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明如居士:畏懼業果


時間:2017/5/12 作者:頓解

我們知道,鳥兒之所以能夠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根本離不開空氣的作用,可是鳥兒卻很難認識到空氣的存在;魚兒之所以能夠在水裡無憂無慮地游來游去,根本離不開水的作用,可是魚兒卻很難認識到水的存在。同樣,世間萬事萬物之所以能夠存在,人之所以能夠思維、說話、行動,根本離不開心性的作用!心性雖然像空氣一樣無形無相,像水一樣無色無味,可是卻周遍萬法、無處不在。我們無時無刻不生活在其中,一舉一動無不是因為它的存在才得以實現,可是我們卻一無所知、渾然不覺!這都是因為人們習慣於生活在自我的妄想情慮之中,被自己的妄想情慮所包裹、蒙蔽,而對無處不在、無處不顯的心性熟視無睹。如果我們能夠息滅自心的一切妄想情慮,如虛空般的心性就會自然呈現出來!此時,我們就會真切體會到《心經》中所說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諸法空相”,也即心性。遺憾地是,我們一剎那也不願意停息自己的妄想情慮,致使我們對無處不在的心性成了“睜眼瞎”。所以,《楞嚴經》中說“歇即菩提”,六祖大師教誡“不於境上生心”,布袋和尚《插秧歌》中說“六根清淨方為道”,慧開禪師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這些法語都是叫人們歇下內心的妄想情慮,去體驗當下如如不動的心性的!

我們知道,只要鳥兒的翅膀扇動一下,無形無相的空氣就會立即反彈一個作用力,將鳥兒抬上天空;只要魚兒的尾巴稍微擺動一下,無色無味的水就會立即反彈一個作用力,使得魚兒可以在水裡遊動;同樣,只要我們的心中一有妄想情慮,嘴巴一張口說話,四肢一舉手投足,心性就會立即受到作用,形成一股“業力”,這股“業力”會決定我們未來的身心世界——善的身口意會創造美好的未來,惡的身口意會鑄就痛苦的未來,這就是宇宙間最深奧最幽隱最無欺的業果定律!

《道德經》中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裡的“天網”實際上就是心性的另外一種說法,因為從亘古以來就恆常存在,且如虛空一般通透無礙,故稱為“天”;因為將世間萬物以及一切有情籠罩、網羅在其中,故稱為“網”;“恢恢”是形容心性廣闊無垠;“疏”是指心性幽隱而深邃,難以被凡夫認知;“不漏”是指心性一定會執持、記憶身口意所造作的任何業力,並在未來變現相應的身心世界,這件事不會有任何遺漏。

“天理”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個辭彙。所謂“天”,也是心性的另一種說法,因為心性確實如天空一樣廣大無邊、通透無礙、含裹萬物;心性之上的“理”,就是業果規律!所以,“天理”實際上就是業果規律的另外一種說法而已。“天命”也是古人常用的一個辭彙。所謂“命”,是指的心的運作軌跡、運作規律,所以天命實際上也是業果規律的另外一種說法。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意思是說,君子之人有三種畏懼:一、畏懼業果規律;二、畏懼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為眾生謀福利的“大人”;三、畏懼聖人的教言。而小人因為不知道無欺的業果規律,所以不僅對業果規律無所畏懼,而且還會蔑視賢善之人,侮辱聖賢的教言。孔子這裡所說的“畏懼”,是指因為畏懼痛苦,而對造成痛苦的因小心翼翼之義。其實,孔子在這裡所說的三種畏懼,其本質都是教誡人們要畏懼天理——也即業果規律。因為為眾生謀福利的“大人”,實際上在遵循著天理取捨自己的身口意,如果我們隨隨便便對其加以詆毀、誹謗、損害,就等於違背了天理;此外,所謂聖人之言,從本質上來說,都是揭示業果規律、讓人們通過取捨善惡而實現離苦得樂目標的教言。聖人的教言就是天理,揭示了宇宙間無欺的規律,任何人違背了都會受到天理的懲罰。

