久了。我是幸虧遇上這樣的父親,我才有一點感覺。那你們在這痴痴呆呆地在這發獃,看著我倆眼發直,我很理解你們,你們對傳統文化、對為什麼要學這些東西完全不懂,這就叫美育,德智體美這我們都知道吧,美的教育,現在人我這麼講話你們聽得懂,實際上是什麼,陶冶身心,這個人出來不粗俗,不下賤,下是下流,賤是低賤。他沒有這個,他受這些,你看看都是一幅畫。後邊有長一點的,你看「天對地地對天天地對山川」,這就像兒歌一樣,但是它這裡邊有意思,它有道理在,它還有很深的義理,【易經】就講天地。他對這些有概念,將來出去旅遊,他不是在那穿著一身名牌,你看那孩子往哪一站,「耶!」這可這麼好?這是什麼精神面貌?他如果從小讀的是「天對地,地對天,天地對山川」,他對天地、山川他都有感覺。他讀「夜沉沉」,他讀「春寂寂」過來的,「清風對皓月暮雨對朝煙」,就是一幅畫,三個字一幅畫,五個字一幅畫,一篇文章還是一幅畫。你們這個年代的人,我估計都沒見過朝煙,早晨起來那個煙,家家都生火做飯不是嗎?那個味道就跟我爸爸跟我講那故鄉似的,眼耳鼻舌身意他都給你用上了。鼻子聞著什麼味,手裡摸著什麼味,看著、聽著,那個水喝起來清甜的,這些東西都可以把它寫成文章傳之萬代。為什麼不朽?唐宋八大家,我們說那個古文選【昭明文選】,【古文辭類纂】,為什麼大家要從現在我們就要背這些東西?【古文觀止】都不在其列,格調高,傳之萬代,你像那個【滕王閣序】那都了不得的,【阿房宮賦】,那都是千古好文章,這個以後有機會我們慢慢給大家講。所以說我們看到這堂課程我們要懂,這個是專門講對對子的,讓這孩子很機靈,他腦子一直在轉,他真的就像是一幅畫一樣。你看剛才我們說的這個,「清風」,你說「皓月」;那個暮雨對朝煙,「北斗七星三四點南山萬壽十千年一統對萬年」。一統,一統天下對萬年,他腦子是轉的,這東西不是用來背的,時間長了他有感覺了,你給他出個上聯,他馬上就給你對個下聯。過去這些讀書人大家在一起,人家給你出個上聯,你就得對個下聯,那對得好。我看到師父老人家還寫過對聯,寫得真是太好了!你能不讚嘆嗎?你們一個個真的,有大學畢業的,有高中畢業的,有國中畢業的,我看你們都是小傻瓜,就這麼木呆呆看著我,在學校里六十分萬歲,考及格了把那書都給扔了、都給撕了,然後最後成了個傻瓜,什麼都不懂,就知道吃喝玩樂,跟父母要錢,天天在一塊聚會、比名牌,淪為了畜生道,畜生道就這樣,就知道吃喝玩樂。所以說我們要知道羞愧,看到這些教材,尤其是我聽說那幾個漢學院給我們來信,有福建的、有河南的,那些漢學院的老師和同學,你們要學這個,這是基礎。沒學過這個直接上大學去,那不行。我們再往下看這個目錄,下邊有兩個,一個是【性理字訓】,還是第一頁,還有一個是【國小紺珠】。【性理字訓】剛才我們已經講了,這個就是什麼呢?在小的時候教給孩子經學的、義理的、理學的,【性理字訓】,這個是專門專宗朱夫子的。那麼【國小紺珠】,二百一十頁,這個作者王應麟,你們知道【三字經】就是他寫的,他是大學者,南宋。這個【國小紺珠】我們非常看重它,為什麼呢?他把整個宇宙,天地、萬物,人間一切的規律,一切萬象的一個梗概給孩子們寫出來了。所以從小就要讀,它是怎麼回事,這個非常重要,將來我們總是希望把它開一堂課,把它好好講一講,這個課程很重要,他認識世界的依據都寫在上面了。你看第二百二十頁上面寫著「五常」,什麼叫「五常」?問孩子,「仁、義、禮、智、信」。有五種事情,什麼叫「五事」?「貌、言、視、聽、思」。貌,你什麼樣子?言,會說話嗎?視,你會看人嗎?「問起對視勿移」。聽,你會聽嗎?思,你會想問題嗎?你看五件事情孩子從小就要學。「四維:禮、義、廉、恥」,維是維度、維持的意思,這不能破壞。「四教:文、行、忠、信」;「六德:知、仁、聖、義、忠、和」。「六行」,孩子從小要做六件事「孝、友、睦、姻、任、恤」;「三德:正直、剛克、柔克。至德、敏德、孝德。義、祥、仁」,這是從小教給他宇宙人生的真理,太深的不行,先從這些起碼的教給他,這個書實在是是太好了,把人世間的這些事情全都給你說清楚了。我們看二百三十頁,開篇講「三不祥」,告訴給小孩子,七歲以下,人生在世有三種事情是不吉祥的,不吉祥是什麼意思呢?凶災還沒出現,就是你在種種子,所以他用「不祥」,他不用「災禍」,災禍是已經看到結果了,他用「不祥」的意思就是什麼呢?你現在就是在造惡因,你將來會有惡果。哪三種「不祥」呢?「幼不肯事長」,就是晚輩不肯照顧長輩,這是不祥;「賤不肯事貴」,這個人他是下級,咱們打個比方吧,他是一個普通的辦事員,這個主任在這兒,他不肯照顧這個主任,所以用貴賤這個詞。「不肖不肯事賢」,什麼意思?說這人是個敗家子,這人是從勞改院放出來的,那是打爹罵娘的一個逆子,這樣的人他不肯追隨於賢人、君子去學習,這是不祥,他不學好,這個我們就不再細講了,【國小紺珠】里的。總歸一句話就是從小教給孩子們善惡、是非、美醜、智愚,就教這個的,標準都在這裡,傳之萬代。大家注意【國小紺珠】它收錄在【四庫全書】里,你說這部書,這篇文章有多重要,【國小紺珠】。我們再回到目錄,【女兒經】、【閨門女兒經】、【閨訓千字文】,剩下這三篇全部是教給女孩子的,中國自古以來非常重視對女孩子的教育。怎麼教?就在這三篇里。將來我們會開一堂課程,小小丫頭兩三歲就得教她這個,這是做女孩子的規矩,將來她成家就能培育出好孩子來,要從小就紮根。我們把這第一本書把它說完了,這都是四本書入門的入門,最基礎的。我們大家對這個有一個起碼的印象了,我們下邊再來看第二本。第二本書是什麼名字?

