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索達吉堪布:若想獲得究竟快樂的解脫,必須守持清淨的戒律


時間:2017/2/20 作者:妙音居士

舍解道戒繼家業,樂付東流追逐苦,

踐踏禍根妄念頭,刺中我敵兇手心。

若沒有人講,本論每個偈頌都很難懂,因為直接從字面上看,並不像其他論典的偈頌一樣,一看就一目了然。藏文是這樣,漢文也是如此。所以,要理清前後詞句的關係,需要加很多字,否則就不好解釋。

有些出家人已經捨棄或損壞解脫道的根本——清淨的別解脫戒,還俗安家立業,其實這是將快樂的根本——行持善法付之東流,而追逐痛苦的因——造作惡業。按理來講,行善會得到快樂,造惡會得到痛苦,但很多愚笨的人,卻捨棄解脫的根本戒律,快樂的根本善法,整天都處在不如法的行為當中。其原因就是我執分別念在作怪,因此要踐踏分別妄念的頭,刺中我執怨敵兇手的心,以這種方式徹底摧毀我執,和自私自利的心,之後才能獲得解脫。

包括有些居士,本來受持三皈五戒,非常清淨,後來卻因我執分別念太重,屢屢毀犯戒律。有些出家人本來受持清淨的戒律,後因種種違緣心不堪能,遇到對境無法調整自心,最終犯了根本戒,而墮入世俗道中,過得非常可憐!雖然這種自討苦吃的行為,極其愚痴、極不應理,但在煩惱的驅使下,人們卻難以克服。

《法句譬喻經》中講:有一個人捨棄自己的財產、家庭,前往佛陀處請求出家,佛陀當即答應他的請求,讓他作了沙門。之後便讓他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寂靜地去修行正法。三年後,他修行境界一無所獲,心灰意冷地想:我在三年中如此勤苦地修行,卻沒有一點感應,還不如回家見自己的妻兒。於是踏上了歸家的路途。可能就像無著菩薩在雞足山閉關,沒有得到感應,便下山一樣。

此時,佛陀以神通知曉度化他的因緣已經成熟,就化作一位沙門,在路上與他迎面相見。化沙門問:你從什麼地方來?這個地方很平坦,我們坐下來聊一聊。坐下後,比丘說:我在此山修行了三年,一點道相都沒有得到,想回家與家人享受天倫之樂。

此時,他們正好看見一隻久已離開密林的獼猴(應該是佛陀化現的)在曠野遊逛。化沙門問:它來到平地幹什麼?比丘說:有可能它不堪重負,為了逃避身體的痛苦而來此地;有可能它為了自己吃飽、吃好而來此地。他們的話剛剛說完,獼猴便返回森林爬上樹木。比丘又說:這隻獼猴真可憐,它返回森林跟自己的眷屬在一起,又會非常痛苦。化沙門說:你與它一樣,捨棄寂靜地返回世俗,又會重複以前的痛苦生活。說完,化沙門就顯現出佛的身相。比丘慚愧無比,在佛前發露懺悔後,安住正念就獲得了聖果。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第一,修行人在寂靜地修行兩三年或八九年後,沒有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境界,便產生後悔心:到目前為止,我修行了那麼長時間,一點境界都沒有獲得,當年我不應該來到這裡出家修行。這樣的想法完全是錯誤的。第二,在修行過程中,因為魔王波旬的干擾,或後來自心沒有剛開始修道的新鮮感,就容易退失。比如現在社會,很多人剛開始對上師、佛法、解脫,有非常強烈的信心,後來卻逐漸淡化,甚至消逝無跡。

為什麼不應捨棄戒律呢?因為對修行人來講,清淨的戒律是修道的基礎,以世間語言來說,遠離規範行為這一基礎,則無法成辦更大成就的事業,所以佛教提倡戒是根本,以戒為師,這具有無比重大的意義!否則,若沒有受持清淨的戒律,到後來就會發生很多不愉快的事。如《正法念處經》云:「持戒清涼觸,得報甚清涼,愚人不修行,臨終生悔熱。」若守持戒律,無論是今生還是來世,都能獲得清涼,但愚笨的人卻不知道這個道理而不修行,臨終時就會被後悔的火焚燒自己的身心。

鄔金丹增諾吾在《贊戒論》中說:「有些人已經在具相上師前,得受利樂的源泉,如同珍寶瓔珞美飾般的戒律,然而後來卻因喪失正知正念,以損壞清淨戒律為代價,換來了一碗豆粉許的短暫安樂,這樣嚴重的愚痴確實非常可笑……」因此,大家在修行過程中,千萬不能捨棄清淨戒律這一根本,否則,想即生和來世快樂都很困難。

很多出家人,尤其是年輕的出家人,剛開始沒有詳細觀察,就急急忙忙出家,後來因為沒有守護正知正念,遇到一些對境,沒辦法對治自相續的煩惱,就破戒還俗,變得不倫不類。在藏地,很多出家人還俗後,特別後悔、傷心、痛苦,但也沒有辦法,生米已經煮成熟飯。在別人眼裡,也非常不成功,自己也羞愧難當,因為該做的事情沒有完成,甚至做任何善法都沒有力量。

對凡夫人來講,若想守護清淨的戒律,最好不要離開上師、僧眾、道場,若遠離這些產生慚愧心的對境,就很難生起守護自相續的智慧。即使內心暫時擁有這樣的智慧,在魔王的控制下,當自己無始以來的習氣復甦時,也很難用得上。這樣的話,短時間的行為就變成了永遠後悔的因。

本頌也講,若想獲得究竟快樂的解脫,必須守持清淨的戒律,而不能守護快樂的因——清淨戒律的根源,就是我執分別妄念。因為在它的支使下,就會做許多不如理如法的事。所以,在任何時候都要反省自己,不能責怪他人、他事。也就是說,要了知是現在沒有將我執分別念轉為道用,或前世所造惡業利刃輪到自己頭上所致。否則,肯定會做一位成功的出家人,或者居士。而不會今天在某上師處皈依,過一段時間就誹謗、遠離,甚至不願意做出家人、不學佛,變成世間無惡不作的人。

在佛教徒中,現在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若大家都能懂得是自己智慧不夠,極其愚痴,再加上無始以來的習氣非常嚴重,在各種因緣具足時,就會造作許多不願意做的事,那對自己的修行就會有很大的幫助。

恭錄於索達吉堪布仁波切《修心利刃輪釋》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