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太上感應篇圖說129:見他失便便說他過


時間:2017/2/18 作者:田間讀舊書

太上感應篇圖說129:見他失便便說他過

經文:見他失便,便說他過。

【原文】

翩翩公子姓名揚,立散千金若孟嘗。

一旦羞囊渾似洗,舊時狎客笑郎當。

註:人生百年,誰能事事如意,設有失便,或為數之已定,或為變之偶值。若見人遭此,即摘他平日短處,謂宜有此失宜事,是不憫其災,而且幸之,不恤其患,而且快之。存心如此,豈長厚之道乎!

:昔有費公子,其父為顯宦,遺產鉅萬。費賦性豪華,不善營運,門客吳廉極意奉承,嘗呼為信陵孟嘗。豈知財如流水,會有涸時。不數年,家計全空,向之富貴公子變為貧窶寒士,破衣敝履,人皆避之。一日,鄉人有會飲,公子與席,吳廉並不謙遜,竟居公子之左,且顧而嬉曰:「少年不學老來悔,有時不儉無時悔。令先尊遺業甚豐,因君為人不端,至於此極,夫復誰怨?」公子怒曰:「我因好撐臉面,以致蕩產,並非不肖嫖賭,有玷祖宗。爾昔為吾狎客,嘗呼我為孟嘗信陵,今乃為此言,真反覆小人!」拂袖而去。時公子之父雖亡,門生故吏遍滿都中,乃發憤赴京,以門蔭選主事,漸升郎中,外補郡守。回鄉祭祖,依然富貴矣。賀客填門,惟吳廉躲避不至。公子使人強邀之,笑謂曰:「張儀相秦,由蘇秦之一激。我志頹氣惰,已不復有居官之想,非爾相激,焉有今日?理當酬謝,但爾前此席間之言,雖系正論,我得勢之時,何以不說?處順之時,何以不說?只待勢窮境逆,以嬉笑為怒罵,如此存心何異禽獸!從此絕交,請勿復敢見矣。」吳廉懷慚而去,自是不齒於人。

附:班固作漢書謂司馬遷博物洽聞,而不能以智自全。乃固以黨憲故,竟拷殞獄中,視遷之宮刑更甚。范曄作《後漢書》,論班固身陷大戮,智及而不能守。乃曄以謀逆故,竟殞厥宗,視固之得禍更慘。然則前人之事,豈以成敗輕議之乎?(《感應篇集注》)

鹹通中,邠國杜悰節鎮鳳翔,荊南廉訪使秦匡謀大舉討賊不勝來奔。悰以其窮蹙可凌,責令庭謁。既不從,則使吏責之曰:「汝鳳翔民也,乃抗鳳翔軍使耶?」匡謀報曰:「某雖家岐下,少離中土,君制節之日,已忝分符,比從荊南來,遽難趨伏階下。」悰怒,乃劾匡謀擅棄城池,不能死王事,請誅之。朝廷敕悰案治,遂斬匡謀。其日旋風暴作,衝突府幕,悰大駭,疾發,未幾死。(同上)

明漢州王生好指摘人過。其鄰人有喪子者,生斥之曰:「由爾惡極故有此報。」未幾,生之二子皆病,故鄰人復誚之曰:「想爾惡更極耶?」又見其族兄遇歲考列四等生,即指之曰:「文實荒謬,安望優取?」不一科生歲考,竟列五等。族兄亦誚之曰:「想吾弟文更荒謬耶?」人皆述之,以為笑談,此生竟無顏對人。(《覺世篇注證》)

【譯文】

註:人生在世,有誰能事事如意。如果有失意的地方,或者是命中數定,或者是偶然遭遇事變。若見他人遭難,就指摘他平日的短處,說他活該有此失意事。這是不同情他人受難,反而幸災樂禍。不憐恤他人的患難,卻拍手稱快。這樣不良的存心,可不是長者忠厚之道。

