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廿五(1)


時間:2016/12/16 作者:大福報

宣化上人講述: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廿五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編按】:

一九六八年九月廿二日,九十六天的“暑期楞嚴講修班”剛結束,上人宣布休息兩個禮拜後,將繼續講解《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十月六日農曆八月十五月亮最圓,在月光最圓的這天,上人繼續講解〈普門品〉至十一月九日農曆九月初九,觀音菩薩出家紀念日,全品圓滿結束。

在這兩個禮拜休息期間,上人曾簡單地介紹觀音菩薩的神通妙用,和感應事跡,給弟子們認識。今將上人這段介紹收錄於此,以符合當年的時序,也幫助讀者對觀音菩薩有更多的認識與信心,多接近觀音菩薩,多向觀音菩薩學習。

觀世音菩薩在佛教里,是占很重要的地位的。這觀世音菩薩,有的人說他是中國的,有的人說他是外國的;有的人又說他是男人,有的人又說他是女人。現在我告訴各位,這觀世音菩薩,他也不是中國人,也不是外國人。那么他是哪兒的人呢?他是盡虛空、遍法界,哪個地方都是他,哪個地方也都不是他。他是隨類應現,眾生應該以什麼身得度的,他就示現什麼身而為說法。所以觀世音菩薩沒有一定的。

這觀世音菩薩,他也示現佛身來度一切應該成佛的眾生,也現菩薩身來度一切應該成菩薩的眾生,也現天上的天王身來度一切眾生,總而言之,這個眾生應該以什麼身得度的,觀世音菩薩就是示現什麼身,來給這一類的眾生說法。

在佛教里,觀世音菩薩各處去教化眾生;所以,他要度一切眾生髮菩提心,先看這個眾生歡喜什麼,投其所好,所以他說什麼法,這個人也都歡喜聽,於是就把這個眾生度了。所以說,觀世音菩薩也不一定是男身,也不一定是女身,他也是男身,也是女身,不過都是變化的。觀世音菩薩的本體,是如如不動的,和佛是一樣。並且觀世音菩薩在很久以前,已經成佛了,佛號為“正法明如來”。

現在他化菩薩身來教化眾生。在佛教中,他現菩薩身;在外道里,他也現外道的身,所以往往有一位穿著白衣服的,在耶穌教里就說她是聖母。其實,這位聖母是誰呢?也就是觀世音菩薩,去教化那一類的眾生。他示現那么一位穿白衣服的樣子,一般的耶穌教就說這是聖母。其實也就是觀世音菩薩去顯現,令這個眾生來發心;無論早晚,都會令他明白佛法。明白佛法之後,就要發菩提心。這是觀世音菩薩這種妙用無窮的一種不可思議境界。

“觀世音菩薩”這幾個字。“觀”是一種觀智,能觀的智慧;“世音”是所觀的境界。這能觀的智慧,觀這個所觀的境界,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的境界、所有一切的音聲。這音聲,有苦聲、樂聲,有善聲、惡聲,有好聲、壞聲,觀世音菩薩觀看世界種種的音聲,他就遂心滿願──眾生無論求什麼,向觀世音菩薩來祈求,那么觀世音菩薩一定就遂心滿願。

所謂“一切眾生若干種音,菩薩悉知悉見”。無論有什麼聲音,這一位菩薩都知道。為什麼?因為他一天到晚盡觀世界的音聲,觀一觀這地方有什麼音聲?觀一觀那地方又有什麼音聲?本來音聲是聽的,怎么他說“看”呢?音聲你能看得見嗎?你看不見!觀世音菩薩能看得見,像看雷達那個境界是一樣的;因為觀世音菩薩他那兒有雷達,每一個眾生都有電波,你這個電波發出的什麼音波,他都知道。這是一個講法。

還有一個講法,因為觀世音菩薩眼睛雖然說是“觀音聲”,也就是用眼睛可以聽;這眼睛不單可以看,而且又可以聽。為什麼這樣子呢?因為他有“六根互用”的神通。一般的人,若修《法華經》,得到法華三昧了,或者得到六根清淨這種境界,都可以六根互用,何況觀世音菩薩呢!所以觀世音菩薩耳朵也能看、也會說話、又會吃東西,他眼睛會聽、也會想東西。這六根互用的境界,觀世音菩薩很早很早以前就得到了,所以他觀世音。

“世”有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這三世。觀世音菩薩觀這一切眾生過去世的因緣、現在世的因緣、未來世的因緣,觀看這三世的因緣,然後應該用什麼方法,去救度和教化這個眾生。觀世音菩薩,用他所修行成就的這種神通去救度眾生,所以這叫“觀世音”。

那他為什麼要管這么多閒事呢?一天到晚就觀“世音”,這又有什麼用呢?因為觀世音菩薩放不下!放不下你,放不下我,放不下他,放不下一切眾生。他看這一切眾生,就好像他的小孩一樣!你看果涵,一天到晚抱著她的小孩;為什麼?她放不下!觀世音菩薩對我們這一切眾生,也是這個樣子,所以他要看看:我這小孩哭了沒哭?我那小孩笑了沒笑?我那一個小孩是不是很凍?大約沒吃奶吧?一天到晚照顧我們這一般的小孩子。說是:“喔!那他是不是做一個褓姆呢?”差不多!有這種情形,但是可沒有人給他錢;這是觀音菩薩最吃虧的一個地方!他因為放不下眾生,所以他要觀世音。

觀世音,看見哪一個眾生有什麼痛苦了,他就要解除這個眾生的痛苦;看見哪一類的眾生有災難了,他就要解除那一類眾生的災難。所謂“尋聲救苦”,你若有苦,只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那就會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一切一切都遂心如意。但是這個妙法,一般人都不知道,所以在最危險的時候,也都想不起來念觀世音菩薩。你要是能在最危險的時候,想起念觀世音菩薩,在火裡邊,火也燒不死你。會不會燒壞?也不會燒壞!在水裡,水淹不死你;你就不會游泳,也可以自自然然就到那淺的地方。這是觀世音菩薩的一種感應,只要在最危險的時候,你能念觀世音菩薩,都有感應的,觀音菩薩一定會來救度你;但是你要有一種信心,不要將信將疑的。

譬如你在一個火堆里,雖然你這兒念觀世音菩薩,但又信不著觀世音菩薩,“這念念觀音菩薩,他就能來救我?這靠不住吧?沒有這么靈感的事情吧?”你這一生疑惑,他不會來救你了,因為你不相信!你若一心相信:“我這兒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一定來解除我的這種危險。”甚至你遇到一隻老虎,這老虎張開嘴要把你吃了,你這時候把眼睛一閉,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這老虎嘴也張不開了!觀音菩薩就有這個力量,它就吃不了你!

“菩薩”是半梵語,具足叫“菩提薩埵”。“菩提”就是覺,“薩埵”就是有情;菩提薩埵,就是“覺有情”──覺悟一切的有情;凡是你有這個情的,他都會令你得到覺悟。又有一種講法,是“有情覺”,是有情裡邊的一個覺悟者。有情,就是一切有知覺性的,有感覺的,有氣血的,這一些個有生命的東西,都叫有情。觀世音菩薩,他以前和我們是一樣來著,因為他不怕這苦難去修行而覺悟了,是有情的眾生裡邊的一個覺悟者。也就是他以他這個覺悟的這種智慧,再來覺悟我們這一切的眾生,所以叫“菩薩”。

菩薩,又有一個名稱,叫“大道心的眾生”。大道心,他的道心最大了。有大道心的眾生,這就叫菩薩。又有一個名稱,叫“開士”,又叫“有上士”,名字很多。觀世音菩薩也就是這一類的眾生。在沒有成佛以前,所有的菩薩也都叫眾生。不過他是眾生裡邊一個覺悟的眾生,而不是迷昧的一個眾生。迷昧的眾生,他遇著一切境界就執迷不悟,遇著一切的事也都看不破、放不下。觀世音菩薩對一切的事,也都看得破、放得下,無所執著了,所以他覺悟。不單自己覺悟,而且又能去覺悟其他的一切沒有覺悟的眾生,所以這就叫“觀世音菩薩”。這是觀世音菩薩大概的意思。

有一首讚嘆觀世音菩薩的偈頌,這是說觀世音菩薩簡略的大概。這首偈頌怎么樣說的呢?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

朵朵紅蓮安足下彎彎秋月鎖眉頭

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

“觀音菩薩妙難酬”,觀世音菩薩,他這一種神通、智慧、方便,一切一切的都是不可思議的。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沒有法子可以說得完,也沒有法子可以講得完。

“清淨莊嚴累劫修”,觀世音菩薩,他這種清淨莊嚴的相好,是累劫所修,不是一生一世修來的,他是生生世世修福修慧。在很多個大劫以前,他就修福修慧,才能有這種清淨莊嚴的相好,相貌這么圓滿。

“朵朵紅蓮安足下”,觀世音菩薩,在他腳下站著那個朵朵紅蓮;他站在這個紅蓮華的上面,非常妙好。

“彎彎秋月鎖眉頭”,觀世音菩薩,他的眉毛,彎彎的像秋天那個月牙似的;他這個相貌就生得非常地妙好、非常地圓滿。

“瓶中甘露常遍灑”,觀世音菩薩,他手裡拿著淨水瓶,就是那個淨瓶;淨瓶里所裝的,是甘露水。這甘露水,向我們每一個人的頭上一灑,每個人就得到清涼──災消罪滅,災消病散──病也沒有了,災難也消了,罪也滅了,福就會生出來。遍灑,是普遍的,任何人有什麼災難,觀世音菩薩都可以去救。

“手內楊枝不計秋”,觀音菩薩手裡有個楊枝手,他用這楊枝蘸甘露水,這么一灑,啊!這個地方就清淨了,什麼魔障也沒有了,什麼麻煩也沒有了,一切一切都清淨了;只要觀音菩薩來給用這個楊枝,蘸著甘露水一灑,這個地方就平安無事了。手內楊枝不計秋,不知道多少年了!

