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濟群法師:從發願到回向


時間:2017/5/12 作者:如是

回向是和發願相呼應的,是將自己所做的每件善行,所獲的每分功德,回施法界一切眾生,同證菩提。它既對修行成果的鞏固,同時也能將有限成果增值為無限。

發願相當於儒家的“立志”,是對人生目標的確定。這種目標是經過思考和抉擇的,並不是像通常那樣,只是欲望和習俗的產物。

我覺得人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沒有想法,稀里糊塗地過日子;二是雖然有崇高的想法,但沒有勇氣去實施;三是有崇高志向並能身體力行。對佛法修行來說,明確目標並付諸實踐後,還要將所修功德指向這個目標。所以,回向就相當於儲蓄,能使我們的功德法財得以增長,乃至無限。

為什麼有限之行能轉化為無限?關鍵就在於我們的心,在於我們是否具有無限的發心。就像乘法,一個再小的數字,若乘以無窮大,結果都將成為無窮大。反之,任何有限的數字相乘,結果哪怕再大,仍是有限而非無限。

一般人往往不注意發心的作用,事業雖然做得很大,卻是以有限、有漏,甚至是貪著而充滿我執的心去做。這種做法只能是成就我們的凡夫心,雖有所得,也只是人天福報,決非菩提資糧。

從修行角度來說,重點不在於事情本身,關鍵是本著清淨利他之心,同時盡己所能去做。達到盡心盡力兩點,結果就不重要了。如果心態不正,或態度不認真,即使做再大的事業也是不圓滿的。

佛法強調眾緣和合,個人努力只是眾緣之一,但無法決定一切。客觀上的成果,有時並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對於做事者來說,只要能盡心盡力即可。至於實際成敗,有時也取決於眾生共業,不可強求。如果把心態做壞,即使暫時獲得成功,也是得不償失的。這種現象在社會上非常普遍,教界同樣有類似傾向。雖然事業做得很大,卻做得很執著,做得放不下,這就和修行本意相違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