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改造命運以因果律為依據,自然趨吉避凶


時間:2017/5/18 作者:仁澤

改造命運以因果律為依據,方法是:認識一條苦因就改一條,認識一條樂因就修一條,由此自然趨吉避凶。反之,不見自己過,或者知而不改,都不可能改變命運,因為:因上意樂、行為不轉變,果上絕無命運可轉。

以前的種種好象昨日死,今後的種種猶如今日生,這是義理再生之身。

“義理”就是真理、就是法。“義理再生之身”,是和真理相應而再造的生命,也就是慧命。

有些人不認識真理和生命的關係,不了知新生命要通過法來塑造的。他們認為:義理只是書本上的道理,和自己的生命沒有關係。

其實大有關係。就流轉生死來觀察:從根源上看,凡夫人正是因為不了知因果和空性的真理,才受無明的支配,造作罪業、耽著生死、自私自利,結果變成惡趣之身、輪迴之身和小乘之身。這些具有痛苦和缺憾的生命狀態都是因為沒有和真理相應而造成的。反之,明白了真理,身、口、意的行為與真理相應,由此出現的新相續,就是再造的新生命。

分別言之,與因果的至理相應,內心趨入十善業道,努力斷惡行善,這是義理再生的下士之身;認識四聖諦,發心出離生死,趣入解脫道,勤修戒定慧,這種新相續是義理再生的中士之身;緣眾生苦興大悲憫,發起為利有情願成佛的菩提心,由此趣入智慧方便雙運的大乘道,這種新相續是義理再生的上士之身。

所以,對聖法有了勝解,安住於勝解的生命,才是義理再生之身,也就是法身慧命。如果對聖法沒有勝解,充其量只是一種染污之身。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數;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

血肉之身尚且有它的定數,意思是這個有漏身由業和煩惱而來,受前業的支配,有它決定的命運安排。而義理之身是安住於勝解如理修行的身,更是修一分正因,召一分善果,步步有切實的感應,怎么不能格天呢?

與業果的義理相應,能轉惡趣為善趣,顯現人天的吉祥;與四諦的義理相應,能轉生死為涅槃,顯現寂滅的安樂;與大乘義理相應,能讓客塵消歸法界,現前無住大涅槃的境界。所以,與真理相應,能閉惡趣、出生死,轉染成淨,轉識成智。到達究竟時,滅一切障礙,轉依為純一真如,則是徹底的格天。

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太甲是商朝的皇帝,早年胡作非為,後來在大臣伊尹的教導之下,改過自新,這是他後來對伊尹所說的感激之語。

“天作孽,猶可違”:就是過去造的惡業,現在能懺悔改過,還是能轉變。“自作孽,不可活”:就是明白道理還去造惡,那就不可救度。

為什麼說“天作孽,猶可違”呢?如果業不去轉變,果報自然是不會變的,命運確實也改變不了。但業果畢竟只是以因緣造成的有為法,只要在成熟果報之前,積聚相違的因素,就可以讓業報轉變、減弱,甚至徹底遮止果報現前。如果已經成熟而感受果報,只要隨緣順受、不造新惡,並努力行善積德,也能讓果報提前受完,苦盡甘來。

譬如說,過去造了殺生的罪業,現在疾病纏身,短命多病。自己能猛利追悔,發誓以後縱遇命難也不殺生,同時依靠三寶的加持,修持懺悔法門,發願生生世世愛護眾生,並且也大量放生,放生就是在幫助眾生減少當下被開膛剖肚的痛苦,延長它們的壽命。這樣種善因絕對能極快上的使重業轉輕、輕業消盡。

過去殺生,在識田裡種下了殺業種子,現在能截斷殺業的相續,好比種子沒有水滋潤就不會成熟一樣,殺業不會增長,再依靠三寶的加持力量,並大量放生就可以對治殺業。

如果殺業已經成熟在自己身上,一方面隨緣消業,觀想代一切眾生受苦,另一方面努力懺悔、修善,殺業也終究會消盡的。

但是如果不改過自新,還繼續殺生,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比如,中毒之後,不去排毒還繼續服毒,那縱然藥師佛到來,也無法救護。

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永”是永遠,“配”是符合,“命”是講天心,也就是因果律。

這一句是說,一個人的行為永遠要符合因果律。平常自己看念頭,是善,就讓它圓滿,是惡,就馬上遮止,這叫“永言配命”。只要還有分別心,任何行為都會對自己造成利益和損害,是善會帶來安樂,是惡會現前痛苦,小到起一念,都是在種禍福的因。所以,我們應當行為謹慎,每天防護自心,身不作惡行、口不說惡語、心不起惡念,就是自求遠禍;身口意處處行善,利益他人,這樣攝集福德,是自求多福。

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汝今擴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孔先生當時算你無功名,命里無子,只是根據你的宿業預測的結果。你現在擴充德性,努力行善,多積陰德,這是自己作的福德,怎么會不受用呢?決定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德性就是善心,逐漸把善心加深拓廣,使賢善的意樂日益清淨廣大,就是擴充德性。“陰德”,“陰”是行善不顯露、不求人知的意思。

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凶何可避?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汝信得及否?

《易經》為君子謀劃,目的是讓人“趨吉避凶”。如果命運是常法,那就無法改變,無吉祥成了永遠無吉祥,趨吉也是枉然;有凶禍成了永遠有凶禍,想避也無可避。事實卻非如此,所以《易經》開章第一義就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對此你信得過嗎?

這個趨吉避凶的道理,我們按照因果規律來解釋:

如果不加對治,惡業絲毫不會空耗,當然要在自己身上成熟果報,但是以四力懺悔積聚對治,災禍也就消於無形之中。另一方面,不積善也無法召來吉祥,以三殊勝修善,必能迅速趨向吉祥,不但現世的吉祥,連後世的吉祥、解脫成佛的吉祥,也都可以趨向。

積善是因,餘慶是果。“餘慶”,是指在後代身上顯現的吉慶。祖宗積德深厚,家族必然興盛。

經過這一番教化,深信可以造命。由於相信,就有日後的實行。總之,反覆思惟業果,信心就會生起,有信心就有欲,有欲就有精進,從意樂到行為到結果,有這樣一條緣起規律。種善因,得善果。

此文若有錯謬,我皆懺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共修善法,得大自在!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