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香海禪心:齋心一味,修福十種(上)


時間:2017/3/28 作者:慧芝

現在,我想和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分享弘一法師講的十種福報,可以作為我們修行之鏡鑒:第一,虛心。第二,慎獨。第三,寬厚。第四,吃虧。第五,寡言。第六,不說人過。第七,不文己過。第八,不覆己過。第九,聞謗不辯。第十,不嗔。

說到弘一法師,他是中國律宗的復興人,可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流風遺韻,波及深遠,為近代以來不可多得的四大高僧之一。但他在出家之前,原是一個大藝術家,寫詩、作畫、譜曲、演戲,無所不通,無所不精,當時就名滿天下,實在羨煞人也。不過一般人萬萬想不到的是,他正值藝術的華麗鼎盛之年,卻寂然出家。

出家後,他不再是一個藝術家,一改散漫為嚴謹,嚴守戒律,修持律宗,終成一代高僧。

我曾看到有文章記載,弘一法師去別人家裡做客,落座之前都要把藤椅抖一抖。人家很不理解:誒?我的藤椅沒有問題,為什麼要抖一抖呢?當時不熟悉不好去問,後來熟悉了再問,他說,藤椅容易生蟲子,我怕有蟲子藏在裡面,坐上去壓死了,所以要抖一抖。由此之一斑,可以窺見其持戒是多麼精嚴!

在座的每一位,我們於正信佛法的前提下,要想培植自己的福報,就要去借鑑這十個方面,把它當作一把尺子,隨時隨地丈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如是便可以掘開福源,壯大自己的福報。

第一、虛心

一個缺少福報,德性淺薄,不能跟別人很好相處的人,說明他的內心非常促狹逼仄,我執太重,那點僅有的空間只夠他自己心性來生長,沒有多餘的空氣和陽光來涵養別人;相反,一個德土深厚、福報隆盛之人,一定是一個心胸非常開闊,非常包容,非常接納之人,這一類人,他才有綿綿不絕用之不盡的福報。所以《易經》上講「厚德載物」,厚德,方能載物,就是這樣一個原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缺點,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世間萬物正因為有其缺陷,所以才需要成長和修正自己。可是,人往往只看到別人的問題,從來沒有發現自己的問題。這是一種向外看的、本末倒置的觀察法,人,應該反觀自照反躬自責,只有這樣去覺察自己,在修行的道路上,才能不斷成長、進步和自我蛻變。但這是不容易做到的。

虛心,首先是把心放空,心空出來了,方能容納萬事萬物。所以「虛心」的修煉,它應該是個「動詞」,就是不斷地排除自己心中蕪雜之物的過程。當你的心,像虛空一樣無盡的時候,想一想,還有什麼東西可以打擊到你傷害到你?譬如有人手持一把刀,對著牆壁,對著桌子,對著一塊幕布,狠刺過去,可能把它刺破。但是你對著虛空刺,虛空會受到傷害嗎?不會的。那我們與別人交往中之所以能受到傷害,因為我們自己就是銅牆鐵壁,我們自身就是障礙物。人的慣性思維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最重要,最注重自己的感受,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必然造成很多矛盾和衝突。因為你以「自我」為中心,對方也以「自我」為中心,我我相對,狹路相逢,互不想讓,必然造成損傷。很簡單,如果你對著一個影子揮以老拳,即使把你累的汗如雨下,影子也會無動於衷,因為它是虛的。所以在成長的過程中,你若能把自己塑造的像虛空一樣沒有障礙,那麼,任何人都傷害不到你,你也可以滲透到任何地方去。

一個東西之所以能夠成長,是因為它有空隙可以不斷裂變,實際上那個空隙就是虛心。好比人剛生下來那麼一點大,後來不斷擴張、生長,我們的骨頭、頭顱、肌肉、皮膚的細胞都在不斷分裂,蛻變,衍伸,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有空隙供它生長,如果我們把它禁錮到一個木匣子裡,它怎麼生長呢?同樣的道理,人之品性想不斷成長,就要不斷把心打開,騰出空間。

