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2016年蓮師法會噶當教言講解(三)


時間:2016/12/7 作者:學佛娃娃

達真堪布宣講於2016年12月5日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是蓮師法會的第五天,繼續講《噶當教言》。噶當派的大德們都是非常有修行之人,他們的教言,雖然詞句簡單,很多是日常生活中的對話,但句句都是真理,都有不可思議的加持。

即使他們每個人都不一樣,講解的方式也不同,但是發心都特別清淨,所以有一種能量,這種能量也可以說是加持。所以,噶當派大德們的教言,對我們後學者來說,具有非常大的加持力。本次法會期間,我會把這些分享給大家。

對這些道理,我們都似懂非懂——看似都明白,實際並沒有真正明白。因此,我反覆為大家講解,大家要反覆思維,就會真正明白這些道理,真正證悟這些真理,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雖然我是一介凡夫,但是我所講的這些教言,都是有加持力的,大家若以恭敬之心諦聽,一定會獲得加持,而且是不可思議的。得到加持之後,相續自然就會淨化;得到加持之後,自然就會見性;得到加持之後,很多業障自然就會消除。

今天,很多人僅僅抱著來聽一聽的心態與發心。雖然只有一個多小時,但若是你們以恭敬之心諦聽,將受益匪淺,你的人生和相續將會因此而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

希望大家以恭敬之心諦聽,不要胡思亂想,儘量相信這些道理,儘量打開心量,去接受這種能量,這是大家首先要做到的。

第十七,後世比現世長久,所以後世途中的「乾糧」要多儲存些。

阿底峽尊者說,今生短暫。確實如此。無始劫以來,我們都在六道中輪迴,相比之下,今生只是短暫的瞬間。所以,不要為了今生或眼前的利益而奔波,後世還要繼續六道輪迴,時間非常漫長。

佛經所講,個人的輪迴有結束之時,何時回歸自性、證悟實相了,就可以結束輪迴了。但整體的輪迴是無始無終的,沒有結束之時。但是,在沒有結束個人輪迴的這段時間非常漫長,所以要多儲存一些後世途中的「乾糧」。

「乾糧」指善根和福德,要多積累善根和福德。

我們現在有很多所謂的「頭等大事」,其實如何面對臨終、死亡、中陰身、來世才是頭等大事,才是真正的問題,其他的事情都不足掛齒。我們能不能不再費盡心血地為了今生這些微不足道的利益而操心、奔波忙碌?

若無法把握中陰身,無力面對死亡,就要轉世了,會出脫無期……這些才是頭等大事。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讓我們煩惱,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不擇手段。其實若以一個平靜的心態面對,事情很快就會過去,因為這些都不是問題,是我們把它當做問題了;因為我們不明真相、不懂真理,只看到眼前,看不到長遠。

如何面對死亡才是真的問題,如何面對中陰身才是真的問題,如何面對來世才是真的問題。要把這些道理搞清楚,要把這些問題放在首位,而不要本末倒置。死期是不定的,何時會面臨死亡,何時會離開這個世界,誰都沒有把握。當我們真正離開這個世界、真正面臨死亡時,若是沒有任何準備,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就會恐懼、無奈、不捨,只能在痛苦中掙扎。因為臨終時會出現很多現象,令人內心十分恐懼;你積累的財富一分錢也帶不走,你最喜愛的人一個也不能跟隨,你特別不想離別但是又無可奈何,只會在身不由己中逝去。

離開這個世界後會發生何種事情?該怎樣去面對?你沒有任何準備,沒有任何把握,內心萬分痛苦。病情惡化、疼痛難忍,這都不必說了。那時的疼痛並不是痛苦,而內心的無奈、恐懼,才是真正的痛苦。

如果真的是人死如燈滅,也沒什麼,也就幾個小時的痛苦,然後就一了百了了。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真的有來世。

其他大德高僧也曾經講過,通過教證、理證均可證明有來世,人死後神識要離開。離開這個世界時,要面對中陰身。如果沒有學佛,沒有修行,對中陰教法不熟悉,也沒有一定的定力,在中陰身期間,會很迷茫、很痛苦,會被業力牽引而四處遊蕩。在這個過程中,要遭受很多難以想像的痛苦。

