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故事

為什麼學佛要發願?


時間:2017/5/2 作者:止盈

有一天世尊頭痛,而且連續三天頭痛,弟子們就思維了:世尊已經證四神足了,怎么能得病了?這是世尊為大家示現的。有一個王子叫琉璃王子,他本來是釋迦族的外甥,琉璃王子的父親娶了釋迦族的一個公主,生下了琉璃王子。但是小的時候琉璃王子就想去釋迦族去見姥姥姥爺舅舅們,可是他的母親從來不帶他回去,所以他就很不高興。

等他長大一點後他就非要回去, 這個時候他的母親就急忙的傳遞了一個口信回到釋迦族說:琉璃王子要去,這個孩子心性不大好,請大家擔待。

於是他們就回到了釋迦族。因為當時釋迦族出了一位釋迦佛,本身他們也是皇族,感覺到自己非常的優越,所以根本沒有看上琉璃王子的父親。雖然是一個國王,但是他們認為比不上釋迦族高貴的血統,於是當國王求親的時候,釋迦族沒有排公主去,而是派了一個下賤的婢女和國王成親。

這樣一來埋下了滅頂之災,當琉璃王子到訪的時候,釋迦族也算給面子接待了他們,但是主要的人物都沒有出現。琉璃王子很是不爽,不過第一次回姥姥家,很高興也就忘了這個事情。不過當他玩的時候,在一個後廚那裡忽然聽到了事實真相,原來自己不是王族後裔,而只是一個下賤婢女生下的孩子。

琉璃王子的憤怒從小就埋下了,在他的心裡總是釋迦族的族人對他的恥笑,他決定要一雪前恥,於是就在他的父親去世後,自己掌握了王權舉十萬大軍,向釋迦族殺將過來。這個時候世尊頭痛示現了這樣的一個災難。於是做為釋迦族的孩子,佛陀怎么能不想救度自己的家人呢?世尊在釋迦族的國境的一棵很禿的樹蔭里座著,琉璃王子帶領軍隊跨過國境線,發現有一個比丘在路邊。在古印度,比丘是第一等尊貴的人,在路上遇到比丘是要等比丘過去的。如果要去做什麼事情遇到比丘是需要改天再做,今天就不能做了,於是琉璃王子就很不高興,但是他知道這是偉大的世尊。

當世尊沒有出家做太子的時候,在4城門出遊的時候,最後的一天在北門遇到了比丘,因為對比丘的尊重,所以沒有去玩,也是這樣的因緣。

於是琉璃王子問世尊:“佛陀您在這做什麼呢?”佛陀回答他:“我在乘涼。”琉璃王子一看,這個樹葉很少啊,怎么能乘涼呢?就說:“不如您到我的國家,那裡有很寬大的樹,可以乘涼的。”佛陀說:“還是自己家族的樹更親切啊!” 琉璃王子一聽知道了世尊的意思,回頭帶來自己的軍隊撤了回去。

如此3次,世尊都讓琉璃王子率領軍隊撤了回去。但是當琉璃王子第4次興兵來討的時候,世尊知道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已經沒有辦法幫助大家了,於是很悲傷。這個時候世尊教下第一的目鍵連,就自己思維:“我不能讓世尊家族毀滅了,我要保住這一脈。”於是就私下選了五百個釋迦族的精英,等琉璃王子的軍隊殺到的時候,把這五百個人裝到自己吃飯的缽里,投放到了天上。

因為目鍵連是神通第一啊,他能把這么難以理解的事情做到。等琉璃王子屠殺完畢後,撤走了軍隊,目鍵連把這個缽放了下來。結果一看,缽里的五百人早已化為了血水。

這個時候目鍵連就去問世尊:“這是什麼原因呢?”世尊回答:“他,在過去釋迦族的國家裡有一個很大很大的湖。有一年乾旱,湖裡的水就快乾沒有了,於是釋迦族的人們都去湖裡打撈魚蝦。他們為了滿足自己的口服之欲,涸澤而漁,把這個湖水全部的弄乾,捕了所有的魚,都被他們吃了。因為湖很大,其中有一條巨大的魚,是那些魚的魚王。那個時候的世尊還是一個小孩子,他沒有去吃魚,只是在魚王的頭上,用指頭彈了三下。”

當這個殺業成熟的時候,世尊亦不可避免的示現了頭痛三日。那個琉璃王子就是當時被吃的魚王,那些兵士就是被釋迦族吃掉的湖裡的魚 這也是釋迦族的毀滅的事情了。

於是目鍵連就問世尊:“我以神通來救他們,為什麼他們沒有遭受到殺害卻也化成了血水?”世尊說:“這就是業力啊!這就是殺業成熟了,業力是比神通力大的。”目鍵連因為是神通第一,當然不願意相信這個事情,不過他又問:“那么業力這么大,比我的神通力都大,還有什麼能比業力大呢?”世尊說:“有的,一切力中,只有願力能大過業力。”

