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定弘法師:淨宗根本戒 第15集


時間:2016/8/16 作者:果林果梅

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請坐。我們繼續來學習「淨宗根本戒」。請看《大乘無量壽經》第三十五品,這一品是講五惡五痛五燒,對應佛說的五戒,我們已經將殺和盜這兩惡講完了,今天開始我們來講淫惡。這一段經文不長,分為兩小段,前一段講因,後一段講果,因是「忘命淫佚」,果是「三途受報」。我們來把經文讀一遍:

【其三者。世間人民。相因寄生。壽命幾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懷邪惡。常念淫佚。煩滿胸中。邪態外逸。費損家財。事為非法。所當求者。而不肯為。又或交結聚會。興兵相伐。攻劫殺戮。強奪迫脅。歸給妻子。極身作樂。眾共憎厭。患而苦之。如是之惡。著於人鬼。神明記識。自入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

這是為我們講明淫惡以及淫惡所引起貪瞋這些種種煩惱。古人講「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淫心一起來,一切的惡門都打開了,可以造作無量無邊的惡業,所以果報一定都在三途,經文裡講到第三個惡就是淫惡。『世間人民,相因寄生』,「相因寄生」,寄是托、附的意思,黃念老在註解里講,「此句指眾生由於相互間之業因,而出生於世」。換句話說,眾生都是因為有緣才會感召到一起來,共同在這個世間出生,沒有緣不會在一起的。佛家講人與人之間,廣義上來講一切眾生,他們之間的關係有四種,所謂討債的、還債的、報恩的、報怨的,不是這四種關係他不會在一起。父子、母女、夫婦、兄弟、姐妹、眷屬、朋友等等,無不是這四種關係,四種緣。我們自己冷靜觀察、冷靜思惟,確實真的跟一切人也就是這四種關係,在名分上有五倫關係,在內在的業因上來講就是這四種緣。不光是我們地球上的眾生,整個娑婆世界六道眾生都是這四種緣,這叫相因寄生。

佛法里非常重視緣生,它講一切法是緣生法,它不講是因生。這個因有過去生中造下的因,用佛法的術語來講,是我們造作的一切行為,在我們的阿賴耶識裡面就會留下種子,這叫因。這個種子什麼樣的類型都有,我們講十法界種子,有佛的種子,有菩薩的種子,有聲聞、緣覺的種子,也有六道的種子,這些種子在阿賴耶識裡面含藏著,遇到緣它會起現行,起現行就是有果報。所以緣非常重要,如果光是有因沒有緣,它不會有果報。就好像一個種子,你要把它種在地裡頭,給它施肥、澆水,有陽光、雨露,它才能夠發芽、才能夠長大,開花結果。這些土壤、水分、肥料是緣,有了緣這種子才能夠結果。如果你現在把這個種子放到一個玻璃瓶裡頭,放在冰櫃里冷藏,那它永遠都結不出果,沒有緣。

所以我們能夠控制的是緣,因已經是過去生造了,這一生我們希望好的種子起現行,那我們就要創造善緣、栽培善緣,這就讓好的種子、善的種子開花結果,結善果。我們阿賴耶識里十法界種子具足,無量無邊的種子,那我們現在要選擇,要斷惡修善,這樣就能夠讓我們阿賴耶識的善種子起現行。如果我們現在造惡,那等於創造惡的緣,給那個惡種子創造土壤,它就會結惡果。佛告訴我們最大的善就是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讓我們阿賴耶識裡頭的佛種子起現行,這是最善的。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樁事比成佛更善,所以我們一定要認真念佛,念念之間都在栽培佛果。

相因寄生,是講眾生之間遇上了,他必定就會把宿世的那些種子現出來,這遇到緣了。所以有時候我們見到人,從來沒認識的,互相之間就會很有好感,覺得很親切,似曾相識,這是過去生中有善緣,見到面很歡喜。有的人見到面之後,不知道為什麼,那無明火就會起來,一點小事就火冒三丈,那是前世的惡緣,見到之後這惡種子就現行了。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把持得住,不要讓這個惡種子繼續開花結果,我們要忍住,我們要做還債想,他對我不好,沒有理由對我那麼無禮,我也要忍受,而且不能起對立。你一起對立,行了,又結下惡業的種子,冤冤相報就沒完沒了。在輪迴當中眾生,愛欲是根本,因為有愛欲,所以在輪迴當中就造了無量無邊的罪業,我們自己都忘記了。所以佛告訴我們,愛欲生死根,要想出輪迴,首先把這個生死的根給斬斷,那就把萬惡源頭都斬斷了。跟一切眾生結善緣,不結惡緣,絕對不跟一切眾生對立衝突,沒有怨恨,更沒有傷害的心,否則這個業因果報就很可怕。

在《安士全書》裡面,安士先生給我們專門寫了一本《慾海回狂》,這本書是《安士全書》裡四本其中的一本,專門教我們斷淫。它裡頭講了很多的故事,說了很多的道理,非常值得我們認真的學習。尤其是年輕人,淫慾心非常不容易放下,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污染很嚴重,必須認真的、謹慎的去修持,才有可能平平安安,不造三途罪業。