如果今後有機緣,可以學一學蓮花生大士的《中陰教法》,裡面講得非常詳盡。中陰身的時間雖然說是七七四十九天,實際上並不一定,有的也許很短,有的也許很長。四十九天只是一個大概的壽命量。結束中陰身之後,就要輪迴轉世了。這些問題我們不能不想啊!中陰身只是今生和來世中間的一個過渡階段。今生結束後,就是來世了,我們不能不考慮來世。

來世你會去哪裡,應該想一想。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會繼續做人。是否繼續做人你說了不算,這是要看因緣的。若因緣具足了可以繼續做人,否則是不可能的。

需要具足何種因緣才可繼續做人?首先要斷十種惡,行十種善:既不殺生,還要保護自他的生命;既不偷盜,還要行持布施;既不邪淫,還要如法持戒;既不妄語,還要說諦實語;既不惡語,還要說悅耳語;既不綺語,還要念佛持咒;既不挑撥離間,還要化解他人之間的怨恨;既不貪心,還要有施捨心;既無害心(沒有傷害他人之心),還要有饒益心;既無邪見,還要有正知正見。此為斷十惡行十善。多多省察自己,是否做到了斷惡行善?如果沒有做到,就沒有繼續做人的因。

此外,還要發殊勝的願,來世還能得到人身。想要實現這個願,必須具備善根和福德,這樣,才可以繼續做人。

有願就是有這種希求和願望。但是,只有願望還不夠,若要實現願望,一定要有善根和福德做為助緣,這樣願望才會實現。如果沒有這些因緣,怎麼能繼續做人呢?

對此,很多人一無所知:「我可以繼續做人吧?我今生是人,來世也應該是人……」想繼續做人,沒有因緣是不可能的。佛法里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有的人更是異想天開:「不能繼續做人也沒事,我能升天,享受天界的安樂……」那更難了!在斷十種惡、行十種善的基礎上,再有四禪八定的功夫,才可以升天。

我經常聽到這樣的傳聞:某某人升天了……這個可能性不大。升天要有禪定功夫,若沒有天界境界,沒有得到天界的功德,怎麼能升天呢?

你既不能升天,也不能繼續做人,唯一的結果就是墮落。那真的很可怕!我們今天還是人,能自由地行走,也許明天就會投生為動物在地上爬行,任人宰割。更不幸的,可能還會下地獄,感受地獄的痛苦,這些都有可能。看看自己以貪嗔痴而造的惡業,我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我們不墮落誰墮落?

這些都要深入思維,懂得了這些道理後,對死亡、對中陰身,尤其對來世,自然就重視了。為此,你會去做一些了脫生死之事,這也是放下今生和自我的一個竅訣,這樣一來,你今生自然就好了,就能解脫了。

什麼是後世旅途中的「乾糧」?就是善根和福德。

當我們明白了只有死亡和中陰身才是最重要的,只有來世才是大問題之後,自然會學佛修行,讓自己解脫成佛。

至於如何學佛修行,今天不再重複,在百日共修期間都講過,大家可以看百日共修的視頻,也可以看《成就寶鑑論》。那裡有關於如何學佛修行,怎樣才能解脫成佛的方法。

唯有認真學修,解脫成佛,才無愧於自己的人生。在今生,你的煩惱和痛苦自然會消失,你的福德和智慧自然會圓滿,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也許有些人不愛聽這些。但如果我們真正懂得了這些道理,就不是消極地看待一切,而是更加積極的面對生活、面對工作,更加積極地行持善法、積累功德。這就是學佛修行的意義。

只有這樣做,最終才能解脫成佛,否則絕不可能平白無故的解脫成佛。精進地行善積德,學佛修行,在今生才能解脫,人生當下就會圓滿。

有些人會想:這些與我的今生沒有什麼關係,與我的生活、工作沒有什麼關係。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如果只看眼前,只為自己,這樣下去,不可能擺脫煩惱和痛苦,人生不可能圓滿。

