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賢宗法師:人為天之器,身為道之載(一)


時間:2017/2/25 作者:慧芝

「合一」是一種自在的順遂

我們知道佛教裡面也有瑜伽。佛教里的瑜伽是為了達到自性覺醒這樣一個修行過程,從某種角度講,是為了達到「合一」的狀態。什麼叫「合一」呢?比如,我的意見跟別人不一致,產生了矛盾,這是不合一;冬天出門時外面很冷,我心生抱怨,這也是不合一。當我們不合一的時候,就跟自己的心,跟身外的事物,跟宇宙萬物,形成了一種抽離關係。

修行說白了,它是一個「調」的過程,——不斷把我們的想法、身體,調到跟萬物緊密結合不剝離的狀態,亦即「合一」的狀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修行。

人一旦進入「合一」的狀態——不剝離、不抽離、不游離、不疏離,那是非常舒服的一種狀態——安定,自在,祥和,幸福。反之就非常痛苦和難受。我們可以想想,在生活中但凡碰到問題不順的時候,首先都是由於不合一產生的。我們得病,因為身心不合一或者身體和環境不合一——前者比如身在曹營心在漢,手上做這事腦子想那事,身心分裂,長期以來就會出問題。或者有人得病純粹是由於心理作用,心思太重了,引起病變,也許本來是個小病,但擔心受怕整天整夜睡不著覺,結果小病成了大病,大病成了不治之症,這也是身心不合一造成的。後者例如水土不服,冷熱風濕等引起的各種疾病,都是身體和環境不合一造成的。

還有人企業做不好,也是不合一造成的。做不好,乃因為從來沒有去想別人到底需要什麼,只是一味地給予。人家想要的你給不了,你給的人家又不要,二者抽離,沒有合一,中間存在隔離帶,企業怎麼可能做的好呢?

我們做任何事,順風順水快樂忘我的時候其實都是「合一」的狀態。也許,你根本就沒想過我要達到什麼狀態,但自然就達到了那種狀態——譬如禪宗中的打坐,若總想著我要一念不生、我要什麼都不想,就達不到真正安定的狀態,因為當你想一念不生的時候心中已經生了一念。對自己有暗示有要求,會影響真正放鬆,達到渾然忘我的狀態。所以人在做什麼非常順利的時候,實際上是你的心和環境、乃至宇宙萬物達到了高度合一的狀態,親密無二,主客體不分,那種狀態肯定是非常愉悅、順暢、自在和忘我的。

有空的時候我們好好去參悟一下,是不是這個道理。佛教講八萬四千法門,只是對機的不同,其實修行是萬法歸一,沒有分別,所有的分別都來自於你從哪個門進,有人從這個門進,有人從那個門進,但都可以進入殿堂內部。

轉化就是成長

我們要想達到「合一」的狀態,需要不斷去「調」,——修行通俗地講,是隨時隨地把自己「調」過來。「調」這個詞很有意思,什麼是「調」呢?直接講便是轉換。當我們吃了一樣東西腸胃需要轉換,倘不轉換就完食不化,會得病的。你轉換的好,最終成為營養被你吸收,你轉換的不好,消化不良,甚至要生病。蓮花長在污泥中,卻能開出芬芳的花朵來,這也是轉換——把髒污都吸收轉化成營養了。如果沒有轉換,它就在污泥中爛掉,不可能開出芬芳的花朵。

所以生活中我們要牢牢堅守一個理念:學會轉換。此即修行之本質。人轉換的好就活的好,轉換的差就活的差。如果不能轉換,你會被各種煩惱挫折、苦難不幸吞噬,最終消滅掉。當然也可以說被它們轉換了,這是你沒有轉境而被境轉。

學會了轉換,可以不斷得到提升和改變,使我們處在一種向著正確方向時刻推進的理想狀態,最終就能和你的理想、目標合而為一;倘若不能,便是分裂和疏離的狀態,痛苦,敵對,糾結,不順,諸如此類由此而生,所有不好的東西都會來到你身邊。