為人處事,經營家庭,或者打拚事業,你希望達到一種理想的結果,首先就要把自己的心修的像虛空一樣開闊無盡,那樣你就可以承載萬物,包容萬物,涵育萬物,還可以站在萬物的至高點上,去看待你自己。站在至高點是什麼呢,從事物的開始看到事物的終結,從你的未來看到你的當下,從一期生命看到無量的生死。當你用這樣的眼光去看待人間萬有時,你就成為這個世間的第一義者,也就是佛法中說的「第一義諦」,第一義諦,是指至高無上圓滿究竟之真理。因為它是從事物的成住壞空,人的生老病死,月的陰晴圓缺,去看待世間一系列變化過程,它的開始和終結。宇宙萬物,儘管紛紜繁複層出不窮變化無盡,可是都由這個簡單的主題貫穿始終,它是一條不變的金線。

倘若任何事物我們都能從這種高度去看待,你會發現,什麼東西皆在你的掌控之列。每一個朝代,有崛起、興盛、衰落和消亡,每一個組織,有肇始、發展、衰敗和彌散的過程,這就像我們人有幼年、青年、壯年和老年,一年四季有春夏秋冬一樣。我們去讀歷史,以這種成住壞空的宇宙觀來攝受自己,體驗生命的過程,我們就發覺自己也在無常的範疇裡面存在和發展,是宇宙的一分子。當你沒有這樣一雙通透的眼睛看待世間時,我們就被世間的很多東西所困擾,走不出來。以後有空了,去跟你的爺爺奶奶說說話,了解一下他們年輕的時候做了什麼,壯年時候做什麼,老了以後又做什麼,現在在做什麼,他們的現在就是我們的明天,他們的昨天就是我們的現在,用這種思維高度來省覺、觀照自己,你就發現,從現在開始,你沒有什麼看不開,沒有什麼放不下。真正地勘破這種假相之後,明白世間不過是一個夢幻泡影的過程而已,一方面常流不淨,一方面常駐不滅,拿佛教的話說就是,知道性空相有,又不離實相,不以空廢有,又不執有礙空。那麼,我們採取的正確姿態應該是:執而不著,活在當下。這就告訴我們要隨順一切,需要注意的是,順其自然並不代表無所作為,順應當下也不等於放棄努力。所以我們要做到不即不離,不住不著;事來則應,事過即靜。

請記住,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就沒有任何人可以給你煩惱。真正地秉持這樣一種理念去行事,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困擾到你?錢鍾書先生說婚姻是圍城,人生也是圍城,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但是我們想想,這個圍城是誰造的?正因為我們給自己設定了心的籬笆,所以造就了思想的圍牆——局限和隔膜。其實人和人之間又有什麼區別,所有的阻隔、屏障都是人為造成的。

虛空的另一層含義是謙虛,與傲慢相對。一個人表現出貢高我慢、不夠謙虛,也是源於他內心暫存的東西太多,以此為是,故而他的內心不夠空靈,盛載不了太多東西。這些東西其實都是「我執」。為什麼說這些東西只是暫時的「暫存」呢?因為你無論擁有什麼,功成名就,財色名利,站在世間緣起法角度看,無不是幻生幻滅,過眼煙雲。在此蝸角虛名蠅頭微利上沾沾自喜,迷失掉自己,喪失了自己清淨的本性,實乃最大的悲哀。

所以在《易經》中,只有一卦六爻皆吉,它就是謙卦。傲慢高山,不生德水。唯有把我們的傲慢之心,不可一世之心,高高在上之心收回來,返璞歸真,時刻保持歸零心態,你才能承載起那種財富、名望、地位和權力,才可以擁有大福報的饋贈。否則,你很快就被顛覆了,這猶如踩蹺蹺板一樣,那些外在的東西越高,你的內心就要越低,這樣才能保持平衡。故而想要培福、惜福,就必須收斂、謙和,用這樣一種「水低為海,人低為王」的姿態去修煉自己,常常使自己處於心虛而能生萬法的狀態。

人常說「唯道集虛」,道是最虛的,由此可以容納一切。它隱而不顯,看上去空落落,就像不存在一樣,但它卻是最強大的,可以主宰一切。

第二 慎獨

我們在家裡打坐,實際上打坐即是慎獨,即是鍛鍊一個人與自己相處的能力。慧能大師說:無嗔就是持戒,清靜就是出家。究其所以,修行要在生活的五欲六塵這個大染缸中浸泡。那麼,打坐的時候,我們心不外馳,清靜,安逸,喜悅,光明,看心觀靜,對境練心,就是一種「慎」的功夫,一種「獨」的功夫。

