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慧淨法師:彌陀十二光佛略解


時間:2016/9/11 作者:修_精進

光明與壽命

“南無阿彌陀佛”是印度話,中文譯“南無”為“歸命”,“阿彌陀佛”為“無量壽佛、無量光佛”,顯示歸命的這尊佛是具有無量壽與無量光的佛。

佛德無量,略分兩大類:光明與壽命。如人有別名,阿彌陀佛共有十三個別稱,其中一種與壽命有關,稱為無量壽佛,十二種與光明有關,總稱無量光佛。

彌陀因地所發四十八願中,第十二願是光明無量願,第十三願是壽命無量願。誓願成佛,以“無量壽”永久救度三世眾生,無量壽蘊含著無有窮盡的慈悲;以“無量光”普遍救度十方眾生,無量光蘊含著不可思議的智慧。豎窮橫遍,無有窮盡。這是阿彌陀佛以慈悲、智慧的妙用,救度、接引十方罪苦的眾生。

凡論佛之功德,有“能持、所持”之義,以壽命為能持,其餘諸種功德皆為所持,一切萬德皆由壽命所持之故。何者?若無壽命,相好、光明、說法、利生及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依何而住?據此觀之,唯獨壽命無量一願,攝持其他諸願,大悲善巧亦顯於此願。

阿彌陀佛發壽命無量願,佛與眾生皆無量壽。非愛惜己身,求長壽果報,只是救度眾生、利益眾生的方便,亦是為令眾生髮欣求之心,因為一切眾生,無不希望壽命長遠之故,翻“阿彌陀”為“無量壽”,良有所以。

“無量壽”簡要來講,就是壽命永恆,壽命長住,既不會變壞,也不會消失,所謂“豎窮三際”,超越過去、現在、未來,超越時間,永恆存在。以無量壽來廣度過去、現在、未來任何時代的任何眾生。

“無量光”簡要來講,光明普照十方,非是算數所及,故名無量。就是光明遍照,無時不照,無處不照,照遍虛空界,所謂“橫遍十方”,光照十方國土,充塞四維上下。以無量光來廣度十方任何國土的任何眾生。

無量壽與無量光一體不離。無量壽就體性而言,壽命為本;無量光就妙用而言,光明最勝。稱念無量壽佛時,也包含著無量光佛;稱念無量光佛時,也包含著無量壽佛。

無量壽是體,無量光是功能力用,有體必然有用。如同身體,身體有眼、耳、鼻、舌、意,有四肢,有手腳;眼睛能看,耳朵能聽,鼻子能嗅,嘴巴能吃飯、說話,四肢能走路、做事,乃至我們的頭腦能思維、分別、記憶、判斷等等,這是身體的作用。假設有身體但沒有作用,那身體就等於是殘廢了。所以,有體必然有用,用也必須依靠體,這個用才能夠存在。

簡要而言,壽命是體,光明是智慧之用。有壽命,智慧才能發揮;有智慧,壽命才有意義。有壽無智無意義,有智無壽很遺憾。壽光兩者,缺一不可。

若壽命無量、光明有量,限於空間,他方眾生無度脫緣;若光明無量、壽命有量,局於時限,未來眾生無度脫緣。阿彌陀佛號無量壽、無量光,壽命無量故,能豎窮三際,盡未來際救度眾生;光明無量故,可橫遍十方,盡虛空界救度眾生。亦即:阿彌陀佛以“無量壽”廣度三世眾生,以“無量光”廣度十方眾生。無量壽、無量光必須互相具足,若只有無量壽沒有無量光,就難以廣度十方三世的無量眾生;若只有無量光但壽命有限,也不能廣度三世十方的無量眾生,所以二者缺一不可。

以佛眼視之,眾生壽命如浮蝣,心唯愚痴無智慧,故惑業苦循環。因此阿彌陀佛兆載永劫發願修行,證得無為涅槃,即得無量壽;證得無上菩提,即得無量光。將這本願光壽名號之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眾生願生、稱名,便蒙佛光攝取不捨。

常光與放光

諸佛光明的功德,具備種種不可思議的大利益。若細分別,有多種光明;大分為二,一是常光,二是放光,又名神通光。

首先“常光”,是常恆不斷的光明。諸佛常光各隨其意,有遠近長短不同。如《無量壽經》說:

或有佛光,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東方恆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或有佛光,照於七尺,或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轉倍,乃至照一佛剎。

然而阿彌陀佛常光,凡於八方上下無央塵數諸佛國土無所不照,故彌陀光明有“無量光、無邊光、無礙光”等之嘆譽。

其次“神通光”,是臨時發起的光明。如釋尊欲說《法華經》之時,照東方萬八千土,即是神通光。《無量壽經》說到阿彌陀佛將為十方來覲的菩薩說法時,欣然口中放光,遍照十方國土,而言:

應時無量尊,動容發欣笑,口出無數光,遍照十方國。

這也是神通光。

凡諸佛功德,雖然一一皆遍法界,然其餘功德遍滿法界的相狀並不明顯;只有光明,其相分明,故諸佛種種功德之中,以光明最為殊勝。又諸佛中,阿彌陀佛光明是殊勝中的最殊勝。

色光與心光

彌陀光明,略而言之有兩種:一種是色光,叫作“調熟光明”,起調熟作用;一種是心光,叫作“攝取光明”,起攝取作用。

“調熟”就是調熟十方眾生,如母雞孵蛋,以其本身的體溫調熟雞蛋,直到孵出小雞為止。有的眾生在三惡道中,還沒能出生為人,阿彌陀佛就以光明不斷地調熟他,使他能夠快速得為人身;還沒有遇到佛法的,阿彌陀佛就以光明調熟他,使他能夠遇到佛法;還沒有遇到淨土法門,還不能專一稱念彌陀名號的,阿彌陀佛也以光明繼續調熟他,使他進入淨土法門。就好像水果在樹枝上,日光能夠調熟它,使他由青轉紅、由苦澀轉為甘甜,彌陀光明就有這種功能。