所以,我們要轉變思維方式,不要只看眼前,不要只為自己,而要把目光放遠,看死亡、看中陰身、看來世。之前我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以後要以眾生為中心;之前我們都是為了今生,以後要為來世……這樣才能解脫,才能成就。

這些都是相關的方法,因為我們的很多觀念都是錯誤的,所以要改變思維方式,這樣才能改變一切。

第十八,臨終之時,必將丟棄一切而獨自離開,所以對一切事物都不必貪戀。

一切都是暫時的、無常的、虛假的,是一種顯現,不是真實存在的。財富、地位、親友等都會變,隨時都會離開我們。實際上,這些事物無非是我們的一些概念、分別念而已,事實上根本不存在,這說明一切並非實有。在今年學因明時,我們都深有體會。

比如,早上起床,從臥室走到客廳,只需三四步,如果沒走第一步,就不可能走第三步第四步;沒走第三步第四步,就不可能走到客廳。此道理說明:如果沒有剎那的變化,就不會有相續的變化,只有剎那的變化,才會導致後來相續的變化。

也可以說,剎那的變化和相續的變化,相當於巨觀世界的變化源自微觀世界的變化,即相續的變化來自剎那的變化。如果剎那沒有變,相續永遠不能變。那麼,剎那如何變呢?剎那是無法變的,它是最小的時間單位,不能再分的單位叫剎那。

那麼,有沒有剎那這樣的時間?實際上沒有。若是有一定有前後,若是沒有前後就沒有時間。如果有前後還可以分,這樣分下去,一天的時間和一分鐘的時間就是一樣的。如前所述,從臥室到客廳,如果沒有走第一步,永遠走不到客廳。一個大劫可以說是最大的時間單位,而剎那是最小的時間單位,那這二者可能就是同樣的了。一剎那就是一劫,一劫就是一剎那,這是不合理的。因此,這個剎那不能無限地分下去,要有個限度。不能再分的時間單位存在嗎?不存在,不能增長的就不是時間。這是由比量推理出來的,不存在即是虛無。

若是以智慧觀察根本找不到實實在在的本質。但是在我們的眼耳鼻舌身識面前,它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這叫緣起性空。存在的即是緣起,當我們以智慧觀察時,它並沒有實實在在的本質,這就是性空。

其實不講這些也可以,但給大家簡略地講一講,以便於理解無常與空性的道理。由此更能了知,財富地位都是無常的,不要當真,不要太執著,這些來來去去,擁有或失去,都是正常的。

沒有地位依舊能活,也許活的更自在;沒有財富同樣快樂,也許更快樂。即使有再多的財富,也不過一日三餐,夜眠三尺。即使沒有更多的財富,也一樣吃飯、睡覺。

所以,一切都不過是我們自己的心在分別執著,然後把這些變成了今生的壓力與束縛。是我們自己束縛了自己,自己給自己增加了壓力,由此,活的就不自在、不開心、不快樂。

當然,我們並不是逃避,而是任由它自然地發生與來去。本來就是自自然然的,來就來,去就去,有就有,無就無。來也是暫時的,去也是暫時的;有也是暫時的,無也是暫時的……所以不要太當真,這樣你就輕鬆自在了、開心快樂了。

只要有貪心就會產生嗔恨心、嫉妒心、傲慢心等煩惱。一旦產生煩惱,相續就會被染污,內心就不會快樂。雖然你有財富、有地位,但為了親友所造的業,將來的果報都由自己承受,誰也不會替你分擔。因此,不要做煩惱的奴隸,更不要做這種傻事,應該具有智慧。

親友也是如此。沒有永遠的親友,只是暫時的因緣會聚而已,能夠相遇是一種緣份,既然如此,就儘量去了緣了債,這樣,因緣就結束了。有些人為了親友,尤其是為了孩子,不斷地操心費力,感受了無比的煩惱和痛苦。