佛經中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意思是說,菩薩對造成痛苦的因——惡的身口意深生畏懼,因此絲毫不敢造惡;而愚痴的眾生由於對業果一無所知的緣故,所以在平時無所畏懼,大膽地行持著各種各樣的惡業,他們只有在惡報降臨的時候,才會產生畏懼。確實,看看現代社會中的不少人就是這樣的。有些賺了錢的暴發戶,內心傲慢橫生,不可一世,殺盜淫妄等惡業無所不作,這些人心中的潛台詞就是“我有錢我怕誰?”;又有些手上稍有權力的人,利用手中的權力無惡不作,這些人心中想的是“我有權我怕誰?”;又有些既無金錢又無權力的惡人,乾脆赤裸裸地露出邪惡的本性說“我是流氓我怕誰?”這些人是否真的像聖者證悟了空性之後那樣“無掛礙故無有恐怖”了呢?絕對不是!當醫生將癌症報告單交給為富不仁的大款時,這些人開始畏懼了,他們常常聲嘶力竭、可憐巴巴地拉著醫生的手說:“醫生,我有錢,我有很多錢,你救救我吧!我還想活下去,我不想死!”當那些不可一世的貪官被“雙規”時,他們的內心就開始顫慄恐懼,而且徹夜難眠了;而那些作惡多端的流氓,在被執行槍決時,畏懼得甚至連站也站不住。所以,沒有證悟心性的凡夫,宣稱自己什麼也不怕,只是自欺欺人的狂妄之語而已。事實上,在此天地之間,有一個所有人都必須畏懼的對境,這個對境就是業果規律!

佛經中說:“不見後世,無惡不造。”誠然,當一個人對業果定律一無所知的時候,其表現就是無所顧忌、為所欲為。實際上,業果定律並不是一個我們怕就存在、不怕就不起作用的規律。既然是存於人們身口意之上的規律,就會對一切人一切的身口意都起作用,不會出現漏失、不周遍的情況。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中說:“我們斷惡行善的心往往很疲軟,意志力薄弱,不能在人事、環境中保持操守,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何在呢?如果不能找到病因,心就不可能轉變;相反,若能找到病因,在因上對治,自心決定會轉變。那么病因究竟何在呢?就是因為缺少由數數思惟所引起的定解。在沒有思惟業果之前,人都是處在一種愚痴的狀態中,體現為身心行為大膽放逸、盲目任性。若能針對此因對治,在因上反覆如理思惟業果,引生不可奪的定解,那么,一切身口意三門所作決定會被這個定解所攝持,而不被任何邪師邪說所動搖,即使身處萬人造惡的環境之中,也能堅持原則,潔身自好。所以,如理思惟之後,將令身心轉入謹慎取捨的穩固修行之中,從此知道畏懼業果、防護身口意三門,而有一番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氣象。”又說:“如果不能對業果生起定解,身心的種種惡行從根本上便沒有能遮止的方便,而以邪分別認為可以隨心所欲、不守規矩,或者認為可以不勞而獲、僥倖取巧,可以不負責任、不顧他人、社會及後世。為什麼會這樣顛倒錯亂呢?從根子上說,就是由於對業果無知。因為真能信受以業決定一切苦樂,則不需他人管制,自心會自覺地趣入一切善行之中。對業果的勝解信,具有一種統攝的作用,它會在一切境界之中引導你、攝持你的行為。如此一來,生生世世行為的大原則就可以建立起來,從此一切行為都會自覺隨順著因果的正道而取捨,不再隨順邪說,不再猶豫不定。”

獲得安樂是一切眾生的根本所求,畏懼痛苦是一切凡夫的本能。每一個想遠離痛苦的人必須明白,尊重業果、畏懼作惡,是遠離痛苦的唯一方法!

摘自《放生心語》(明如居士 著)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