因此,我們今生能生而為人,並能學佛,進而能信佛念佛,非自己之能,是蒙彌陀十劫以來以調熟光明不斷調御成熟我等信心念佛,故法然上人稱此為他力佛恩。當我們生起信心念佛,佛便放光(心光)攝取不捨,現生護佑,臨終接引往生,往生之後成佛。這便是《觀經》所說“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之法益。

彌陀十二光

彌陀光明,除以色光、心光分類外,另以十二光佛之名顯示其功德。此十二光是阿彌陀佛第十二願“光明無量願”所成就,此十二光普照十方微塵世界,攝受念佛眾生。這十二光只是取要而言,彌陀功德無量,廣說不盡。如《無量壽經》說“佛言:我說無量壽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晝夜一劫尚未能盡”。我們只要了解這是從各方面來稱讚彌陀光明之德的偉大便可。

無量壽佛、無量光佛是阿彌陀佛本身。就光明來講,是以“無量光”來涵蓋其他各種光明而作為總說明,但就功能力用而言,由於功能力用無量無邊,因此佛光的名稱也是無量無邊。佛的光明力用,可以說只有佛才能了解、洞徹,凡夫不可能了解,即使聲聞、緣覺、菩薩,也無法透徹了解阿彌陀佛的光明力用,這便是《無量壽經》所說的“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但由於要廣度眾生,要使眾生髮自內心歡喜踴躍地稱念這句佛名,所以釋迦牟尼佛就要讚嘆阿彌陀佛的慈悲、智慧、威神功德,來讓我們凡夫欣慕、嚮往、信受。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里簡明扼要地把阿彌陀佛的光明功德濃縮為十二種來讚嘆。對於彌陀光明的讚嘆,另有經典以十三種光明來讚嘆,也有經典以十四種光明來讚嘆,或是以二十種光明來讚嘆,但不論幾種,都沒辦法贊盡彌陀光明。現在我們就以《無量壽經》所講的十二種光來稍微解釋。

這十二種光的名稱是:無量光、無邊光、無礙光、無對光、炎王光、清淨光、歡喜光、智慧光、不斷光、難思光、無稱光、超日月光。

體德和用德

十二光佛之光德,可以大分為體德和用德。體是本體,用是作用。體德和用德的關係,猶如人的身體和四肢,有了身體(體)才有四肢,有四肢才有做事、走路等作用(用)。

如果將“無量光佛”和“無量壽佛”作對比,“無量壽佛”是體,“無量光佛”是用。若將這十二種光本身來作對比,“無量光佛”和“無邊光佛”是體,是阿彌陀佛成就正覺之自體;後面自“無礙光佛”到“無稱光佛”九種光是用,表示佛的九種用德,此用德是依阿彌陀佛成正覺的自體所起的作用。

總德和別德

用德又分為總德和別德。總德是總括一切的功德,別德是各別分類的功德。無礙光佛是總攝其餘各種用德,另八種別德是分別表示各種功德之作用。

滅德、成德和喻德

別德以其作用的性質,可以區分為滅德和成德兩種。滅德有無對光佛和炎王光佛,其作用是滅苦因和滅苦果。成德是成就功德之意,有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和無稱光佛六種,其作用是成就我們的樂。滅德離苦,成德得樂。

最後“超日月光佛”是譬喻,以譬喻表示前述十一光佛的超絕性,故稱喻德。

眾生的希望

無量光佛是就時間性來講,無邊光佛是就空間性來講。不論無量光也好,無邊光也好,都顯示是超越時間、超越空間,而且無能障礙;但因在說明上必須有次第,所以就次第上來說,無量光是超越時間,永恆存在,永遠救度任何時代的眾生。過去已經過去,至於現在乃至盡未來,都在阿彌陀佛的無量光當中,無時無刻阿彌陀佛都要救度十方眾生,這是就“無量光佛”來講的。這使得任何時代、任何時段的眾生都有希望:不因一生當中都沒有遇到這個法門而臨終就沒有希望,即使到臨終最後一念才念佛就斷氣了,也能往生極樂世界;也不因今世不能出生為人就沒有希望,將來能夠出生為人也有機會遇到這個法門,因為阿彌陀佛是盡未來際要廣度眾生的佛。

因此,以人間的眾生來講,如果還沒有學佛,乃至學佛還沒有進入淨土法門,阿彌陀佛都等待著他,同時也以光明調攝著他。

貳、分說

以下逐一略解十二光佛之意義,每一光佛之後都附上曇鸞大師《贊阿彌陀佛偈》的相關贊偈。以圖解如下:

首先,曇鸞大師贊言:

現在西方去此界,十萬億剎安樂土,佛世尊號阿彌陀,我願往生歸命禮。

成佛以來歷十劫,壽命方將無有量,法身光輪遍法界,照世盲冥故頂禮。

一、無量光佛(時間性、窮三世)

無量光佛是指阿彌陀佛的智慧光明無有限量,照徹三世,所謂豎貫三世,即不論生在何時的眾生都能救度。能夠調熟任何時代的眾生,能夠救度任何時代的眾生。

凡夫知識有限,不知過去悠久之事,也不知未來遼遠之事;彌陀無為法身真實智慧無有限量,明知三世事物,故名無量光。

《無量壽經》阿彌陀佛第十二願說:

設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酬此因願,故阿彌陀佛的光明無量無邊。

《阿彌陀經》說: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玄奘大師所譯《阿彌陀經》說:

由彼如來恆放無量無邊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無有障礙;

由是緣故,彼土如來名無量光。

《無量壽經》說:

無量壽佛放大光明,普照一切諸佛世界。

《觀無量壽經》說:

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

一一好中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由以上五段經證與理證可知:彌陀光明無限量無邊際,超越過去現在,三世常恆不斷,遍照十方世界,永遠救度眾生,無有人法障礙。

彌陀光明具有無限的、超越世間一切的力量,能夠度化眾生、救拔諸苦。

彌陀光明無量無邊、永恆不滅,為的就是溫暖我們畏懼的心、照亮我們回“家”的路。彌陀無量光明猶如慈母呵護子女,撫慰群萌,帶給眾生安穩與快樂。

《贊阿彌陀佛偈》贊言:

智慧光明不可量,故佛又號無量光,

有量諸相蒙光曉,是故稽首真實明。

二、無邊光佛(空間性、遍十方)

無邊光佛是指阿彌陀佛的解脫光明無有邊際,普照十方,所謂橫遍十方,即不論生在何處的眾生都能救度,使其解脫三世六道無窮的生死輪迴。

彌陀光明不只無量,而且無邊,其所照之處亦無有邊際,故稱無邊光佛。

無處不照,無人不救。沒有一個地方沒有彌陀的光明,沒有一個地方不受彌陀光明的照耀,沒有一人不受彌陀的解救。也就是說,十方任何處所的眾生,阿彌陀佛都要調熟他,都要攝取他、保護他、接引他往生極樂世界。所以,無量光、無邊光是就本體來講的,超越時間性,超越空間性,以超越時空來顯明他的本體。

又,無邊光的功能,能使眾生斷除“有見、無見”的邊見。有見就是“常見”,無見就是“斷見”,這兩種都是邪見。也就是說,若認為人死了,下輩子永遠還會再當人,或者以為萬事萬物有恆常不變的本性,這都屬於常見;若認為人死了,就一死永滅,一了百了,沒有所謂的善惡報應,三世因果,什麼都沒有了,這是屬於斷滅見。

然而,不管是常見、斷見,或是有見、無見,全都是邪見。若詳細講,邪見的種類很多,歸納起來也不出有見跟無見這兩個範圍;所以能夠破除有見、無見,就等於所有的邪見通通被破除了。

眾生由於有這有無斷常的邊見,所以不能出離生死輪迴;若能願生稱名,蒙佛光照,便能遠離有無的邊見,一旦往生極樂,則究竟斷除有無的邊見。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就說:

西方寂靜無為樂,畢竟逍遙離有無;

大悲薰心游法界,分身利物等無殊。

《贊阿彌陀佛偈》贊言:

解脫光輪無限齊,故佛又號無邊光,

蒙光觸者離有無,是故稽首平等覺。

接下來的九種光明--“無礙光、無對光、炎王光、清淨光、歡喜光、智慧光、不斷光、難思光、無稱光”,是就功能力用來說明的。總的來講,“無礙光佛”可涵蓋其他八種功能,稱為“總德”;其他八種功能叫作“別德”,是個別的作用。

三、無礙光佛(無礙性、救眾生)

無礙光佛是指阿彌陀佛的光明所照,一切都不能障礙,無有人法能障故。中間內外、有形無形都不能障礙。娑婆世界日月燈燭等光,若有隔礙,則不能照曜;而彌陀佛光,十方世界無不徹照。

“無礙”是不受障礙的意思,光明不受障礙。障礙,有人法、內外之相,簡要來說,即是眾生的無明黑暗、煩惱惡業,也就是三障。《涅槃經》說“障正道、害善心者有三”,眾生的障礙有三種,即:煩惱障、業障、報障。

1.煩惱障:貪慾、瞋恚、愚痴、慢、疑之惑。

2.業障:十惡五逆之業。

3.報障:地獄、餓鬼、畜生之苦報。

煩惱障是根本,也就是貪瞋痴慢疑,因為有煩惱(無明惑),所以才會去造業。業就是指十惡業乃至五逆,由於有煩惱才會造業;造了業之後,業就會障礙我們解脫;接下來就是報障,“報”就是果報,因為煩惱造業而墮落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既然墮落三惡道,不能生而為人,那就不能聽聞佛法、修行得解脫。阿彌陀佛能破除我們十方眾生的無明黑暗,救度煩惱具足惡業深重的眾生往生彌陀淨土,不客群生三障所障礙,這就是無礙光明的功能力用。

《觀無量壽經》說: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往生論注》說:

此光明照十方世界無有障礙,能除十方眾生無明黑暗。

善導大師說: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

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故名阿彌陀。

“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彌陀救度不客群生無明黑暗之煩惱所障礙,正是無礙光的主要功能。

十方眾生之所以造罪造業,之所以輪迴無窮,根本原因就是無明,如果能夠破除無明黑暗,彌陀光明的目的就達到了。

善導大師又說:

眾生稱念即除多劫罪;

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諸邪業系無能礙者。

“眾生稱念即除多劫罪”,我們眾生不論善多少、惡多少,無論罪福多少、時節久近,只要專稱彌陀佛名,不管知道不知道、有沒有祈求,自自然然都能消除業障。“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如同《阿彌陀經》所講的“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既然彌陀聖眾現在其前,彌陀無礙光的功能,使我們眾生的諸邪業系不能障礙彌陀的救度,而得到彌陀救度往生極樂世界。

由此可知,念佛人不論何時何處,都在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取當中,不受障礙。

《贊阿彌陀佛偈》贊言:

光雲無礙如虛空,故佛又號無礙光,

一切有礙蒙光澤,是故頂禮難思議。

四、無對光佛(相對性、滅苦因)