其實沒有必要這樣,只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就可以了。「兒孫自有兒孫福」,若是他自己有福報,即使現在看起來不太好,將來也會有出息。有的人小時候很好,但不等於將來也好,也許並沒有什麼前途。所以目光不要太短淺了,不要只看眼前,自尋煩惱,甚至像天塌地陷了一般的痛苦不堪。若是這樣就是業障,他就是你的冤親債主,而你卻渾然不知,很難放下。其實若是你能放下,也許對自他更有益。

因此,我們不能為了這些事情浪費珍寶般的人身,而應該做一些對自他都有益的事情。我們要有智慧,盡力以佛法待人接物,能這樣面對生活,面對工作,就是做對自他有利的事情。這樣一來,我們就能解脫成就,今生解脫,今生成就,並且是當下解脫,當下成就。你不僅可以擺脫煩惱痛苦,還會不斷地增長功德和福德,還會更快地圓滿人生。

若你貪圖世間的福報、財富、地位、親友等,對這些戀戀不捨,臨到最終,只能是害人害己。

《佛子行三十七頌》裡講:「長伴親友各分離」,長期陪伴的親友終有一天會分離。俗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臨各自飛。」猶如商場裡集聚了很多人,幾小時後就會自動分散,各自回家。這是比喻,說明有聚就有散,最終一定會分離。

有些人雖然在世時沒經歷過離別,但臨終時還是要經歷離別的。也許有人會認為,現在離臨終還早呢……這是不一定的,因為死期是不定的,也許你的壽命很長,能活到七八十歲,甚至九十多歲,但即便是長命百歲也終有一死。正如剛才所講,在六道輪迴的過程中,今生的幾十年不過是一瞬間,很快就會過去的。所以一切都是無常變幻的,不要有絲毫的貪執。

「勤積之財留後世」,自己勤奮勞碌、起早貪黑所積累的財富都會留給後人。人到臨終離開這個世界之時,心裡會有很多放不下。也許有人會想:「我什麼也沒有,到時候不可能留戀什麼……」這不一定。

以前曾有一位出家人一無所有,只有一個木碗陪伴自己。他特別喜歡這個木碗,在臨終時,沒有放下這個木碗,後來投生為一條蛇,蜷在木碗裡,保護著這個木碗。他已經投生為蛇了,還特別執著那個木碗。

若是沒有真正看破放下,到時候何種東西,何人來障礙你往生,或障礙你的心態,很難預料。

「勤積財富留後世」,即使你心裡放不下,難以割捨,也沒有辦法,只能無奈地離開這些財富,不得不留給後人。

如今,有些人有一些財產,一旦離世後,兒女們都想多分一些,然後開始明爭暗鬥,你搶我奪。這樣做,逝去的人能閉上眼晴嗎?你留下的財產,即使無人爭,也是別人的。

「識客終離身客店」,我們的意識、靈魂就是客人,身體是客店,是暫時居住的一個處所而已,不是永恆的。客人早晚會離開客店,所以不要太執著身體。

「捨棄今生佛子行」,捨棄是心裡捨棄,即是看破放下。你明白了,心裡就放下了;心裡放下了,就不會再耽著這些了;心態放下了,財富、地位、包括親友都不會影響你的相續,不會影響你往生。

第十九,對下等人多發慈悲心,定要斷除對他們的輕蔑。

我們在百日共修時曾經講過,凡夫眾生都是愚痴顛倒的,都是可憐至極、苦不堪言的,無論是健康者還是殘疾者,無論是富有者還是貧窮者都一樣。

此處尤其強調,對殘疾人、窮人等下等人不要輕蔑。從輪迴的角度講,這些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的父母,對我們有恩德;從究竟的角度來講,這些眾生都是未來佛;從自性的角度講,這些眾生都是清淨的,都應該恭敬。

因此,無論面對任何人,都要以慈悲心去感化。

慈悲心很重要。若內心不慈悲,即使對他再好,付出再多也無法感化他。比如,我們以慈悲心為家人付出,這也是一種修行,是可以感化他們的。

再比如,我們每天做火施,火施即是布施餓鬼道的眾生及無始劫以來的冤親債主們,但前提條件是具有慈悲心。只有慈悲心才能感化他們。

慈悲心是良藥。慈悲心是拔除一切眾生痛苦,給予一切眾生安樂,這種心是平等的。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也是一種慈悲心,但這是普通的慈悲心。在小乘修行人中,包括阿羅漢,也有這種慈悲心,但他們不敢去接觸眾生,所以這種慈悲心是不究竟的。究竟的慈悲心是大乘修行人所具備的,有這種慈悲心很重要。