助教:【蒙學須知】。

陳老師:【蒙學須知】,好。

助教:老師,就是我現在跟大家講的是第二本書,叫做【蒙學須知】。【蒙學須知】這本書較前面第一本【蒙學便讀】就要高一點。首先我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就是屬於綱領,就是講到底學什麼,其中有兩部,第一部叫做【國小日程】,【國小日程】這本書裡頭,在前言裡頭就跟大家講好了,就是這本書主要是……

陳老師:我們翻到三十六頁,你看到這個你就說到哪裡,我們就一起看。

助教:好,知道了,老師。

陳老師:【國小日程】。

助教:【國小日程】這本書首先它在前言裡頭,它就講到這本書是「則簡而明」,然後是「使為師者以此教而為弟子者以此學焉」,就這本書它是講得很淺顯,便於小孩子就開始學的,它所說的就是國小的時候老師就要教的內容,也是學生所要落實的內容,這是第一部。然後下一部,大家翻到第四十一頁,朱子【白鹿洞書院學規】,這本書也是屬於綱領,它所說的就要比【國小日程】再高一點了。它這裡頭首先是講到了「五倫」以及處世、修身、接物的各種要領,就是把要所學的都已經列了一個大綱,很明確。這是第一部分,就是綱領,一共兩部。

陳老師:你們其它沒有談到的是因為什麼?

助教:其它的是另外一個部分,下一個部分。

陳老師:這部分是什麼?

助教:綱領。

陳老師:綱領。

助教:就是講要學什麼。

陳老師:好,然後。

助教:然後下一個部分就是行為準則以及學規的部分。第一部經典就是叫【童蒙須知】,【童蒙須知】這部經典它講,在【養正遺規】裡頭有收錄這本書,陳宏謀老先生就說到,這是作為父親、兄長在家裡頭就要教好自己的兒子的一種規矩,這篇文章講的就比較簡單而且明了,分類也很接近小孩子的生活,也不涉及什麼學規,所以這部我給它放在第一。下一部叫【童子禮】,大家可以翻到第二十六頁,這部書它就講得就比較詳細了,也是講生活規範,它講到了言行舉止以及飲食起居生活規範。然後陳宏謀老先生在【養正遺規】裡頭就說到這是「童子所不可一日無者也」。而且這部書裡頭大部分都不是他自己的意見,而是采自各種典籍、各種禮經,包括從【儀禮】【周禮】【禮記】中節選出來的。