案:過去有個費公子,他的父親曾是個高官,留下家產巨萬。費公子秉性豪邁大方,不善於經營。有個門客叫吳廉,常極意奉承他,稱他如古時候的信陵君、孟嘗君。豈知財如流水,總會有乾竭之時。沒幾年,費公子的家財就全空了,過去的富貴公子,如今變成一個貧寒之士,破衣舊鞋,人見了唯恐避之不及。

有一天,同鄉人在一起宴飲,費公子也參加,那吳廉也不謙遜,竟然坐到費公子上席,而且還看著費公子奚落他說:「少年不學,老來會後悔,富有的時候不節儉,沒有了的時候才後悔。你父親給你留下那麼豐足的財產,因你行為不端正,以至耗盡,這能怨誰呢?」費公子大怒說:「我不過因為好撐臉面,所以盪盡家產,並非嫖賭不肖,玷辱祖宗。你過去是我門下狎客,曾稱我為孟嘗君、信陵君,現在卻說這個話,真是個反覆小人。」說完就拂袖而去。

當時費公子的父親雖然去世,但他的門生故吏遍布朝中。費公子就下定決心到了京城,以門蔭做了個主事官,慢慢的升為郎中,又外放做了郡守。就回鄉祭祖,又是富貴了。當時賀客盈門,只有吳廉躲避不敢來,費公子讓人硬把他請來,笑著對他說:「過去張儀相秦,是因為蘇秦的一激。我過去志氣惰頹,本已不復有做官的願望了,不是你拿話激我,我怎能有今日。所以理當酬謝你。但是,你從前席上說的話,雖然是正經話,但你在我得勢時為什麼不說?我順利時為什麼不說?卻只等到我勢窮境糟時,才嘲笑我,辱罵我。你這樣的存心,和禽獸有什麼區別?從此以後和你絕交,再也不想看到你了。」吳廉懷著愧恨而去,從此人們都瞧不起他。

附:班固作《漢書》,說司馬遷見聞廣博,卻不能用自己的智慧保全自身,最後身遭腐刑。到後來,班固因是竇憲一黨而受到株連,竟被考掠死於獄中,比司馬遷的宮刑更慘。范曄作《後漢書》,又譏班固身陷大戮,是有智慧,但卻不能保持操守。到後來,范曄竟因謀逆罪,身死族滅。比班固的災禍還要慘。可見對前人的事,是不好以成敗輕易議論的。

唐鹹通年間,杜悰為節度使鎮守鳳翔,荊南廉訪使秦匡謀大舉討賊失敗,就來投奔。杜悰以為他貧蹙無奈,好欺負,就責令他向自己叩拜參謁。秦匡謀不肯,杜悰就讓小吏去責怪他說:「你是鳳翔的一個百姓,難道敢違抗鳳翔節度使嗎?」秦匡謀回答說:「我雖是鳳翔人,但我年輕的時候已離開此地,你杜悰節制鳳翔時,我也受命領符為官,我才從荊南長官任上來此,不能赴伏於你的階下。」杜悰大怒,就上表劾秦匡謀是擅自放棄城池,不能以身殉職,請求誅戮他。朝廷命令杜悰審辦此案,就斬了秦匡謀。那天忽然旋風大起,衝突幕府,杜悰大驚發病,不久就死了。

明朝漢州有個王生,最好說他人的不是。他的一個鄰居死了兒子,王生就斥責人家說:「這是你罪惡太大了,所以遭此報應。」沒多久,王生的兩個兒子也病死了。鄰居就譏誚他:「想必你的罪惡更大。」又曾看到他的族兄歲考只列名四等,王生就指著他說:「本來你的文章就很荒謬,怎麼能夠取得優等呢?」緊接著王生也參加歲考,竟列名五等,他的族兄就反譏他:「想必我弟的文章比我更荒謬。」人們都互相傳述,當做笑談,王生因此無臉面見人。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