比如我們的家人、冤親債主都是眾生的一部分,用這種慈悲心去面對他們,為他們做事,為他們付出,才能感化他們。家庭很重要,慈悲心更重要,這樣才可以了緣了債,才可以解決問題。否則都是冤親債主,你越給,他要的越多;你越付出,他越貪婪,要求越高……這也是一種輪迴。今生我欠你,我還你;來世你欠我,你還我……欠還、還欠……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叫輪迴。我們為什麼不解脫?為什麼活得不自在?因為都有債。如果以慈悲心去對待這些眾生,才能了緣了債,這是很重要的。

為惡道眾生做火施很重要,只要有慈悲心就一定能感化他們,這些眾生就會變成我們的護法,來護持我們,而不會來傷害我們。慈悲心很重要,具體內容今天不再講,大家可以參考《成就寶鑑論》。

若不是以慈悲心善待他們,反而傷害他們,他們就會對你產生怨恨,這樣就結惡緣了。我們要結善緣,不能結惡緣;我們要種善因,不能種惡因。

為什麼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菩薩指真正的學佛修行人,他特別畏懼種因,而不畏懼受果。他知道因果不虛,知道種下惡因之後後患無窮。

我們不能結惡緣。現在有人處處有違緣,很多人對他不滿意,很多人來傷害他、欺騙他,這都是往昔造的業,結的惡緣。當這個惡緣成熟時,就會有人來找痲煩,就有了違緣。為什麼有些修行人、善知識,只有善緣沒有惡緣?因為他們沒種過惡因,沒結過惡緣;種的都是善因,結的都是善緣,所以不會互相傷害。只要有互相傷害的因,早晚都會互相傷害。

有些夫妻,互相愛的、喜歡的要命,但同時也在互相傷害,像見到仇人一樣,因為不是冤家不聚頭。以前曾經結過惡緣,現在就有這樣的惡果。你傷害、侮辱他們,他們就會對你生起怨恨,你就跟他們結上了惡緣,將來他們就會找你痲煩,傷害你。

佛陀成佛之後,也遇到了很多違緣,提婆達多處處找佛痲煩。佛講這都是他們前世結的惡緣。但是佛成佛了,他再找痲煩也無法傷害佛。佛以慈悲心對待他,他無法影響佛的事業。連偉大的佛陀都有這樣的惡果,我們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儘量不要去結惡緣,不要去種惡因。

如果種了惡因,這個惡因就種到了你的心相續中。用佛法術語講,種在了你的阿賴耶中,有一天因緣到了,它會發芽結果,以後還會這樣。以殺生為例,若你殺了一條命,將來要還五百條命。所以,菩薩特別害怕種因,不怕結果。惡果成熟就好了,忍一忍,轉一轉念,很快就會過去。如果種了惡因,生生世世中的痲煩就大了。有些人整天怨天尤人,這都無濟於事,這都是自己造的惡業,都是自己結的惡緣,都是自己曾經種的惡因,今天成熟了,就沒有辦法了。

解鈴還須繫鈴人,一切只能靠你自己。若你能懺悔,以真心善待他人,才能解決問題。

一切眾生,包括那些弱勢群體,都是我們的宿世父母,都是未來佛。這不是我們隨意說的,真理本來就是如此。因為輪迴是無始無終的,無始劫以來,雖然我們找不到轉世之起始,轉世的次數也無法計量,但每世皆由父母所生。然而我們現在卻不這樣認為,我們只認為現世的父母是父母,卻不承認其他眾生是父母,特別是曾對我們有傷害,曾對我們不好的眾生,更無法將他們視為父母……這就說明我們還沒有深信佛講的輪迴。

既然如此,還談什麼學佛啊?竟然有人還說什麼「我是修密法的,我是修禪宗的,我是修淨土宗的……」六道輪迴是基本的佛理,我們都沒有搞清楚,還沒有深信,還分別、排斥——修密法的排斥修淨土宗的、修禪宗的,修禪宗的排斥修淨土宗的、密宗的,修淨土宗的排斥修密宗、禪宗的……這都是在用佛法造業。

無論修學禪宗還是學淨土宗,都是以自己的緣分與根基選擇的,並沒有錯誤。因此我們不能排斥其他宗派,更不能誹謗!

