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大處難處看境界,小處細處看修養


時間:2016/9/27 作者:妙音居士

世間之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世間之小,也同樣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因為真正的大小不僅在眼界之中,還在人的心智之中。

在人生的大方向上,關鍵的轉折點上,應對人生困局方面,一個人的境界高低決定了他的成就,因為境界高低由他的品行、眼光與知識決定。

人生除了大江大河,還有涓涓溪流,在人生的小處、細節處看一個人,則看他的修養。

人的修養在小處、

細節處主要有三方面:

話在口中滾三滾

《禮記》上說,“不失口於人”,意思是說話談吐要謹慎,不要出口傷人,應考慮聽者的感受,話出口前,在口中滾三滾,考慮一下再說出去,不要說話不經過大腦。

在古人看來,人生有四件事是無法挽回的:說出去的話、射出去的箭、過去的時光、錯過的機會。而其中,說出去的話是居於首位的。

當人處於壓力下,往往忘記了怎么好好說話,一時情緒宣洩,對別人使用了嘲諷、歪曲、誇大、貶低、晦暗等等的語言,我們的壓力雖然得到一定的釋放,卻傷害了對方,讓聽話者尷尬、傷心、反感,甚至憤怒。如果對方再對傷害進行反唇相譏,衝突就會愈演愈烈。良好的對話氛圍就毀在了一時的口不擇言上。

怒在臉上遮一遮

《禮記》上說,“不失色於人”,意思是喜怒克制於心,不常外露在臉上。

在面對關係較遠的人,我們還注意控制情緒,而對親近的人,越是親近,越容易肆無忌憚,越容易發脾氣,容易任性與衝動,也就在不經意間造成了互相的傷害。

然而可悲的是,有時我們總是花大力氣,費大心思去處理紛繁複雜的各類人際關係,卻往往忽略了如何善待最親近的人。

家庭中,特別是關係親密的家人之間,是一個相對安全包容的環境,因此也就造成了對待至親時無所顧忌的態度。

有些時候,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承受一些壓力,沒有辦法發泄出來,只好到家中進行宣洩,將自己的情緒與臉色不加節制地丟給了家人與知己,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應該能理解,必須去包容,卻往往忽略了情緒承受者的心情。

孔子說孝敬尊親最難做到的是“色難”。“色難”難在何處?難在雖有一顆恭敬的心,卻難有一個謙和的態度。如今的我們,雖無法做到事事和顏悅色的恭敬之態,但在對待至親與知己時,懂得控制情緒,不要失態,才是真正的愛親敬友。

行在足上頓一頓

《禮記》上說,“不失足於人”,意思是在人前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儀表端莊,舉手投足要有分寸,不要有失態的表現。

無論是在家庭中亦或是在摯友前,每個人的思想狀態都是最放鬆的,也就是在最為自然狀態下顯露的行為才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行。所以在親人和好友面前可以放鬆,但是不能放肆。

為人父母者,在生活中應起到的是榜樣作用,孩子在成長中會潛移默化學習父母或長輩的言談舉止,正是在生活中的細微行為給予下一代的是不可估計的影響,這往往比有聲教育來得重要、來得深遠。

人全部的煩惱都緣起一個“俗”,被功名利祿、人情關係、酒肉情色……太多世俗的東西遮蓋了生活本來的面目,困擾著自己難以自拔,也讓自己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迷失了方向,丟棄了自我。

唯有不斷突破自我,加強品德修養,達到高的精神境界者,才找尋到生活之真諦,在污世中得一片世外桃源。

不斷豐富精神世界,提高精神境界,可以讓一個人的內心更加豐盈和強大,讓生命更有價值,讓生活更有意義,讓人生更加精彩!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