其實慎獨是古代儒家修煉的基本科目。俗話說:與人相處時守口,與己相處時守心。這很關鍵,有的人獨自坐下來,便煩惱叢生,內心充斥了各種負面情緒,如泉水一樣一股腦往外冒,止都止不住,這便是守心的功夫不到家。《弟子規》說:入虛室,如有人,執虛器,如執盈。意思是,我們的言行舉止都要合乎禮儀規範,進入虛空的房間,像進入有人的房間一樣;手中拿著空的盛物之器,就像拿著盛滿東西的器物一樣。為什麼要這樣呢,以我們凡夫的眼光看來不是很迂腐嗎?其實儒家修身的本質意在告訴我們,有人和沒人都一個樣,你不能有人時文質彬彬,沒人時滿口髒話,公共場合知書達理,私下裡卻像個潑婦。這種修身,就出了問題。

修行,一定要和我們的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的人,有了一點地位,一點名氣,一點金錢,就自我感覺良好,不可一世,仿佛天下人見了他都要向他討好、向他鞠躬一樣。還有的人本來起點很低,通過苦苦奮鬥,好不容易有了一點成績,出人頭地,覺得我就應該揚眉吐氣,高高在上了,便不把別人放在眼裡,對於那些以前不太看中他的人,更是大加打擊,嘲笑挖苦,以解心頭之恨。這樣做的時候,他沒有看清一個事實,就是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無常變遷、流動不居的,有一天,你的金錢和地位可能消失,好比官場上很多位高權重的人,退休後就門可羅雀無人理睬一樣。得到往往是失去的起點。爬的高,常常跌的重,事物的至理從來如此。與其到那一天灰頭土臉,不如現在就給自己留一步退路。再說,那些暫時不如你的人,也未必一直不如你,根據事物的運行法則,物極必反,他們也會有起有落,有起有伏。所以,成功時,對別人好一點,失敗時,對自己好一點,這叫「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不以得失縈懷累心,你就活的從容自在。

一個人,越是成功時,越要慎獨,因為此時,對你錦上添花、稱頌備至的人比比皆是,而忠言逆耳、一心勸諫者稀若麟角。這時候,由於你心花怒放激情萬丈,或者粗心大意驕傲自滿,最容易出問題。好比在月夜騎一匹快馬,你只覺得如詩如畫飄飄若仙,卻不知未知的隱患就埋伏在路途,隨時可能出現。

第三 寬厚

寬是開闊,厚是厚道。合起來就是說,心胸開闊,心地厚道。一個不會斤斤計較,善解人意,永遠以慈悲之心待人的人,我們的身邊如果有這樣一個長者,一個朋友,一個善知識,那麼你是一個有福報的人。

反過來講,若在你的身邊總是環繞著一群小肚雞腸、吹毛求疵、刁鑽刻薄、動輒眥睚必報的人,你就應該反思為什麼會是這樣?佛教講,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也許正因為你是這樣的人,才感召了一批同一頻道者。想想我們自己,平時無形中創造的是什麼環境?對人不大度,不理解,不包容,不寬厚……我們每個人都是風水,你流動到哪裡,就會污染哪裡的氣場,造成一個痛苦、不安祥、不和諧的環境。伸出我們的手看看,上面是手背,下面是手心,手心和手背是一體的,完全不能分離。有手心就有手背,有手背就有手心,不是嗎?所以沒有一個人只有優點沒有缺點,這樣的人根本不存在。因之,我們對待身邊的孩子、伴侶、父母、同事、領導和下屬,是不是也應該以這種心去對待他?只要寬厚一點,不計較一點,理所當然的,人我之間就會融洽快樂。

如今我們的國家講求和諧,具體到我們每個人是不是和諧的?每個人都不和諧,社會怎麼可能和諧。每個人要和諧,首先就是自己的心跟身和諧,眼耳鼻舌身意不產生衝突,和睦相處,團結一致。當你身體健康了,內心愉悅了,就能更快更好地發展。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這樣一個規律,你順應這種規律,就走的更快,你違背這種規律,便寸步難行。所以儒家講「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你要想治國平天下,前提是什麼?誠意、正心、修身、齊家。家都治不好,如何治國?身都沒修好,如果治家?心都沒擺正,如何修身?這是環環相扣的。