《安士全書》裡就寫了這麼一個故事,說在清朝康熙年間,在嘉善有一個秀才叫支某,有一天跟他的朋友顧某說,我現在神魂恍惚,好像有冤家債主跟著我一樣。這是我們現在常常見到的所謂附體的現象,很多人都有附體現象,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被這些鬼神控制,自己都做不了主。然後支某就病倒了。顧某是一個學佛人,於是就請了一位大德高僧,向他請教,這位僧人叫西蓮法師,就問這西蓮法師怎麼回事?這個法師他可能有通靈的能力,去看支某,支某的肚子裡就突然有另外一個聲音,是個鬼。鬼的聲音說,我在明朝初年是個副將,叫洪洙,主將姓姚,這個姚某見到我的太太江氏很美麗,就起了貪慾。於是有一次遇到機會了,有一個地方有叛變,那個地方叛變的勢力還很大,於是姚某(主將)就派遣了七百殘兵,沒有什麼抗戰能力的,就跟著這個副將洪某去征討叛將,那當然寡不敵眾,全軍覆沒。姚某趁機就將洪某的妻子納為己有,這個妻子又很有節氣,不從,就自己自殺了,結果就跟這個副將洪某結了這樣的深仇大恨。

這個鬼就是洪某的魂,他來討債,附在支某身上把這個話說出來。告訴這個法師說,這個深仇大恨,我已經追了他好多世。奈何這個主將姚某他那一世末路修行,到晚年他學佛了,學佛還很精進,結果那一生沒有辦法討債。第二世他更不得了了,他成為了一代高僧,修行非常的精進,這個冤家債主也沒辦法上身。再一世,這高僧還是沒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大概他那時候都參禪的多,明朝念佛的人並不算非常多,所以他沒往生就得再搞輪迴。第三生,他做了一個大文人,文學家,很有文才(這些人,你想想,過去生中都是大修行人,要不是,他不會有這樣的聰明智慧),那一世也平平安安。再一世,他又做了出家人,做了戒行僧,持戒很精嚴,都沒有辦法去討債。最後又一世,又做了一位大富人,出家修道,福報很大,大富大貴。這個富人很喜歡布施,這前生修善,他有這個善的習氣,福報大,鬼也不敢上身。結果跟了他五世,都沒有辦法找到機會。現在這一世,因為這個支某他也很有文采,舞文弄墨,結果可能是去毀謗四個人,那四個是賣茶的小商人,陷害了他。結果這四個人就被害死了,大概是屬於文字獄這種。這樣他的福報一下子被削減了,所以這個鬼就有機會來了,找上來了,附在他身上要他的命。

西蓮法師聽到支某肚子裡這個鬼說的話,就勸這個鬼說,你還是不要冤冤相報了,現在你如果能夠寬恕他、原諒他,我很願意為你誦經、禮懺,幫你解冤釋結,為你回向,讓你能夠超生。說得很誠懇,這個法師也很有修行,所以這個鬼聽了之後也就同意了,同意了也就不再去追債,過去這怨恨就算了,一筆勾消。所以,凡是遇到附體的,要能夠認真的跟他回向,誠心誠意的給他溝通,還是可以打動他。結果這西蓮法師給他真的做佛事,誦經、禮懺,這支某人就好了,病就好了。

過了沒幾天,這個支某又有問題了,又有附體。這時候西蓮法師去看他,就對著這個附體責問他,你怎麼還沒走?不是說走了,說話怎麼不算數?結果這個鬼就說了,我這次是來感謝法師你的,因為你的這個功德,我得到了佛力的加持,我已經超生了,我絕對不會說反悔還回來討債,我是告訴一下你,是感謝你的。但是現在這個支某人還有冤親債主,就是他這一生害死的那四個賣茶客,那四個鬼現在要找他算帳了,我就怕你懷疑還是我在這搗鬼,我是先來通報一下你,這不是我的問題。結果說完之後這鬼就走了。沒幾天支某就重病復發,大概二、三個晚上就死了,真的被那四個鬼魂索命索走了。

從這個故事我們看到,佛講的一點沒錯,「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百千劫的罪業,那個種子都不會壞,遇到了緣,它還會有報應,更何況是從明朝到清朝這二、三百年之間的事情,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夠造作惡業。這個支某當年就是一念這種邪淫的念頭起來了,引發了這後面的因果報應,可見得這淫心一開,真的萬惡皆開,就在這輪迴裡頭受報。所以因小果大,不要以為一個壞念頭沒什麼,這個壞念頭可能會勾起無量的惡業種子,我們沒有辦法抗拒這種業力。一定要念頭剛起,立刻要把它放下,不放下那將來果報就可怕。古德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一定會起來,這是宿世的惡業,種子這麼多,你說完全不起現行是不可能,會突然彈出來的這些惡念。但是我們覺悟要快,一覺悟立刻要把它放下,怎麼放?最好的方法念阿彌陀佛,前一念是惡念,後一念就是阿彌陀佛,第三念也是阿彌陀佛,第四念也是阿彌陀佛,就淨念相繼了。不給那個惡念有空間,惡念不要去想、不要去管它,就管住你這句阿彌陀佛,這是控制惡業種子起現行最好的方法。

《安士全書》裡又講到一個故事。講在信州有一個人叫林茂先,這是讀書人,天天閉門讀書,很用功。他同鄉有一個富裕的人家,因為這先生常常在外面做生意,沒有回家,於是他的太太就覺得很寂寞,又仰慕林茂先的才華,就有一天找上門,要跟林茂先私奔。林茂先當時非常嚴肅的跟她講,男女有別,這個事情是禮法不容,天地鬼神就在頭上三尺,森羅棋布,他們都看得很清楚,你怎麼可以有這種念頭?這個富太太聽到林茂先這番話覺得非常的羞愧,就退走了。結果沒多久林茂先就考上了舉人,又沒多久又考上了進士,而且後來他成家了,有三個兒子,三個兒子都登第了,就都考上進士。進士是古代最高學位,就是最高的功名,可見得功名富貴都是用德行來感召。