無對光佛,無對是就相對而言。“對”是比對,表示一切光明無可比對。讚嘆阿彌陀佛的光明沒有可與之相比對的,諸佛光明及菩薩光明所不能及。

菩薩的光明固然不能跟阿彌陀佛的光明相比,諸佛的光明也不能跟阿彌陀佛的光明相比,因此稱為“無對光佛”。

所以教主釋尊在《無量壽經》極為讚嘆地說:

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又讚嘆說:

我說無量壽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晝夜一劫尚未能盡。

釋尊在《大阿彌陀經》也讚嘆說:

阿彌陀佛光明最尊,第一無比,諸佛光明皆所不及也。

這是彌陀光明與余佛光明相對較量彼此勝劣。

諸佛都有光明,可是跟阿彌陀佛的光明是不能比的,是所不及的,甚至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既然說是“最尊”,當然就是第一;不只是第一,而且是唯一。

有人認為,“佛佛道同,光光無礙,佛佛應該是平等、相同的,那為什麼佛說不能比、不能及呢?”

阿彌陀佛能有如是絕勝諸佛的光明,乃是酬報因位之願行。謂法藏比丘因地行菩薩道時,於世自在王佛所,見二百一十億諸佛光明,經五劫思惟選擇而發願說:

設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發起此願之後,兆載永劫之間積功累德,願行成就,因而感得極尊無比、獨一無二的殊勝光明。

可知,是因為阿彌陀佛所發的願行特別深廣,五劫思惟四十八大願,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因此他成佛的時候,他的光明是諸佛所不能及的。

《平等覺經》開示阿彌陀佛於因地時所發的願說:

我做佛時,令我光明勝於日月諸佛光明百億萬倍。

《大阿彌陀經》也說:

令我頂中光明絕勝諸佛。

又說:

所以諸佛光明所照有近遠者何?

本其前世宿命求道為菩薩時,所願功德各自有大小,

至其然後作佛時各自得之,是故令光明轉不同等。

可知:因願別故,果報不同。

又,光明就是智慧的外相,也就是救度眾生的緣、救度眾生的功能力用,所謂“大願業力”。因此,阿彌陀佛的無對光能夠滅除我們眾生的貪瞋痴,亦即滅除我們眾生的苦因。

《觀無量壽經》說到韋提希夫人,初見光台現國,選擇彌陀淨土,而言:

是諸佛土雖復清淨,皆有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

不只阿彌陀佛正報的清淨光明無有比對,依報極樂世界的清淨光明,也非諸佛淨土所能比對,故使韋提希夫人不選諸佛淨土,而選彌陀淨土。

《贊阿彌陀佛偈》贊言:

清淨光明無有對,故佛又號無對光,

遇斯光者業系除,是故稽首畢竟依。

五、炎王光佛(絕對性、滅苦果)

炎王光佛是就絕對而言,王有二義:最尊與自在。在所有光明之中,阿彌陀佛的光明是最尊第一、最上無比、獨一無二的,能自在無礙地救度六道三途極苦的眾生往生彌陀淨土,所以以“王”來說明,故亦號“光炎王佛”。

釋尊在《大阿彌陀經》極為讚嘆地說:

阿彌陀佛,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

彌陀佛光,自體如王。“王”是獨尊無上、獨一無二的。宰相有右宰相與左宰相,將軍有前將軍、後將軍,四顆星、三顆星,宰相與將軍之間都可以相比,但如果是國王的話,那就是最高無上的。阿彌陀佛的光明就好像是王,絕對,獨一無二,是不能相比的。前面的“無對光佛”是以相對性來比較說明,炎王光佛則是進一步以絕對性來說明。絕對性是超越的,不能相比的。

“光明中之極尊也”,十方諸佛有光明,菩薩有光明,天人有光明,我們人間的善人、惡人也都有各自相應的光明;甚至畜生有畜生的光明,花草樹木也有光明。在一切光明中,只有阿彌陀佛的光明是極尊的。這光明的尊貴性到達極點,最尊,第一,唯一,超越十方諸佛的光明,諸佛的光明無能與之相比。

阿彌陀佛的光明有一個很殊勝的作用,那就是追尋、跟蹤、保護、救度念佛的人。

光明具有衝破黑暗、照亮周遭環境的作用,一切幽微、污穢、不淨,於此皆無所遁藏;另就抽象意涵而言,光明又是慈悲與智慧的化身,包容、接納、溫暖、撫慰、保護、救度所有罪苦的眾生。

談到光明,往往我們會聯想到太陽光,或者是電燈的光亮,但這只是我們肉眼可見的物質現象。光明在佛法當中是指無形的佛的智慧、佛的大念力、佛的大慈悲、佛的大願力。

何故釋尊將佛之大悲願力說為光明?因為念力帶有像光那樣的速度與作用,譬如有人向著遠方暗室里的感光膠片一心不亂地凝思某個東西,瞬間所思念的東西就會映照在膠片上,這叫“念寫”。

佛的大念力遍布宇宙法界,能夠即時給陷在黑暗、苦難中的人光明喜樂,給孤獨無助的人溫暖安慰,它的速度和功能只能用光明來形容,所以就稱為光明。

單單這樣講,我們很難貼切地去理解,所以我想借用一則事例來說明。

當年在日本的時候,我很少看電視,若看只看那種比較奇特性的節目,也就是所謂“超能力”,也叫特異功能。有一次表演的是“意念照相”:心中專注所想的東西,可以用一種特殊的照相機拍攝下來。也就是這個人專心一意地想著某個東西,他所想的東西瞬間就會映現在照相機的膠片上。準不準?他們倒是有一個試驗的標準。就是他們擺了幾樣東西,讓實驗者在那幾樣東西裡面選一種去專一想像,這樣的話,所映現出來的就能確定是不是他所想的。只要他專心一意地想著某個東西,那個東西都能被拍出來。

