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寂靜法師:這簡單的兩個字,竟然擁有改變你生命的力量!


時間:2017/2/1 作者:慧芝

馬克·吐溫說,紫羅蘭把它的香氣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腳踝上。這就是寬恕。

星雲大師說,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寬容,別人或許有得罪我們的地方,我們都能以寬容之心待他,能以體諒、慈悲之心包容他、原諒他,如此,自然不會生起嗔恨、怨尤之心。

關於寬恕,

請靜靜地閱讀

這三個也許會改變你生命的故事……

1寬恕就是給他人機會

有一天晚上,慧明禪師正在室內讀書時,突然聽到牆壁上有聲響,猜想可能是個小偷,於是就叫弟子道:「拿些錢給那鑿牆的朋友吧!」

弟子走到鄰室,大聲地說道:「餵!不要把牆壁弄壞,給你些錢就是了。」

小偷一聽,嚇得轉身就逃走了。

慧明禪師以責備的語氣對弟子說道:「你怎麼可以大聲吼叫呢?一定是你的聲音太大,把他嚇著了,可憐他連錢也沒有拿到就跑掉了。這麼冷的天氣,可能還沒有吃過晚飯,你趕快追上去把錢拿給他。」

弟子沒辦法,只得遵從師命,在寒冷的深夜裡,到處尋找那個不知躲在哪個角落裡的小偷。慧明禪師對小偷的寬恕,緣於一顆平等對待所有眾生的慈悲之心。

又有一位安養禪師,有一天半夜睡覺時,小偷潛進來偷竊,把他唯一的一條棉被偷走了。安養沒有辦法,只好把紙張蓋在身上取暖。

小偷在驚慌之間,被負責巡視的弟子撞見了,慌亂中,他將偷到手的棉被丟在地下。弟子撿到這床師父的棉被,趕緊送回師父的房間。只見安養禪師身上蓋著紙張,縮著身子直打哆嗦,看到被送回的棉被,他說:「哎呀!這條棉被不是被小偷偷走了嗎?怎麼又送回來了呢?既然是小偷拿去了,就是他的東西,趕快!拿去還給他。」

弟子無奈,在師父的百般催促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逃得很遠的小偷找到,表明師父的意思,堅持把棉被還給他。小偷受了感動,特地跑回寺院向安養禪師懺悔,並因此皈依,從此改邪歸正。

反思:

寬恕他人就是給他新的機會。對待犯錯的人,如果能以寬恕的心來對待,那他自然會感動,從而反省自己,改正錯誤。反之,如果不依不饒,則可能會讓其自甘墮落。所謂的救人,不僅在救身,更重要的是救心。

2接受懺悔,懂得寬恕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一日清晨,佛陀用完齋飯後,至寧靜的安陀林中打坐。這時,精舍中有兩位比丘起了爭執,一人不斷責罵對方,另一人則默然不語。開口責罵的比丘事後自覺慚愧,便向對方懺悔,然而靜默的比丘竟不接受,於是其他比丘輪著勸諫,以致高聲喧鬧。

佛陀以天耳通聽到精舍中的喧鬧聲,出定後回到精舍,敷好坐具,詢問比丘們:「我剛剛在安陀林中靜坐時,聽到精舍中喧鬧吵雜,究竟是為了什麼事情?」於是比丘們向佛陀陳述剛才發生的事情。

佛陀了解後,對那位不願接受道歉的比丘說:「你為什麼不接受別人的懺悔呢?當對方感到慚愧而悔改時,卻不接受其懺悔的人,可說是愚痴之人,將受無量之苦。過去世時,三十三天的天人曾起了爭執,當時天主釋提桓因說了一首偈語教誡大眾:

於他無害心,瞋亦不纏結,

懷恨不經久,於瞋以不住。

雖復瞋恚盛,不發於粗言,

不求彼開節,揚人之虛短。

常當自防護,以義內省察,

不怒亦不害,常與賢聖俱。

若與惡人俱,剛彊猶山石,

盛恚能自持,如制逸馬車。

我說為善御,非謂執繩者。

佛陀告訴比丘們:「釋提桓因是統領三十三天的自在王,不僅修行忍辱之法,亦能讚嘆行忍辱之行者。諸位比丘皆是正信出家,修學佛道,所以應當效法天主釋提桓因修忍辱之行,並讚嘆行忍辱之人。」比丘們聽到佛陀這番開示,無不法喜充滿,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雜阿含經.卷四十》

反思:

《佛遺教經》云:「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懂得慚愧,就是願意真實面對自己的人,而懂得寬恕才是有智之人。和合共處是建立在彼此相互尊重的基礎點,只有看到眾生的佛性,慈悲包容所有不圓滿,一切的紛爭才得以止息。

3寬恕行忍的龍

大海中住著兩條龍,一個生性剛直,一個生性慈忍。

一日,剛直又愛玩的龍說:「在海中,所有可觀賞的景物都已經看過了。每天過同樣的日子,實在太沒趣了。我們一起到陸地上開開眼界,好不好?」

另一龍回答:「如果不小心遇到陸地上的惡人,一定很難脫逃,太危險了吧!」

愛玩的龍又說:「我有個好辦法,我們可以化成小蛇啊!如果路上沒有行人,我們就在道路上遊玩;如果看到有人出現,再馬上躲到路旁,絕對很安全的,你不用擔心。」

看到愛玩的龍這麼渴望到陸上去,於是另一龍便同意牠的建議。兩龍一起結伴到陸上,預計到處觀賞遊玩。

剛離開海中不久,就在路上遇到了一隻毒蛇。毒蛇一看到兩隻小蛇,不懷好意地豎起蛇身,立即吐出毒液,想加害小蛇。愛玩的龍變化成的小蛇,看到毒蛇竟有眼不識泰山,膽敢想加害牠們,非常地憤怒,欲加以報復。

正要行動時,立刻被另一慈忍的小蛇制止。慈悲的小蛇說:「我們是要修自利利他的菩薩行者,對於不知因果、隨順習氣的眾生所犯的過錯,都應當寬容、原諒他們。能忍眾生所不能忍,這是聖者的教誡,我們一定要遵循。」

於是便又讚頌「忍」:「行貪慾者是狂夫,不懷仁義心。嫉妒心,只會讓我們毀犯聖者的教誡,唯有安忍而不動心,才是菩薩行者所當為。」

剛直的小蛇本已瞋心憤起,聽到這段話後,馬上對慈蛇升起恭敬心,不再有瞋惡之心,便放棄欲加害毒蛇的惡念。

慈蛇又說:「我們還是回到海中吧!」於是便一起離開陸地。

就在此時,兩蛇一起恢復龍身,顯現他們的威神,天地都為之震動,烏雲興起且大降雨水,令人鬼都為之震驚。

而原本在一旁虎視眈眈的毒蛇,看到想加害的小蛇竟是龍所化現,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錯,差點就斷送身命,更是驚惶恐怖,羞愧難安。

忍龍是釋迦牟尼佛的過去生,剛直又愛玩的龍就是阿難尊者,而毒蛇,則是一再加害佛陀、且不斷地被寬恕的提婆達多。

公案摘自《六度集經》

反思:

學習佛陀的慈悲,以寬恕的心來待人接物,不為貪、瞋、痴的煩惱所束縛,我們的心便能時刻自在、光明、清淨;心量廣大,寬容慈忍,放下執著計較的心,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如果您從這三個故事中受益,

就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吧!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