對於我們許多人來說,苦難是可怕的,倒霉的,是萬丈深淵。而對另一些人來講,苦難則是他走向成功必備的階梯和鋪墊,為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其實逆境每個人都會遇到,關鍵看我們轉換的能力和技巧。會轉換的,苦難就是他人生的敲門磚;不會轉換的,苦難就是他人生的敲頭磚。

昨天有人和我聊天,說你們香海禪寺這個道場做的很好,是怎麼做起來的?我說,展現在你們前面的是好,其實好的背後有不好。不好是什麼呢,正是我們提升和成長的契機。我們不斷面對這個「不好」,之後它就變成了我們的「好」。實際上我們當初做這些,也是面臨著種種困境和艱難,但我們不斷地克服它,轉換它,因地制宜地制定方針,漸漸就壯大起來了。由此可知,做事可以說沒有什麼秘訣,只是恰當地堅持而已。

一個人想做事情,首先要準備好接受困難、挫折和磨難。有這樣一種心態,才能坦然面對一切遭遇。面對苦難,我們只有超越它,才能轉化成自己的營養和力量。反之,苦難就把你撲滅了,你不吃它它就吃你,一定是這個規律。

大家練瑜伽,要通過瑜伽改變自己的生命。不僅改變生命的品質,還要改變生命的覺性,——就是改變生命運行的方法,使人生走上良性軌道。不是為了練瑜伽而瑜伽。它僅僅使你的身體變得更柔軟、更健康,那是小收穫。關鍵要改變你的思想和意識,改變你的生活方式。

這些都要靠我們去感悟,我們要學會隨時隨地參悟。你能悟了,一切都是修行的契機,山河大地,草木花石,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為人處事,全是修行。這樣就無時無處不在修行之中。不是說我們在這裡打坐才叫修行,念經才叫修行,吃飯不是修行,睡覺不是修行。錯了,一個高人,一個有智慧有覺性的人,他面對的一切都是修行,隨時隨地都在修行。

當人用一顆打開的心去接受萬物時,其實和萬物就是合一的狀態。當然,這種合一的程度有高低深淺之別。合一了你做什麼都很順暢。如果你總在抱怨,看什麼都不順眼,心裡一定非常難受,做什麼也不順,因為這是一種牴觸、不合一的狀態。因此需要我們學會隨時轉化和調整。

人活著的前提是首先要準備接受磨難,也許有的人非常有福報,一生順利,什麼都給他準備好了,不用操心和努力。但這樣的人畢竟鳳毛麟角,而且從佛教因果講也是人家前世修來的。絕大多數人都會面臨各種挫折、困難,——這恰如熬湯,只有經過長時間猛火、文火的燉熬,出來的那個味才很好喝。湯,是這樣熬出來的,人亦如此。一個沒有經過磨難的人給人感覺沒有什麼味道,如果你的一生很順利、很平淡,肯定沒有太多收穫和感悟,對某些問題就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洞見。一般而言,只有經過滄海桑田,才能看透世道人心。所以經事煉人歷事練心,是必不可少的階段。

就像我們同樣到這裡來了,有人發現了美,有人發現了無聊。有人呆在這裡不想走,有人兩三天也呆不住迫不及待跑了。——因為這裡沒有網路,沒有電視,覺得太孤寂。那就是,他和這裡的環境不合一。

只要在任何場合下把自己調到和環境相適應,就能活的很好,肯定不會糾結痛苦。上次我去希臘的時候,那裡旅館不供應開水,餐廳也沒有開水,我們這邊去的人都喜歡喝開水,不喜歡冰水,怎麼辦呢?就和他們商量一下,買一個燒水的電器,自己解決。如果實在不能解決的時候就接受它。所以無論在什麼場合,抱怨都是一個弱者的表現,面對它積極地接受或改變,把自己融入到環境中,是強者的心態。我們修行也是不斷地把自己調到這樣的狀態,去成長,去轉化。其實轉化就是成長。

