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著名佛醫專家李良松教授訪談錄


時間:2010/11/18 作者:甘子

說到佛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說到由宗教信仰引申而來的醫學體系——佛醫學,想必更多的人卻是充滿著疑惑的。那么什麼是佛醫學,在科學知識越來越普及化的今天,我們又該如何來理解佛醫學,並把佛醫的科學體系發揚光大為世人服務呢!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佛教醫學的開拓者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李良松博士,就佛教醫藥問題與我們一道詳細探討如下。 記者周秋麗(以下簡稱周):李教授,您好,我們今天探討的主題是佛醫學,首先,想請李教授給我們解答一下什麼是佛醫學? 李良松教授(以下簡稱李):佛醫學是指以四大、三學等佛學理論為指導,以悟證論證、調理心神、注重飲食為特徵,以啟迪無上智慧、改善思想境界、追求永恆真理為目標,最終達到人體內外環境全面協調的醫藥學體系。由於佛醫學的理、法、方、藥等理論框架和臨床診療體系主要是在中國形成的,因此,我們所說的佛醫學,實際上就是指中國佛醫學。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佛醫學就是指佛門人士創造和傳承的醫藥學。 周:佛醫學的研究具體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目前又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李:佛醫學早在佛陀時代就已經存在。但佛醫學真正作為現代學科被提出來,這還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有不少的學者就開始關注佛學文獻中醫學史料和醫學思想已及佛教對中醫藥學發展的影響。真正提出佛醫學的概念、系統開展佛醫學的研究,當始於1993年5月,當時先後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全民所有制的事業單位——福建武夷佛教醫藥研究所,成立了全國第一家佛教醫藥學術研究團體——福建省中醫藥學會佛教醫藥研究會,主辦了第一、二屆國際佛教醫藥學術研討會和全國第一、二屆佛教醫藥學術會議,主編了《中國佛教醫藥叢書》系列著作,我有幸全程主持和參與這些項目與活動。目前,海內外學者已先後出版了有關佛教醫藥的著作3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同時,佛醫的文獻研究、理論探討、臨床診療和產品開發正在全面展開。可以說,佛醫正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代。 周:佛醫學與儒醫學、道醫學的區別在哪裡? 李:確切地說,道醫和儒醫都不宜稱為“學”。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佛醫有自己的理論框架和思想體系,有完整的病因病機學說,如四大、三毒、五蘊等,有豐富的診斷疾病和治療疾病的方法,有大量的文獻基礎,有大量的臨床實踐。此外,對飲食、養生、保健、心理學、倫理學等方面都有獨特的見解和豐厚的建樹。因此,稱之為“佛醫學”並不為過。但儒醫、道醫與中醫的哲學基礎和理論框架基本相同或相近,如都以陰陽五行為指導,都提倡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儒醫和道醫只能說是中醫學裡的特殊現象或特殊群體——即精通儒學和道家理論的醫家。但如果要上升到“學”的層面,至少目前的條件還不具備。因此,佛醫學與儒醫、道醫的最大區別就在於:理論體系與思想方法的不同,內涵與外延的不同,認識疾病和診斷疾病的視角不同,處方用藥的特色不同,信仰的群體不同。 周:李教授,我聽過您的課,課堂上你也羅列很多佛學同醫學相關聯的數據,請問下當時你是出於一個什麼樣的機緣讓您決心開始研究佛醫學的?你覺得佛醫學在未來的發展空間有多大? 李:俗話說“佛度有緣人”,我就是一位與佛結下了大緣的人。首先,由於機緣巧合,我出生在一座千年古寺,自幼種下了佛因。其次,又是由於機緣巧合,我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和北京大學等著名學府同時接受了中醫與佛學的文化教育。