如果德行虧缺,古人講我們的福祿都被削減了,福祿削減,壽命也跟著削減。更何況《中庸》上也講,「十目所視,十手所指」,雖然自己在暗室當中都有鬼神監察,神目如電,看得我們很清楚,怎麼能夠不戒慎恐懼?君子修身的功夫就在於戒慎恐懼,這樣能把持住自己,知道鬼神在旁才有敬畏之心。小人就是肆無忌憚,造作種種罪業,天地鬼神都會憤怒。所以古來有功名富貴的人無不是修德積善,有真實的道德自然有真實的福報,天地都會護持,鬼神都會仰慕。

下面又一個故事,也是《安士全書》裡頭。講到曹某,在松江這個地方有一個曹某人,他去應試。結果住的那個小旅館,旁邊屋有一個少婦來找他,這個曹某人就拒絕了,後來又趕路,繼續去上京趕考。走到中途,忽然見到有燈火,還有那個大隊伍,好像是有官員出行,前面還有這些衙吏在那裡喝道,這是在路上大聲吆喝「迴避」,於是他就躲到旁邊一個古廟裡頭偷聽,看看這是怎麼回事。原來這個隊伍是沿路在唱新榜提名的名單,誰考中了,第一名是誰,第二名是誰,講到第六名,就聽到衙吏就跟這個神人報告(這一隊不是一般的人,是鬼神,鬼神裡面也有官職),聽到這個鬼吏向那個神報告說,這第六名那個人本來是有功名,但是這個人最近德行有缺,幹了虧心事,把他的名籍已經消去了,應該補誰好?結果神就說了,那個曹某最近不淫寓婦,這寓就是在這個公寓裡頭,一起住的這個少婦,他拒絕了,所以這貞節可嘉,應該補這第六名。這曹某人晚上就看到這麼一幕,結果第二天揭曉的時候,果然發現他的名單是第六名。

從這裡看到,真的,一個人考試他考第幾名,有多少功名、有多少富貴都定好了。是不是這些鬼神定的?表面上好像是,實際上是自己修德行善感召的。所以好色之人要是遇到有美女來投奔的時候拒絕不了,拒絕不了的當下便叫惡曜臨門,曜是那個凶神惡煞,那個時候就到你家裡去了,災殃就帶到家裡。積德之士如果遇到這種情形,當下能夠拒絕,這是福星高照了。所以禍福都是自己求來的,《感應篇》上講得好,「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禍是福全在你當下這一念之間,一念能夠守得住,守得住德,這個福就進門來了;守不住,那就禍會進門來。所以這裡講到相因寄生,輪迴裡頭的業因果報無不是自己感召。

在黃念老註解當中他引用了《會疏》,《無量壽經》的註解,說到「世界安立,單陽不成,獨陰不育。夫婦相因相成。又父子相因,君臣相資。凡天地之間,無獨立義。故云相因寄生」。《會疏》把這相因寄生解釋得很詳細,講到我們這個世間,這是六道,它的成立、它的持續,我們講是陰陽所成。道家也講「太極生兩儀」,兩儀就是陰陽,「陰陽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所以它的基礎在陰陽。這陰陽不一定是指男女,凡事都有陰陽,譬如說一天,白天是陽,晚上是陰;天為陽,地為陰;乃至樹木,樹木那樹葉有向陽的,也有背陽的,向陽的那層顏色就比較亮,背陽的就陰。這陰陽,每一個事物都可以這麼分,如果沒有陰陽,沒有相對的,這個世界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那都是講陰陽的。所以單陽不成,獨陰不育,光有陽不行,光有陰也不行。成就是能夠成就,育就是能培育,培育不出來。

我們人類,一切的眾生、動物,都是有父母,有胎生、有卵生,這些都有父母。父母結合有了我們這樣的一個身體,夫婦相因相成,所以夫婦稱為人之大倫。五倫關係裡面夫婦為首,有夫婦方有父子、方有兄弟,然後才發展到一個社會,有君臣、有朋友。所以儒家對夫婦這倫就非常的重視,一定要正夫婦這倫,人倫才正,五倫關係才正。夫婦這倫亂了,那就是家不成家、國不成國,天下就大亂。夫婦這倫要講禮,這個禮必須是有節制,有所不為,非夫婦的男女關係,不正常的男女關係,不可以去違犯,這是佛家講不邪淫。

這裡講相因寄生,不光是講夫婦,還有父子相因、君臣相資。資是互相資助、幫助,人與人之間,乃至人與大地、自然之間,都有相因相助的關係。所以凡天地之間無獨立義,就沒有單獨存在的一個眾生,如果是單獨存在,他就不能生存。人,他是個社會動物,離開社會人群他也沒辦法生長,即使離開社會人群,他自己跑到深山老林裡面,那也要依賴天地萬物,不能夠無所依,無所依靠,因此人本來就是跟天地萬物相因寄生。這是講眾生都有共業和別業,彼此有共同的業報,「乃於同一時期同一世界而出生」,所以我們在一起互相見到面這都是有共業,沒有共業不會在一起。像這個災難來了,災難也是屬於共業;戰爭,戰爭該死多少人,它也是個共業。