哪一天明白了這個道理,你會發現,我們以前碰到的所有問題,都來自於你當下的胸襟。因此,一個寬厚的人,肯定是一個有資本的人。有句話說,原諒別人是強者的表徵。你沒有這個資本,很難原諒別人。沒有這個資本,你怎麼去寬厚,怎麼去善待,怎麼去慈悲,怎麼去憐憫,這些統統做不到。所以菩薩可以做到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四無量心,因為菩薩有過累劫的修行,有本可資。

在生活中,需要學會感恩。一個會感恩的人,肯定是一個寬厚之人。只要懷揣一顆感恩的內心,那個外感的世界就變得溫馨美好。就像很多人向我求字,每一個,我都要向他表示由衷的感恩。為什麼呢,因為有他喜歡,我才有機會去練字,把字練的更好。如果我寫字沒有一個人瞧得上眼,我也許就失去了寫字的動力。事情都是相輔相成的。但是經常有人對我說,師父啊,我幫你做經紀人,讓你把字賣到多少錢,可以聲名倍增。我說這樣的話,你是把我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想想看,一個人只有十斤,你把他吹成一千斤,一個人只有一米高,你把他放大成喜馬拉雅山,實際上都是虛的。看起來是幫我,其實是害了我。

現在我們的商業,就愛犯這樣的毛病。我一直認為,過分的包裝並不是一件好事。你有1,可以包裝成1.5,若包裝成10、100,肯定不行。廣告和包裝只能迷惑一時,不能迷惑一世,裡面水分太多,就成了水貨。人眼都是雪亮的,只要質量好,你的產品賣不出去,產品都會幫你說話,好的產品,勝過千言萬語。賣一件,會變成兩件,兩件,會變成四件,一傳十十傳百,自然而然形成那種氛圍,擋都擋不住。

但是有一點,不管做什麼,我們都不可以獨霸天下,存了這個心,就是貪心。逐利是人的本性,從某種角度講,商人的本質就是逐利,但是過貪,你一定會陷入自己挖成的陷阱中,成為別人的獵物。

我經常給企業家推薦一本日本的書,叫《千年志氣》。什麼樣的哲學和理念可以做到一千年,大家有空了去「參」一棵大樹,從種子,發芽,到小樹,最後慢慢長成一株參天大樹,歷經風雨洗禮,屹立千年而不倒。千年的古樹大家見過沒有?當這樣一棵樹立在我們眼前,我們是不是有種幻化的感覺?因為它經過了多少朝代一直延續到今天,在它面前我們人慚愧得仿佛樹上的吟蟬,只一個夏季就飄忽而逝,從一而終。現在想像一下,在這麼漫長的時間內,它會碰到什麼問題。其實各種各樣的問題都碰到過,小時候怕蟲子咬了,怕人拔了,長大後又有水災、旱災、風災,冰雹雪霜,還可能有地震,長到中途可能有人想把它放倒做家具,做屋梁,但它最終挺了過來,長到今天,成為一株「瑞樹」,成為跨越千年、穿越時空,呼吸過各個朝代空氣、吐納天地精華的一樹奇觀,一種自然精靈的再現。

其實,每一件事情,要做出非凡的成績都是同樣的道理。我們不能理解這個道理時,總覺得別人是幸運的,自己是不幸的。有一次我在高速路上開車,突然,「嗖」的一聲,一輛車從我身邊一閃而過,不見了。等我慢慢開慢慢開,走到前面,我發現它就躺在路邊,已經成了一地零件,出了車禍。當別人快速掠過我們的時候,我們總是很羨慕,按捺不住自己滯後的心,但是往往事後不久,他就出了問題。你有沒有發現,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這幾年,我在商業領域見到了太多這樣的。

比如有的人,本來他有300家店,生意還不錯,經過別人一煽惑,頭腦發熱,說一年後我要擴張到2000家,5年後我要開到全國連鎖,然後,再上市……這樣的雄心壯志當然是可以敬佩的。但是去年,我問他上市沒有,結果他的公司都賣了,做不下去了。這就告訴我們,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快的,好比現在的快速飼養,一條豬,兩三個月出欄,那肉你敢吃嗎?可是大家還在拚命吃。一隻雞,本來要養一年,養兩個月出來,抓起來往地上一丟,嘎嘎嘎,骨頭都折斷了,這也敢吃嗎?你看小孩子,如果幾年一下長到兩米多,他要得骨質疏鬆的,不是什麼好事情,天天給他補鈣吃,不然的話,稍微碰撞一下,他的骨頭就斷了。人的生長有自然周期,你慢慢長,慢慢長,骨頭就結實了。