“千處祈求千處應”,這觀世音菩薩,不是一個地方求他,他來救一個地方;就有千處、萬處、百千萬處,有多少人求他,他都是遂心滿願,去幫忙這么多的眾生,令你離苦得樂。

“苦海常作渡人舟”,在這茫茫的苦海裡邊,我們這世界就好像一個苦海一樣;觀世音菩薩常常地,他作渡人的這么一個船的樣子。

觀音菩薩這種的神通妙用、相好莊嚴,講也講不完的。不過我們可以知道一個大概的,對觀音菩薩有少少的認識,以後好多接近觀音菩薩,好多向觀音菩薩來學習,學習觀音菩薩這種的慈悲、這種的普門示現,來教化眾生。

講到這個地方,想起一個公案。以前在中國,在上榆縣,有一個商人,他什麼生意都做,但是他信觀世音菩薩,很誠心地念觀世音菩薩、拜觀世音菩薩,也念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有一天晚間,這個商人夢見觀世音菩薩告訴他:“你呀,將要有一個災難哪!我現在告訴你幾句偈頌,你記得,以後就會應驗。這個偈頌是:逢橋莫停舟,遇油即抹頭;斗谷三升米,蒼蠅捧筆頭。”說完,觀音菩薩就不見了。這商人,把這四句也就記得明明白白,記得很清楚。

有一天,他把很多的貨物裝到船上,準備到另一個城市去賣。這船在江中行駛著,遇著大雨,剛好正要經過一座大橋。這個擺船的就要把船停到橋底下來避雨,免得下雨把這些東西都打濕了。

可是這個商人一想:“喔!這個“‘逢橋莫停舟’”,現在正在橋底下,不要停舟啊!”趕快叫這個擺船的:“快開船!這個地方不能停!”這條船一過這座橋之後,轟!橋就坍塌了。如果在橋底下停船,那時候連人帶東西統統都會打到長江里去,都會沒有了。他想:“這觀音菩薩真靈!我沒有在橋底下停舟,啊!躲過這一個大難。”

回到家裡,向觀音菩薩更拜多一些。那么拜拜佛,忽然在佛前的油燈就跌到地上,灑了滿地都是油。他一想:“啊!這不是‘逢油即抹頭’嗎?現在是有油了。”所以他把灑在地上的油,都往自己頭上抹。等晚間休息,睡到半夜的時候,啊!他聞到有一股血腥的氣味,他醒了一看,駭!太太被人把頭給割下來,流了很多血,把床都染紅了。

在半夜,他趕緊到他太太的父母親家裡去報告,說今天晚間,不知怎么的,你的女兒死了,不知被誰殺的。他的岳父、岳母去一看,說:“這誰殺的?一定是你謀財害命!你信佛,你太太不信佛,你們兩個人一定是意見不相合。一定是你不歡喜她了,藉著這個題目,就把她殺死了,你才這么樣子來報告我。”於是就告到縣政府去。

到了縣政府,縣官審問也審問不出所以然,於是就要判這個商人謀殺的罪名成立。縣官正在拿著筆要判這個罪時,喔!有很多的蒼蠅就來把這個筆頭都落滿了。這個商人就說:“喔!真奇怪!這真太奇怪了!‘蒼蠅捧筆頭’。”這縣官就問他:“你說什麼奇怪奇怪的?”他說:“我是信觀音菩薩的。之前,我在家裡作了一個夢,觀音菩薩告訴我四句話。現在三句都應驗了,所以我認為奇怪。”這個縣官說:“三句是什麼?”

這個商人說:“觀音菩薩告訴我:‘逢橋莫停舟!’我出外做生意,船剛好駛到橋底下,正趕上下雨,擺船的要停,我叫他不要停,一把船開過去那座橋,結果橋就坍塌了。如果我在那兒停舟的話,船就被那個橋給砸爛了,連人也都沒有了。這是一樣。又,觀音菩薩教我‘逢油即抹頭’,遇著油,就往自己頭上來抹。我在家裡拜佛,忽然油燈跌到地上,把油都灑了滿地,我趕緊把這個油來抹頭。又,第三句是‘蒼蠅捧筆頭’,現在縣官您想要判我罪名,蒼蠅就來捧筆頭來了。這豈不是也應驗了呢?這個‘斗谷三升米’,我還不知怎么樣。”

這個縣官一聽,喔!有這么個事情。現在這個三樣都應驗了,就剩一樣:“斗谷三升米”。縣官於是和他的參謀研究來、研究去,說:““斗谷三升米”,斗谷有三升米,豈不就是有七升糠?有七升糠,喔!這一定有或者姓米的,或者姓康的,或者叫米三,或者叫康七。去找這個人,如果有,把他拿下來,審問。”

於是派遣密探到鄉下一調查,果然有個康七。把這個人拿來一審問,發現原來這個人,和這商人的太太有一種不可告人的事。他們兩個人準備把這個商人殺了,以便好同住在一起。這康七就在這天晚間殺人,他用手一摸頭髮,頭上有油,他想:“這有油的頭髮,是女人頭髮擦油,男人不會擦油的。”所以他就把有油的頭讓過去,把裡邊那個沒有油的頭就給砍下來了。這縣官一審問,問明白了,於是就把康七定罪了。

由此之後,這商人一看,喔!世界上的事情,因果很利害的。以後也就出家修道,把世間一切一切都放下了。

由這一點看來,你只要對觀世音菩薩有誠心,無論有什麼災難,他就會幫忙的,會有所感應的。

這一品,相信和各位都很熟的,都認識觀世音菩薩;因為觀世音菩薩是為大慈大悲的菩薩,與我們這一切的眾生非常有緣。

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十種的因緣:

第一,“藥珠”;因為藥珠,所以就說這〈普門品〉。什麼叫“藥”呢?就是藥王樹。什麼又叫藥王樹?這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到山上去斬柴,斬回來一擔柴,就擔到街市上去賣,遇到一位醫生。醫生一看他這一擔柴裡邊放光,於是就把他這擔柴買回去。到家裡把柴打開一看,裡邊就有一棵藥王樹。這醫生得到這棵藥王樹之後,無論任何的病,只要用這棵樹在病人身上這么一碰,或者輕輕一打,無論什麼病就好了;所以這個醫生在這世界上救的人不知多少!就因為這樣,所以叫“藥王樹”。

“珠”是如意寶珠。什麼叫做如意寶珠?如意,就是遂心如意。說如不如你的意呀?如我的意!如你的意,也就是令你歡喜、滿意,你所需要的東西,就滿足你的要求,成全你的欲望。你想要吃好東西,如意珠就現出有好的東西來,不用去買。你想要穿一件最美麗的、人間最稀有的衣服,只要對著如意寶珠那么想一想,如意寶珠可以現出來你所歡喜穿的衣服。甚至你想晚間要住一個最美麗的房子,這如意珠就可以現出房子來;這一夜住宿過後,第二天這個房子又回到如意珠裡邊去。

你想吃東西,如意珠所現出來的東西,也不會不夠你吃,但是也不會剩,恰到好處;你想吃這么多,就現出來這么多,也不會多,也不會少的。你穿的衣服,也不必預備一個衣服架子,只要把衣服脫下來,它又回到如意珠裡邊去,所以這就叫“如意”。

如意珠多大呢?很小的一粒珠,你可以帶到身上,隨便到什麼地方都可以;又不重,又不占地方,遂心如意,是妙到極點,所以叫如意珠。如意珠說是這么樣好,譬如男人想要一個漂亮的女人,能不能現出來?女人想要找一個漂亮的男人,能不能現出來?這個也沒有講。你把我問住了!我都不知道有沒有這么妙的作用。總而言之,它叫“如意珠”。

因為這個,所以這〈普門品〉也就等於藥王樹,等於如意珠;你只要能誦念〈普門品〉,所求的事情也就能遂心滿願,滿足你的要求。但可不是說我今天念,明天就有功效。這必須先打好一個基礎,好像造樓房,先要打個地基;地基打不好,樓房也就沒有法子建造了。〈普門品〉雖然好像藥王樹和如意珠這么靈感,這么妙不可思議,可是你要先念〈普門品〉,天天念,念得觀音菩薩認為你合格了,認為你是有這種誠心了,然後你就所求如意、遂心滿願。不是說平時也沒有念過,到時候就想要求感應,就有靈感了!一定要你平時來用功修行,到時候就會有好像這藥王樹、如意珠,那樣妙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這〈普門品〉就等於藥王樹、如意珠這樣的微妙,不過你首先要去念。

有的人講:“喔!佛教裡面有太多東西要學了!又念〈楞嚴咒〉,又念〈大悲咒〉,現在講〈普門品〉,又要念〈普門品〉了。這么多功課,我們哪有這么多時間呢?”你不需要很多時間,你只要一天少睡一個鐘頭,少講一點沒有用的閒話。在佛教里,把“講閒話”叫“舂殼子”;舂殼子,就是言其這個米有殼子,用舂米那個東西一舂它,把沒有用的殼子都給舂去。你少講一點用不著的閒話,這些工作都可以做到的。

如果你不想遂心滿願,說我也無所求,也沒有貪心,也沒有嗔心,也沒有痴心,我也不需要念這個!那你根本就不需要念。你不需念?那就沒有講的了!你不念也可以的。你若覺得將來或者會遇到什麼事情,想求觀音菩薩或者需要佛來幫忙,那你就應該學多一點佛法。佛法好像大海,你連一滴海水都還沒有喝呢!你就嫌乎多了?那將來這么大一個海的水一定喝不完的。不過,喝不完,只要盡你的力量,需要多少就用多少,佛法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你取也取不完,用也用不完。所以應盡你的力量來利用佛法。

這是因為“藥珠”的意思,所以要說〈普門品〉。

第二個意思,叫“顯密”;顯是明顯,密是秘密。這言其你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時候就得到明顯的感應,有時候就得到秘密的感應。

明顯的感應,就是人人能看見,人人也都懂得。譬如觀世音菩薩救護眾生,〈普門品〉上說:“設入大火,火不能焚。”《楞嚴經》上,觀音菩薩述耳根圓通時也說“火不能燒”,“性火真空,性空真火”。譬如大火焚燒的時候,你正在房裡,房外邊無意中起了火,或者鄰居起了火了,這時候,只要你一心相信觀世音菩薩,能誠心念觀世音菩薩,真真地有信心,那么即使鄰居的房子燒了,你的房子也不會燒的。可是這要無意中的而不是故意。如果你故意去點一把火,試試看這個房子燒不燒?那是一定燒的!為什麼?因為你是想試驗觀世音菩薩!