第三,又是由於機緣巧合,我曾在全國首家全民所有制的佛教醫藥研究所擔任所長,專職從事佛醫的學術研究工作。第四,又是由於機緣巧合,使我認識了一批熱衷於弘揚佛醫文化的有識之士。第五,還是由於機緣巧合,我有幸調到北京中醫藥大學專職從事中醫藥文化的研究工作,佛醫文化成為我最主要的研究課題。正是基於以上五種機緣,使我在佛醫學的研究道路上比其他人先走了一步。我在演講中所羅列的大量數據,都是我運用第一手資料的研究成果。 對於你所問的第二個問題,我的回答是:佛醫學未來的發展空間無法限量。套用一句時髦的廣告詞來說:你的心多大,發展的空間就有多大。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佛醫學是還沒有得到全面開墾的處女地,無論在養生、食療、心理健康、醫德修養、臨床各科、保健品開發等各個領域都具有非常廣闊的開發前景,並不是十億、百億等數據所能涵蓋的。到目前為止,能夠將佛與醫有機結合起來的人並不多,能夠進行產業化運作的人更是屈指可數。因此,如果誰占領了先機,誰就能夠得到最大的回報。 周:李教授,你寫了很多有關佛界醫學方面的書籍,業界人士還送一個“佛教醫學開拓者”的稱號給您,想要了解下,目前國內有沒有哪家醫院已經開始把您的理論研究運用到實踐當中去並取得豐碩的成果呢?而您本人有沒有打算從一個佛醫學的開拓者與傳道者的角色轉變成為一個佛醫學的實踐者呢? 李:“佛教醫學開拓者”是媒體和同行對我的讚譽,對此我實在是誠惶誠恐、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為什麼呢?我是一個做實事的人,總覺得自己做得太少了,而得到的榮譽太多了。在今後可見的日子裡,我將全力弘揚和推廣博大精深的佛醫文化,盡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與社會的慈善、公益活動結合起來,讓更多的人從佛醫中得到實惠、得到幫助、得到智慧。目前,確實有幾家醫療機構正著手開始實踐我的研究成果。同時,正如你所說的,我自己也將做一名佛醫的實踐者,我是一名醫生,慈懷濟世、普救眾生是我永恆的追求和奮鬥的目標。我希望李醫生、李大夫將繼李博士、李教授之後成為我人生的嶄新名片。 周:美容、養生是當前比較熱門的話題,李教授,能否同我們聊聊佛醫學對美容、養生這方面的相關觀點? 李:美容、養生不僅是當前比較熱門的話題,而且也是千百年來永恆的話題。說到佛教美容與養生,有兩個人值得大書特書,一位是唐朝的武則天,另一位是北宋的劉皇后(宋真宗皇后劉娥)。這兩位都是當時權傾朝野、精力充沛、駐顏有術的女中豪傑。她們的共同特點是:一為精神上虔誠信仰佛教;二為生活上合理調配素食;三為美容上合理使用植物化妝用品;四為日常起居中善於使用佛香;五為時常誦經,遇到危急時更是堅定地修習佛法;六為經常到佛教寺院結緣,聽高僧講經說法。通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佛醫中的美容、養生具有非常獨到的特色和方法,能滿足不同人群的各種需求。我在演講中將佛醫養生分為素食、茶道、心法、禪定、瑜伽五個方面,但事實上,還有更多的方法等待我們去開發、去實踐、去套用。在美容方面,佛醫中有沐浴、焚香、服藥、飲食、禪定、瑜伽等多種方法。當然,這當中有不少的方法都是以信仰佛教為前提,只有在虔誠信仰佛教的基礎上,才會有特殊的感受和感悟,才會有堅持不懈的毅力和恆心。因為這一話題太大了,我難以在這裡全面展開。但我可以負責任地說一句,佛教美容、養生或許將會引領一個時代的潮流,成為人們最重要的美容和養生方法之一。 周:佛醫學裡的瑜珈與當前一些瑜珈館內推行的瑜珈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嗎? 李:區別相當大,可以說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概念。首先,修煉的目的不同;其次,修煉的方法不同;第三,修煉的結果也不同。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佛教的瑜伽重在修養心性,而目前社會上流行的瑜伽主要是一種健身的手段;前者的修煉方法為以靜制動,而後者的修煉方法為以動克靜;前者重在心智,後者重在體質。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前者修的是智慧,後者修的是身形。 周:相比較其它醫學,佛醫學對人類心理疾病的治療這塊,它有哪些突出的優勢嗎? 李:與其他醫學相比,佛醫學對人類心理疾病的治療具有無與倫比的特色和優勢。