那麼反過來講,一個企業,今年業績一千萬,明年業績五千萬,後年一個億,如果你是這樣一個企業,就要時刻警惕、小心,這個後果是很可怕的。快速地發展,很容易導致脫節。

如果我們不能看清國內國外的形勢暗流洶湧,不能認識自己身邊的環境時刻潛移默化在變化,你的心還是以前一樣浮躁,急於求成,有了一點成績就被別人吹的暈頭轉向,那問題很快就會來到你的身邊。

《千年志氣》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本商業書,它裡面有個觀點耐人尋味:他說經商就像農民種地,通過一年的辛苦勞作,最終能養活你自己和你的家人,就可以了,這個叫做經商。如果在這之外,你還落得了更多盈餘的錢,那這種人就叫奸商。奸商是商人的變種,本來的商人不是這樣的。

若按照這樣的觀點看,我們現在都是奸商。

第四 吃虧

大家想想,自己人生當中,你吃過多少次虧受過多少次冤,沒有去申辯,不覺得痛苦,也不認為自己窩囊?有過這樣經歷的人,就是高境界者。

相反,有種人,別人稍微得罪他一下,或者說兩句不動聽的話,他就把人家定位成敵人,那這種人,活的越長,身邊的敵人就越多。

不言而喻,一個人,敵人越多活的越痛苦,朋友越多活的越快樂。要想朋友多敵人少,就要學會吃虧。我自己呢,平時想到最多的就是讓自己吃虧。越吃虧,你越有福報。「讓別人欠著你」,這是最好的修行,也是人生的一種大智慧。什麼樣的人才可以做到吃虧、讓別人欠你呢?不難發現,只要是人都不願意吃虧。所以只有那種不計利益得失的厚德之人,具備遠大發展前景的人,他才能做到吃虧。

一個人,他的謙和、包容、寬厚都在滋養培植他的德行,德行高深的人,溫潤如玉,如沐春風,便會有許多人樂於去親近他、擁戴他。你看鄭板橋的座右銘是「難得糊塗」,這個人其實絕頂聰明,所以他說難得糊塗,假如你本來是個糊塗蟲,千萬不要再糊塗,那樣你就一塌糊塗了。所以吃虧是要有資本的,沒有資本的人他吃不起虧,吃一次虧,就捶胸頓足念念不忘糾結半年。

我告訴大家一個秘訣,你若想子孫發達,自己一生過得幸福快樂,建議你每天在自己能看到的地方寫上一句話:吃虧是福。抬頭見,低頭見,讓這四個字時時給自己以加持,給自己以激勵。只要能真正履行「吃虧是福」,最後就一定變成「吃虧得福」。學會吃虧,你將發現,原本很多棘手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別人說你一句你不會計較,別人多沾一點便宜,你也坦然讓利。不僅不會生氣,還感恩他給你一個修福報的機會。

李嘉誠教導他的兒子李凱澤一個生意經,他說你和別人合作,本來可以得八成,你只得六成,把更多的好處讓給別人。最後,來找你的人越來越多,你反而成了最大的贏家。這幾年,我也時常給身邊的人講,不要把你的算盤打的那麼精,太精,對你沒有好處。你要讓身邊每一個跟你有關係的人,想盡辦法使他們得到利益,這樣你的生意會越來越好。即便你在金錢上暫時吃了虧,最後你得到的是人緣,所謂「財散人聚,財聚人散」,這邊得到了,那邊肯定失去,這也是一種陰陽平衡關係。

我總覺得,吃虧是很好的生活理念。也許只有上上智人才能夠理解,只有大福報人才會這麼做。知道嗎,在佛教里,他當你的老公做牛做馬,每天上班,把所有的錢交到你的口袋裡,這個人很可能就是上一輩子欠你錢今生來還的。你不斷地布施、施捨,那些人今生或許沒有一點回報到你身上,但下一生自然而然很多人就圍在你身邊,一起來幫你做事,這也是因果。