過去我們師父也講過這麼個故事,說他以前聽到的。有一個走陰差的,就是幫幽冥界城隍老爺送公文,有一次他就走陰差送公文,這是送生死簿,在不久的將來有多少人死,這個鬼神都知道,這名冊現在要送到城隍老爺那裡最後審閱。他在送公文的時候,路上好奇,他翻開來看看,看到很多的名字是六個字、五個字的,不是中國人的名字,中國人名字一般複姓也最多是四個字,它是五、六個字,他也很奇怪,也沒問,不敢問。到早上醒來以後,跟朋友聊天就談起這個故事,說晚上走陰差,看這公文裡頭有這些字。那是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件之前,那時候日本要準備侵略中國,製造九一八事件。結果那次中日雙方交戰,當然中方軍民死了很多,日本軍人也死了很多,這戰爭是他作夢以後三個月才發生。他後來恍然大悟,原來在戰爭裡面那些生死簿上的名字是日本人的名字,該在這次戰爭當中死的,你看名冊早在三個月前定好了,沒有說遇到差錯、記錯了名字,不會的。

在基督教裡面也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就講到有一個新婚的男子,信基督的,信上帝,他就向上帝發誓,說我結婚之後一定對自己的妻子忠誠,絕不會有外遇,如果要是我有外遇,請上帝一定要教訓我、懲罰我。三年之後,夫婦之間的新鮮感就沒有了,後來這個男子遇到另外一個女孩子,慢慢就發展成不正常的關係了,結果他發現,上帝沒有懲罰我,他就愈來愈膽子大。又如是過了三年,有一次他要乘船出海,這條船有不少人,船駛出去以後,忽然狂風大作,浪掀得很高,把這個船幾乎掀翻了,這時候他害怕,他知道上帝這回可真要懲罰我了。於是他跪下來向上帝祈禱說:上帝,我知道自己錯了,我漠視你的存在,造了這個罪業,我自己死了我也甘心,但是我這同船的人這麼多,我不想讓他們跟我一起死,你能不能夠開開恩,給我們一次生存的機會?結果這時候天上就突然有一個聲音講話了,神的聲音,聲音說:你以為我這三年閒著嗎?我好不容易把你們的同船人,造一樣罪業的都集合到一起來了。後來這條船也就翻了,可見得共業!

這雖然是個笑話,很有啟示,如果我們不造惡業,災難來了,我們不受災難,共業裡面有別業。災難中一起走的,或是過去生,或是現在生,都是造了共業的。所以我們希望免於災難,最重要的自己要修善積德,禍福是自己求得。尤其是萬惡之首的淫業,一定要堅決果斷的把它斬除,稍一放鬆,這個習氣很深重,你就沒有辦法控制。所以有共業,「又因別業各各不同,由於彼此個別宿業之緣,或為眷屬,或為仇敵。同生於世,以償宿因」。來到這個世間,一起來酬償業報,這叫相因寄生,佛家講人生酬業而來。當你遇到不如意的眷屬,眷屬對你很苛刻,甚至折磨你、糟蹋你,你要知道這是過去生中你對不起他,所以他才會這樣對你。真正覺悟的人就不要再跟他對立,要包容、要忍耐,化解宿世的那種冤業。你不化解怎麼行?你還在跟他繼續的對立、衝突,這個怨恨愈結愈深。

所以我們這一生立志求生淨土,前生的業都要一筆勾消,一筆勾消就在一個忍字,忍耐、再忍耐,忍耐最好的方法,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學佛上,集中在經教上。這不是靠強忍就能忍得了的,有些事情真的是忍受不了,這是一般人講的,忍耐是有限度的,那是你強忍就有限度。要怎麼辦?忘忍,把它忘了,不如意的事不要放在心上,把佛法放在心上,天天聽經、念佛,特別是遇到不順心的事,我就打開光碟,我就全神貫注聽經,不去想那些不如意事,把它忘掉;或者念阿彌陀佛,把那念頭轉移,轉移到佛號上。各人根性不同,有的人念佛得力,有的人聽經得力,有的人讀經得力,轉移。也可以出去散散步,走走,看看山水,自我調整一下,把注意力移開,不要住著在不如意上。你老把不如意的事放在心裡,就是自己折磨自己,折磨久了那就生病了,腫瘤、癌症都是這麼來的,所以把念頭轉移。這樣的忘忍比那強忍要好多了。

再通過學習經教,慢慢對宇宙人生真相覺悟了,你明白了,原來人與人之間就是這些關係,遇到了之後我歡喜還債,這是正好該還的還了,儘量的施恩於人,結歡喜緣、結善緣。那些來糟蹋我、來陷害我、來侮辱我的人,正好,我一來是還債,二來也是消業障,他幫助我提升境界,這是很好的事情,歡喜去忍受,這叫喜忍。這個比忘忍就更好了,你心情很歡喜,好事,不是壞事。遇到人來罵我,好事,你看又幫我消業障,這種消業障比你自己拜佛消業障效果更好,歡喜。所以不僅不跟他計較,而且要感恩他,難得,人家造這樣的罪業,冒著墮地獄的危險,他來給你消業障,是不是應該感恩?絕沒有怨恨。

再往上提升到慈忍,就更高了,看一切眾生如同自己,跟自己是一體,用慈眼視眾生。眾生他造作罪業,他這樣來對待我,他迷惑顛倒,我是一片善心。他誤會我了,他來傷害我,他自己都不知道這是造罪業,我們要可憐他,我們要愛護他、幫助他,我們念佛功德給他回向。絕沒有報復的心,反而要更加的來給他回向,特別回向,讓他將來這個罪業能消除,墮落三途少受苦。這慈忍。這都是佛教我們如何來對待這些不如意的人事物,要去用。

