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佛說種種法應生不同機


時間:2017/2/7 作者:淨山

我們說末法眾生有個特點,不知恩不報德,很多眾生對釋迦牟尼佛的恩並不了解。

因為釋尊在這個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竟然還能成佛,成佛竟然還能說一個一切世間特別難信的法門,這樁事情那就是稀有啊,稀有的大事因緣。

所以《佛說阿彌陀經》中就用十方諸佛的口吻,讚嘆釋迦牟尼佛在此濁世,成佛、說難信之法來度眾生,「是為甚難」。

從佛的一代時教來看,我們看到佛在法華會上開權顯實,開跡顯本,開近顯遠,《法華經》是這樣一部純圓的經典。

在此經典中講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以一大事因緣。

我們來看這「一大事因緣」,什麼叫「一」?一乘法;

什麼是「大」?一切眾生心體其大無外;

什麼是「事」?就是出離輪迴,圓成佛果之事;

什麼是「因」?一切眾生本具的本覺理體;

什麼是「緣」?諸佛來講經說法就是緣。如果沒有諸佛這個緣過來,我們雖然有佛性,但我們不知道。

所以這「一大事因緣」,其目的就是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開、示」是屬於佛那邊的,佛通過開示,打開眾生煩惱裡面的如來藏,來指示這是什麼,那是什麼。

「悟、入」是屬於眾生這邊的,眾生的「在纏如來藏」中,具有如來全體的性德。眾生在聞聽佛之開示後,他相信有佛性,然後在解、行上契悟,就證入了佛之知見。

佛的知見就是離開一切念,離念靈知,就是出世間的智慧。而眾生有種種的根機,種種的好樂,種種淺深的善根,種種程度的煩惱,為了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就應這個機來施設教法。

本來佛的本懷是要稱性宣說一乘法的,但是眾生沒有辦法相信,沒有辦法理解,所以佛就從實相一乘法里開出二乘、三乘,乃至五乘佛法,這就是八萬四千法門的施設。

佛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是說預備了要講什麼,佛是無念的,是不動的,他的一切教法也是順應眾生的心識、根機、好樂來施設的。所以佛最後說他四十九年沒說一個字,也無眾生可度,這是佛的境界。

無眾生可度,又終日度一切眾生,佛施設門餘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循循善誘,讓我們的根機調熟。

華嚴會上將佛的一代時教用太陽來比喻。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先要照到山頂,也就是要說最高妙的法。這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佛為界外的法身大士宣說。但是我們這個世間眾生,聽不懂、也看不到。

所以佛就得不動道場,分身到鹿野苑,為五比丘宣說四諦法。這就是太陽慢慢地要照到山谷裡面去了,說最低的法。

然後到最後,太陽要落山的時候,它又照到高山頂上。這時候就說《法華經》和《涅槃經》,這樣大乘的經典。

在佛的一代時教裡面,淨土一法是一個特別的法門,在五時說法裡面都有。

在先照到高山的《大方廣華嚴經》裡面,就首先宣說了淨土往生一法,這就是體現在《普賢行願品》裡面。特別在方等時廣為宣說,到了法華時還在說。

所以我們說淨土一法,有別五時,有通五時,五時都有淨土法門的施設。但是淨土法門要稱性說出來,這就要等待機緣。

我們從目前所翻譯出的淨土三經來看,有一個特點,就都是佛觀眾生,待其能夠荷擔、相信淨土一法的時候,他才心懷愉悅地來說。

這一點非常明顯地體現在《佛說無量壽經》中。《佛說無量壽經》在五種原譯本裡面,是同樣一個緣起。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