為什麼你要試驗?就因為你信不真切,所以才要試一試。好像你交一個朋友,想知道這個朋友對我是不是有真心?是不是拾金不昧的好人?於是等我這位朋友來了,就故意把這伍百塊錢掉在地上,也不在那兒看著他。他要是不好的人,就會把這伍百塊錢撿起來拿走;他要是個好人,就不會把這伍百塊錢給拿走了。為什麼你要試驗你的朋友?就因為你對這個朋友沒有真正的認識,還不知道他是不是一個真正的好人。

經上說的“念觀世音菩薩,設入大火,火不能焚”,你不相信,想要試驗倒是能燒不能燒?如果這樣,那你對觀音菩薩根本就沒有信心;既然你沒有信心,觀音菩薩也不會來管你這么多閒事的。你燒你自己的房子?那你燒就燒!你想要跳海自殺去,“我設入大水,大水所漂,即得淺處,我看看得不得淺處?”你以試驗性質來推測觀世音菩薩的這種神通妙用,那觀音菩薩也不會管你這個閒事的,為什麼?你根本就沒有信心!所以你要是對菩薩沒有信心,他是不願意多管閒事的。

那么在無意之中,鄰居著火了,你以真誠心念觀世音菩薩,這火不會燒到你的。你有意的,那就是對菩薩不相信,所以不可以試驗的。說:“那我若不試驗,怎能知道究竟是真的或是假的?”你知道是真的,又怎么樣?你不知道是真的,又怎么樣?你知道了,一天還是要吃飯、穿衣服,才能活著,那你何必又多此一舉呢?

“明顯”,是人人都知道的。譬如你鄰居的房子都燒了,而你的房子公然就不燒,這豈不是“顯”嗎?人人都知道:“啊!那個人是念觀世音菩薩有感應!他信佛真是有點妙處!”有感應了,這就是“顯”。

又有秘密的。譬如你應該有一個災難,或者你應該掉到海里被水淹死,但無形中,觀音菩薩就感應得令你不會遇著這種危險,令你這災難沒有了,這就叫“秘密”。人人都不知道,你自己也不知道;你自己應該受的災難,無形中就沒有了。或者這個人應該被火燒死,因為他信觀音菩薩,觀音菩薩默默中就把他這災難給解除了,這樣子,也是秘密的感應。

甚至你坐飛機,本來應該失事的;現在交通雖然方便了,但人死得也多了。有的時候飛機失事,火車撞火車,就幾十人、幾百人,死很多人;這車與車、巴士和巴士撞,也就很多人死於非命。在這種種情形之下,因為你念〈普門品〉,因為你念〈大悲咒〉,因為你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在默默中,在冥冥之中,總而言之,就是人所不知道的,他就給你改變,化凶為吉;所謂“逢凶化吉,遇難呈祥”。逢著兇險的事情,就變成吉祥了!遇著因難的事情,變成吉祥了!人人都歡喜吉祥,所謂“吉祥如意、如意吉祥”,遂你的心、滿你的願,這你就吉祥了!

這是因為“顯密”的關係,所以說〈普門品〉。

〈普門品〉也就有“顯密圓通”,顯也圓通,密也圓通,顯密都得到圓通,所以這〈普門品〉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這〈普門品〉有種種的妙用,〈大悲咒〉也有這種妙用。我說一件感應的事情,就是由我東北發生的。有一個種田的農人,也是很有錢的,到秋天,他就用車裝著糧食到街市去賣;賣完了糧食,就帶著錢回來。在半路上,在前邊大約有三華里路遠,很多的土匪在那兒打劫。這個有錢的財主看見了,這時候怎么辦呢?逃走?在土匪的監視之下,也逃走不了;不逃走?一定是被搶的。

於是他就念起〈大悲咒〉,趕車的車夫還照常往前去。走到快接近這群土匪時,忽然看見從土匪裡邊走出來一個人,走到他的車前,對著車夫說:“你把鞭子給我,我給你趕車!”然後就執鞭趕馬車,從土匪旁邊過去,這土匪好像沒有看見一樣,所以也沒有打劫他。等這些土匪看不見了,這趕車的人就把鞭子又交給這個叫“老闆子”的──就是趕車的馭使,說:“你現在趕快走吧!沒有事了!”這財主本來以為他從土匪中出來幫他趕車的,一定是土匪了,就說:“你今天對我這么好,你來救我,令我沒有受到打劫!請問你貴姓?在什麼地方住?將來我好到你府上拜謝!”這個人就告訴他說:“我的名字,就叫阿逝孕!”

你們各位念〈大悲咒〉時,在咒裡邊不有一句“阿逝孕”?在那圖片裡,長兩個翅膀那個護法,他就叫“阿逝孕”。這個有錢的人一想:“啊?誰叫‘阿逝孕’呢?”當時他都忘了,忘了這個阿逝孕就是〈大悲咒〉的一句咒語,也就是一個護法。等這位阿逝孕走了,看不見了,他才想起:“喔!這阿逝孕不是〈大悲咒〉裡面的一個護法嗎?”想起來了,再找阿逝孕,也找不著了,不知阿逝孕跑到什麼地方去了。

所以這是〈大悲咒〉里一個很不可思議的境界!如果這個有錢的財主想:“我念〈大悲咒〉試一試它靈不靈?”阿逝孕也就不會來救他了。這是因為他沒有試驗的心,只是一個“信”,相信〈大悲咒〉:“我念〈大悲咒〉就可以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果然就遂心滿願,沒有被土匪打劫。

你們以後誰若遇到阿逝孕,你可以一手就把他抓住,不要叫他走了。不要像那個有錢的財主,見著阿逝孕,又當面錯過了!所以你們記得,以後有遇著阿逝孕來救你們,你一手就把他抓住,看看他用什麼方法能走得了?

第三,因為有“人、法”的這種因緣,所以才說這〈普門品〉。這一部《妙法蓮華經》共有七卷,共分為二十八品。這一品文是二十五品,這一品,講觀世音菩薩這種神通妙用,不可思議的境界。

在前面講到有“藥珠”,有“顯密”。現在再講有“人法”。什麼叫“人法”?人,就是觀世音菩薩;法,就是普門示現這個法。觀世音菩薩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所以他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人,也可以說是個“妙人”。他又說“普門示現,有求必應,無感不通”這種法,這叫不可思議的一種法;因為它不可思議,所以叫“妙法”。既然是“妙人、妙法”,所以才可以夠上“普門”這種名稱,名實才能相符。因為“人法”的因緣,觀世音菩薩才說這〈普門品〉。

第四種,因為慈悲的因緣,所以觀世音菩薩才說〈普門品〉。什麼叫“慈”呢?慈能予樂;什麼叫“悲”呢?悲能拔苦。觀世音菩薩救度眾生七種的難,解除三種的毒,應眾生兩種的求。這七難,在後邊經文裡會詳細說的,大略就是“水難、火難、風難、枷鎖難、黑風難、刀杖難、怨賊難”等等。解三毒,就是解除“貪、嗔、痴”這三毒。應二求,就是應“求男、求女”這兩種的求。

眾生都有貪、嗔、痴這三毒。若人多貪,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貪;若人多嗔,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人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這個貪,講起來也很多。嗔,講起來也更不少。這個痴,也不多,也不少;說它多也不算多,說它少也不算少。我們就在這個不多不少,解釋這一個“痴”。

什麼叫“痴”呢?簡單的說,就是愚痴。什麼是愚痴?就是沒有智慧,不明白,見理不真。見著那個理論不正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它為什麼是這個樣子,不知道究竟它為什麼就是這樣子?這是一種愚痴,就是見理不真,見那個道理不清楚。

這個“愚痴”,就是中國王陽明學說所說的,是他沒能“知行合一”。王陽明說,這個人為什麼沒有去做呢?就因為他不知道,所以他就不去做;他若知道,就會去做。有的人就說:“有的人他還沒有知道,所以他就不去做;他若知道了,就會去做去。”那王陽明就說,他知道了而不去做,那他還是沒有真知道;他若真知道了,就一定會去做的!

王陽明在中國是一位很有名的學者,他的學說就是“知行合一”。王陽明說,他若真知道了,就一定真會去實行;沒有知道,所以他才不去行。這也就是說,他若真明白了,就不愚痴,就不會做愚痴的事情。他為什麼做愚痴的事情?因為還沒有明白。所以我說這是見理不真,見理沒有見真的。

舉出一個例子來講一講。什麼例子呢?譬如這愚痴的人,他就想:

好花常令朝朝艷明月何妨夜夜圓

大地有泉皆化酒長林無樹不搖錢

這個貪花的人,他生出一種愚痴的心,怎么樣啊?他說:“我這朵花,永遠都是這樣鮮艷而不凋殘,時時都這樣開,天天都這么美麗。”

那個貪玩月的人就說了:“明月何妨夜夜圓呢?昨天晚間那個月是圓的,若是每一天晚間的月都是圓的,你說多好啊!我天天到外面去看月,一看這種月光輝映燦爛,我也不必點電燈,天然的光輝,又省錢,這多好!”這是不是愚痴的想嗎?

月有盈虧,花有開謝。花開,這是生;花謝,這是花的落,也是花的死。月圓,就有月缺的時候。為什麼月就有盈虧?這是一種天道的循環,也就是表示月就屬陰的,日頭就屬陽的;所以日頭天天都是圓的,月就有的時候圓、有時候不圓。男人就好像太陽似的,女人就好像太陰似的,她為什麼仿照太陰?女人有的時候這月訊每月來一次,來的時候,也就是滿了;滿了之後,女人的血又虧了。所以女人以血為主,就屬於太陰的。這個太陰,它焉能每天晚間都圓的呢?這是不可能,所以這是一種愚痴的想法。

好喝酒的人,他就想:“我每天去買酒,買威士忌,買白蘭地,又很貴的!若是在地上有一個水池子,就變成了酒池,這樣的時候,我想飲酒就到那水池子裡取一點酒來飲,這有多方便!”

還有貪錢的人,也就想:“我現在去做工,賺錢非常的因難!如果每一棵樹都變成搖錢樹,樹上都結有元寶或者美金,我想要用錢,就到那個地方去取,這有多方便!”