覺知當下然後安住

現在我們常說一個詞,連結。連結就是關係——你跟萬物是一種什麼關係什麼狀態?瑜伽裡面講身心靈,在佛法裡面講身受心法,在內觀裡面叫四念處。四念處是什麼?觀身是身,觀受是受,觀心是心,觀法是法。又有一種說法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用這種概念來感知。

我們先從身體來講,觀身是身。什麼是觀身是身?我們坐在這裡,有沒有感覺自己坐在這裡?隨時隨地感知自己當下的狀態。或者,你感覺昨天沒有睡好,坐在這裡很難受,或者感覺昏昏沉沉的,或者感到肚子很餓。禪宗有一個思想叫覺察,我們要時刻地觀照自己,覺察自己,看自己是什麼狀態。哪一天你在自己的內心形成這種觀照的力量之後,你會發現,快樂成倍地增加。

我們睡覺的時候,要覺察自己的「心」跟「身」能不能安住下來。如果能,很快就進入了睡眠;如果不能,便有各種情緒、妄念,這些東西讓人失眠。雖然躺著身體不動,你的心卻在動,身心不合一。

隨時知道自己情緒的人,基本上不會得大病,因為他一旦覺知自己的情緒,比如怒火中燒的時候,他馬上知道自己在發怒,那時候怒火無形中減輕許多。痛苦也一樣,當你知道自己痛苦的時候,痛苦已經減弱了。故而經常覺知的人,身體的靈敏度很高。但是我們常人都處在一種游離的狀態,遇到什麼事思想應激反應立馬跑到千里之外了,等回過念來已是事過三秋。好比一般人知道自己在憤怒的時候,已經憤怒了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我們忽略了身體的存在,對身體傷害很大。所以有修行、有覺知能力的人,會在憤怒的第一秒、第二秒就知道了,知道這個事是不好的,然後鬆懈下來。

這幾天我們浙江佛教界有很多會議,什麼靈山大佛世界佛教論壇,還有藥師論壇等等。這些活動,我能推就推,能不去就不去。我能懶懶地活著,就懶懶地活著。現在的人都急功近利,性情浮躁,忙的四腳朝天,焦頭爛額。其實很多時候,忙個不停,你發現並沒有實質意義,我們完全可以停下來,安住下來,不要那麼忙。那種無事忙,無意義的忙,更多只是由於我們的欲望膨脹而已,它驅使著我們疲於奔命,使我們要掙更多的錢,要買更大的房,要開更好的車,要出更大的名,要活的更風光……當目標沒有實現時,很痛苦,當目標實現了,更痛苦,——因為又有了更大的目標。人完全被架空了,成了一個陀螺,一個欲望的傀儡, 無休無止,沒日沒夜。

每到這時我們就要覺知自己:難道我真的需要這些嗎?我所追求的都必不可少嗎?我們的心其實可以安住下來,心安住下來的時候你會覺得舒服自在。好比許多會議,那樣的大活動,我們不是政府官員,不是大領導,在本質上只是一個小嘍囉,去和不去無所謂,何必一定要湊熱鬧呢?上次書院的月秋女士,柯林頓來中國,她也受邀請去參見。她的一件禮服晚上準備好了,結果她婆婆不知道是第二天要穿的,晚上把它洗了。第二天她沒有衣服穿,氣的暈頭轉向。我就對她說:你想想,你又不是政界明星,也不是世界富豪,其實到那裡去只是一個陪襯而已,去和不去都一樣的,你為什麼為了這個事跟你婆婆鬧半個月矛盾呢?真的說實話,當我們不到那個等級的時候,去了只是陪襯甚至連陪襯都算不上。所以沒有必要一定去湊那個熱鬧。好好把心安住下來,看看哪些事是自己一定要做的,哪些事可以不做,這就是最好的生存狀態。

