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太橋旦曾堪布:找到真實的自己,幸福就會找到你


時間:2016/9/18 作者:如是

人海茫茫,歲月匆匆,我們四處尋覓,有誰找到自己了嗎?

我們現在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不認識自己了。這並不是說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名字、相貌、家庭和生辰八字,這些並不是真實的自己。在漫長的生命長河中,我們這一生只是極為短暫的片刻,當前這個自我只是五蘊的臨時組合,是短暫的假我,就像身上的衣服一樣,穿不了多久就會換掉。而我們卻一直把這個假我當成了真我,就好比把臉上戴的面具當成了自己的臉。

大乘佛法的唯一任務,就是要透過修持菩提心來破除假我、認識真我,然後引導更多的眾生認識真我,走向光明快樂的未來。

修持菩提心的過程必然是艱苦而漫長的,不可能在幾天之內就成功,需要付出一生的不懈努力。為什麼?因為在無始以來的漫長時劫中,我們的菩提心極為短暫和稀少,一直生活在無明、煩惱和習氣中,即便能有一瞬間離開無明,馬上就會恢復原狀。比如說,當我們專心聽課時,旁邊一個茶杯忽然「啪」的一聲摔碎了,這一剎那,我們的無明可能會停頓片刻,但瞬間就會恢復。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說:

猶如烏雲暗夜中,剎那閃電極明亮,

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暫萌修福意。

大意是說:在漫長的黑夜中,整個天空烏雲密布,既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凡夫的心就像這樣愚痴無明。偶爾出現的閃電,就像凡夫心中的善念,既短暫又稀少。因此,我們無始以來根深蒂固的習慣,怎麼可能通過幾天的學習或幾分鐘的禪修就輕鬆改變呢?

太橋旦曾堪布:找到真實的自己,幸福就會找到你

修持菩提心的過程必然是艱苦而漫長的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自己的人生經歷:兒童時代都在想什麼?是修行嗎?是利益眾生嗎?當然不是,整天想的不是玩具就是朱古力。少年時代呢?大多沉迷於電腦遊戲。青年時代呢?主要忙著應付考試和談戀愛。成年以後,大多數時間都要為工作家庭而奔波,即便有一點空閒,也要趕緊去聚餐、逛街、旅遊、打痲將。那麼到了老年,會不會關注菩提心了呢?不會,老年人關注的都是自己的身體——睡眠質量怎麼才能好一點?疾病怎麼才能痊癒?該吃什麼樣的營養品?此外,還要操心子女的事業和婚姻,還要幫子女帶孩子,很多老年人比年輕人還忙。

那麼,佛教徒會不會好一些?也不一定。即使能信佛,為修行又能付出多少?即使能修行,煩惱、我執又能減輕多少?出離心、菩提心、虔敬心又能增加多少?即使能修習禪定,出現了很好的覺受,出現智慧、慈悲的法喜,又能維持多長時間?這些短暫的進步依然像漫長黑夜裡的閃電,對於成就和解脫是微不足道的。

很多老居士雖然一生都念阿彌陀佛,但只是盼望「我要往生極樂世界」,心裡只有「我」,沒有眾生。原來的自私有30%,念佛幾十年,自私卻漲到了90%,把殊勝的淨土宗變成了增長自私的助緣,這樣怎麼可能往生呢?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願願都是為眾生,沒有一絲一毫的自私。越自私,阿彌陀佛離我們越遠;越無私,阿彌陀佛離我們越近。當我們把自私降到0%的時候,就能成為阿彌陀佛本人。

學佛決不能自欺,要明白一個事實——自己現在很糟糕!

從內心深處明白了這句話,我們才能有所警覺,才會願意竭盡全力去修習菩提心法教。沒有學習菩提心法教之前,我們的無明就像長夜一樣黑暗深重。學習以後,菩提心的閃電就會開始出現,劃破漆黑的夜空,帶來短暫的光明。學得越多,閃電出現的次數越頻繁;學得越久,閃電越能持久;如果能付出一生的不懈努力,我們一定能走出無明的漫漫長夜,迎來菩提心的燦爛曙光。

騰訊佛學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