但是這些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這都是愚痴的妄想。

還有最簡單的一種例子,什麼呢?這個人也沒有讀書,甚至連國小都沒入,中學那更不要提,他就想要得一個大學博士的學位。你說豈有此理呢!國小都沒讀,大學博士的學位怎能就這樣給你呢?他就尋思自己可以得到,這也是愚痴的。

還有一種人,他也根本沒有種田去,到時候就想收谷,這都是愚痴妄想。甚至於也沒有買馬票,到時候他想中頭彩,這都是一種愚痴的想法。可是這愚痴的想法,差不離的,一般的普通人,多數都有這種毛病。那怎么辦呢?有這種毛病就應該把它改了。

觀世音菩薩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這就是一種“大悲”;他又利樂一切眾生,令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一種“大慈”。因為大慈大悲的因緣,所以才說這〈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五,又有一種,是“福慧”的因緣。福,觀世音菩薩他所以能尋聲救苦,分辨世間一切的音聲──善聲、惡聲、苦聲、樂聲、是聲、非聲,這有真正的智慧。他這種智慧是從什麼地方來的?也是因為他普門的布施,以法施給眾生,所以他就有福德莊嚴。所以這是由於福慧的因緣來說這〈普門品〉。

第六,又有“真應”。真,是觀世音菩薩以他這種真身的妙力,來救度七難,解除眾生的三毒,滿足了眾生的二種求。這是以真身的妙力,又現三十二種的應化身,去教化眾生。所以有這“真應”的因緣來說〈普門品〉。

第七,說這〈普門品〉又有“權實”。觀世音菩薩以法身的力量,在默默之中,就是秘密之中,來利益眾生,這叫“實”。他又以三十二應化身來教化眾生,這是“權”。權,就權巧方便,也就是暫時用這個方法,不是永遠用的。又因為觀世音菩薩以這權實的因緣,所以才說這〈普門品〉。

第八,還有一種因緣,叫“本跡”。怎么叫“本”呢?“本”就是根本,“跡”就是蹤跡。觀世音菩薩以他的法身而普度一切眾生,他的法身是“本”,他以這應化身又去教化眾生是“跡”。跡,就好像我們人走路,就有腳走的蹤跡。觀世音菩薩的法身猶如這一個月,他的這種跡,就好像“月照千江”似的。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一個月照一切的水,一切水裡的月,都是從這一個月的本身而現出來。水裡的月就是個“跡”,天上的月就是個“本”;這是以“本跡”的因緣,故說普門。

觀世音菩薩以一個法身,而普現一切眾生的心,令一切眾生都改過自新、回邪向善、離苦得樂,究竟成佛。

講到這個地方,有一個人就說了:“喔!難怪我不改過自新,原來是觀世音菩薩他沒有現到我的心裡來,所以我有什麼過錯也不願意改。”譬如抽香菸的人就想:“我的香菸戒不了,大約觀世音菩薩不加被我,不幫我的忙吧!”好喝酒的人就說:“我想學佛法,可惜我這個酒戒不了,這大約是觀世音菩薩的罪過,他不幫我的忙!”於是對觀音菩薩生出一種仇怨的心,說:“這觀世音菩薩太不公道了!為什麼你幫忙旁人,不幫忙我呢?”這可是愚痴上再加上一分愚痴,這是雙料愚痴!

為什麼觀音菩薩不加被你?就因為你不聽觀音菩薩的教化!你聽見“觀世音菩薩”這個名,就應該改過自新,應該冷靜你的頭腦。所謂“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你知道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算了,那么將來的事情,你應該往好做。可是你明知故犯,就像頭先我講戒律,你若受戒,就應該守戒。尤其你看這戒律的經,更應該守戒;如果你看了,知道這樣是不對,你再去明知故犯,那就是罪上加罪。

所以責怪觀音菩薩不保佑你,這是一種錯誤!觀音菩薩時時都想保佑你,可惜你把你心裡那個門總是關著,不令觀音菩薩進去,觀音菩薩也只可以嘆息說:“啊!這個眾生,真是可憐愍者!是可憐的人哪!”所以你不要怪觀世音菩薩。

第九,還有一種因緣,叫“緣了”。“緣”就是緣因,“了”就是了因。怎么叫了因呢?就是把這個因斷了,也就可以說是明了這個因果的因。我們現在來聽經聞法,在這一個暑假的期間,這么起早貪黑,不捨晝夜。早晨,路途遙遠的,從四點鐘就起身,到此地來參禪打坐、學習經教,甚至於在西雅圖華盛頓的大學裡,有的讀博士、碩士也來學佛法,有的讀學士的也來學佛法,可見知道佛法的重要。為什麼這些人要從華盛頓州這么老遠來到這裡學佛法?也就因為要了這個因;聽經,這就是了因的種子。你有這個聽經的因緣,這是“緣因”,也要有這種“緣”。

那么來這暑假三個月零六天,合起來就是九十六天;在這九十六天,吃飯也不知道什麼滋味,喝茶也不知道什麼滋味,睡覺也不知道睡醒了沒睡醒?那么做什麼呢?一心一意來學《楞嚴經》。從早晨六點鐘到晚間九點鐘,其中有四個鐘頭的講經時間,其餘的時間,有的坐禪,有的自修,有的吃飯的時候,把這一天不知不覺就混過去了。我相信每一個人,雖然有煩惱,也不會認為煩惱太重的;所以在這九十六天,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過去了還不要緊,這些學佛法的人,都覺得這佛法值得學,於是從華盛頓西雅圖那裡,搬到舊金山來了。來,東西也都不要了,送給人了;有的一些個家俬,桌子、凳子,大約箱箱櫃櫃的這一些個──說“破家值萬貫”,都很值錢的東西,這回都不要了,都來搬到舊金山來了。現在我所知道的,這就有八、九或十幾個,從西雅圖搬到舊金山來;這位翻譯的,就是頭一名。我知道他本來在西雅圖讀書,可以少讀一段時間;現在轉到舊金山柏克萊大學,又要多耽誤一個時間。這足見把佛法看得重,所以能這樣子;這可以說是千里、萬里來到這兒學習佛法、研究經典,這是美國的一種現象。

將來你們把佛法學明白了,度你們美國這些個同胞;免得我一天到晚,費很多力氣,是講一遍你們也不明白、講兩遍也不懂。為什麼呢?我也不會講英文;所以我講中文,除非會中文的可以聽得懂,不會中文的──好像果佑很誠心的,但是我這兒講話,他看著是曉得看,不知道我說什麼,所以這是很困難的。現在你們把佛法學明白了,用英文講起來,可以說是源源而來、滔滔不斷、口若懸河,那是最好的一個辦法。

因為觀世音菩薩以這個“緣了”的因緣,所以才說這〈普門品〉。

第十種,還有一種因緣,叫“智斷”。觀世音菩薩他以他的智德莊嚴,來教化眾生;他有智慧的莊嚴,又有斷德的莊嚴。智慧,叫“智德”,智的德行;斷,就是“斷德”,斷除一切種的無明。這斷德,又可以叫“福德”,因為他把無明斷了,所以他有真正的福德莊嚴了!好像佛似的,福也足了、慧也足了。觀音菩薩雖然是菩薩,但是他有福德莊嚴,也有慧德莊嚴,所以這叫“智斷”,也叫“福慧”。

以上合起來,這共有十種的因緣,所以講這〈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A1.普門圓應(分二)

B1.問答顯德B2.聞品獲益B1(分二)

C1.長行C2.偈頌C1(分二)

D1.初番問答D2.次番問答D1(分二)

E1.無盡興問E2.如來垂答

今E1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爾時”:就是當爾之時,什麼當爾之時?就是無盡意菩薩在法華會上,請問觀世音菩薩得名因緣的時候。爾時,也就是此時,就是這個時候;這個時候是什麼時候?就是說完〈妙音菩薩本事品〉後,現在要說〈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個時候。在這法華會上,有一位菩薩,就是“無盡意菩薩”:怎么叫“無盡意”呢?這有好多個意思;每個意思都是無盡無盡、沒有窮盡的。總起來有三種的無盡:

(一)世界無邊塵擾擾。世界是無量無邊的,我們不要以為這個世界就是我們眼睛所看得見的、耳朵所聽得到的,這就是世界的一個邊際。不是!這個世界有無量無邊那么多,有此世界、他世界、無量諸世界,此國土、他國土、無量諸國土,無量無邊;所以才說:“世界無邊塵擾擾”。

什麼叫擾擾呢?擾,本來是擾亂的意思;擾亂又是不定的意思,不定就是動的意思。你看,在這個塵世有這些個塵,就是不清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塵的,你看太陽一出來,由窗孔射進太陽光,在光線的地方,你就可以看見很多塵忽高忽低、忽上忽下。世界這么多塵,從什麼地方來的?溯本窮源,追究這個“塵”的根源──這很要緊的!這個塵,是從每一個眾生心裡頭來的。

塵怎么會從眾生心裡來呢?因為眾生心裡妄想太多了!這個“妄想”,就好像塵擾擾不安的那種樣子。你看!我們所能覺察的妄想,就是很多很多,數不過來那么多;覺察不到的,那還不知道有多少妄想?我曾經對你們講過,在這一念中,就有九十個剎那。剎那,就是很短的一個時間;在這一剎那之中,又有九百個生滅。所以這世界無邊塵擾擾啊!

這世界怎么有的世界?也就是由我們眾生“依真起妄”,由一念的妄想,而變成有山河、大地、房廊、屋舍,一切的世界就造成了。

(二)眾生無盡業茫茫。因為有世界,就生出眾生來了;那么世界無邊了,就有了無盡的眾生。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由很多種的因緣和合而生。所以,就有“胎生”,是由父母懷胎生出來的眾生;有“卵生”,就是由蛋菢出來的眾生;有“濕生”,有“化生”。怎么有的胎生?“胎因情有”,胎生就因為有這種愛情,所以就有了新生命;“卵以想應”,這個卵是由想而孵成的;濕生,由濕的地方,也會生出生物;化生,變化而生的生命。大概的有這四種,詳細說起來,有十二類的眾生。這叫“眾生無盡業茫茫”!

眾生從什麼地方來的呢?眾生是從佛性那兒來的,所以才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可是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不是說眾生就是佛了,不是說不修行就成佛了。眾生是從佛性這兒來的,一定要參禪學法,依照佛法去用功修行,這才能返本還原成佛了。不是說眾生現在就是佛,不要修行了!這簡直是一種邪知邪見!

(三)愛河無底浪滔滔。男女都講“愛”,不單人類講“愛”,就是異類──那個畜生,也執迷不悟著住到這個“愛”上,越不明理,越不懂道理,所以淫慾心非常重,時時刻刻都想行淫慾的。若能清心寡欲──清淨這個心,寡少這個慾念,這就離成佛不遠了。這個愛河沒有底,越落越深、越深越向下落,就像那水波浪似的,滔滔不斷。海水為什麼有波浪?就因為我們人心裡有波浪;我們人心裡有波浪,就因為這個愛河有波浪。這個愛,拉不斷、扯不斷,割也割不斷,用再快的刀,想把情愛斬斷了,也不容易的;但是你若真正有了智慧,所謂“慧劍斬情絲”,對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了。沒有智慧的人,就掉入這個愛河裡,越掉越深,掉到什麼地方去?深不見底;根本就沒有個底,你說往什麼地方掉?掉得越掉越深、越深越掉;就是往下降,你說下到什麼地方去?總而言之,沒有底;什麼地方?沒有完的時候!