《大經》所說“猶如火王,燒滅一切煩惱薪故”就是讚嘆此光明之德,如火燒薪,薪無不盡。以光明之智火,燒煩惱之薪,煩惱之薪無不燒盡。在三途黑暗中的眾生,蒙佛光所照,定得解脫,輪迴六道的苦果當下消滅:這就是炎王光的利益。

《贊阿彌陀佛偈》贊言:

佛光照耀最第一,故佛又號光炎王,

三塗黑暗蒙光啟,是故頂禮大應供。

六、清淨光佛(滅貪罪、成清淨)

清淨光佛是從阿彌陀佛的無貪慾之清淨心所生的,以這光明消滅念佛人的貪慾之罪,使其等同持戒清淨之人。

清淨:自性潔白名清,離諸垢染名淨。彌陀光明不但自體清淨,離諸垢染,而且能消滅眾生罪惡之垢穢。自己清淨,也使人清淨。如《無量壽經》所說:“其有眾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

沒有比貪慾更污穢的。貪罪有多種,主要為淫、財二貪,尤其以淫為根本。眾生之所以輪迴不休,根本在於淫慾,貪慾熾盛,永無厭足。佛在《法華經》中說:“諸苦所因,貪慾為本,若滅貪慾,無所依止。”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是貪慾,如果滅盡了貪慾,痛苦就會煙消雲散。就像皮已不在,毛無所附。佛在《楞嚴經》中說:“如不斷淫,必落魔道。”如果不斷淫慾,即使修行,最終也必定落入魔道之中,不可能解脫。所以,我們應該了解,貪慾不僅使眾生現世感受痛苦,未來還會遭受生生世世無窮盡的輪迴之苦。

淫心不斷除,三界不能出。阿彌陀佛的功德力,能除眾生貪慾之罪,能斷眾生貪慾之根。眾生只要願生、稱名,曠劫以來的貪慾之罪便能消除,如清水珠,淨除罪垢,一旦往生極樂,眾生貪慾之根不除自除。

若有人心多貪慾,不能持不淫戒、不慳貪戒,只要至心專念彌陀佛名,彌陀便放無貪清淨光明,照觸攝取此人,消除貪淫、貪財之不淨,滅卻無戒、破戒之罪愆,成為無貪善根之身,等同持戒清淨之人:這就是清淨光的功能力用。

《贊阿彌陀佛偈》贊言:

道光明朗色超絕,故佛又號清淨光,

一蒙光照罪垢除,皆得解脫故頂禮。

七、歡喜光佛(滅瞋罪、成忍辱)

歡喜光佛是從阿彌陀佛的無瞋恚之慈悲心所生的,以這光明消滅念佛人瞋恚之罪,使其等同忍辱成就之人。

《觀無量壽經》說:“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阿彌陀佛之歡喜光正從這無緣之大慈悲心所生。

凡夫都有貪瞋痴,對自己喜歡的起貪心,遇到違緣則起瞋心,而且愚痴,不明因果事理。所謂“瞋心之火,能燒功德之林”“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瞋心一起,往往失去理性,不顧因果,講不該講的,做不該做的,種種惡業因之而起,現生受苦,來生受報,惡性循環,苦不堪言。阿彌陀佛以歡喜光,消滅念佛人瞋恚的罪業,轉瞋恚心成歡喜心。使其現生安樂,獲得法喜,如《無量壽經》所說:“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

若有人心多瞋恚,不能修忍辱波羅蜜,只要至心專念彌陀佛名,彌陀便放無瞋之慈悲歡喜光,照觸攝取此人,消除此人的瞋恚罪業,使其等同忍辱波羅蜜成就之人,亦如前清淨光滅貪慾罪,這種功能力用叫作歡喜光佛。

《贊阿彌陀佛偈》贊言:

慈光遐被施安樂,故佛又號歡喜光,

光所至處得法喜,稽首頂禮大安慰。

八、智慧光佛(滅痴罪、成智慧)

智慧光佛是從阿彌陀佛的無愚痴之智慧心所生的,以這光明消滅念佛人愚痴之罪,使其等同智慧圓滿之人。

無明有兩種,一是疑無明,二是痴無明。若能破疑無明,現生“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往生之後,就能破痴無明而成佛。這兩種功德,都是阿彌陀佛智慧光明的功能力用。

罪惡生死凡夫都是愚痴無智,但只要至心專念彌陀佛名,彌陀便放智慧光明,照觸攝取此人,消除此人無明愚痴罪愆,使其等同智慧圓滿之人,亦如前清淨歡喜之光,滅貪慾瞋恚之罪,這種功能力用叫作智慧光佛。

以上清淨、歡喜、智慧光的作用,是以清淨光來消除我們貪慾的罪業,以歡喜光來消除我們瞋恚的罪業,以智慧光來消除我們愚痴的罪業。

《思益梵天所問經》說:

又如來光名曰安隱,佛以此光,能令多欲眾生斷除淫慾。

又如來光名曰歡喜,佛以此光,能令多怒眾生斷除瞋恚。

又如來光名曰照明,佛以此光,能令多痴眾生斷除愚痴。

凡夫五蘊熾盛,要我們斷除貪慾是不可能的;既然無法斷除,這樣的貪慾之心必定會做出貪慾之罪過,這些罪過,阿彌陀佛以他的光明來為我們消除,使我們雖然還有貪慾,但是卻能擁有清淨的功德。

