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賢宗法師: 如何取捨? 如何懺悔?如何邁向一個全新的自己?


時間:2017/3/4 作者:慧芝

懺悔是告別過去的自己,

邁向一個全新的自己。

今天是2017年第一場般若修煉,我們前面講到《六祖壇經》的“懺悔品”。

很多人認為懺悔是過去做了不好的、罪惡的事情,所以才要懺悔。實際上,懺悔不是我們想像的那么嚴重,應該這樣來理解:就好像當你第一層爬到第二層的時候,所面對的人、接觸的事不一樣的時候,就要告別第一層的人生經歷,進入第二層;而進入第三層的時候就要告別第二層。你想成長,你想改變,你想活出不一樣的人生,就要不斷自我改變和自我超越,就要不斷以新的要求塑造自己,這樣就會發現每天每時每刻都處在不斷自我蛻變的過程。

我們回歸到那句話:現在的你是誰,過去的你是誰,未來的你是誰,都在做什麼?你會發現不同的時期對自己的要求不一樣。小時候把書讀好就行,現在工作了,既要把工作做好,又要處理客戶和工作上各種各樣的問題。方方面面匯集到身邊的時候,原來覺得時間一大把,現在時間卻不夠用。所以,不可能所有問題都能抓到,總要有所捨棄,把時間放在最有意義的事情上面。

如何取捨?有的人隨著自己的喜好來取捨,但是我覺得,你希望你的未來達到什麼結果,和現在的取捨就要有關係。我們經常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都是當果顯示在面前時就無法面對;而菩薩則要在因上努力,果上隨緣。所以我覺得懺悔是告別過去的自己,邁向一個全新的自己。過去不想讀書,現在要想盡辦法讓自己讀書。每天讀《六祖壇經》,每天運動,每天打坐一小時,這都是一種新的開始,新的開始必須是告別過去的自己。每天都想有所成長的時候,每天都要有所付出,不然我們每天都活在過去的自己中。

有的人十年之後走了一圈,但不管他走出多長,最終又回到原點,又一無所有,又重新開始,錯誤一直在循環不斷。那你這個時候有沒有反省過自己,為什麼總是這樣?因為我們不會告別過去的模式。這時候就要有懺悔心,要想盡一切辦法克服自己的問題。當你碰到這些問題,看看內心當中有沒有嗔恨心,如果用平等心、慈悲心去處理,才是最圓滿的。當你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內心不能升起絲毫的嗔恨心,而要把對方想成是你最好的朋友,要用最柔軟和慈悲的心去對待。

所謂懺悔的心是什麼?我們希望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最好的升華,每件事情的發生解決和處理都能得到最好的結果。佛陀曾經講過一個道理:在菩薩眼中這個世間是沒有眾生的。從小到大聽了無數遍,今天才真正明白。如果哪一天在你的頭腦當中,認為“所有人都是佛,只有我是凡夫”也會明白。“行之不得,反求諸己”,我覺得“反求諸己”這四個字就是懺悔,懺悔自己內心的不足,懺悔自己內在的極限,懺悔自己心中的狹隘。你這樣去想,那么所碰到的問題就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自己內在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煩惱、不快樂、不健康?當你內心美好的時候,這個世界一塵不染,海闊天空,無量無邊;當你內心痛苦的時候,看到誰都不順眼,看到別人笑感到比哭還難看,這是你內心的想法輻射到外在,從而增加了內在的痛苦。

我們自心的光明想要去輻射整個世界,這個時候就要學會懺悔,去升華自心。很多人來寺院看到師父禮拜很好奇,其實當你臣服在大地之上的時候,你不是拜佛的人,最偉大的就是你自己。為什麼大海那么大?因為它是最低的,讓所有水都匯集過來,它便成為最廣大、最無盡的海洋,才能成為那么大。當我們把自己所謂身份地位扔掉的時候,就能得到更多,你的成長同時也會無量無邊,這種狀態也是一種懺悔的狀態。

古人講:當你遇到問題,不能再往前一步的時候,唯一能解決的辦法就是謙虛。放低自己,退到後面,不與人抗爭,就能實現自己想要的結果。就像我們今天來到這裡學習般若思想一樣,《心經》哪一個字最多?“無”,所有的字眼都圍繞著這個字。如果你能把這個字理解透了,就永遠站在最高點來俯視這個世界,看待問題。首先要把身體、感情、金錢、權利破掉,當所有東西破除的時候,會不會感到內心無助、空落落的?如果有這種感覺,那你永遠達不到這種高度,因為一聽到“空”是害怕,是恐懼。當把金錢、名望、地位、身體統統拿掉,你會害怕嗎?明天世界毀滅了,明天就槍斃你,你會害怕嗎?如果你害怕,就達不到那個最高點。但是我們反過來看,如果你能不被金錢、地位、名利約束,即便追求無上權利,卻沒有一絲權力的欲望,再回過頭來全力以赴去追求,才能達到最高的境界。我們以前認為《金剛經》的思想是消極的,其實《金剛經》是一部發財經。經常去讀,就能得到內在和外在共同的財富。

“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三輪體空布施、不住相布施,所得將不可想像。我們做什麼事情都在想,剛才我跟你打招呼,你卻沒和我打招呼;昨天幫助你,今天你見到我笑都不笑,你肯定會覺得這個人有問題。你做的事情總想著別人如何回饋你,你在布施的時候總有回饋之心、感恩之心。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就沒有想著有什麼東西給出去,其福德不可思量。無相布施會讓你快樂無窮。你幫助了很多人,做了無數事情,但從沒想著從裡面得到好處,這就是無相的思想。人永遠想著我的身體、我的言行、我的名望地位權力,以及由此而來的一系列東西,大家可以好好地從這裡觀照自己。