底下經文上講,『壽命幾何』,這個意思是講「百年短暫,無常迅速。人命在呼吸間,轉瞬即逝」。人生在世,頂多你能活到一百歲,那是很稀有了,百年都是彈指一揮間,很短。我今年四十歲了,回首以前少年兒童時候的往事,還歷歷在目,幾十年真的是彈指而已,那我還能不能活四十歲?自己不敢說。所以無常迅速,誰知道自己能活多久?這一口氣不來就到來世了。尤其是現在災難這麼多,保得住今天,未必保得住明天。所以印光大師給我們做示現,把「死」字掛在額頭上,他勸勉修道的人念念不忘一個死字,你的道業才能夠成就,這個事情是大事不是小事。所以印光大師晚年閉關不出來,他的關房裡面就供一尊阿彌陀佛,供一部《阿彌陀經》,一心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其他統統放下。要拿到往生淨土的把握,對人世間不再有感興趣的事,現在還活著那就隨緣過,敦倫盡分,就是你有什麼樣的工作,有什麼樣的義務,你就把它盡心盡力做好,別再有什麼妄想。該做的做好就不錯了,還有什麼奇想都得放下,來不及了,哪怕是利益社會、利益眾生的事都要隨緣,有緣便做,沒緣,想都不想,絕不攀緣。

念老這裡講,「世人顛倒,不識苦空無常,但求幻妄之樂。如蛾撲火,自焚其身」。這世間迷惑顛倒的人,不知道世間苦空無常,佛講這人世間只有苦沒有樂,有的人還不能接受,「我很快樂,你看吃得又好,財色名食睡這五欲天天能享樂,這很快樂,哪有苦?」實際上你想想,我們人所追求的五欲的享受是真的樂嗎?如果是真的樂,這個樂是不會變的,這叫真的樂;如果會變的,那是假的,那叫幻妄之樂。譬如說用吃來講,你現在肚子餓了,給你一頓美食,你覺得很歡喜、很快樂,現在給你一碗山珍海味的飯菜,你吃了之後,這人間最高享受;吃進去一碗,再給你一碗,這享受好像降級了,好像第一碗更好吃,第二碗沒那麼好吃;再給你一碗,第三碗,快不行了,很飽了,就不再想吃了;現在有人一定要逼著你,你得吃十碗,你不吃十碗,那就要懲罰你,很苦!你看看,如果說吃山珍美味那是快樂的事,應該愈吃愈快樂,它不會變的,怎麼你愈吃愈苦了?最後可能說,你就把我殺了,我不能再吃了。你看苦到這樣。說明那不是真樂,假的!那是什麼?因為你餓,很苦,現在給點藥給你吃,你覺得暫時緩解一下那個苦。就好像吸毒一樣,毒癮來的時候瘋狂,現在給你吸一口毒品,你覺得很快樂,飄飄欲仙了,那毒品是愈吸愈苦。

五欲的樂都是這樣,你愈追求是愈苦。財,財富,愈追求愈覺得貧乏,愈來愈不知足,愈來愈苦惱;色,色慾也是沒有辦法能夠滿足;名望、吃、睡都是這樣,所以它是苦不是樂。而且是空的,空在哪?你沒有辦法真正永久的擁有,即使是暫時擁有的當下,它也是空。人世間就像作夢一樣,我們現在回憶一下過去,昨天已經不能再回來,一場夢,空的。我們的身體不斷的新陳代謝,昨天的你跟現在的你不一樣,細胞都換了很多,哪是一樣的你?說句老實話,前一分鐘的你跟現在的你也不一樣,都換了很多,所以現在來看,前一分鐘的你都已經空了,現在有沒有你?當下那一秒鐘已經過去了,前一秒鐘的你也空了。我們把一秒鐘分成一千份,千分之一秒的當下,上一個千分之一秒的你也空了,這個千分之一秒的你也保不住,你就想想是不是空?無常,沒有長久可以能夠保持的任何事物,所以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宇宙萬物沒有說恆常不變,沒有說不是無常。真正明白這個道理,知道我們所謂得到的那種五欲六塵之樂,真是幻妄之樂。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如果在六塵裡頭攀著,攀緣六塵,尋求六根的這種快樂,那是顛倒。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告訴我們宇宙怎麼來的。這一彈指的時候很短暫,不到一秒鐘,五分之一秒。因為一彈指,這一秒鐘彈得快能彈五下,五分之一秒裡頭有三十二億再乘一百再乘一千,是三百二十萬億這麼多個生滅。這個生滅既是講念頭的生滅,也是講宇宙的生滅,因為宇宙是念頭變現出來的,所有的境界不離開你這一念心。一秒鐘那有多少生滅?一千六百萬億這麼多的生滅。念念當中都有物質世界、有精神世界,這念念成形;形皆有識,識就是精神世界,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六根六塵。

所以我們六根攀緣六塵的時候,如果我們起了貪心,你要知道你貪的什麼?你貪的對象是一秒鐘一千六百萬億個生滅,你貪哪一個?它沒有辦法保持住。所以對這種境界你想要控制,你想要占有,你想要支配,你起這個貪心,完全是錯用了心,顛倒凡夫,誤以為這個境界是真實。沒有真實,所以叫萬法皆空,這個空是真相。宇宙就是念念在生滅,一念前的宇宙已經消失了,一念後的宇宙還沒有發生,當下這一念的宇宙它也不能保持,所以你貪個什麼?萬法皆空。可是因果不空,因果是什麼?因為念頭在相續,它沒有間斷,所以就會有因果的關係。這個因果是講它的循環不空、轉化不空,前一念是因,帶動的後一念就是果,後一念雖然跟前一念不是同一個念,完全是獨立的,沒有直接關係,但是它受前一念影響,所以前一念能帶動後一念,這就是因果關係。前一念如果是惡念,帶動的後一念也是會惡念相續,這個惡念就產生了整個不善的環境,所謂天災人禍。