當世尊告訴目鍵連,有一種力大於業力的時候,這個願力,就是這宇宙中最為宏大的部分了。我們學佛都知道四宏願:眾生無盡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四個願,我們常常提在嘴邊,但是真能真實的把這樣的四個願發出來,做為自己的根本願嗎?如果真的把這個願做為自己的根本願,那么我要恭喜這樣發願的人,因為他的心念已經因為這個願力的作用,提升了好大的一個層面,有多高,這我都不知道有多高,不過只要真實的這樣發願的人,都會依這四宏願畢竟成佛的了。

過去也講過,所謂的力,這個詞,完全是科學名詞。但是在三仟年前的佛教已經把很重要的幾個部分都加上力字了,比如願力、定力、念力、慧力。所有的力,都必須擁有的二個量,一個是方向也就是矢量,一個是數量。也就是大小長短強弱等等的具體數量的部分,我們以這些來理解願力,就會知道,這個力是有一個方向目標的,另外會有一個長短強弱的問題,比如說,拿地藏菩薩的大願來說,地藏菩薩的大願,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裡的方向,目標是度眾生,量是度盡。於是雖然很簡單的幾個字,已經把方向和量都完全的展開了,那么當我們發下某一個願望的時候,我希望怎么怎么,我希望怎么怎么,這個願望發下的時候,目的已經定好了,於是下一條件就是到底到什麼時候是願力結束的時候,到底要到一個什麼程度才是願力可以結束的時候?眾生的數量真的是無量無邊,沒有邊際,我們在看地藏經的時候,就會發現,婆羅門女已經把母親度到了天界了,同時地獄的所有罪苦眾生也都往生到天上,得到了大福報了,那么當婆羅門女來到業海的邊上時候,看到的還是滿滿的業海全是罪苦的眾生,無量無邊的沖向地獄。這所有的眾生,都和佛一樣來自宇宙最開始的那些原始無上的大智慧型,所有的生命,所有的世界,所有的物質,都和佛是來自同一的源頭。於是佛所擁有的,我們也一樣的擁有,眾生一樣擁有,乃至草木、花葉、山林、水泉都一樣的擁有了和佛和如來一樣的部分。也正是因為所有的眾生都擁有這如來本性,所以世尊在才在法華經中,為諸大弟子授記當得作佛,而且轉為五百比丘同時授記當得作佛,乃至在為五百比丘授記的時候,其實也已經在給所有的眾生,所有末世的眾生,授記當得作佛了,佛無虛言,為什麼會這樣?真是因為所有的眾生都和佛一樣擁有了這本然的自性,在這個點上,無差無別、大平等、大普等。於是所有的眾生都是佛,所有眾生本已成佛,所有眾生當得作佛,那么我們思維,我要不要成佛?如果總覺得,我做的還不好,離佛還有好遠的距離,那么什麼時候才能不遠呢?這排拒的心念一升起來,怎么能接近呢?

只是因為眾生不願意相信這本然的真相,所以世尊才努力了四十九年,用了相當長的時間鋪墊了小乘的路子和大乘般若的路子,等到大家機緣成熟的時候,才把這個真相指了出來,就算之前做了那么多的鋪墊,依然有五仟比丘們不能信受,退出了聽法席。

所以當世尊在金剛經中,回答須菩提的問題的時候,幾次的討論到,在燃燈佛所。實在是沒有一點點的法可以得啊,為什麼沒有得到,卻得到了授記?為什麼在過去的八百四千萬那由他諸佛都供養承侍了,卻沒有得到授記,而沒有什麼得到卻得到授記了呢?正是因為,本然本具, 哪有什麼得到,哪有什麼失去 ?沒有失去怎么能說找到呢?沒有缺少,怎么能說得到呢?都是本有的,沒有外來的任何一點點啊。所以當我們明白這一層的時候,就知道山河大地乃至6六道眾生,四聖道,有什麼差別呢?本質上沒有差別啊,於是你的願望是被首先滿足的,佛的願望,菩薩的願望,依然是被首先滿足的,於是菩薩用來度眾生。而我們呢?我們怎么用的這個願力?我們努力的用願力相自己的自私進發,而佛菩薩知道這個真相,用願力來度眾生,同樣都是願力,我們沒有用好啊 。