無盡意菩薩,要把這無邊的世界都變成極樂世界,把無盡的眾生都教化成佛,無底的愛河也把底給填上;因為這三種的意思,所以這菩薩就叫“無盡意”這個名字。

“菩薩”兩個字是簡稱,具足應該說“菩提薩埵”;菩提薩埵,是梵語,中文的意思,“菩者覺也,薩者情也”。菩提,是覺道;薩埵,是有情。用所覺悟的道理,去覺悟一切有情;也就是我開悟了,我也想辦法叫每一個眾生都開悟,這叫“自覺覺他”。

那么菩薩又從什麼地方來的呢?菩薩從眾生這兒來的。菩薩原來也是個眾生,和你、我現在的眾生一樣的,沒有分別。不過,他是眾生裡邊的一位覺悟者,是有情中的一個覺悟者。我們眾生,就是有情的裡邊一個迷昧者,現在沒有覺悟。你如果今天覺悟,今天你就是菩薩;如果明天你覺悟,明天你就是菩薩。

覺悟什麼?覺悟這個無明。你能以知道這個無明的來處,把無明破了,這就是“覺”;不能破無明,這就是“不覺”。破無明才能顯法性,無明沒有了,愛河也就幹了;愛河幹了,智慧就現出來了,這就是“覺悟”。菩薩是覺悟有情的一個人,也是有情中的一個覺悟者,這來回講都可以。菩薩又有一個名稱,叫“大道心的眾生”,他道心最大;又有一個名稱,叫“開士”,他能以開眾生的愚痴,而顯現本有的佛性。

“即從座起”︰從他那個座位起身。因為當時在這法華會上,佛一開講《法華經》的時候,有五千退席──五千個比丘都不聽佛講經;這五千個比丘是什麼比丘呢?是增上慢的比丘,貢高我慢。釋迦牟尼佛一開講《法華經》,說是:“我現在講的,是真實的法門,不說權乘,只說實乘。”這五千個增上慢比丘一聽,不入耳了,就不高興,所以都跑了!難怪我今年講《楞嚴經》,有幾個人就要跑要跑的,但是結果也沒跑;不知道是被“捆仙索”給捆住了?是被“罥索手”給綁住了?所以以後也都沒跑。其實,若跑了也沒關係,跑了,就是等於“五千退席”之類的;沒有跑,就是沒有退席的。

那么在這法華會上,當無盡意菩薩聽佛講完了〈妙音菩薩本事品〉之後,隨著他就從他的座位上站起身來了。為什麼要站起來?你看!無論在哪一個大會場裡,你想要說話,一定要站起來說話;不可以只坐在那地方,一舉手,這我就有了問題了,不是這樣子!這太隨便了!

無盡意菩薩想要講話,他不單即從座起,並且還“偏袒右肩”︰這是表示“身業恭敬”。我們現在所搭這個衣,受五戒的人所搭的是“縵衣”,出家人所搭的有“五衣、七衣、祖衣”。這個衣,為什麼露著右邊這一個膀臂呢?這也就表示“偏袒右肩”。因為在我們這個地方天氣寒冷的關係,裡面要穿衣服,所以就把這個衣搭到外邊,又有個鉤環鉤上。中國的衣有鉤環,在印度、暹羅、緬甸、泰國,都沒有鉤環。為什麼沒有鉤環呢?他衣裡邊不穿衣服,所以不需要鉤環;衣若滑下來,他也知道。我們裡面因為穿著衣服,若不用鉤環的話,衣跌下來還不知道呢!所以要用鉤環鉤著它;這也就是在中國的過去祖師,所用的一種方便法門,所以在中國這個衣,就這個樣子。

“合掌向佛”:接著無盡意菩薩就合起掌來,對著佛,“而作是言”︰就作了這么一種的說話。什麼說話呢?

由“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這段文,是結集經藏的時候,阿難所寫的;由“世尊”這兒開始,這是無盡意菩薩所說的話。

“世尊”:無盡意菩薩稱了一聲,世尊!世尊,就是世、出世之尊,世間和出世間的都尊重他。

無盡意菩薩稱了一聲世尊之後,就說“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觀世音菩薩有這么大的威神力,他的慈悲願力也這么大,能以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有十四無畏、十九說法、三十二應身,他是以什麼因緣而叫“觀世音菩薩”呢?以什麼因緣,就是他過去所修的什麼行門呢?他過去所習的是什麼法呢?

這是無盡意菩薩請問佛,觀世音菩薩得名的因緣,他為什麼就叫這么一個名字呢?什麼道理?就這么請問釋迦牟尼佛。下邊是釋迦牟尼佛答覆無盡意菩薩而說的道理。

E2.如來垂答(分三)

F1.總答F2.別答F3.勸持名答

今F1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佛告無盡意菩薩”這一句,也是阿難在結集經藏的時候,依照這文法寫上的。“善男子”以下,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話了。

“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若有,是假設之辭,就是“將有而未有”,現在還沒有,將來或者會有。將來或者有百千萬億那么多的眾生。無量,就是沒有數量那么多;是多少呢?百千萬億那么多的眾生。這一些個眾生,包括胎、卵、濕、化、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這十二類的眾生,都包括在內了。

“受諸苦惱”:這個“諸”字,也可以當“多”字講,也可以當作語助詞講。怎么叫語助詞呢?這個“諸”字,就是指哪一個眾生受苦,就是說的哪一個眾生。受,就是遭受到。諸,也可以說是很多很多種的苦惱;那么用語助詞,也就是每一個眾生所受的那種苦惱。

這“苦”有多少?大概有四種的講法:一人受一苦、一人受多苦、多人受一苦、多人受多苦。

有“一人受一苦”的,譬如啞吧,他自己吃黃連──黃連是中國的藥材,最苦最苦的。啞吧吃黃連,自己受這種苦,但也不能告訴人,所謂“啞子吃黃連,自己有苦自己知”,只有自己知道,這是一人受一苦。

這“一人受多苦”,例如一個人無論走到什麼地方,就都有苦惱的,不是天災,就是人禍;不是賊偷,就是火燒,所有世間的苦惱,他都嘗遍了,一個人而遍歷一切苦。這是一人受多苦。

怎么叫“多人受一苦”呢?就好像現在的南越那兒打仗,飛機炮彈去轟炸,死傷不知有多少。在同一個國家裡的眾多人,受同一種的苦惱,這種苦叫“多人受一苦”。又有一種的瘟疫流行病,很多人都受這種傳染病,病得要死要活的,這個苦惱還沒至於死,就病得非常痛苦;很多人都傳染到這種病,這也是多人受一苦。還有其餘很多很多的苦惱,也都可以不必講了。

“多人受多苦”,就好像有很多啞吧,都吃著黃連;這不一定吃黃連,其餘的事情也都是一樣的。

每一個人有“一人受一苦”,又有“一人受多苦”的;這個世界,就是這么苦惱的世界。

這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因為眾生多,所以苦惱也很多。究竟有多少種苦惱?根本就是沒有數量的,總括起來講,有八萬四千種苦惱。

那么,受這種苦惱時,怎么辦呢?我們誰都會受苦惱的,但我們要牢牢謹記,不要忘了這位觀世音菩薩!當我們受苦惱的時候,就應該“聞是觀世音菩薩”:聞,是自己原來不知道的,好像美國人究竟有多少人聽見過“觀世音菩薩”這個名的?你們數一數看,我相信,在全美國,能聽到“觀世音菩薩”名字的人,一百個里,連一個都不一定有的!想一想!不一定有,所以你不知道念觀世音菩薩;現在聞著了、聽見了!聞,就是聽到了,也就是明白了,也就是學習過了。好像你們學習過《楞嚴經》,知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有三十二應身,這種不可思議自在的神力,這是“聞是觀世音菩薩”。

“一心稱名”:要緊的,就是在“一心”這兒!這個“一心”最要緊,你不要兩個心,也不要三個心,也不要四個心。你心越多,可不像你做功德似的,做得越多越好;你這個心若多了,越多越不好。為什麼?你心越多,就越發散;一散了,就不專一;不專一,就不靈了,就沒有功效了。

所以聽見“觀世音菩薩”,要一心稱名。我們做這功德,也是要一心,你不要生出一種懷疑,不要說:“啊!我做這個工是不是有功德呢?有功德,法師又不能給我看一看,這是不是真的呢?”不要有這種懷疑心,要生一個真正的信心。你為佛教來做工,這無形中,那功德一定是有的,但是你可看不見的;因為什麼呢?它太真了!如果是假的,你可以看得見的;這真的東西,沒有法子看得見。如果你看得見,被旁人給搶去,怎么辦?你能看得見,旁人就可以搶的;看不見,所以土匪都沒辦法搶的。你只要有功德,存到你的功德銀行里,土匪怎么樣都搶不去的。所以這要一心,做功德也要一心;你若兩個心稱名,也不靈了,三個心更沒有用了。

“觀世音菩薩”︰觀是觀看,世是世間,音是音聲;觀看世間一切音聲的這位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即刻就觀到他的音聲,所有一切一切的苦惱,都得解脫了。解脫,就是一切苦惱都沒有了,都解決問題了。那得到什麼?就得到快樂。所以這個“解脫”,也就是得到真正的自由;那時候,無拘無束、無掛無礙,得到真真正正的自由。

F2.別答(分三)

G1.約口業機明應G2.約意業機明應G3.約身業機明應G1(分二)

H1.明七難H2.結嘆H1(分七)

I1.火難I2.水難I3.羅剎難I4.刀杖難

I5.惡鬼難I6.枷鎖難I7.怨賊難

今I1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

這一段經文,是說的觀世音菩薩救七難之中的火難和水難。“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這個“者”字,就是念觀音菩薩這個人。若有,是現在還沒有,將來是會有的。所以說,假設有這樣的一個人。什麼樣的人呢?持是觀世音菩薩名。持,是受持,就是不忘的意思。也就是心心念念,都執持觀音菩薩的名號;那么受持來稱名,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所以無論哪一個人,想要解除這種七難的痛苦,先要常常恭敬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這樣的人,“設入大火,火不能燒”:這是說你平時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而不是說等到被困在大火里,才念觀世音菩薩;不是現燒香、現念佛,不是說我今天有了災難,今天才念觀音菩薩。所謂“閒時不燒香,著急抱佛腳。”閒著的時候,連佛前也都不上一支香的;著了急了,才來抱著佛腿,求佛來救你的難。雖然你抱著佛腿,但是佛也不理你。為什麼?因為你就是在平時根本就不修行,等到有難的時候才來求佛,這叫現燒香、現念佛。