如果我們深信了輪迴,就應知道,所有的眾生都是我們宿世的父母,跟現世的父母沒有區別,我們要感恩報恩!眾生都是未來佛,因為眾生都有如來藏,都有佛性,這也是佛經中講的。

佛三轉法輪時講了如來藏與如來藏光明(指佛無漏的功德),這都是一切眾生本具的。這樣來講,所有的眾生都是未來佛,從自性的角度講都是自性清淨的佛,都有如來藏,未來都可以成佛,都是佛,所以我們要恭敬一切眾生。

一旦我們把這些道理弄明白了,自然就學會感恩了,就具有恭敬心了。若我們能這樣對待眾生,還有什麼違緣障礙,還有什麼煩惱痛苦啊?這就是佛法,這就是真理!我們若是能做到這些,煩惱、痛苦自然就沒有了,違緣、障礙自然就消失了。很多人都沒有明白這些道理,把學佛修行當作是茶餘飯後的消遣。

這幾天開法會,很多人不來聽,也不來修。即使來修法,能真正靜下心來精進聞法、修法的也沒有幾個。大多是來看看、聽聽,有的是因為上師在,所以不能不來。你學佛修行是為了上師還是為了自己啊?你吃飯是上師飽還是自己飽啊?

現在是末法時期,我們都不精進,包括我自己。所以我們得不到佛法里講的功德和利益。

還有很多年輕人,包括參加這兩屆大學生體驗營的孩子們,有些根本沒有明白佛法,也不知道佛法是做什麼用的,能解決何種問題。大家應該深入思維,然後才能了緣了債了生死,這一點很重要。

以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把眾生都當作父母,當作佛,以這種感恩與恭敬之心才能了緣了債,最後才能了脫生死——了脫煩惱與痛苦。

第二十,對所有親敵,既不分別,也不貪愛。

怎樣才能平等的對待親敵?首先要相信六道輪迴,相信善惡因果。事實上既沒有親友也沒有敵人,即使是敵人也都曾經做過親友,即使是親友也都曾經做過敵人。無論是誰,都是平等的,這叫舍無量心。

首先是眾生平等。眾生都曾經做過我們的仇敵,都曾經傷害過我們,跟現在的仇敵一樣;眾生都曾經做過我們的親友,跟現在的親友一樣,此謂平等。舍掉對仇敵的怨恨,對親友的貪愛,平等地對待一切眾生,心地平等此謂舍無量心,在此基礎之上,才能發出慈無量心和悲無量心,才是真實的慈悲心。

為什麼要拔除一切眾生的痛苦,給予一切眾生安樂?因為眾生平等啊!我們現在並沒有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我們的慈悲心是不平等的。對自己的家人有慈悲心,對敵人無慈悲心;對親友可有慈悲心,對怨敵無慈悲心。有些人看起來心地比較善良,對弱勢群體有些慈悲心,而對有錢有勢之人根本沒有慈悲心,這都是不平等的。

如果不先修好舍無量心,心裡無法做到平等地對待一切眾生,那麼你所有的慈悲心是有分別的,不平等的。平等心是佛心,分別心是凡夫心,這是佛和凡夫的區別。

要拔除眾生的痛苦,要給予眾生安樂,只有發出慈心和悲心之後才能發出菩提心。現在都在說菩提心、菩提心,先不要說勝義菩提心,連世俗菩提心都發不出來。

現在很多學佛人經常把菩提心掛在嘴上,菩提心確實很重要,是成佛的根本,但是你能發出來嗎?發勝義菩提心很難的,但能發世俗菩提心、利他菩提心也行啊,但是這個也發不出來。

