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弘揚傳統文化要理智


時間:2010/9/26 作者:心源

其實孟子也講到,「其進銳者,其退速。」為什麼進得越勇猛的人,他反而退步得越快?或者是不幹了,永遠都不想再做這件事了?為什麼一開始這麼樣的積極,最後的結果卻是這樣呢?因為他在「進銳」的時候,他是激動的,他是感情的。就好像愛一個人愛得死去活來,很可能最後的結局是什麼?是恨一個人恨得牙痒痒的。情感就是這樣,情感是不可靠的,很會變化的。 你比方,可能就有這個情況了:一般的大眾,聽了傳統文化非常激動,「哇,這個東西太好了」,他就很積極參與活動。結果參與這個活動的時候,因為他情感很強烈,其實人情感很強烈的時候,同時他也很有希求的。他很有希求,他希望怎麼樣啊,他很渴望啊。比方說,一個年輕的女子,當她感情沒有依託的時候,她會很希望趕快找一個人嫁了。對這個男子期望高不高?非常的高。可是當她真正嫁給他以後,看到他種種不是,又不能夠包容,哇,那她情緒會非常非常的強烈。 所以弘揚文化,它是一種使命,它是一種理智。我們要不斷加深每一個人對這些經典、聖賢教誨的認知,絕不可單憑情感要來做這些事情。 所以,薰習就非常重要,我們不能為了要做好事,把學習的時間都耽擱掉了。而且學習還得持續學,一天不學,情感、煩惱就上來了,這個都是客觀狀況。「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我們現在一天不聽經、不明理,煩惱就上來了,這個都不能僥倖的喔。 我們沒有顧及到這些客觀狀況了,忽略了大家每天薰習的重要性,結果統統陷在事物裡面,身心俱疲,又沒有足夠的理智,一下子所有情緒湧上來,到時候你要勸他都勸不動。他就非常誤解地、非常不能忍受地離開我們的團隊。當初來,他也是非常認同啊。 所以我們走在弘揚傳統文化的路上要護好自己,也要護好來到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們今天講「兄弟」,來的都是兄弟呀,絕不願意他帶著誤解、帶著情緒,而否定了傳統文化。所以這個護念就很重要了。 因為我們在弘揚文化的過程當中,也要對照經典來做事情,要穩紮穩打,循序漸進,「欲速則不達」。我們都想要很快的時間影響很多的人,而忽略了可能跟在我們身邊最久的人,他生煩惱了;跟在我們身邊最久的人,他有執著了,他產生情執了,而不是越來越法喜,而不是越來越有智慧。「近處不能感動,未有能及遠者。」可是我們可能會在鮮花、在掌聲當中,覺得「我做了很多的好事了」。這些都是可能我們在弘揚的過程當中會出現的狀況。所以穩紮穩打,時時回到這個務本上來,很不容易。而且要認知得很深刻,才能這麼做。 因為我們憑心而論,大家都是善心來弘揚文化,但是很多的地方,一開始弘揚的人,三年、五年過去了,這些人還剩下多少?我們可能覺得,「倒了一批還有一批來嘛。」但是倒了一批,為什麼還有一批來?那一批來是祖宗的福報啊,是經典的魅力啊,不是我們的德行啊。可是那一批倒下去的人誰負責?他們對傳統文化認知錯了,喪失信心了,誰負責?這個都是我們要值得思考的事情。而為什麼會倒了一批又來一批,倒了一批來一批?因為大家久旱逢甘霖啊,覺得這個經典太重要,這個經典是真實的智慧。可是假如我們自己沒有真正做出經典的教誨,那真是來一批倒一批。 那這個時候我們還覺得,「我在當地做了很多事啊,很多人都接受了」,那我們就是已經被這一些虛幻的掌聲肯定了,迷惑了。迷惑到身邊的人執著了,身邊的人煩惱了,我們視而不見,都要等到出狀況了,甚至於當他出狀況的時候,我們還覺得這些人沒善根,還不是反省我們自己了,還是指責這些人,那我們本來是來做好事的,可是很可能反而造成傳統文化的障礙了。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不是我們拿著一本經典就能弘道,是我們要做人做事,尤其做事也要依據經典來做,「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其實就是這個「舊」,舊有的做人做事習慣還沒剔除以前,很可能我們在做傳統文化,還是照以前的習氣在做,急於看到成果,急於求成。來不得半點虛的功夫啊。這個時候又不能要求每個人能有這麼高的觀照,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善友為依、依眾靠眾,一定要團體集思廣益。可是這個就是要帶頭的人一定要能廣納雅言,多方的情況都要了解,才能夠調整好步伐,穩健地去做。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