你以這種思想去做事情的時候,就有很多人聚集到你身邊,成為你的支持者。佛經曰:「一佛出世,萬佛護持」,意思是,一個佛要來到世間成佛時,其他無數佛會變成他的弟子來護持他。什麼叫護持呢?好比一個人今天做什麼活動,大家都來支持他幫助他。我們家喻戶曉的觀音菩薩,她其實是正法明如來,為古佛再來,在無量劫以前就已經成佛了,為什麼反倒來做菩薩?——就是以大悲願力廣度一切眾生而現菩薩身。

十年前,我來到香海禪寺時,為了利益大眾,我們確立一個項目:用手機發簡訊。最初每個月,發的簡訊金額達五千元,當時一條簡訊是一毛錢。後來我們改發微信,申請了一個平台,每條五分錢,有一個月我記得費用是五萬塊錢。這樣做有什麼結果,記得我剛來的時候,連濮院鎮上很多人都不知道有個香海禪寺,現在,外面很多人都在關注香海禪寺了。我們從一個小小道場能建到今天這樣一個規模,實際上就是我們做的行銷,當然這種行銷不是說你在不斷吹噓我們香海寺怎麼怎麼,讓他們來給你捐款。我們發的都是智慧短語、思想啟迪、心靈的天籟之音,沒有絲毫商業氣息。許多人慕名從全國各地來到我們這裡,記得有一次,一個新疆朋友坐了5天飛機來到這裡,在這裡待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坐飛機回去了。他為什麼要來,就是受到我們簡訊不斷地召喚。你想想,一年三百六十天,每天他的手機都能收到我們微信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感覺。還有一個人本來要自殺,偶爾看到我們的簡訊,打消了輕生的念頭。這樣的事是真實存在的。

有不少人問我:師父啊,這麼多人來,辦那麼多活動,你都不收錢,住也不收,吃也不收 ,這樣下去怎麼能撐的住啊?我說沒關係,香海禪寺永遠吃不窮的,只要你利益社會,利益大眾,能幫助到他們,不用擔心沒有飯吃。所以說不捐一分錢沒有關係,誰也不會記錄你「某某人在這裡沒有捐款,下一次不讓他來了」。反過來講,你有這個資本讓別人欠著你,就是你最大的本事,不要老想著讓別人來還你,我們在做這件事時,也是本著無相布施的理念。請記住這一點:只要你給的起,就說明你是富貴之人。

一個能吃虧的人,首先是個有格局的人,其次,是個有胸懷的人,再者,是個有魄力的人。這種人,他這一生不發達,他的子孫早晚會崛起。反過來講,倘若這一生你很落魄,問題多多,那是你以前沒有做過善事,要麼是你的祖宗沒有積德,「得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虧」,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我們現在社會,在這方面宣傳的特別少,可能很多人不相信。但是你翻一下古書,這方面的記載很多。像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裡面因果報應比比皆是。

總之,在我們的生命當中,你能夠做到吃虧,就是有福報的表現。因為「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這是自然的法則,是宇宙的規律。所以當我們去支持別人,同時也是在成就自己。這種道理,就是吃虧的原理。

第五 寡言

寡言,並不等於不言,而是少言、稀言。我們說話時要考慮這句話有意義與否,如果沒有意義,就別說,有利於別人的,才說出去。所謂言多必失,話說多了,過失常常圍繞著你。

一直以來,我對身邊的朋友講,你讓你的父母學佛,這是對他們最大的孝順。人到一定年齡,退休了,一天無所事事,心裡空洞洞的,就會想兒女啊、孫子啊,還有過去放不下的某個糾結,到了這個階段,心理生理都發現了變化。這時候你讓他學佛,念念佛,既有占心的事,又受益無窮。她念的時候,嘴巴在念,就不會有其他想法,不然天天給你打電話,你結婚沒有?生孩子沒有?你的生意好不好?嘮嘮叨叨沒完沒了。沒事你就讓她去念佛,一念,兒女的事自然就管得少了。讓他們有信仰,這是對他們最大的好處。我有個姑婆,活了90多歲,她的孩子就是我的表叔,是領養的,對她不是很孝順。但她沒有上過心,從來沒有埋怨過自己的兒子。老人家長年茹素,每天飯吃了就去念佛,拜佛,精神生活足夠豐富。所以沒有時間想別的。

我們到了一定年齡之後,最關注一點就是,死了之後要去哪裡?這個問題每個人早晚都得解決。早點解決,你的人生觀點和自我定位就會不一樣。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