只有在平等的慈悲心之基礎上,才可能發出利他菩提心,因為真心實意地立志拔除眾生的痛苦,給予眾生安樂,才會意識到自己並沒有能力,所以會發誓「我要修行、我要成佛!只有成佛了才具有能力,才可以轉法輪,才可以度化眾生!」這樣發願,才稱之為願菩提心。

僅在口頭上隨意說,平白無故的不可能成佛,不可能轉法輪。那怎麼辦?要修持六度萬行,要精進學修,這種發心叫行菩提心。有願才有行,至此,願行菩提心才算真正發出來了。口頭上說都很容易,真正要做到是非常難的。有了願行菩提心,為眾生而成佛,為了成佛要精進修持六波羅蜜,最後才可以到達彼岸,才可以徹底掌握自己的命運。

最終,可以真正做自己,這稱為佛。佛已經主宰了自己的命運,我們現在還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因為我們還有業力的牽引,跟著業力走;由貪婪、嗔恨、愚痴、嫉妒、傲慢等煩惱左右,還無法降伏它們。不欲臨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等,無不是由業力牽引,讓我們遭受著這些痛苦。

不欲臨苦:不想要,不想遇到,不要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偏偏發生了;愛別離苦:不想分開但非要分開;求不得苦:所求的很多,得不到時就感覺苦;怨憎會苦:很多恩恩怨怨自然而來,一切皆是業力,無法逃避,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現在有些年輕人整日散亂,為了所謂的成家立業等等,造各種各樣的業,根本不明白真理真相,如何能掌握和左右自己的命運呢?很多的坎坷和磨難都在等待著,他將遭受痛苦和折磨,到那時才真是苦不堪言、可憐至極!

第二十一,對有功德之人不要嫉妒,而要學習他們的功德。

我們都有這個缺點、習氣,總喜歡看別人的過患和缺點。這樣只能讓自己徒生煩惱,讓自己徒遭痛苦,但都是自找的。一個智者會千方百計地保護自己的相續。不看別人的過患,是怕染污自己的相續,怕自己不愉快,生煩惱,讓自己痛苦。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自尋煩惱,自找痛苦。我們喜歡說他人的缺點和過失,這樣做沒有任何意義。說他人的缺點和過失,對自己來說本身就是一種缺點和過失,

你跟別人講他人的缺點和過失,不但對他人沒有任何影響,他人反而會覺得你這個人愛說是非,愛說八卦,對你的評價就低了,最後就抬不起頭了。你說他人的缺點和過失,若他人沒有這些,你就是誹謗;他人若是真有這些,你說也沒有用,你改變不了他什麼,所以說,說這些沒有任何意義。

多看他人的功德和優點,內心就愉快了,開心了,多好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功德和優點,也有存在的意義;我們多看他人的功德和優點,自然就能學到很多功德和優點,對自己來說這是一種提高、進步。

第二十二,不觀察他人的過失,而觀察自己的過失,使自己的一切過失如毒血般流出來。

既然是毒血,就一定要讓它流出來,不能留在身體裡,不能讓它在血液里循環,否則就沒命了。同樣,自己的缺點和過失,要立即發現並改正。要以佛法的智慧來觀察和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過失,這樣知錯改錯才能成就。

我們有一句法語說:學佛修行的過程是知錯改錯的過程。發現錯誤是開悟,改正錯誤是成就;發現了所有的錯誤是徹悟,改正了所有的錯誤是圓滿。發現錯誤、改正錯誤也需要智慧,要靠佛法,靠修行。否則,沒有分辨能力,有時把過失當功德,有時把功德當過失,這就顛倒了。

有些人很懊惱:我毛病多,但是改不了怎麼辦?我學佛修行這麼多年,毛病怎麼還沒減少?若是不下功夫,毛病無法減少;不靠佛法,錯誤無法改正,這是無始劫以來的習氣、串習,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改掉,是需要時間的,持之以恆去努力,最終一定能改掉。