災難怎麼來的?人心壞了,人的心惡念相續,不能終止,不能夠改變,就會感得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環境中的災難。《楞嚴經》上講,貪心感得是水災,淫慾心是屬於貪,水災不僅是江河泛濫,現在我們看到海平面在不斷上升,南北極的冰融化,這都是水災;瞋恚感得的是火災,火山爆發,全球氣候變暖,這都是火災;愚痴感得的是風災;傲慢感得的是地震;懷疑感得的是地質疏鬆,就是我們現在常看到的天坑,那個地忽然就凹下去、陷下去。這環境跟我們人的心是有直接關聯,為什麼?因為這是我們念頭變現的。究竟來講,我們的身體也是直接跟念頭相關聯,如果我們的心好、善良,大量、能包容人,這個身體就會好,身體的細胞都處在一個和諧的、祥和的狀態。假如我們心裡有貪瞋痴慢疑,甚至情緒上充滿了怨恨惱怒煩,這身體一定出毛病。

如果怨氣很多,怨多的傷什麼?傷我們的脾胃。中醫上把五臟六腑看成是整個身體的主要組織的功能,它歸納成五臟六腑,所有的毛病都是因為有五臟六腑出毛病。所以調理也是調五臟六腑,四肢、頭、手,這些都是可以用五臟六腑來管。所以怨傷脾,一個人常常有怨氣,他就脾胃不好,消化不良,吃不下飯,有怨。常常有怨的人,他這身體脾胃不好,他也就自然胖不起來。古人講心寬體胖(音盤),很多人講心寬體胖,也有道理,你心寬了,你自然就胖起來,不要那麼多怨氣,要包容。

怨恨,恨傷心,常常有恨意,放不下,心臟就受損了。憂、悲、惱傷肺,常常有憂慮、有悲惱,肺就不好。所以對人事物要看開一些,不要常常憂悲苦惱,即使是不如意也要看開,這是酬償宿世的業債。還有怒傷肝,常常發怒,肝火旺盛,我們說肝屬木,火燒木,常常發火的人肝不好,眼睛就不好。為什麼眼睛不好?因為肝開竅於目,肺開竅於皮膚,皮膚有問題,肺氣就有阻塞。肺氣為什麼有阻塞?你肯定有憂悲苦惱。這個煩,怨恨惱怒煩,最後一個煩傷腎,就是整天不耐煩,腎氣都會受損。耐煩做事,腎氣足的人就很耐煩。所以我們希望我們五臟六腑健康,要把怨恨惱怒煩的情緒放下,把貪瞋痴慢疑的這些惡念放下,身體自然就健康了。

我們不求五欲六塵之樂,那是幻妄之樂,幻就是虛幻,妄也是不真實,不求這些樂,我們也能得到快樂。這個快樂是什麼?內心中的法喜。不求欲樂,天天我們學佛、我們聽經,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這快樂。這個樂是真實的,不是幻妄之樂,為什麼?因為它不會變,它能夠永遠的保持,你永遠的學佛、永遠的修行,你就永遠快樂。我們現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叫極樂,極樂這個樂就最真實的樂,它不會變,沒有任何苦。世間的這個樂是相對於苦而言的樂,相對的樂,那極樂是絕對的樂,故稱極樂。所以這個是從內心生出無限法喜而得到的境界,真正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我們追求欲樂的,念老比喻說,如蛾撲火,自焚其身。這一點沒有錯,追求世俗五欲之樂,到最後都是身體垮下去了,滿身的毛病,最後可能死得非常悲慘;死之後那就更可怕了,到三途去受報,皆是因為貪心感得的這種惡報。所以下面念老說,「是以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懷邪惡,常念淫佚」,世間人因為貪圖幻妄之樂,迷惑顛倒,追求那些刀尖之蜜。這個比喻古德講得非常貼切,我們追求欲樂滿足,就好像用舌頭舔那個鋒利的刀口上的蜜,嘗那一點甜味,還沒有享受到什麼甜味,舌頭就割斷了,世間追求淫慾的都是這樣。『不良之人』,這是不善的人,心裡充滿了慾念。『身心不正』,心不正,身就不正,身受心的控制。心為什麼不正?因為他有很深的慾念,這是因為嚴重的迷惑顛倒導致的。他『常懷邪惡』,邪惡就是指淫慾,邪淫的念頭,『常念淫佚』。邪是橫邪不正,惡是惡毒不善,《會疏》裡面講,邪是邪曲,惡是罪惡,懷著邪曲和罪惡,為了滿足自己的淫慾心,什麼事都幹得出來,不知道造作這個惡報不可思議。

