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擴大自己的財富,有舍才會有得


時間:2017/5/22 作者:仁澤

大家都想有錢,那麼我們來看看取得錢財的因果公式:

舍(錢財,種子)+職業(助緣)→得(錢財,果實)

所以「捨得捨得」,有「舍」才會有「得」。懂得了這個因果,我們才有機會得到錢財。

我們做了很多事,打工、做生意、偷搶(幹壞事)等等,為什麼得不到錢財,就要看看我們有沒有種「種子」了。不種「種子」就盼望收割,盼望天上掉餡餅,天底下沒有這種好事情!

古語說: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這句話是說明,如果你有種「種子」,就只要靜心等待機緣的成熟,自然會有所「得」,不需要花很大力氣;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種「種子」,只會想盡各種辦法去求,出十分力,才得一分結果,白白浪費了力氣,冤枉!如果你沒有種「種子」,就拚命去求,自然不會得到。若果還犯了國法,把自己弄進了牢房那就更「冤枉」了。不明事理真是可怕啊!

明白了以上的道理,我們來研究這個「舍」字。

實驗:送一份禮物給朋友。觀察:當時自己的心理變化。注意:送禮時對朋友說了什麼話。再觀察:禮物送出後的心理變化。

以下是三句可能送禮時會說的話:

話語1:小小禮物,不成敬意。(心想:希望我的事情能辦成)

話語2:我送這個禮物給你,你不要弄壞,不要給別人。(心想:我對你那麼好,看你以後怎麼報答我)

話語3:這個好東西我用不著,您拿去用。(禮物送出後心裡沒有感覺)

……

如果你說了第1和第2句話,那麼這個禮物你還沒有送出去,你只不過做了一個送禮物的動作,這個「物品」還在你的心裡。

以上實驗是為了說明「舍」要從心裡「舍」,並不在乎於你做了什麼動作。真正的「舍」是不求回報的,心裡沒有感覺的。

就那麼簡單,我們就種下「舍」這個「種子」了。懂得了這個道理,希望您的心能常「舍」,多「舍」。

提示:我們現在做生意的投資款,不是種因,是助緣。你的錢財是做捐獻、慈善活動用的,是種子,是種了因。

為什麼心要常「舍」呢?你有沒有見過種地,播一次種一輩子都有得收嗎?不一定吧!有些品種每播一次只有一次的收穫,如果還要種不同的品種,就要按節氣播種了。明白道理後,我們就要常常播種,收穫必定豐富。

我們走在街上,有些乞討人向你乞討,你首先要明白,這些乞討人是不種因(沒有受過教育),得的是貧困果。我們不應該學他們,要引以為戒;心要常舍,給他們一兩元錢。至於這些乞討人拿這些錢財去幹什麼,或者他們是否真的貧窮,那是他們自己的事,與你無關了。也就是說,「各人因果,各自承擔。」你做的是好事,他們做壞事與你無關。不要因為他們是裝著貧窮,你就斷了種好因(結善緣)的機會。

另外,要明白我們所謂的財富是五家共有的:水、火、官府、盜賊、敗家子。是什麼意思呢?你辛苦得到的財富,會被洪水、大火、大風、地震等自然災害奪走。如果你得錢財時,所做的助緣不正確,偷搶貪污所得,會受到國家法律的制裁,錢財被充公。如果你經常想偷搶別人的財物,所造成的惡果是你的錢財經常被人偷搶。如果你很不幸,沒有受過公民教育,不知道怎麼樣教育你的下一代,養出個敗家子來,那麼你的錢財會被揮霍一空。

不單只如此,你的壽命有限,無法與你所擁有的財物永遠相守。

所以如果你比較有智慧,你的世間財就不要積得太多,經常拿去施捨比較好。越舍越多,捨得快來得快。如果你現在為兩餐而奔忙,就要從現在起,心中常生施捨之念,你至少將收入的2.5%拿出來作捐獻。

我們常常做了一些捨不得的事情而自己不知道,舉一個小小的例子來說明我們的心理活動:

我們出門上了公共汽車,一元錢。如果剛好你沒有一元錢,只有一張十元。你會不會放十元進投幣箱呢?通常我們的習慣是不會放進去(放進去的通常被人稱為傻瓜),而寧願下公車去打的士。感覺我的十元錢沒有白花,享受了一番。其實這種用錢方式就造成了往後得錢財的因果,如果你放十元錢進公共汽車投幣箱,心有「舍」意念,那你就是種了9元錢的種子。十元錢若是打了的士,你是享受了果而沒有種因,不捨得的心還增長了。

提示:舍的時候不太樂意,得的時候也會困難。這是我們現在為什麼來錢那麼困難的原因。

我們的心裡有思維習慣,可以花幾百上千元買個手機,買菜多幾角錢會捨不得,老是想著小數目怕長計。你今日之會貧窮,就是這些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小事情造成的。

將不將這些不能夠永遠相守的錢財去換取好的命運際遇和福氣,這筆帳就只能留您自己去算了……

此文若有錯謬,我皆懺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共修善法,得大自在!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