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大願法師:如何超越生死的局限呢?


時間:2017/1/28 作者:如是

如何超越生死的局限呢?其實我們要懂得六個字:無我律、 因果律,這是佛法的精髓。本體界的是無我律;現象界的是因果律。

無我律是指什麼呢?從本體來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就是說如果是從本體上、從我們覺悟的心來說,我們覺悟的心能夠包天容地,能夠覺照一切,就沒有對立和差別,是無我的。既然無我,哪裡來的生死呢?因此,生死輪迴猶如大夢。其實是沒有生死的,不是說你要修才能超出生死,而是本來就沒有生死,因為無我,哪來的生死,對嗎?所以這是從本體界來說。

那知道無我律有什麼好處呢?我們還是歸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上來說。你知道無我,所以你不會單單從我執、我見出發,然後在判斷市場的時候,你就能夠很客觀。也是因為無我,你就能夠超越黃金法則而運用白金法則。黃金法則,我想大家都很熟悉,對不對?我認為好的,所以我給對方,我判斷對方也會覺得好。

其實不是這樣的,而是對方認為怎么方便的,我去滿足他,現在很多企業都已經運用這一點。他開發產品,不是說功能越多越好,還很貴,他其實沒有什麼市場份額。他會覺得大家用得怎么方便,是大部分人覺得。他定位就很準確,我的定位是滿足某些顧客群體,他們需要什麼(不一定功能很複雜),但是他們覺得很方便,我推出。這樣的話,其實也是因為無我律而來。

而企業內部更是因為無我律,因為你沒有我執我見,所以你才能夠兼聽則明,你就能夠很準確地判斷,這是簡單說無我律。

而從修行上來說,你如何去證得無我呢?你要能夠離相修善。《金剛經》的主旨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沒有我相,沒有人相。我相、人相是指什麼?

打個比方,在座的女眾可能覺得,我看到另外一個女子走來的時候,我下意識地馬上就想:她長得比我漂亮嗎?如果比我漂亮,我離她遠一點,不要讓她把我比下去了。這個我相、人相就出來了,對不對?

眾生相、壽者相。壽者相是什麼呢?壽者相就是指目的性。目的性為什麼會產生?因為有對立,因為我執著於這個軀殼就是我,所以我就失去了這個廣闊的世界。其實整個的世界都是一個我,因為我執著於我這個想法,就是精神上的我,所以我失去了更廣大的智慧,我就很愚痴。你說誰綁住我們?你說誰障礙我們呢?我們的執著綁住我們、障礙我們,所以要無我,你才能解脫;要無我,你才能夠超出生死輪迴。其實佛法很簡單,你只要做到無我就好了。

怎么去做到無我?六祖大師說:“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無念為宗”是在能觀照這個世間的主觀上來修, 先是以善念代惡念,然後對善念也不執著。“邪正俱打卻,菩提性宛然。”這也就是六祖大師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所以六祖大師當下的一悟,這個生命的活的智慧就是這么開發出來的,從對無我的覺悟而產生的,從對於物質軀殼的我和精神的想法的我都不執著而成就的。

因為這樣你就實現了一個統一,你就沒有活在二元對立裡面了。如果我們是一直向外有目的性去求,那就表示什麼?你要去求某一個事情,你起這個心,這就是一個生,那個事情達到了,那就是個滅,對不對?滿足你的心愿了,之後你又有下一個目標。你又有生又有滅,所以生死輪迴就由此產生了, 因為你一直在生滅裡面。從現象界來說,當然就是因果律。

我們要懂得今天所說的其實也就是這個無我律和因果律。思惟模式的提升就是無我律;行為模式的提升就是因果律。

因果律是指現象界是客觀存在的。很多人會誤解,說佛教就是主觀唯心主義,跟英國哲學家休謨的思想一樣,都是主觀唯心主義,你信則有,不信則無等等。其實這都是不了解佛的智慧。佛教不是唯心論,當然也不是唯物論。

那么,我們在行動上來說要怎么樣?要修一切善,離一切相。

為什麼?打個比方,我們晚上做夢,夢裡面被老虎追趕,要吃我們,我們很恐懼,對不對?事實上這個夢是有的,那這頭老虎是沒有的。同樣的,就是說這個現象界的世界是有的,但是你對這個世界的錯誤認識是虛幻的,你只要破掉這個錯誤的認識就好。

怎么去破掉呢?就是你的心一直去覺照,你的執著、你的分別、你的妄想、你的貪瞋痴就越來越少,越來越少,當然你就解脫了。所以,現象界是遵從於因果律,因果律上面來說,你一直去淨化自心,淨化你的身心,當然有一天你就能夠圓滿成佛,就能夠超出生死輪迴。

所以從現象界來說,生死輪迴的相是有的;從本質上來說,生死輪迴其實是虛幻的,是因為我們的執著而幻變出來的。這是依據無我律和因果律我們來討論如何超出生死的方法。

---節選自大願法師《經營管理中的佛法》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