最近我看到一份懺悔的報告,這是一位學佛人,沒學佛之前造了很多的惡業,主要是淫業,還有墮胎。這是一位女性,說自己曾經墮過四次胎,結果完全喪失了生育能力。這墮胎的主要原因,她自己懺悔說,淫慾心很重,從小就經常手淫,所以她的四肢發育不良,手腳都很細。因為什麼?損耗生命精氣神,傷身,而且精神也很不好,睡眠不良,中醫就說腎虛,吃補藥也沒有用,腎為先天之本。她自己說她年輕的時候,傳播和觀看黃色的光碟和書籍,還模仿,而且曾經跟多位男性淫亂,感覺到這是追求人生的快樂,不知道這是惡業,覺得這是你情我願,只要自己高興,什麼都可以做。結果到惡報現前的時候才醒悟,自己已經墮入深淵了,她得了重病,尤其是婦科病,做手術,感覺到自己躺在這手術床上,就好像一個任人宰割的羔羊,非常無奈、非常的無助。她自己懺悔,當然墮胎,這是造極重的殺業,殺的是自己的兒女、骨肉。

所以她說,因為不仁,她患有肝病;因為無禮,患有性病,仁義禮智信;因為沒有忠恕,患有心臟病等等,從頭到腳好像沒有一處不是痛,真正明白了萬惡淫為首。所以這個欲望它不是好事,讓人深陷於深淵當中不能自拔,直至自己已經完全虧損倒下了,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幸好她能夠後來學佛,學習傳統文化,知道自己錯了,認真的悔過自新。所以她把自己過去造作的這些惡業懺悔出來,也警示大眾不要重蹈她的覆轍。難得她現在很努力的學佛,用《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來規範自己,天天懺悔,現在身體愈來愈好,疾病也就慢慢消除,這是改過自新換來自己命運的改造。

男女這個欲望都是與生俱來的煩惱,輪迴當中不斷的養成了習氣。所以女的見男的,男的見女的,這種緣一發生就很容易生出惡念,唯有依憑聖教,學習倫理、道德、因果,能夠慢慢把這習氣降伏住。古人都是讀聖賢書,都知恥,所以能夠規範好自己。學習因果就有畏懼心,知道做惡事都會有惡報,敬畏心能出來,自然就能夠防範。我們看到這史書上一些大人物、一些賢臣名將,都是過去大修行人,所以能夠降伏自己的煩惱。

在《安士全書》裡面舉了宋朝的宰相韓琦,他在執政的時候,家裡人買了一個妾。古人可以娶妻,也可以娶妾。買來的妾張氏,是一個非常美貌的女子,買來之後,韓琦見到了張氏,看到她在流淚,就問她:你怎麼回事?這個女子就說:妾本是另外一位官吏的妻子,這個官吏叫郭守義,前年因為自己的先生被彈劾,被誣賴,所以就丟了官,家裡就衰落,只好把自己都賣出來了。韓琦聽了之後生起慈悲心,於是馬上就把這個妻子送回去,送回她原來的夫家,說怎麼可以這樣做?於是韓琦還特別為她的先生來伸冤,後來伸冤之後,平反了,這位張氏還特別上門來道謝。可是韓琦就不讓這個張氏近前,遠遠的止住,就派人告訴她說:我是宰相,絕對不能夠娶人的妻子做妾,過去買妾的這個錢你也不用還了。因為她要還錢,韓琦就把這錢也退回去,讓這夫妻能夠重新好合。韓琦後來死了以後,被朝廷封為忠獻公,諡號忠獻,子孫都非常昌盛。你看自己這一生有功名富貴,家裡都很興旺,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都是從這一念不忍之心,有不可為之心,有些事情不能做,堅決不去做,這種心就是積福的源泉。

在《安士全書》裡又講了一個故事,講到一個官吏叫曹鼐,他因為帶兵去擒拿盜賊,就獲得了一個美女,這個美麗的女子因為恐懼,就很想委身於曹鼐。曹鼐就說,少女我們豈能夠侵犯?我們怎麼可以侵犯?還特別寫了一張紙,紙上寫了四個字,叫「曹鼐不可」,把這四個字焚化掉。雖然跟這個女子,因為可能是在野外沒有地方住宿,跟女子在一起通宵,心都不動。第二天早上就幫她找回家,送她回去。後來他去考試,到考進士,進士是要在皇帝大殿上考的,叫殿試。在殿試的時候,忽然從天上飄落一張紙,這紙上面就寫了四個字,叫「曹鼐不可」,於是文思泉湧,後來曹鼐就狀元及第。可見得上天對我們的一切所為看得很清楚,都有這樣的示現。人有所不為,而後才可以有為,曹鼐能夠有這樣的成就,正因為他有「不可」這兩個字的力量,不該做的事絕對不要做。

黃念老的註解當中又講到,「又淫者,乃十惡之一」,這是十善業的反面十惡業。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慾,這第三個是淫,它十惡當中的一個。「淫為枷鎖,縛眾生故;淫為罪源,生諸厄故」,淫慾心就像枷鎖一樣,生起來以後自己就被束縛住,不能自拔了,很難從中解脫出來。淫又是罪的源頭,就是萬惡淫為首的意思,它能夠生一切的罪禍,很多的禍患都由淫慾而生,所以淫真是一切罪惡的源頭。我們要想消災免禍,首斷淫慾。即使是正常的夫妻之間,欲心都要降下來,這個沒有好處,至少對你身體是很大的損害。更何況一個人慾念重,智慧就低,做什麼事都很難成就。如果是邪淫,那個果報一定就會非常快速。