當我們知道我們和所有眾生都是來自同樣的源頭的時候,就要知道什麼是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了。因為佛菩薩和我們是同一體性的,所以才會感受到我們的苦,才會幫助我們離苦,幫助我們離苦就是幫助自己得樂,就是這樣的道理啊,沒有多複雜啊。於是我們要怎么修?如果能頓悟當然很好,可惜現在能頓悟的人實在是不多了,都是根性要差些的了,善根也差些,福報差些,智慧微淺,這樣一來離頓悟已經十萬八千里了。所以我們要借假修真啊,這是所有修行的最根本的套路,你知道這個是假的,但是要藉助這個假的來修那個真的啊。於是我們知道這個色身是假的,但是要藉助這個假的工具,去修那個真的本然啊。怎么去做?怎么才能脫離生死?一定要看的破,看破什麼?看我們周遭的所有的牽絆,看看哪一個是真的?所謂的愛情是真的嗎?今天來個事情,我愛你了,明天來個事情,我不愛你了,後天又出個事情,我還是愛你的,最後有出個事情,這個愛太變幻了啊,這是假的啊。

於是我們怎么能從眾多的障礙中,繁瑣的事情里,複雜的表象中,脫離出來?就是把自己的目光真實的投到足夠遠的地方。在國外有一個說法叫,把你的帽子丟到籬笆的那邊。說的是什麼?就是要說明要用一些手段幫助我們脫離當下的糾結,這個把帽子丟過去,於是自己為了帽子就得走過去,就翻過了自己以為不能逾越的籬笆了。願力依然是這樣的,於是我們把自己的心念,所有的注意力都投放到願力上,其中有一個目標,然後有一個長短大小強弱的量的部分,二個一結合,就會真的帶自己走出來,至於能走出多遠,這個只能看願力的大小強弱了,夠不夠堅強,夠不夠長遠,夠不夠大。所以古大德們看明白這個了,就幫助我們擬定了這4宏願,如果真的發願要度眾生了,就會真的明白,眾生不好度啊。為什麼眾生不好度,因為眾生有煩惱習氣啊,這個需要後得智去破除的,但是這個煩惱習氣是眾生有的嗎?其實自己也有啊,於是當我們真的要度眾生的時候,就要先度自己,先把自己的煩惱習氣修正了與改變了。如果有個人說度眾生,他的煩惱習氣一大把,那么他怎么能度眾生呢?他的煩惱比眾生的還多,他能給眾生什麼幫助?讓眾生的煩惱更多啊,這是度眾生嗎,實際是堵眾生啊。於是當真的發願要去度眾生了,就會發現煩惱習氣要去除啊,這得需要什麼來做?當然是法門了,一個法門來去除一個煩惱,一個法門來解決一個問題,於是自己的煩惱習氣八百四千萬種,怎么樣?要學的法門就八百四千萬類啊,法門無量無邊要不要學?要學啊,因為要幫助自己斷煩惱習氣嗎,為什麼要斷煩惱習氣,因為要度眾生嗎。

所有無量無邊的法門在哪?誰擁有了無量無邊的法門?佛陀啊。於是發願要度眾生,自然會要求成佛,正是因為佛是集大成者,所有智慧 ,所有德能完全具足,所有法門,沒有缺少,那么以這樣的狀態度眾生必然非常的高效啊。於是我們明白了這四宏願,真實的發出度眾生的心來,就會一路走到畢竟成佛的境地,這也是古大德慈悲我們,我們現在很多人不會發願啊,不懂發願,於是古大德再來人,為我們擬下了這四宏願 ,文字簡單,道理淺顯,內涵卻非常的豐富啊。 於是我們看所有的佛經,不外乎這三個字:“信、願、行”。 如果你有弘法利生的心愿,那么就要改一下,信、解、行、證。依然不外乎這信、願、行。於是在所有的佛經里,我們看到這三個字了,我們就算看到佛經要告訴我們的是什麼了,於是地藏菩薩在彼佛前發願,這個願成就了地藏王菩薩。如果我們也能這樣做,我們也會成就為地藏王菩薩啊。這樣一來我們讀無量壽,明白了法藏比丘為什麼發的這個願,怎么發的,這個願都是什麼?我們把他的願當成是自己的願,那么我們的願和彌陀的願就合二為一了。這個願能成就當下的阿彌陀佛, 我們也發這樣的願, 我們就是未來的阿彌陀佛啊。

什麼是佛經?成佛的經過啊,成佛的路徑啊。找到了這本經就是無量7寶匯聚的大寶山啊, 找不到,這只是幾頁紙還可能被人篡改不值一讀的書啊,哪多哪少,自己思維啊。今天用了很長的時間來溝通這個願力的部分,希望大家都能明白,發願就是根本,就是基礎,就是手段,就是路徑,佛菩薩這樣做的,我也這樣做,一定沒有錯啊。如果我們能明白這裡深厚的內涵,就不枉費佛菩薩不斷的示現,不斷的為眾生作演啊,佛菩薩在演戲給我們看啊,我們能看得明白否?我只在佛經里看明白這些,也毫無保留的把這些分享給大家,能遇到、能思維、能跟隨、能努力,這是你們自己的福報具足、智慧具足、機緣具足,如果你能在佛經里看到更深厚的內容,也希望能和我們分享,不要吝法啊。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