可是又有一種人,他平時也沒有燒香,也沒有念佛;但是他有急難的時候,觀音菩薩也一樣救他,也一樣來令他離苦得樂,這又是什麼道理呢?你要知道,我們每一個人有前因、後果;在前世,或者他曾勇猛精進,拚命地用功,豁出命來念觀世音菩薩,甚至於來做種種的功德。因為他前生念過,有這種的善根;所以今生他雖然不念,觀音菩薩也來救他,這是有遠因的關係。所以觀世音菩薩救人,有遠因,也有近因。遠因,就是在前生他所種下的因;近因,就是在今生所種下的因。

或者有人說:“我前生或者已種下因了,所以現在我不必念觀音菩薩。將來我有難時,觀音菩薩也會救我。”可是這個我不保險的,你就是向我買保險,我也不賣的。如果你今生就能誠心誠意念觀音菩薩,那我可以買這個燕梳(“保險”廣東話,insurance),你一定會得到感應的,將來你有什麼災難,觀音菩薩一定會來救你的。為什麼你自己說你在前生念過?你也沒有宿命通,你怎么知道你一定念過呢?你若真有宿命通可以的,若得了天眼通、天耳通也可以的。你若不是現燒香現念佛,這樣絕對有感應的!所以說,你要是平時念觀音菩薩,假使你遇著大火的話,火不能燒。

在中國,從前有一個人,他預備去到南海普陀山朝拜觀音菩薩。你說怎么樣啊?就有這么巧的事情,他剛上了船,正要去南海普陀山朝拜觀音的時候,他的鄰居眼瞅著就著火了;他的家人就跑來向他報告:“不好了!你快回去!不要去朝普陀山啦!我們的鄰居著火了,你要回來照顧啊!”這個人說:“喔!我為了想要去朝普陀山、拜觀音菩薩,已經吃三年齋,現在我已經上了船。家裡著火,我要是下船,它應該燒也一樣燒了;若不應該燒,觀音菩薩會保護著我!我就是不下去,它也一樣不燒的。我有這種誠心,我恁可自己家裡被火燒了,我也要去拜觀音菩薩!”他家裡著火也不管了,什麼都不管了,就去拜觀音菩薩。

他到南海普陀山朝拜觀音菩薩回來之後,一看左右鄰居,前後所有的房子,都被火燒了,唯獨自己這間樓房,卻沒有燒。由此之故,一般人就問他:“怎么挨著你這房子的都燒了,你這個房子不著呢?”他說:“我就因為這次以最誠心去拜觀音菩薩,燒就燒,我也不管它,什麼都放下了!這是觀音菩薩的保護、觀音菩薩的力量,所以令我這個房子都沒有著火!”這是“設入大火,火不能燒”。

“由是菩薩威神力故”:因為什麼而火不能燒呢?這因為觀世音菩薩有大威神力的緣故,所以火不能燒。

I2.水難

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若為大水所漂”:如果你平時常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若在無意之中,不是有心要試驗觀世音菩薩靈不靈,就去跳海。如果你要試驗觀世音菩薩靈不靈的話,那絕對不靈的!你跳海?毫無疑問你是要死的!為什麼?因為你存一種試驗觀世音菩薩的心。觀世音菩薩並不是學生,你也不是老師,為什麼你要試驗觀世音菩薩?因為你不相信觀世音菩薩有這么大的神通,你信不真,所以才要試驗。

好像我以前講的,你對你的朋友沒有真信心,所以你要試驗他究竟是不是一個真朋友、是不是一個好人;或者你把幾顆鑽石,甚至於五克拉的鑽石,放到那個地方,看看他偷不偷?為什麼你要試驗他?因為你對你這個朋友沒有真認識,所以你要試驗他。那么你對觀音菩薩呢?也是!為什麼你要試驗觀世音菩薩?也就因為你沒有真信心,你才要試驗;可是你這一試驗不要緊,可是把自己的生命就犧牲了。不要拿著自己的生命來開玩笑!不要拿著自己的生命作賭注!

“稱其名號,即得淺處”:你常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在不知不覺中,不知怎么樣子,就到一個淺處了。在那個大海里,你也不知道怎么樣就跑到海岸上去了。所以,這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力量,而有這樣子的感應。

I3.羅剎難

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這一段文,是說七難之中的“羅剎鬼難”,也可以說是“黑風難”。

“若有百千萬億眾生”:這就是多,言其有這么多的眾生。這個世界的人,所貪的就什麼呢?“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就貪這些個東西。這一些個世間人,認為是寶了;其實這都是身外之物,你沒有明白自性的真寶。你貪外面這一些個珍寶,就是得到了,也沒有什麼大的用處;對你自性上是毫無關係,但是一般人都要求這個。

金,我們一般人都知道,每一個國家都歡喜這黃金,所以一般的老百姓也認為這是一種稀奇少有的貴重東西,於是就晝夜想法子去求金;乃至於國家互相戰爭,也是為著這黃金。為什麼人認為黃金這樣的可貴?就因為它最少,所以就出貴了!如果黃金像土那么多,那么人也就認為它不值錢了。所謂“缺之為貴”,因為少,所以人人就都貪了;你不貪它,就沒有了,就得不到,甚至作夢都發了黃金夢,有的到非洲去掘金,有的到美國來掘金。

以前中國人說“金山、金山”,這兒金子最多,所以就跑到美國,專門為掘金來的。在美國這兒,把金子淘完了,又跑去澳洲去。美國這兒有“舊金山”,澳洲又出了一個“新金山”,人就跑去找金子。在一兩百年以前,中國人為了到美國這地方來掘金;找著金子的人也有,但是沒找著的人更多。找著的,人人都知道,沒找著的那些個人,在大海里隨水漂流而死的,相信很多很多的;不過我們現在這個時候,不知道過去這一些個經過。因為當時交通不方便,新聞的訊息也沒有這樣靈通,所以也就沒有一種記載。這都是遇著「黑風”之難,想去掘金,在海上被颶風一吹──以前都是小舟,沒有大貨輪船,就翻船了!那么到澳洲新金山去掘金的人,也很多。

不但掘金的人,各處找銀子的人也是同樣這么多。因為金子是頭一等的貴重物,銀子就是第二等的貴重物,所以銀子也找。又有琉璃,中國人叫“青色寶”,這青色的寶貝。硨磲,是一種石,在那個石上,現出那么一道一道的痕跡──就一趟白的,一趟有透光的,好像車輪子走過去,在泥土留下一道車轍似的溝,所以叫“硨磲石”。這種寶石,雖然看上去是有一道車轍溝,但是用手一摸它,卻是平的,並沒有溝,這是七寶之一。瑪瑙,這也是一種寶石,但是這種石頭長得就像馬腦子似的,裡邊有一條一條的血絲子;這個瑪瑙石,在白色的石頭上,就有一趟一趟好像血線似的,所以叫“瑪瑙”。

在中國古老抽旱菸人,那個煙桿很長的菸袋嘴子,有錢人多數就用瑪瑙造的,很名貴的,有的用玉石造的。這些人也就是吃飽了飯,沒有事情乾,就想標異現奇,做一個特別的樣子,表現自已也很特別;所以就驚奇好異,你做一個這樣子的,他也就做一個那樣子的。有的用翡翠做的菸袋嘴,他們就互相那么競賽:“喔!我這個翡翠的菸袋嘴,這是真名貴啦!真值錢了!”向親友就炫示,表示自己有錢。你看這真是胡鬧了!這有什麼用呢?

珊瑚,是一種珊瑚樹,有的三尺多高的,我看見過有一尺高的樣子。這珊瑚樹是什麼做成的?是在海里的一種蟲子變的,這也是一種化生,變成一種植物。這種植物像樹的樣子,但是它的質地好像玉石似的,非常的名貴。

在中國有個石崇,最歡喜和另外一個人來鬥富貴;另外這個人是一個皇親──就是皇帝的親戚。這皇帝就賜給他一棵珊瑚樹,大約有兩尺多高,因為是皇帝賜的,自然特別名貴。這個皇親請石崇到他家裡去宴會,就擺出這棵珊瑚樹給石崇看:“你看我這一棵樹,這多名貴!”你說石崇怎么樣呢?那珊瑚樹,是有一種好像玉石的性質,石崇把這棵樹拿起,就給摔碎了。當時這個皇親憂愁得不得了:“這是皇帝賜給我的,你怎么把它摔碎了?現在一個錢也不值了!”石崇說:“你不要擔憂,不要緊的!我賠你一棵!你明天到我家去,隨便你撿,願意要哪一棵就拿哪一棵!”

到石崇家裡,一看!整個客廳里都擺滿了三尺多高的珊瑚樹!這個皇親一看,心想:“我雖然是皇親,都沒有你石崇這么樣的富有!”於是就選了一棵珊瑚樹回去。結果石崇以後也就因為太有錢,被鬥爭死了。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為什麼死?就為這個財;小鳥為什麼死?就因為這個食。

琥珀,是一種黃褐色透明的礦物,是松樹脂所變成的。黃色的琥珀,那是“金珀”,不過那種的年頭還沒有太長成。真珠,是在蚌殼內生出的那種珠子。

“入於大海”:人因為想求這些財寶,就到大海里去找寶貝,海里的寶貝最多。“假使黑風吹其船舫”:假使,這是一個比喻之辭,也就是“假設”。假設什麼呢?黑風吹其船舫。什麼是黑風?有人說,我知道!是黑色的風!不錯,就是黑色的風。可是這種黑色的風,每一個人都有,就是你面孔板起來時,面孔發黑了。你面孔怎么發黑了?就因為你發脾氣。你有脾氣,那你就有黑風了;你沒有脾氣,那你黑風沒有了!什麼是大海?就是我們自性的性海。

“黑風”就是我們的無明,講來講去還是講這個,沒有旁的。無明又有一個名,又叫“煩惱”。你若生了煩惱,就是有黑風;若沒有煩惱,在你自性那個大海里就風平浪靜。怎么才能“求寶”呢?就到你自性里,去發掘你自性的寶貝。當你想發掘你自性的寶貝,這時候就會遇到有魔障的;為什麼會有魔障?就因為自己的德行不夠。道德不夠,功德不足,因為沒有作功德,所以這種德行也就不圓滿。德行不圓滿,所以才有黑風,就有魔障了。你若是德大,那黑風就化了,化成祥雲、祥和之氣了。

在中國有這么兩句話,說得非常好。什麼話呢?所謂“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你修的道行若高了,就是龍見到你也盤起來了。龍本來是一種很厲害的,它能翻江倒海、移山倒海。龍若一用神通,可以把山都給搬家了,海也可以給搬家,所以龍勢力很大。可是你若有“道”,龍雖然有這么樣的大神力,它不敢在你面前示威使的,也要老老實實地盤起來。老虎雖然是凶的,你若是真正沒有脾氣了,那么老虎見著你,就變得像你所養的貓狗一樣馴伏,向你搖頭擺尾地歡迎,不咬你。可是你要有這種道行,才能這樣子;如果沒有道,龍也不盤起來,虎也不臥起來。“德重鬼神欽”,你德行要是夠了,圓滿了,就是鬼神見著你也都恭敬你,都向你叩頭禮拜地來尊重你;可是你要德行夠了才可以,德行若不夠,那是不可以的。所以最要緊的,就是要做德行!