我們有瞋恚的心,會造瞋恨的罪業,阿彌陀佛以慈悲歡喜的光明來消除我們瞋恨心所造的瞋恨之罪,也讓我們能心多歡喜,雖然還沒有斷瞋恨心,卻能得歡喜心,能消瞋恨罪。

我們有愚痴的心,會造愚痴的罪業,阿彌陀佛也以他的智慧光明來消除我們愚痴心所造的愚痴之罪,也讓我們有智慧,能夠深信因果,明辨事理,分辨是非,思維、說話、做事能夠比較得體、圓滿。

雖然我們貪瞋痴三毒未斷,也沒辦法降伏,可是由於我們念佛的關係,阿彌陀佛的光明就能夠消除我們貪瞋痴的罪,給予我們清淨、歡喜、智慧,這種功能叫作“清淨光、歡喜光、智慧光”。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說:“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古人云:“雪銷爐炎冰消日。”彌陀光明名號,即是慧日,眾生稱念,能除三垢,能獲三德。能除三垢,如《無量壽經》所說“消除三垢冥,廣濟眾厄難”;能獲三德,即是佛的三種功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

印光大師說:

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如大冶洪爐。吾人多生罪業,如空中片雪。

業力凡夫,由念佛故,業便消滅。如片雪近於洪爐,即便了不可得。

道綽大師說:

縱使一形造惡,但能系意專精,常能念佛,一切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善導大師說:

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

謗法闡提行十惡,回心念佛罪皆除。

《觀經》說:

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

又說:

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

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大經》說:

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

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觀經》說:

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由以上之經文祖語得知:專稱彌陀佛名,能滅六道生死之罪業,能得大利無上之佛果。是故,釋尊預先以“芬陀利華”授記之,接著說等覺菩薩之觀音、勢至是念佛人的殊勝朋友。

《贊阿彌陀佛偈》贊言:

佛光能破無明暗,故佛又號智慧光,

一切諸佛三乘眾,鹹共嘆譽故稽首。

九、不斷光佛(恆常性、不斷常)

不斷光佛是指阿彌陀佛光明三世常照不斷。以現世而言,對於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攝取不間斷,永遠不間斷。白天攝取,晚上也攝取;現在攝取,未來也攝取,直到臨終都不斷攝取。念佛的時候攝取,即使在沒念佛的時候也攝取。為什麼?因為我們是一個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的念佛人,而凡夫必須要睡眠,該睡時就睡,醒來之後再念佛;凡夫也有妄想雜念,妄想雜念來的時候也忘記了念佛,忘記就忘記了,記起來的時候再念佛;凡夫總是懈怠的,明明有時間可以念佛,可是懈怠了,沒關係,精進的時候就念佛。阿彌陀佛對於念佛的人,是永遠不斷地以光明攝取不捨,不管我們知道不知道、看到沒看到,阿彌陀佛總是不間斷、不疲厭地保護著我們。

無礙光佛及不斷光佛之恆常照護不捨,源信大師有一段話說得很好:

極重惡人無他方便,唯稱彌陀得生極樂。

煩惱障眼雖不能見,大悲無倦常照我身。

所謂“煩惱障眼雖不見,大悲無倦常照我”。我們凡夫只有煩惱業障的肉眼,沒有法眼,沒有慧眼,連天眼也沒有,可是阿彌陀佛不因為我們沒有看到,就不攝護我們,他還是照樣攝取我們。好比一個天生就瞎眼的小孩,雖然他看不見父母,但父母反而更加憐愛地在他的前面,或在他的四周,儘管他看不到,但是具有愛心的父母從不捨離他,使他安心,毫無恐懼。所以,儘管我們煩惱障眼不能見到佛光,可是阿彌陀佛的光明是從不捨棄我們的。

“常”,有“相續常”和“不斷常”二義。相續常如父子血脈相承,但身體各異,是相續而非不斷;又如地下水來自天上,雖連續而有間斷,也是相續常。唯有彌陀光明是“不斷常”,恆常不斷照護眾生,直到臨終接引往生。煩惱熾盛之人,或寂寞無聊之人,思及彌陀之不斷光,最能心生安慰。

古人說“朝朝同佛起,夜夜抱佛眠”,如將“夜夜抱佛眠”改成“夜夜佛抱眠”更合乎淨土法門。若能如此,則我們念佛人日常生活行住坐臥、時處諸緣都在佛光的保護中,安心歡喜!

佛在《大經》中說:“愛欲榮華,不可長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又說:“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我們每個人,生則孤獨而來,死則孤獨而去,在六道輪迴中,都是獨來獨往,隨業流轉。在生死訣別時,六親眷屬無一相隨。只有業力如影隨形,伴隨著我們離開此世,我們不可能與任何人同生死、共病痛。深深思惟,人生是孤獨寂寞的旅程,唯一可靠、相伴不離的是不斷光佛的慈悲不捨。

念佛人若思惟不斷光佛恆常無倦之照護,則能生起歡喜踴躍之信心,感恩彌陀不間斷的照護之恩,而長時相續不斷地憶佛念佛。

《贊阿彌陀佛偈》贊言:

光明一切時普照,故佛又號不斷光,

聞光力故心不斷,皆得往生故頂禮。

十、難思光佛(叵思性、離心緣)

難思光佛是指阿彌陀佛的德能不可思議,非三乘眾生心思可及,超出凡人的心力思維範疇。《無量壽如來會》以難思光佛為“不可思議光佛”。思慮不能到達,擬議不能認識,所以叫不可思議。難思光佛的德能,不止我們凡夫無法想像,乃至菩薩也想像不到,唯有佛與佛才能測知。如《無量壽經》所說:“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

彌陀名號光明的不可思議,在於善導大師所講的:

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

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不論多大的善與惡,只要念佛,必蒙佛光攝受而往生極樂,進而成佛。所謂不可思議,這才真是不可思議。

道綽大師《安樂集》解釋說:

不思議智力者,能以少作多、以多作少;以近為遠、以遠為近;以輕為重、以重為輕。有如是等智,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彌陀光明名號之力,能“以少作多、以多作少;以近為遠、以遠為近;以輕為重、以重為輕”,使聖凡善惡之十方眾生,皆得往生,不可思議正在於此。因此獲得釋迦牟尼佛以及十方諸佛菩薩的稱揚讚嘆,如《無量壽經》所說:

不但我今稱其光明,一切諸佛、聲聞、緣覺、諸菩薩眾鹹共嘆譽,亦復如是。

《贊阿彌陀佛偈》贊言:

其光除佛莫能測,故佛又號難思光,

十方諸佛嘆往生,稱其功德故稽首。

十一、無稱光佛(叵說性、離言說)

無稱光佛是指阿彌陀佛的德能不可稱說,非三乘眾生言說可及,超出凡人語言所能表達的範疇。《無量壽如來會》以無稱光佛為“不可稱量光佛”。

無稱光佛的德能,不可稱量,不可說明。也就是說,阿彌陀佛的光明,不只我們,乃至菩薩也沒辦法以心思思惟,沒辦法以口業讚嘆,沒辦法形容,沒辦法說明,沒辦法說盡,是不可思、不可議、不可說。

難思光是心不能測,無稱光是口不能說,此二光是十二光的結嘆。由於上來以種種言說讚嘆光明之德能,至此則“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以這難思、無稱之光明,來顯示阿彌陀佛的超越性、絕對性。

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由於有以上所說種種功能,因此能夠超越十方諸佛,對眾生能夠絕對性地救度。所謂“絕對”,就是能輕而易舉地救度任何眾生。若是對聖人容易、對凡夫不容易,那就不是絕對;若是對善人容易、對惡人不容易,那也不是絕對;若是對出家修行人能救度、對在家無修行人不能救度,那也不是絕對。聖凡、善惡、平生臨終,乃至中陰身,甚至三惡道,一接觸到彌陀的光明,都能夠蒙受彌陀的救度。《無量壽經》就說:

若在三塗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無復苦惱。

壽終之後,皆蒙解脫。

《華嚴經》也說:

又放光明名見佛,此光覺悟將歿者,

令隨憶念見如來,命終得生其淨國。

又說:

見有臨終勸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

俾於佛所深歸仰,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說:

一一毛孔現光雲,普遍虛空發大音;

所有幽冥靡不照,地獄眾苦鹹令滅。

《心地觀經》也說:

以其男女追勝福,有大金光照地獄;

光中演說深妙音,見佛聞法當成佛。

法然上人解釋說:

為亡者念佛回向者,阿彌陀佛即放其光明,照地獄、餓鬼、畜生故,

墮此三惡道受苦之人,其苦則息,壽終之後得解脫。

以上五段經文及法然上人之釋顯明:若有親人臨終,或墮落地獄,陽間子孫為其念佛,阿彌陀佛便放“大金光照地獄”,臨終的親人,或在地獄中的親人,看到彌陀的光明,當下火焰化為紅蓮,立刻乘坐蓮花離開地獄。這就是阿彌陀佛“無礙、難思、無稱”之光的絕對功能。

可知:因彌陀之無稱光而使眾生成佛,眾生成佛之後,光明還同彌陀無稱之光。極樂世界是涅槃境界,所以依正圓融,主伴平等,光壽無別。其殊勝超越的功德,十方諸佛讚嘆不盡。

《贊阿彌陀佛偈》贊言:

神光離相不可名,故佛又號無稱光,

因光成佛光赫然,諸佛所嘆故頂禮。

十二、超日月光佛(超絕性)

十二光佛最後一種光叫作“超日月光”,這是譬喻阿彌陀佛光明之超絕性,無有光明能與彌陀光明相等。

日照三義:一、照外不照內;二、照一不照余;三、照晝不照夜。

佛光三義:一、徹照眾生身心,並除內暗;二、光明遍照;三、光明恆照。

世間最光明熾盛的就是日月,阿彌陀佛的光明超越日光,超越月光。日月光明,只能照四天下,上不能照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下不能照地獄;日光只能照白天,不能照夜晚,月光只能照夜晚,不能照白天;不論日光還是月光,不可能同時照外又照內。當然,這是就我們地球來說的。可是阿彌陀佛的光明是普照三界十方,乃至阿鼻地獄、鐵圍山內的眾生,彌陀光明無時無處不照,都毫無障礙、清清楚楚的地照耀,並且徹照內心,消除疑雲。因此彌陀光明超越任何世間的光明,超越日月的光明。

經典上說,日月的光明若處在彌陀的光明當中,就好像黑墨一樣,黯淡失色。這不是說日月突然間失去了光明,而是說在佛的光明之中,日月的光明就被掩蓋了。就如在黑暗的房間內,只要點一支蠟燭就覺得有了光明,可是日光燈一打開,蠟燭的光明就顯得很渺小,微不足道;如果白天把窗戶、大門通通打開,讓陽光進來,日光燈的光明也被掩蓋了。總之,超日月光是用以表示彌陀光明的熾盛。

《贊阿彌陀佛偈》贊言:

光明照耀過日月,故佛號超日月光,

釋迦佛嘆尚不盡,故我稽首無等等。

彌陀光明德能無量,釋尊於《無量壽經》舉出十二光。此十二光互攝互具,謂之不可思議;又總括一切諸佛光明,名不可思議。

佛光攝取念佛眾生

念佛人,時處諸緣都在彌陀十二種光明的照耀當中,如同嬰兒在母親的懷抱當中。彌陀的光明就是彌陀的懷抱,我們在彌陀的光明當中就是在彌陀的懷抱當中。阿彌陀佛這句名號的功能就是以光明來攝取念佛眾生,阿彌陀佛這句名號的意義也是以光明來攝取念佛眾生,釋尊在《阿彌陀經》解釋阿彌陀佛的光明就說: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觀無量壽經》則解釋說: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善導大師融合二經解釋而說: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

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故名阿彌陀。

這無量、無礙光明的存在,就是在攝取念佛的眾生,那豈不是阿彌陀佛本身,阿彌陀佛的名義,就是攝取念佛眾生才叫作阿彌陀佛嗎?可是如果不是念佛眾生,那就不蒙受彌陀光明攝取不捨。所以善導大師又說:

但有專念阿彌陀佛眾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攝護不捨;

總不論照攝余雜業行者。

意思就是說,唯有念佛才蒙受彌陀光明的照攝;除了念佛以外,修任何法門,都不在彌陀的光明照攝當中。所以善導大師說:

備修眾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佛光普照,唯攝念佛者。

又說:

彌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攝,當知本願最為強。

又說:

相好彌多八萬四,一一光明照十方;

不為余緣光普照,唯覓念佛往生人。

彌陀的光明在哪裡?在彌陀的身上;彌陀之身在哪裡?在這句名號當中。因此彌陀是光明,名號也是光明,名號是有聲的光明,光明是無聲的名號。我們專稱彌陀佛名,當然就在彌陀光明當中。若沒有專稱彌陀佛名,當然就不可能在彌陀光明當中。

念佛人不管懂不懂得這個道理,只要專稱彌陀佛名,這些功能力用一點都不減少。

光壽同佛

當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我們本身就有南無阿彌陀佛。也就是說,我們已經是無量壽了,因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就會前來迎接,使我們不再六道輪迴。所以,從因說果,我們不會再有分段生死,也不會再有變易生死,豈不是從現在開始我們就已經是無量壽了。壽和光是一體的,所以我們從現在開始也會有無量光。不過,現在當然顯現不出來,到極樂世界就能顯現出來。這無量光的財產,阿彌陀佛先保管著,好比父親的財產就是孩子的財產,但是孩子還小,所以父親暫時保管著。經典上就說:

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

意思就是說,阿彌陀佛不成佛便罷,如果成佛,他的佛名要叫“無量壽佛”,無量壽就涵蓋無量光。眾生聽到無量壽佛的名號,而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都能夠到極樂世界,而且都能夠如佛金色身,跟阿彌陀佛的紫磨金色身一樣;不可思議的相好、光明也通通跟阿彌陀佛一樣,圓圓滿滿,沒有缺少;乃至慈悲也一樣,也以大慈大悲的心救度十方眾生,拔除十方眾生的苦因苦果,給予十方眾生成佛的安樂。

善導大師在《般舟贊》中說:

念佛即是涅槃門。

念佛就能夠往生無為涅槃的極樂世界,所以念佛本身就是進入涅槃不生不滅的大門,入此大門便能獲得無量光壽。

善導大師又於《法事贊》說:

一坐無移亦不動,徹窮後際放身光;

靈儀相好真金色,巍巍獨坐度眾生。

十方凡聖專心向,分身遣化往相迎;

一念乘空入佛會,身色壽命盡皆平。

十方眾生,不論凡夫聖人,只要專心念佛,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前來迎。往生極樂之後,身色之相好、光明及壽命都與阿彌陀佛一樣,平等無別。

蕅益大師也說:

持名者,光明、壽命同佛無異。

執持名號,我們的光明、壽命跟阿彌陀佛的無量光、無量壽沒有兩樣。

印光大師也說:

若生西方,庶可與佛光壽同一無量無邊矣。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本身的光壽才可與阿彌陀佛的光壽一樣無量無邊。

只要念佛,用力很少,可是功德很大。為什麼?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光明能夠以少做多、以小成大,以輕為重、以重為輕,以短為長、以長為短,以有為無、以無為有,這就是不可思議。阿彌陀佛的悲智光明,因為不可思議,能使凡夫轉凡成聖,猶如靈丹點鐵成金。

華光出佛

佛德無量,佛光功能也是無量,《無量壽經》之中除了舉出十二光功能之外,也舉出“華光出佛”而說:

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

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

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

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

又,《觀無量壽經》也舉出“光中化佛”而說:

彼佛圓光,如百億三千大千世界;

於圓光中,有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化佛;

一一化佛,亦有眾多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

這段經文便是一般《贊佛偈》“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的來源。

法然上人就《大經》與《觀經》這兩段經文解釋說: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者,是真佛攝取也。

更有化佛亦能攝取,謂“三十六萬億”化佛各與真佛,俱攝取十方世界念佛眾生也。

又說:

攝取光明之中,又有化佛菩薩常攝護此人,百重千重圍繞。

可知,阿彌陀佛除了本身具足無量光之外,其無量光又化現無量無數之阿彌陀佛,每一尊阿彌陀佛也化現無量無數之菩薩。

念佛人除了佛光攝護之外,無量的化佛菩薩也百重千重圍繞護佑,使其現生安穩利樂,臨終任運往生極樂,與佛同證無量光壽。

無量光明土

佛的境界是“依正一如”,依報與正報一樣無分別。阿彌陀佛既是無量光佛,其極樂世界當然也是無量光明土,故《平等覺經》說:

速疾超便可到,安樂國之世界,

至無量光明土,供養於無數佛。

極樂世界充滿光明,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眾生往生光壽同佛,因此:

普願有情皆念佛,臨終往生極樂邦;

家親眷屬永團聚,光壽如同大願王。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