這主要表現在:①心理疾病的調理與治療是佛醫最重要的長項,這是其他醫藥學所無法與之比擬的;②佛醫的禪定和瑜伽是調理情緒、塑造人格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這是其他醫學所難以具備的;③虔誠的佛教信仰,是淨化身心、紓解焦慮的靈丹聖藥;④佛醫的哲學思想和理論基礎,對心理疾病的治療能夠起到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⑤佛醫的方藥對心理疾病的康復具有比較顯著的臨床效果。此外,誦讀、佛咒、聽經、弘法等活動,在某種程度上也都能夠對人類的心理疾病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一句話:佛醫從信仰、理論、修禪、瑜伽、誦經、方藥等多層次、多角度治療心理疾病,具有非常突出的優勢和特色。 周:李教授,能詳細同我們談談佛醫學裡的“禪”同心靈養生的關係嗎? 李:要明確兩者的內在關係,首先必須明白什麼是“禪”。禪,又作禪那,寂靜審慮之意。意譯作靜慮(止他想,繫念專注一境,正審思慮)、思惟修習、棄惡(舍欲界五蓋等一切諸惡)、功德叢林(以禪為因,能生智慧、神通、四無量等功德)。禪為大乘、小乘、外道、凡夫所共修,然其目的及思惟對象則各異。由於修習的層次與境界不同,其結果也有著很大的差異。通常來講,禪系指將心專注於某一對象,極寂靜以詳密思惟之定慧均等之狀態。人們常將修禪沉思稱為禪思。而心靈養生,則指排除雜念、淨化心靈,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從而達到養生的目的。 從上述的定義對比不難看出,禪與心靈養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禪”肯定就是一種心靈養生的方法,但心靈養生方法未必都算得上是禪。為什麼呢?一是心靈養生沒有宗教、種族之分,而修習禪法則深深地打下了佛家的烙印;二是心靈養生比較寬泛,而禪定養生則有其具體的規範和方法;三是兩者追求的境界不同,前者僅就淨化心靈而言,後者則是追求一種超越身心、超越時空的思想境界。 周:李教授,請問《心經》講的是養心的道理嗎? 李:說得沒錯,《心經》講得就是養心的智慧、證悟的法門。《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指的是大智慧,波羅蜜多指的是到達彼岸。彼岸是什麼?彼岸指的就是超越時空、超越生死的涅槃境界。因此,《心經》書名的含義就是“到達智慧彼岸的心法”。《心經》的全文雖然只有短短的260個字,但濃縮了佛教養心的大智慧、大道理,可以說是一部綱領性的經典文獻。 在這裡,引用我所寫的一首禪詩《讀<心經>感懷》,或許對大家理解和把握《心經》中的養心智慧能夠有所裨益。“我的心/是一朵智慧的蓮花/多少污泥與濁水/都無法玷污那聖潔的高雅/我的心/是一杯淡淡的清茶/無數露珠的牽掛/全都傾注在那細細的嫩芽/我的心/是一本浪漫的童話/在那鮮花盛開的田野里/沐浴著春風邁出輕盈的步伐/我的心/是一匹奔騰的駿馬/在那寬廣無垠的大地上/迎著東升的旭日在縱橫飛跨/痴妄無明/世界上的一切就失去了章法/心無罣礙/總能把人間所有的善惡洞察/或色或空/宇宙萬物猶如一現曇花/或生或滅/生生死死早該徹底放下/心中若有菩提/就能感知大千世界的無窮變化/心中若有大愛/也就有了到達智慧彼岸的津筏/五蘊皆空/一切苦厄都無所懼怕/金剛般若/豪邁中自有萬丈彩霞/心中有了經卷/成佛的道路不必遠赴天涯/人生有了感悟/陽光的坦途必將四通八達/諸法空相/成就大道何須披上虛偽的袈裟/我心永恆/成功之境界注定是無限的瀟灑。” 周:就佛醫學的傳承與發展這塊,您今後有沒有什麼具體的計畫? 李:對佛醫學的傳承和發展,我的初步計畫和構想主要有:第一,全面開展佛醫的文獻整理和理論研究,爭取在3年之內,完成《佛醫集成》、《佛醫詞典》、佛醫系列叢書、佛醫教材和佛醫科普系列叢書的編寫和出版工作;第二,成立國際與全國性佛醫學術團體,召開各種形式的佛醫學術研討會;第三,開展佛醫臨床診療工作,為“慈懷濟世”、“普救眾生”竭盡微薄之力;第四,積極開發佛醫保健產品與佛家方藥,為挖掘、整理和開發佛醫寶藏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第五,建立佛醫研究基地,全方位、多層次開展佛醫的學術研究工作。第六,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和普及工作,讓佛醫知識為廣大民眾所接受。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