「一切眾生皆因淫慾而入生死,故云:生死根本,欲為第一」,這是在《沙彌律儀》裡頭講到的。一切眾生為什麼會有生死輪迴?原因是有淫慾心,不把淫慾心放下,生死輪迴就出不去。即使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一切法門裡面的易行道,最容易、最快速,能成功,它靠他力法門,靠阿彌陀佛接引我們往生,但是條件是我們真願意去。真願意去,就是這個世界一切要放得下,要是有一樁事放不下,你就去不了。如果是淫慾心放不下,那還得要搞輪迴。淫慾是很難放下,《沙彌律儀》上講,「生死根本,欲為第一」,這是第一個根本。所以古德講的,假如眾生還有一個煩惱跟欲能夠抗衡的,有兩個這麼大的煩惱,那眾生生死輪迴就根本沒有指望出離。幸好只有一個,有兩個真是不可能。

如何能放下?淫慾心要斷,非常不容易,很多同修刻意去斷,結果愈斷好像愈斷不了,自己非常糾結、非常難受,天天就生活在自責、悔恨當中。本來淫慾就是一個煩惱,又加了一層煩惱糾結,受良心譴責,真不容易。這種人還是很難得的,因為他良心還在,但是他沒有辦法解脫,這真是枷鎖。如何去斷?我自己的體會,一來要不斷的薰習經教,二來要求三寶加持。我們把注意力、把精神集中在學習經教上,把注意力轉移,不要纏縛在這個煩惱當中,這樣解脫容易,這叫轉煩惱。要斷煩惱,說老實話,誰都斷不了,這末法時期,眾生根性非常陋劣。不像正法時期憑自己的力量,你持戒、你修定都能夠斷煩惱,所以佛在世證阿羅漢的很多,阿羅漢是離欲阿羅漢,他沒有慾念,慾念斷了,所以他生死就沒有了,六道就出去了。我們末法時代的眾生沒有幾個能斷,可能還會有,那都是鳳毛麟角。像我,我是斷不了,說老實話。那我們用什麼方法?用轉,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經教上,一心的放在經教上,還要求三寶加持,念佛,特別是念觀世音菩薩。

《普門品》裡講,《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告訴我們,若有人多淫慾,慾念放不下,常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即得離欲,這是有三寶加持的威力。所以斷煩惱也得靠二力法門,憑他力,就是佛菩薩之力,這個容易斷。所謂斷也只是伏斷,伏得住就算不錯了,根斷那就留待到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完成。根斷了是阿羅漢,伏斷就是它雖然還在,它不要起現行就行,不要影響你往生。它能夠被你用佛號、用你的正念壓住不起來,那就決定有把握可以往生。所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把注意力集中在經教上,這是非常重要,要平常多念觀世音菩薩。慾念多的人要多念觀世音菩薩,念的時候也可以觀想觀世音菩薩這種清涼自在威德加持。印祖當年教導業障深重的眾生,就是煩惱很重的眾生,雖然印祖沒有點明是什麼煩惱,但是這最重的煩惱就是淫慾。教我們除了念佛以外,每天都要念觀世音菩薩,可以克定數量,一天譬如說能夠念個一千、二千,念得愈多愈好,時間久了,真的欲就淡了,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平常經教的薰習可以讓我們正念保持,凡是起慾念都是正念失掉,正念一失,阿賴耶識的煩惱業習種子就會現,如果自己把持不住,那就很痲煩。所以古人講得好,三日不讀聖賢書,則面目可憎。那是在古代,人心還算比較的善良,社會污染還沒那麼嚴重,都不可以離開聖賢書,尤其是佛法。現在這個污染可以說比古時候,比兩百年前,相比來說污染一百倍,這我們師父上人講的,我覺得一點不為過。現在網路、電視,媒體充斥的都是讓人起邪念的內容,報導的都是負面的內容,負面內容就很容易把自己這些阿賴耶識的惡習種子勾引出來。不用說三天不讀聖賢書了,一天都不行,甚至可能半天都不行,你不受聖賢書、不受佛法的薰習,就受這些污染薰習,很可怕。

所以師父老人家他自己給我們做好樣子,他不接觸那些污染源,那些不好的畫面,那些不健康的內容,網路的、電視的全部不接觸。他也不看報紙,不看新聞,新聞大部分都是負面內容,那些電影、電視節目更不看了,網路那當然更不看,這心就能清淨。接觸的都是聖教,天天讀經,天天琢磨著我怎麼把經講好,我怎麼把經教里的內容落實,就琢磨這個,一心投入,那煩惱習氣就沒有起現行的可能,這個方法好。我現在也找到這個方法,效法我們師父上人。這個煩惱習氣你不要理會它,自然它就慢慢淡化,不知不覺就能斷。你愈想它愈糾結,其實你愈在強化它的力量,你在愈描愈黑。就不要理會,即使是過去曾經造過不善業,懺悔,知道錯了,改過自新就好,後不再造,從今以後一門心思學佛,一門心思求生淨土,念頭歸一了。過去全已經過去了,就像剛才講到的,苦空無常,都空了,前一念那個宇宙都滅掉了,再也找不回來了,你還去尋思它幹嘛?你尋思它,又在創造不善的環境,那個念頭不善,它又起了不善的環境,不善的緣又會起來,全部不想了,放空。用美國修.藍博士的話講,將過去的記憶都全部刪除,重新來過。從今以後就是認真學佛,要發願作佛、作菩薩,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看內心一片光明,再沒有惡業的陰影籠罩。你一心念佛,必然感得十方諸佛護念,阿彌陀佛本願加持,你一定能得到不退轉。

今天時間到了,這段經文沒講完,確實需要很詳細的來開解。因為這個淫慾煩惱當今眾生非常嚴重,特別是修行人更需要認真的去破除,我們下一次跟大家繼續來分享。今天講得不妥當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