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賢書:北京龍泉寺沙彌日誌(64):無限生命


時間:2011/2/15 作者:閒月

沙彌日誌(64)

賢書:北京龍泉寺沙彌日誌(64):無限生命

我建議讀完這篇日誌之後,我們再回過頭去讀恩師在龍泉寺早齋開示中的「無限生命」那一篇,講於2010年7月30日,五觀堂。

我狠狠地啃了啃這一篇,幾乎都要啃掉了大牙,才啃到一點點竅門,但就是這點竅門,卻讓自己非常非常地傷心,因為,這個距離似乎太遙遠了。

「無限生命」,我最早的理解就是上一生,這一生,下一生,生生世世,早期可以這麼理解,但師父似乎開始破這個理解,凡夫嗎,一思維肯定就出錯,所謂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所以,就要立一個,再破一個,再立一個,再破一個。

師父講的無限生命是「沒有局限的生命」。

我覺得,命門就在這裡,這七個字就是讓我傷心透頂的七個字,因為如果我能夠體察到這個「沒有局限的生命」的話,我就犯不著羅里囉嗦地寫這麼多漢字了。換句話說,我要是能夠讓自己的生命沒有局限的話,我就……當然,我肯定不能讓自己的生命沒有局限,但我可以倒過來推演一下究竟是什麼局限住了我的生命。

我覺得這個思維很重要,否則,師父的開示我會一直聽不懂,一直會以為師父要把我培養成一個優秀的建築工人、部落格作家、廚師、清潔工、司機、菜農等等。

我想,局限住我的生命的有這樣幾個壞東西,一個是時間,一個是空間,然後就是我的觀念,我靠我的兩隻水泡眼、耳朵、鼻子、舌、身、意對這個世界形成的認知,這些認知包括大小、長短、髒淨、好壞、美醜、親疏等等所有我對萬物的判斷。

沒有局限的生命就是破掉「我」的這些認知和執著。

可是,到底怎麼破掉啊。其實,我在很小的時候就仔細地思考過這個問題,那時候可能只有八、九歲,那時的想法是,我看到的這個世界和別人看到的世界是一樣的嗎,是一個世界嗎?

「無限生命」的早齋開示的第二段開始講「生命」名相,從歷史、社會、個人、宗教的角度講對「生命」的理解,講的很精彩,除了關於《中論》的那一段話不太理解之外,基本可以讀通,「生命」這個詞不過是我們的一個說法,還有種種的說法,人生、人、我、人道等等。

但是,別高興得太早,第二段結束時有一段話,是講「無我」,師父講,我們能夠感受到「我」此時的狀態,高興或者不高興,但是我們能不能連同以前的狀態一起考慮,這句話就讓我聽的目瞪口呆,這段話是「此時此刻你的狀態你能不能,跟昨天的聯繫起來考慮?你能不能跟前天的你聯繫起來考慮?你能不能跟上個月、上兩個月、跟去年、前年、從小到大……,就是說我們現在這種狀態,你能不能放在我已經活了幾十年的,這樣一個既非長又非短這樣一個狀態上面來考慮?」

如果我沒有聽錯的話,這個即非長又非短的狀態上面來考慮,那這個時間就並不是我們認知的那個時間概念。

結合下面的關於「回到當下」的講述,這段話是這麼講的「……活在當下是在我們這一生的前面幾年以及我們過去無量生、無量劫的基礎上,你才能夠活在當下的,而不是說我們活在當下自己的感受……」

接下來還有一句,「……修行,行——佛經裡面講行如芭蕉,芭蕉,你一葉又一葉剝開最後沒有了,它假合假名……」

後面的都可以聽的明白,有的地方都能會心一笑,包括錯誤的人生觀,其實不是人生,而是人死。聽的忍不住撲哧一樂。

可是,就這個關於時間的開示,完全聽不懂,聽不懂就意味著我還是在事項上。

師父最近有隨談,一些感興趣的話我是記住了,但是「無限生命」這個開示不能搞徹底,前後的所有隨談都會毫無懸念地掉進事項中。

師父近日的隨談中講,做事情不在於你是如何做,而在於你對這個事情的認識;用錢,一分錢跟一塊錢,跟一百萬、一千萬是一樣的。

假如我要是能搞通這兩句話,那就要搞通前面的關於時間、當下、即非短又非長的狀態的那句話,那就意味著我要有能力破掉時間的名相和概念。

我沒有能力啊。

當年,一個禪師對我說,時間是不存在的。

我說,時間怎麼不存在呢?是如何不存在的呢?

禪師說,假如把你關進一個房間裡,時間長了,你就瘋了,我就沒事。

我說,確實是。

禪師說,有機會,我可以領你破一次時間。

我很高興,後來,我再追問什麼時候可以破時間的時候,禪師看了看我說,你這麼心切,這個狀態,破不了。

至今,這事一直讓我耿耿於懷,我實在是太蠢了,太不堪了,就因為笨而讓煮熟的鴨子飛了。

一些有網癮的小孩子讓他玩三天三夜的電子遊戲,他會覺得時間一晃就過去,讓他做三天三夜的功課,他會度日如年。

一個成年人,玩三天痲將,可以坐得穩穩噹噹。拘留他三天,他會痛苦不堪。

同樣是三天的時間,但因為心的認識和感受不同,時間的意義和價值也就不一樣。

空間呢,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似乎可以破一破空間的概念。但這是嘴把式,不是真的,真的應該是要靠智慧的。沒辦法,似乎沒有捷徑,只能老實地埋頭乾,乾到一定程度,可能會有覺受。

前幾天課後我問法師,進步速度的快慢是靠什麼決定的呢?法師講,靠福德資糧,福德資糧就從平時你們出坡那裡來。

這麼一聽,還是傷心失望,但也有希望,多幹活,多做事,多承擔,就是最早師父的教授「以福養慧」。

反倒踏實了,總算是有條路可以走,雖然走得很長,但總是在邁。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