陳老師:會集本。

助教:是,這是第二部。下一部叫做【程董二先生學則】,大家可以翻到四十四頁,包括它的下一篇叫做【家塾常儀】,這兩部經典都是屬於基本上都是偏近於學規,就是在學校裡頭應該守的哪些規矩,以及也談到了基本的言行舉止該注意哪些,這是屬於在十歲以後了,就是跟隨老師學習之後,老師所要教導給學生應該學的哪些規矩。下一篇叫做【洞學十戒】,大家可以翻到第五十六頁,這雖然是一篇類似於學規類的文章,學規類的經典,可是它跟前面那些關於學規的書有一點區別,前面大部分都是講的一些言行舉止、生活規範,而這部就是舉出了學子應該注意的十條戒律。

陳老師:這個戒律,我們可以看五十七頁,它這個已經不是說你的手放哪,腳放哪,而是什麼呢?你看「陵忽師友」、「群聚嬉戲」、「獨居安肆」、「作無益之事」,它已經劃定一個範圍了,就是這類的事情你不能做,所以它比原來那個「襪與履俱緊切」、書放哪,比這高了,它這個就是戒律。

助教:以上就是關於行為規範以及學規的經典。然後下一個部分就是一些收集古人所說的嘉言、格言以及古人的事跡編寫出來的書籍。第一部叫做【國小·嘉言】,大家可以翻到一百九十一頁,這是從朱老夫子的【國小】裡頭摘取出來的一章,叫做【國小·嘉言】,這部經典裡頭就是將古人所說的一些嘉言、格言,一些重要的話摘取出來,而且這部經典也是比較基礎的,而且它分類非常地明了,裡頭主要就是分為三個部分,分為立教、明倫、敬身。

陳老師:對。

助教:這是第一部。下一部叫做【初學備忘】,大家可以翻到二百一十八頁,這部經典它排列得比較有順序,它裡頭就是講到了立志、修身、讀書學文,而且大部分就是皆以做學問為主,講了做學問應該存什麼樣的心態,包括做學問應該注意哪些事情,講得比較詳細。下一部叫做【童蒙訓】,這部書它就是收集當時一些著名的學者的言語、嘉言,包括他們的事跡,但是這部書它排列得比較雜亂,就是不容易讀,它這裡頭也是講到如何修身,包括一些就是將當時一些人的所說的話摘錄出來,就是以此來警醒後人。

陳老師:這個書和那個【國小·嘉言】很像是不是?

助教:是。可是這部書它的排列就比較雜亂。【國小·嘉言】它排列就是比較有規律,就分好類了。下一部叫做【少儀外傳】,大家可以翻到第一百零七頁,這部經典的內容就比較多了,而且比較龐雜,它也是一樣,也是集古聖先賢的一些嘉言,這裡頭講的內容就比較廣泛,它講到了孝親、敬友、明倫、正身,包括讀書學文,甚至灑掃應對以及包括做官的道理,講了很多很多。可是這部書就是我在看的時候,就是它分類就不是很明確,它比較雜亂,就一會兒會講敬兄,然後又講講別的,然後過一會又講敬兄。

陳老師:敬什麼?

助教:敬兄。

陳老師:兄弟的兄。

助教:對。敬兄。

陳老師:對。

助教:就講的時候看起來會比較雜亂,不容易看懂。這是第三個部分,就是講一些收集古人的嘉言、事跡的書籍。然後下一部經典叫【儀小經】,大家可以翻到第二百四十九頁,這部書裡頭主要是講就是對於父母、老師、兄長以及各種各樣的人在平時的時候怎麼稱呼,或者在書信,作詩的時候應該用什麼樣的詞語,它主要是講這些,所以我把它放在了後面。

陳老師:這個也叫做應對。長輩給你寫一封信,你怎麼回信呢?應對,不是說見面說話才叫應對。你看我們寫信「父母大人膝下金安」,這都是我們對父母的稱呼。對晚輩呢?比如說「賢侄」,自己的侄子,「賢侄如晤」,我們好像見了面一樣,這叫應對,所以說它是另一類。

助教:最後一部叫做【塾課發蒙·文式五則】,這部書裡頭主要就是講八股文怎麼寫,大部分就是講八股文就是怎麼寫或者注意哪些事情。所以這個我給它放到了最後,就主要就是講到八股文。然後這部書就講到這裡,老師。

陳老師:這部書的名字叫【蒙學須知】,這個書怎麼分法?我們今天時間到了,下堂課我們繼續。好。

助教:我們感恩老師,向老師行禮、問訊。感恩老師!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