第二十三,不念自己的功德,要念他人的功德,並像奴僕一般恭敬他人。

若要恭敬他人,就要看他人的功德,不是看他人是否有錢有權,長得漂亮。我們要看他人無漏的功德:清淨的戒律,無偽的慈悲心,廣大的智慧。還有其他做人的品德,然後學習他人的功德,這樣,你就能具備這些功德;念自己的缺點和過失,這樣,才能改掉缺點和過失。恭敬他人,實際就是恭敬自己,這樣做也能對治我執我慢,也是一種修行。

第二十四,一切眾生作為自己的父母想,當如兒女般關懷他們。

將一切眾生視為父母,自然就有感恩心了。把他們當作兒女來對待,象關懷兒女一樣去關懷,既如同父母也如同兒女,這個道理之前也曾講過,在這裡不再重複。這就是佛法,這就是智慧,以佛法的智慧,如《心經》裡講的,能斷一切苦,真的不可思議。

第二十五,不要嗔恨,恆時對他人說真言實語,帶著慈悲與笑容對待他人。

不能嗔恨,恆時對他人說真言實語。真言實語指對他人有利的真相真理,帶著慈悲和笑容對待眾生,以慈悲心去為人處事,這樣一切當下就會圓滿。帶著笑容去禮貌對待他人,並不是裝的。

現在很多人的言行都是裝出來的,或是培訓出來的,應該從內心裡散發笑容,因為眾生都是宿世父母,都是未來佛。若面帶笑容、恭敬地對待他人,自然會給自己帶來和諧的人際關係,一切助緣也會隨之而來。

不要嗔恨他人。有些人也許有一些錯誤,但有時候你認為是錯誤,其實不一定是錯誤;有些人也許真的有錯誤,但畢竟都是凡夫,即便有些錯誤也是正常的。能夠抱持這種觀點,才能包容他人。

凡夫肯定會有很多煩惱和過失,肯定自私自利。如果覺得這是正常的,沒有什麼,這叫包容,這樣才能真正包容。嗔恨心會毀壞自己的相續,毀壞自己的善根,嗔恨心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的痲煩和災難……思維嗔恨心的過患,自然就不生嗔恨了。若你不懂這些道理,很容易生嗔恨心。

第二十六,無關的話說多了容易迷亂,所以說話要把握適度。

話說多了會使自他迷亂,所以,話不要太多。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但是你現在還不會說好話,等將來真正有修行、有成就的時候,才有能力說好話。不會說好話之前就少說話,話多了叫綺語、八卦,都是由貪嗔痴引起的,所以都屬於惡業。

口四種惡業里包括綺語,即說些無用之語。有些人愛八卦,有些人愛說三道四,這都是無意義的,純屬浪費時間,浪費生命,甚至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的痲煩和災難,擾亂自他的相續。所以平時話不要太多,尤其不要八卦,不要誹謗他人。你不知道佛菩薩在哪裡,若是誹謗了他們,過患就大了。當然,眾生是父母也是佛,誹謗他們的過患也很大,所以話多不如話少。

今天共講了十條教言,句句都是真理真言,非常有加持力,我相信大家都受益良多,肯定解開了心靈上的很多疑惑,相續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變。所以我經常要求大家來聽法。

可能有些人意樂大,有些人意樂小,有些人甚至沒有意樂,但只要你來聽就有意義。也許剛開始沒有意樂,但慢慢就生起意樂了;也許剛開始沒有聽明白,平時也不怎麼明白,但是有一天會突然茅塞頓開的。這些都是佛法,是真相真理,是有加持力的,對你的相續和生命肯定有所觸動、有所改變、有所益處。所以,以後大家若是有時間,希望多來聞法,這是最重要的。

多聞法,相續自然會產生智慧,修行自然會圓滿。不聞法就不會有成就,即使有也不是佛法里講的境界。

我跟大家講過,我利益大家的唯一方式,就是給大家多講一些真理和佛法,別的我也不能為你們做什麼,也不能給你們什麼。我用一切的時間和生命給大家多講佛法,多講真理,我相信大家肯定會得到不可思議的利益。這不是我的功德,這是佛法的功德利益。

今天就講到這裡。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