學會傾聽身體的語言

因此說,好好地保持一種覺性,在人生當中,隨時隨地處於覺知的狀態就是修行。就像走路,你要知道自己在走路,腳踏在地上是什麼感覺,風吹過來是什麼感覺。當一朵花鮮艷盛開時,要懂得靜心去欣賞它,用一顆喜樂安逸的心去感受它的美。那你想過沒有,當自己也如花兒一樣綻放的時候是什麼狀態?當你如花綻放的時候,不僅自己光彩照人,別人看起來也非常悅目。包括我們在這裡吃飯,吃的粗茶淡飯,都是素食,但如果用心去感受,你會發現飯也很香的,和大魚大肉完全不同的一種風味,一種無可替代的美妙。

其實修行就是如此簡單,簡單到只關注感知當下的生活,簡單到你的每一個舉動、起心動念,都和周圍的環境,自然萬物合而為一,這時候,你會獲得人生的大喜樂,大安定,大吉祥,大自在。

所以有病的時候不要去抱怨,你一抱怨,這個病就跟你形成抗拒,心中沒有接納,結果更痛苦。如果你能接受它,以後可以和平共處,你的病反而更容易好。有個植物學家曾經講過,在非洲的沙漠裡有一種長頸鹿,——以前別人也把我叫長頸鹿,脖子長嘛——它經常喜歡吃一種樹的葉子,把頭伸上去吃,但是第二年就不吃了,為什麼呢,不是說長頸鹿很謙虛或者很慈悲不吃了—— 而是這樹會分泌出一種味道,到第二年長頸鹿一聞就不想吃了。因之這種樹才不會滅絕,生存了下來。你看,植物都可以調整自己適合環境。從植物的這種生存規律中反過來可以想到我們人,也是一樣的道理。當我們有病的時候,當我們碰到問題的時候,要怎麼去處理、面對?生了病,如果有能力或藉助外力把它消滅掉,當然好,但如果一時三刻不能消滅,要學會與病共存,和諧相處,當我們的心是不抗拒的時候,它對我們的危害是最淺的。

但是一般人從來沒有隨時隨地感受過自己的身體。其實身體自己有一套嚴密的體系,它會說話。為什麼有人到醫院一查就是癌變晚期,不是說他的身體反應遲鈍沒有給他信息,是他自己遲鈍,把這些信息忽略了,沒有潛下心來傾聽身體的語言。

就像我們夏天開空調,冬天開暖氣,身體已經適應了這種機器的、人為造成的「和諧」,你發現沒有,呆在空調房裡,人一出去經常會生病,因為夏天在房間裡很涼爽,人一出去,外面很熱,溫差衝突,身體接受不了,最容易生病。而冬天在溫暖的室內,一出門寒氣侵襲,你的身體一時調整不過來,也容易感冒。再加上長期在這種人為的環境中,人體的應激和免疫力就下降了。因為這是反自然的,看起來今天的人享受現代科技比古時候皇帝都舒服,生活多麼順心,多麼幸福,其實未必,現代的各種疾病也是古人沒法體會的,而古人的各種快樂也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有個醫生告訴我,如今很多保鮮的食品放在冰櫃里,說是保鮮,吃起來副作用更大。因為保鮮的前提是要用防腐劑,防腐劑的寒性超過我們一般食物寒性幾十倍甚至更多,當我們吃下這些食物的時候也吃下了防腐劑。長期吃防腐劑,所以現代人的身體都普遍偏寒。夏天我們可以通過多出汗把身體的寒性排出去,儘可能地不呆在空調環境裡,這對身體是一個保護和調節。因此人一定要跟外在的自然環境天人合一地去生活。

總之,有了一顆覺性的心去感知身體,身體就不會生嚴重的病。而有了這種覺性,即使得了病,能與它和諧相處,也不會覺得太難受。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