這個“黑風吹其船舫”,就是吹你財寶的那個船舫。“飄墮羅剎鬼國”︰羅剎鬼,就是啖精氣鬼──吃人精氣的那種鬼;這種鬼,是女的。若在船上遇著黑風了,飄流到羅剎鬼國里去,如果在這個船上,“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其中甚至於只有一個人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這一切的人,甚至於有百千萬億眾生,都不受羅剎鬼這種難了。“以是因緣,名觀世音”:以這種的因緣,這位菩薩的名字,就叫“觀世音菩薩”。

講到這種“德行”,是凡人類都應該注重道德。人之所以和禽獸不同的地方,就因為有道德;如果不重道德、不講道德的話,就和禽獸根本沒有分別。這個道德必須要你去實行,你若不做,根本也就沒有道德可言。

在我東北的家鄉,我有一個最好的朋友;這個朋友,怎么說是和我最好的呢?因為他和我是同道。怎么同道呢?因為我在家的時候,曾給母親守孝,他也是為母親守孝。可是他和我不同的地方,就是他沒守孝以前是做強盜的;強盜,就是到處去打劫、強搶、綁票──把人綁去,和人要多少錢來贖這個肉票。有一次,在搶劫的時候,和人打仗就受傷了;受傷之後,療養了半年多,這傷也不好。他這時候就發了覺悟心:“我大概是做錯事了,所以這傷口總也不好。”於是就發願:“如果我這傷能好了,從此以後我再也不做土匪了!我就到我母親、父親的墳上守孝去!”他發這么一願,這個傷沒有幾天就好了!於是他就到墳上去守孝。在守孝的期間,有很多很奇怪的事情發生。現在單講他為大眾求晴,割肉祭天的事。

怎么叫為大眾來求晴呢?在他守孝的時候,連下了幾個月的雨,天總也不晴。他就想:“唉!這把所種的谷都淹死了!”於是他就求晴。那么求晴,他要有點表現;怎么樣表現呢?他就向天來發誓:“如果在三天之內,雨不下了,我就把身上的肉割下來供天、供佛。”他一發這願,很奇怪的,沒有過三天,兩天半,雨就停止了。他要履行他這種的義務,於是在佛前,拿著刀把自己的肉就割下來──大約不太多,或者一、二兩這么大的一塊肉。他把肉割下來之後,也昏死過去了;因為割肉太痛了,痛得就昏死過去,等一陣子,才又活過來。

正在這時候,雙城縣的縣長剛好路過那個地方,一看,地上可就流得滿地都是血,心想:“喔!這個人把自己肉割下來乾什麼?”以為他是發狂了。經過一問,才知道他是為大眾來求晴,所以割肉供養佛、供養天。縣官一聽:“啊!你這是最好了!”對他印象特別好。他割肉之後,不知從什麼地方就飛來一隻小鳥,這隻鳥叫得很特別,叫聲說:“多做德!多做德!做德多好!”這隻鳥就這么樣叫,這個意思就是叫你多做好事。

你做好事,做得越多越好!所以為什麼我也不怕辛苦,白天陪著你們來做工,我一點時間也沒有,也沒有看佛經,晚間又來給你們講經?我也因為想要做多一點布施──給你們一點法的布施。在美國,可以說是“法”最缺少!所以我就再辛苦,我都給你們各位來布施佛法;再辛苦,我都不會罷工的,都不會停止的。為什麼?不要說有這么多人聽經,我所說的道理,就有一兩個人聽得真正明白了,我已經知足了,我已經有知己了,何況這么多人呢!這么多人,天天來聽經的人,都是我最知己的一種法友。我雖然怎么樣疲倦做工──人人做工都要疲倦的,都是辛苦的,我還是照常給你們各位來講說佛法;不過這個工,現在做得已經有一點眉目了,就來要告一段落了。

I4.刀杖難

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

這一段經文是說的“刀杖難”。

“若復有人,臨當被害”︰假設又有這么一個人,就是他在將要被人殺的時候;“稱觀世音菩薩名者”:他能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怎么樣呢?“彼所執刀杖”:彼,是指想要殺他的這個人。所執,就是所執持的,所拿著的。執刀杖,就是用手拿著刀杖;譬如用這個扇子作為一把刀,他拿著這把刀或者木杖,想要斬你的時候。杖,就是棍子。

當你稱念觀世音菩薩,你說怎么樣?“尋段段壞”:你這個脖子就硬過他那把刀!本來是刀硬過脖子,可是現在當他一砍,這個刀砍到脖子上的時候,刀就斷了。若不信,你可以試一試!看看你自己的脖子能不能有這樣個堅固法?這個刀一段一段地壞了,為什麼能這樣子呢?就因為觀世音菩薩有大威神力,令你這個脖子堅如鐵石;所以他那把刀砍上就斷了,不但斷了一段,還斷了很多段,左一段、右一段,甚至於這把刀就碎了。“而得解脫”:就這樣而得到解脫這種刀杖的難。什麼道理能解脫呢?就是因為他念觀世音菩薩。有人懷疑:“念觀世音菩薩,就有這樣的靈感嗎?”嗯!不但這樣的靈感,比這個更靈感的事情,那更多!只要你誠心相信,能以誠心念觀世音菩薩,就會有比這個更靈感的事情發生的。

I5.惡鬼難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

這一段文,是解除夜叉、羅剎的諸鬼難。

“若三千大千國土”:什麼是三千大千國土呢?因為三次言千;什麼三次言千?我們這個世界,有一個日、一個月、一個須彌山,有一四天下;這一四天下,就是南贍部洲、北俱盧洲、西牛賀洲、東勝神洲,這四大部洲。這一千個須彌山、一千個日、一千個月、一千個一四天下,這叫一個“小千世界”。那么再集合起來一千個小千世界,算一個“中千世界”;再集有一千個中千世界,這算一個大千世界;因為三遍言“千”,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裡邊的國土,有很多的國家、很多的地方。

假設在這三千大千世界裡邊,“滿中夜叉”:都充滿了這夜叉鬼。夜叉,有飛行夜叉、地行夜叉、空行夜叉;這種夜叉是跑得快?還是跑得慢?他可以到處去,他跑得非常快!就是現在的火箭也沒有他那么快,所以叫速疾鬼,也叫捷疾鬼。“羅剎”:就是啖精氣鬼,他專門吃人的精氣。

“欲來惱人”:這種藥叉和羅剎都是專門到處害人的;好像你想發菩提心,他一定不歡喜,就故意給你添麻煩,而想出種種的方法來阻止你,不叫你修行,甚至叫你退心。本來你發菩提心發得很勇猛的,可是他一來了,你就想:“唉!修行做什麼呢?學佛法乾什麼呢?都不要學佛法囉!學佛法,你看!我們沒有什麼好處啊!”就令你生出一種疑信參半的心。

又這藥叉鬼、羅叉鬼鑽到你的心裡邊去,就叫你想:“我還是走了吧!不要學佛法了!我去到旁的地方,什麼事情都很自由、很隨便的;願意跳舞就跳舞,願意聽音樂就聽音樂。學佛法學得這個也不可以,那個也不可以,這么多的不可以!這個也不可以做,那個又不可以做,又不可以看戲,又不可以喝酒,又不可以抽菸!你說這么多的事情,都不可以做的,這佛法學得越學越麻煩!”這是誰這樣想的?這就是藥叉、羅剎鬼來叫你這樣想的。你想要出家做和尚,他就教你想:“唉!做和尚太苦囉!一天到晚又要做工,然後吃得也不好,穿得也不好,又要做工做得很多,辛苦得不得了!做和尚有什麼用?”有的人想要做比丘尼,這個藥叉、羅剎也就來教你:“還是結婚好囉!結婚,又有丈夫一天到晚陪著,願意做什麼就做什麼!”令你總不能發菩提心;這就是夜叉、羅剎他們的本事,專門破壞人修道的心。

“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這么多的藥叉和羅剎,他們想要來惱人,給人添麻煩;可是他一聽見能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這個名的人,“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你一念觀世音菩薩,你就放光了;你一放光,那鬼想看你也看不見了。因為他看你就像看電燈的光似的,睜不開眼睛了!他眼睛都睜不開了,都看不見你,又怎么能害你呢?他沒有法子可以害得了你!所以你要時時刻刻都要念觀世音菩薩,才能有辦法,才能有保障。

I6.枷鎖難

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系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

這一段文,是解除這杻械枷鎖的難。

“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假使再有這么一個人,無論是有罪或沒有罪。就有罪、無罪,都包括在內,怎么樣子呢?“杻械枷鎖檢系其身”:有罪的人,固然政府把你捉去了,給你戴上手捧子、腳鐐子,披枷戴鎖;無罪的人,是被冤枉的,或者被人誣告,根本自己就沒有罪,政府也把他捉去,圈到牢獄裡,給戴上手捧子、腳鐐子。杻、械、枷、鎖,都是給犯人所戴上的刑具。檢系其身,就把你綁上。

“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在這個時候,要是能稱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名號的人,“皆悉斷壞,即得解脫”:這些杻械、枷鎖,種種的刑具就自然都壞了,即時就得到解脫了,得到自由了──枷也自動就開了,鎖也自動就斷了,杻也自動就破壞了;總而言之,無論什麼刑具在身上,自動就會脫落的。