般若思想的精髓,就是你的心掛礙什麼,就要破掉什麼。掛礙子女、名利、健康,只要掛礙就要破掉。有個同學跟我講故事,美國的醫療專家曾經研究一個案例,兩對夫妻,兩個男的是同學,同時查出得了癌症,醫生專家通過判斷都活不了一年時間。兩對夫妻採取完全不同的方法:第一對夫妻選擇化療;第二對夫妻把所有財產拿出來,一半捐給基金會,一半給旅行社,讓旅行社安排最好的全球旅行。一年到了,前面化療的丈夫已經離世,後面旅行的夫妻卻還在度假,後來一查癌症沒有了。當你病痛的時候,天天擔心害怕恐懼,你死得比誰都快。做母親的有沒有發現,你越擔心你的孩子怎樣,你的孩子越會怎樣,這都是我們內心不斷給自己的暗示。

我經常跟身邊的人講,有些學佛的人天天在念佛,面相卻十多年依然沒有改變,那肯定修錯了。“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名號,可以給我們無量功德、無量光明、無量壽、無量智慧;念的時候,感覺自己坐在西方極樂世界那朵蓮花裡面,芬芳撲鼻,一塵不染,感受那種狀態,再來念佛,就能和阿彌陀佛相應。

我們碰到很多問題都認為是別人造成的,而真正理智的人會認為我的世界不好,一定是我的人不好。讀懂這個問題之後;你會永遠都在調整自己,人生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你對世界的解讀方式也會改變。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人還是那個人,為什麼有的人活得很好,有的人很快樂、很成功、很智慧,就我痛苦呢?我們很少去找自己的問題。當我們的心改變了,世界就改變了。你解讀世界萬物的原點在改變,自然而然外在所有都在改變。所以希望我們學習般若思想,永遠要回歸原點。你的心,你的思維,不只是來這裡聽課程,而是回歸到生活中去套用。

般若是一切諸佛的母親,生出幸福、圓滿、清淨的你,你從這裡面出來。哪一天你能真正地從內在去反思自己,那你的世界就沒有煩惱。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擁有了無盡的慈悲,你就不會和別人產生衝突,不會給自己增加煩惱。就好像空氣,你把任何東西扔到空氣里,空氣會和你對抗嗎?你拿刀拿炮去扔空氣,空氣會和你敵對嗎?如果我們用炮去打石頭,打過去就又反彈過來。無盡的慈悲不是硬的,就像空氣,任何東西打進去都不會反彈。一個能每天反省自己的人,每天都在成長,反之永遠都在過去的生活中循環。我們把反思總結的這個過程叫作“參禪”。大家記住,參禪會不斷地自我蛻變。禪宗裡面經常用幾句話頭:念佛是誰?聽課是誰?坐在那裡是誰?這句話不能很簡單地去看待,而要不斷地問下去,你是誰?面對子女、父母、行業、政府、國家、世界、宇宙萬物,你是誰?不斷問下去。當你每問一次的時候,你的心就打開一點,就打開一條通道,看待自己的眼光也就不一樣,永遠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和世界國家的關係。

范蠡把越王輔佐起來打敗了吳國,在他最頂峰的時候把所有卸掉,回歸故里。很多人說當成就霸業的時候應該享受才對,但是他把這些都卸下回歸故里。有一個人跟他一樣卻沒辦法卸下,最後被殺掉。范蠡一生三次積累財富,每次散掉,再次聚集。當他把財富舍掉的時候,其他人下次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跟著他。當我們緊緊抓住一樣東西,就不知道把它放在哪裡安全,一天到晚在擔心這件事情。而真正的財富,放在別人口袋裡是最安全的。可能你們聽到這些會覺得師父腦袋進水了,但是真正理解的時候,你們肯定不再是原來的自己。學習般若智慧,要不斷通過般若思想衝擊我們原有的價值觀,重新建立一套思維體系,再來看我們為人處事的每一件事情。我經常講:不是什麼人都有資格講放下。你有本事講放下,但你拿起來多少?你擁有多少?你首先有這個東西,才有資格放下。你一無所有的時候,放下什麼?當你什麼都沒有的時候,想去讀般若智慧,至少要40歲以上,沒有生活積累的前提很難悟透這個道理。40歲之後要不斷問自己問題,人生怎么活才有意義?我的人生已經走過一半,剩下一半怎么走才有意義?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去探尋和追問,設定自己未來的目標和方向。

我希望,我們今天所學的懺悔品,是能站在告別過去,展望未來的高度去面對自己的內心,去尋找自己的道路,去重新塑造全然的自己。所以,修行就像蛇每長一次就蛻皮一次這樣的過程。要想成長,首先要蛻皮。蛻皮是什麼?是痛苦。不要認為成長不痛苦,成長一定是痛苦的,剝一層皮的痛苦更是終身難忘,反而快樂不容易記住。戈壁徒步的過程就是剝皮的過程,越痛苦越懷念。孩子不聽話,最好的辦法就是抽他一頓。這不是教你們虐待孩子,人的身體受到虐待,才會留下最深的印象。當然,要先說一次兩次三次,如果沒用再抽,前面功夫要做足。蛻變要付出代價,不論面臨什麼環境都要學會接受。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