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念佛法門徑中徑又徑(上)


時間:2017/3/27 作者:淨山

念佛法門是徑中徑又徑,下面會有一個比喻,是將念佛法門跟通途教理相比;而念佛法門有四種念佛,又將四種念佛去比較,來體現捷徑當中的捷徑。

我們怎麼去體會持名念佛往生一法是徑中徑又徑?

這句話我們常常會說出來,常常會讚嘆,但是它的原理在什麼地方呢?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它的所以然在什麼地方?我們要弘揚淨土法門,還得要深究一下這些法理。

蓮池大師有句話,叫「鶴沖鵬舉,驥驟龍飛,不疾不行,而速而至,徑中徑矣」。可能我們常常由於看不懂就放棄了。但如果不放棄,咬住它,多思惟,慢慢地多看幾遍,也許你忽然有一天恍然大悟!噢,原來是這個道理。

把這個原理掌握了,一方面你自己的信心就一下子增強了;然後你再去講這個法門,就可以用強大的信心去感染他人的信心。

蓮池大師的這句話,是用一種比喻的方式,又糅合著《周易》的道理,來談這個徑中徑又徑的問題。

首先我們跟通途法門相比,淨土法門就像鶴沖,一般的鳥飛不到的地方,白鶴能夠飛到,但白鶴不能飛到的地方,大鵬金翅鳥能飛到。

就從飛的遠近來看,通途教法要靠自己的力量斷惑證真,就像螞蟻爬高山,就好像一般的鳥飛,能飛到有限的一定距離;但是仰靠佛力加持的淨土法門,他飛得更遠,就像白鶴飛衝上天,是一般鳥兒達不到的高度。

淨土法門當中有觀想念佛、觀像念佛、實相念佛、持名念佛。

持名念佛在這四種念佛當中更殊勝,殊勝到什麼地步?就像大鵬金翅鳥這樣的作用,前面四種念佛達不到的地方,大鵬金翅鳥的翅膀一舉起來,那是摶扶搖九萬里,其翼若垂天之雲,就是不可思議啊。

所以通途教理跟淨土念佛法門相比,是一般的鳥和鶴的關係。淨土法門當中,前面三種念佛,跟持名念佛相比,是鶴和大鵬金翅鳥的關係。

「驥驟龍飛」的比喻也是這樣的。

驥就是千里馬啊,一般的馬跑不到的地方,千里馬能夠如追電逐風,跑得很快,一般的駑馬是跑不到的。這就代表通途教理如一般的馬,而念佛法門如驥驟,即千里馬。

但是千里馬跑的再快,跟龍相比呢,也不如龍快吧,神龍是在天空當中飛的,見首不能見尾的,神妙莫測的。其它念佛方法跟持名念佛相比,持名念佛就像龍飛,神龍飛翔在空中啊。

那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效果呢?這裡還是引用了《繫辭傳》。談《周易》體性的時候,闡釋《周易》以什麼為體而說出來的。

我們東林寺有個聰明泉,就是當時殷仲堪跟慧遠大師討論《周易》的地方,當時殷仲堪就問慧遠大師:「易以何為體?」慧遠大師回答:「易以感為體」。周易以感,就是以感應為體性。噢!這是抓到了問題的核心了。

為什麼慧遠大師受中國歷來的文人士大夫的推崇?他的學問非常廣博。他不僅僅是知道淨土法門,他於儒道釋三家都是大通家。不僅是佛教的大通家,就是國學他也是大通家。所以從這句話來看,慧遠大師對《周易》的本質特點把握得非常準。

蓮池大師也是把這個引用過來,「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易,分三個層面:一個是不易,不易就是它的體性;一個是交易;一個是變易。易要這從幾個層面來理解。

從易的體上來理解,它是「無思也,無為也」,是個無為的東西,離開一切生滅的東西,跟我們的思惟、攀緣不相干的事情,所以它是寂然不動的。

但雖寂然不動,它又不是冥頑的。你用一種中介,比如蓍草,你要問什麼事,一感,馬上卦象就出來了。凶、吉、悔、吝,種種信息就出來了。

一感它就顯現種種的信息,這就「感而遂通,天下故也」。感而遂通就是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一般在世間法當中,你要到達一個地方,一定要走得快,才有速度,一定要行走,才能夠到達目的地。這是我們的慣常思惟,世間法都是這樣的。

但是《周易》的這個感應超越了這個東西啊,不疾而速,你並沒有很快,但已經很有速度;你沒有行走,但已經到達目的地了。這就是感應的神妙。

那麼感應的神妙是什麼?是有它無思無為的寂然不動的一種東西,所以你一感,它就現出信息來。所以這就代表著天下的至神,沒有比這更神妙的,所以呢,我們的語言沒有辦法去思惟、去討論它,但它卻是存在的。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