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周易》十句話,讀懂天道人道,看透得失禍福!


時間:2017/5/11 作者:善光

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周易》。《周易》這部特殊的經典,在我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儒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的五經之首;道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三玄之冠。自古以來,無數人受到周易的啟發改變命運,今日一起來品讀其中十句話,領悟為人處世之精髓。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很多人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來自上天的保佑是大吉大利的。由此人們就犯了一個最普遍的毛病——相信外在的神秘力量,卻忽視自身的內在追求。而易經的宗旨,是完全以人為本的。易經的首卦為《乾》,強調的是人的自強不息。

與其求神拜佛,不如求自己。比如說,自求口實,自求多福,以及前面說的自強不息等等。「自」,指自己,又叫做小宇宙;「天」,指上天,又叫做大宇宙。

《易經》提倡天人合一。人的小宇宙與天這個大宇宙合而為一,即是天人合一。自佑者,天亦佑之。自是內因,小環境;天是外因,大環境。所以說,大環境、小環境都在保佑自己,當然心想事成、吉無不利了。

我們一生都在追求大吉大利,要記住,重點在自己,不在別人。《易經》一開始就告訴我們,要靠自己,不要寄希望於別人的幫助。所以孔子又講:「不怨天不尤人」。意思是說,我們要靠自己,失敗與別人無關,只是自己沒努力或者沒做好。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吉和凶是相對的、變化的。有些事對於張三是吉,對於李四可能就是凶。這裡面有很多變數,但是當一切都在快速變化的時候,定數只有一個,就是道德修養,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憑良心」。明明可以賺錢的買賣,最後卻虧本了,究其原因,往往是一時惡念。而有的人似乎無所作為,最後的處境卻很好,仿佛是老天在保佑,其實不過是人的善念在發生作用。或許開始的時候是不利的處境,但在善念的指引下卻可以自我修正過來。

天道虧盈益謙,地道變盈流謙,

鬼神害盈福謙,人道惡盈好謙。

「盈」為滿而將外溢;「謙」為不滿而能接受。「天道」是要使盈者虧損而補償不滿者;「地道」也是要使盈者溢出而流向不盈的一方;「鬼神」的本性也是損害盈滿者而福蔭那些空虛者;而「人」的本性也是討厭滿盈者而喜好不滿者。

謙卦是《易經》之中唯一一個六爻全吉的卦象。卦體中上卦為坤為地,下卦為艮為山。謙卦艮下坤上,為地下有山之象。山本高大,但處於地下,高大無法顯示。此用於人,則象徵著他德行很高,但能自覺地不顯揚。

由於天地人神的本性都是虧盈而益謙的,所以對「謙」者是有利的。其所作所為天地人神共佑助之,故能「亨通」。這就是中國人為何將謙虛視為美德的原因。實際上,「謙」的本質含義是一種永不自滿,永遠進取的精神,與退讓消極以及形式上的謙遜骨子裡卻狂妄自大的偽君子作風是不相干的。「謙」者如大海,已然寬廣博大矣,卻位於百川之下而容納百川。

亢龍,有悔。

這句話原意指,一條乘雲升高的龍升到了最高亢、最極端的地方,四顧茫然,既無再上進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憂鬱、悔悶了。

人在做任何事情時,若沒有深思熟慮、顧及後果、考慮種種可能與變化,那麼得到的將是失敗或慘禍。「亢龍,有悔」,啟示我們,做任何事都要知進知退,既要前進,又要為自己找好退路。否則就會有兇險。

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這是「坤」卦爻辭。正直仁信,原則處世,宏大包容,依此處世,不學世俗那套也無不利。

直,正直的仁信;方,很有原則地處世;大,宏大包容的心胸懷,表示立位正直、居體端正、胸襟寬方、包攬萬物的形象。「不習無不利」,不學習世俗的那一套也不會不利。「不習」之「習」,是人為故意雕琢的意思。就如王弼所說:「不假營修而功自成」,強調自然的品質,反對虛偽驕飾。

天地不交,否。天地交,而萬物通。

「否」和「泰」,都是《易經》上的卦象。「否」的卦象是天地不交,「泰」的卦象是天地相交。

天地之氣互不交通,萬物不生,這是大凶之卦。只有天地之氣相交,萬物才能生長,世界才會亨通。這就是大吉。這啟示我們,做人做事都要學會溝通。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天與地溝通交流,萬物才能生長。人與人相互溝通交流,社會才會充滿生機。交流是個廣義的用法,比如我們讀書、學習,也是一種溝通和對話。因此,無論我們做人做事,都不要把自己限制在自己的「小宇宙」里,一定要和家人朋友交流,要和古人交流,和不同年齡段的人交流,和外國人交流。只有這樣,我們的世界才會更加豐滿而多彩。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

沒有平地不變成山坡的,沒有去了而不回來的,在艱難困苦中應堅守純正,必然會有好的結果。

世界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變化,人生的艱難困苦雖然不能避免,但卻可以轉變成平坦的大道。《易經》要我們懂得在艱難困苦中保持忍耐和貞正之心。無獨有偶,《論語》中記載孔子被困,已經沒有了糧食,他告訴弟子們「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君子身處困境,能夠堅持自我,熬過去,而小人卻不懂得堅持原則,一遇到困難只會變節和逃避。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尺蠖(一種無脊椎小蟲)把身體彎曲起來是為了伸長;龍蛇將身體蟄伏起來,是為了可以繼續生存。

《周易》從尺蠖和龍蛇中,看出世事興廢中的人生起伏——為了長遠的發展,暫時委屈以求積蓄力量。有副對聯便是最好的印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蹇」是《周易》第三十九卦,原義為「跛」,引申為困難、艱險,行動不便。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個人都會經歷「時運不齊,命途多舛」的時候。面對蹇塞的道路,《周易》告訴我們,要學會「反身修德」。

「反身修德」就是說,當我們陷入困境,首先應該反思、自省究竟我們做錯了什麼才導致這樣的結果。

君子以正位凝命。

正位凝命,指擺正位置,凝聚力量,以完成自身使命。

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擺正身姿,集中精神;不偏不倚,有厚重、端正之相,用於比喻靜坐中的心態和姿勢。曾國藩就曾為自己立下課程十二條中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鎮。二是以正念、正心立身於正確的地位,凝聚力量,穩健做事,完成自身使命。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擺正位置,凝聚力量,完成自己身上的人生使命。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