這種情形,我見過很多人都有這種的感應。以前,我在南華寺的時候,遇到一個和尚,在日本侵華那時期,他被日本兵捉去,圈到監獄裡,戴上手捧子、腳鐐子。他在監獄裡,一天到晚都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念念念,念念不斷,大約有一個時候。一天晚間,忽然他所有身上的枷鎖都自動掉落了、壞了,門也自動就開了,所以他就從這個監獄的門走出來,就跑了。這是他親身告訴我的,還有其他很多很多的這種情形,所以我知道這種事情是真實不虛的。

I7.怨賊難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這一段文,是解除這怨賊的難。

“若三千大千國土”︰假設這三千大千國土裡。“滿中怨賊”︰在這個三千國土內的任何一個角落裡邊,所有的怨賊。怨,是怨恨;因為宿生與你有怨債,所以今生他就做賊來搶你的東西。“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有這么一個做買賣的人,帶領很多做生意的人,又帶著很多非常值錢的寶貴東西,經過有土匪的地方。那么遇著土匪,你有值錢的東西,那他一定要把你搶了。“其中一人作是唱言”︰在這么多的商人之中,有一個人就對大家說這樣的話,作這種的建議。

“諸善男子!勿得恐怖”︰你們各位善男子!各位好朋友!各位兄弟──我們稱“夥計”,就大家共同都是做生意的。請大家不要恐怖駭怕!“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我們大家都應該一心,不要有二心。一心做什麼呢?就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為什麼?因為這一位觀世音菩薩,能用他這種無畏的精神,來保護所有一切的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現在我們所有這一切的同仁,若是能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我們現在遇到這些怨賊,應該就得到解脫,不會受土匪來打劫。

“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這一切做生意的人聽見後,大家都一起發聲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因為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緣故,果然就得到解脫了,沒有被土匪所打劫。因為這是特別靈感的,所以每一個人都要發一種信心,不要生一種懷疑心!

H2.結嘆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釋迦牟尼佛,講完以上所說的這一些個經文的意思之後,於是就叫一聲“無盡意”:無盡意菩薩!我所講的“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觀世音菩薩摩訶薩,他這種威德和神通的力量。“巍巍如是”:巍巍,就是大的樣子、多的意思。巍巍,就是大,可大得很!這觀世音菩薩,他這種巍巍而大的神通,就像上邊我所說的這個道理,也好像下面經文我所說的這個道理;他這種神通威德,簡直是太大了!說也說不完,講也講不盡的。所以就用“巍巍”二字,來代表多而廣大。

G2.約意業機明應(分二)

H1.明三毒H2.結嘆

今H1

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

你就看這一段文!“若有眾生”︰假設有這一類的眾生,怎么樣子呢?“多於淫慾”:他一邊學佛法,一邊生淫慾心;學的佛法越多,他淫慾心也越多越大了。喔!一天到晚總想這個淫慾、淫慾、淫慾!想來想去,想得這個淫慾就像流水似的,川流不息;你說這個是糟糕吧?這真是最壞的一種思想,最壞的一種行為,最壞的一種表現!那該怎么辦呢?你不要憂愁、不要擔心。“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念,就是念誦;你只要能常常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可是,你單單誦念還不夠,還要恭敬;怎么樣恭敬呢?就是給觀世音菩薩多叩幾個頭,多拜觀世音菩薩。

拜佛就是表示最恭敬了!所以我們拜佛,一般人不懂這個道理,尤其那個外道的人,說我們拜的是木雕泥塑的,拜它做什麼呢?這個瞎眼睛人就說瞎話!因為他沒有眼睛,看不見佛這種光明遍照的境界,反而說這是木雕泥塑的,拜它乾什麼!我們拜佛,就表示我們心裡頭的最恭敬,所以你要是想恭敬三寶,一定要天天拜佛,向佛頂禮叩頭,切記不要生我慢。“你看我,我有多大!我比佛都大,我何必拜他呢!”若這樣子,就是錯了!

所以若能常稱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你那個淫慾心就脫離了、沒有了!說:“那可壞了!我就歡喜淫慾,現在沒有了,這怎么辦呢?”你若歡喜有,還一樣可以有的,也不要擔心的!你若不歡喜有,就可以沒有。你若歡喜有,那你就不必念觀世音菩薩嘛!那一樣有的,你還可以保持著。所以你歡喜有,也有辦法;歡喜沒有,也有辦法;觀世音菩薩神通妙用,遂心如意的。

“若多嗔恚”︰嗔恚,就是一種脾氣;脾氣,就是煩惱;煩惱,也就是無明。嗔恚好像火似的,所謂“星星之火,就可以燒去功德之林。”古人也說:“千日打柴一火焚。”意思就是你斬了一千天的柴,但你只需要很少的火,就可以把所有的柴都燒了。這是形容我們在平時所盡做的好事──做道、做德,做了很久很久的;可是你這一發脾氣,生了無明火,就把你所修的種種功德,也就都無形中燒去了。什麼樣人歡喜發無明火呢?就是歡喜發脾氣,就是修羅!

每一個人都有四道,有的有佛道的,有的就有仙道的,有的又有人道的,有的有畜生道的,有的餓鬼道,有的就有修羅道。這佛道的人,多數就慈悲;屬鬼道的人,多數就是奸。什麼叫“奸”呢?就是不吃虧,很狡滑的,不老實的。你看那不老實的人,總是鬼鬼祟祟的,就和鬼作祟一樣;作祟,也就是好像“欲來惱人”那個“惱”字差不多的意思。若是在人道的人,就和每一個人都有緣。若是由畜道來的人,多數貪心,貪而無厭,無論什麼他都不怕多,越多越好,所謂“多多益善”。那么修羅道來的,就好發脾氣。仙道的人,就願意清閒。

現在這個“多嗔恚”是屬哪一種?屬於修羅。你看這個人動不動就發起脾氣來,這個人就屬於修羅性當權。那么可以改變嗎?可以的。怎么樣能改變呢?這部《妙法蓮華經》,已詳詳細細地把這個法門告訴你了!就是要你“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常念,就是時時刻刻都要念,沒有一個時候間斷的。“不斷”謂之“常”;就常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你若是能常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再能恭敬觀世音菩薩;怎么恭敬法呢?就是每到一個寺廟去,凡是有供佛的地方,或是有供觀音菩薩地方,你都要叩頭頂禮。你叩頭,不是說我今天頂禮,明天就不需要叩頭了;或者我早起叩頭,晚間就不要叩頭了。不是的!若見佛的時候,就要叩頭;給佛叩頭、恭敬觀世音菩薩,你這個脾氣久而久之就沒有了!你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沒有脾氣了,就不會發脾氣了,這很奇怪的。

你們每一個人不相信,我自己的經驗我知道;我以前也很大脾氣來著,說打人就打人,說罵人就罵人。在我十二、三、四歲那時候,歡喜和人打架,無論你是多大的大人,和我在一起都要聽我來指揮;不聽我指揮,那我就往死了打,打得你降伏為止。這叫什麼?這就是一種修羅性!以後我學佛法了,知道有脾氣是不對的,也就改了,也就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所以我現在就受徒弟的氣,我也不發脾氣了。有的時候,這徒弟來欺負師父,徒弟先發脾氣了,現在這個做師父的,也修忍辱行,我也忍耐著;等他慢慢明白了,他就會知道錯了!你看一看!以前我發人家的脾氣,現在被徒弟來欺負我。

說:“哪一個徒弟?”哪一個徒弟欺負我,就是哪一個!你若沒有欺負我、沒有對師父發脾氣,那就不算;你若發過,就會知道。你看!以前對人家發脾氣,現在人家來對我發脾氣,這也是一種果報。誰叫我以前對人家發脾氣來著?所以現在收了一些個惡徒弟,專門欺負這個善師父!可是這個善師父現在不發火了,把火不知道跑到什麼地方去了!你不要追究,如果你一追究,我的火要是發上來,那更不得了了!

“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前邊第一個講的是“貪”,第二個講的是“嗔”,現在是第三個,講的是“痴”,這叫三毒;這三毒,把我們人的佛性都給毒得睡覺了。為什麼我們沒有覺悟,一天到晚這么醉生夢死?也就因為有這三種東西。這第一個貪,就是貪淫慾。本來這淫慾對自性上是最有害處的一種東西,可是一般人就都認為它是一種好的享受,所以盡做這種顛倒的行為,把你的自性、本有的佛性,一天就比一天蓋上一些個塵垢,光明就不顯現出來,這是貪淫。這個“嗔”,是發脾氣,和這個“淫”也是一樣的;現在講這個“愚痴”。

怎么叫“愚痴”?愚痴就是覺得自己不愚痴,這就是愚痴!認為自己是個聰明有智慧的人,實際上,你問他從什麼地方來的?將來到什麼地方去?他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來的也不知道,到什麼地方去也不知道;他說他自己是聰明人,你想這樣的人是聰明、不是聰明?來不知來,去不知去,但是他可不承認他自己是個愚痴人。所謂“名利小事人人好,生死大事無人防。”在這世間上,一天到晚為這個名利小事──求名、求利,這是個小事──去奔波勞碌,甚至去害人,去殺人放火,不是為這個“利”,就是為這個“名”。

這個世界,你把所有國家的人都合到一起,有多少?就只有兩個人,一個就是求名的,一個就是求利的。被這個名和利支配得顛顛倒倒,可是還不覺悟,從生到死,都這么掙扎;有的想求當官的,有的就求發財的,有的就求男女的,有的就求所願意的這種快樂。這種快樂沒有享受多久,就死了;死了之後到什麼地方去也不知道!活的時候,總自命不凡,認為自己真了不起:“我的聰明最大,我的智慧也最多!甚至在學校讀書,我年年都考第一名!無論做任何的事情,我都出人頭地,都比人高一等!”那么這是聰明了?其實怎么樣?你本來的面目沒有認識呢!你就是再聰明,這都是假的,都是假聰明!

如果你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就不會覺得自己有智慧。那么說覺得自己是愚痴嗎?也不覺得愚痴,也不覺得有智慧。雖然表面上看來,你和一般人身體形狀是一樣的,可是你所抱有的思想和觀念是明白的;明白什麼呢?明白一切一切都如幻如化、如夢幻泡影、如露如電。知道一切是作夢,知道一切是如幻的,你就不會貪著這夢裡的榮華富貴,就不會貪圖什麼美色,爭人我、逞是非、爭第一,爭名奪利都不會了!一切都是無常的。所以《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