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淨土法要新白話版(八)


時間:2017/5/25 作者:夢醒時分

書摘六十

念佛必須收住心,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都須要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又須要用耳專注的聽,字字句句,進到心中。耳根一專注,其它五根(眼鼻舌身意)就不會亂跑了,就可以迅速達到一心不亂。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就是這個意思啊。文殊菩薩所說的「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也是這個意思啊。切不要以為持名念佛一法淺顯,就捨棄它而去修觀像、觀想、實相等法。因為四種念佛,只有持名最為契合眾生根機。行持到一心不亂,實相妙理,全部顯露,西方淨土的妙境,徹底圓滿的彰顯。這就是持名念佛而能親身證到實相,不作觀想卻能完全見到西方極樂世界。持名念佛一法,乃是進入佛法奧妙大門,成佛的捷徑。今天的人教理觀法,都不怎麼明確,如果修觀想、實相,可能會著魔,弄巧成拙,求上升反倒墜落下來。應當修易行的法門,自然會感應到妙果啊。(增廣文鈔·與徐福賢女士書)

書摘六十一

至於讀佛經,如果想作法師,為眾人宣揚佛法,應當首先看經文,其次看經的註解。如果不是精力很充足,見解超過常人,那沒有不是白費心力,虛度歲月的。如果想根據自己的緣分得到實益,必須至誠懇切,清淨身口意三業。或者先端正的坐一會兒,凝定身心,然後拜佛朗誦,或者只是默讀,或者拜佛後端正的坐一會兒,然後打開經書。必須端身正坐,就如面對著佛的容顏,親耳聽佛的圓滿音聲,不敢有一點懈怠的念頭,不敢起一念「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的分別,從頭到尾,一直看下去,無論什麼文字含義,一概不多加注意。這樣讀經,根性好的人,便能悟到法我二空的道理,證實相法。即使根機愚鈍下劣,也可以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六祖惠能大師說「但看《金剛經》,即能明心見性」,指的就是這樣看經啊,所以說「但」。能這樣的看經,所有大乘經典,都能明心見性,豈只是《金剛經》才可以嗎?如果一邊看一邊在分別,「這一句是什麼意思」,「這一段是什麼意思」,全都屬於凡夫情識的妄想,凡夫的猜測思量。豈能暗暗符合佛意,圓融領悟經旨,因此業障消滅,福慧增上呢?如果知道恭敬,還能少種一點善根。倘若完全像老學究讀儒家書一樣,將看到他褻瀆輕慢的罪,像高山那麼高深淵那麼深。因為善因而招來惡果,就是這一類人啊。

古人特別重視聽經,因為心不能起分別的原故。如有一人出聲誦經,一人在旁邊,用心去聽,字字句句,一定要聽的分明,心很專注,不敢向外注意其它一切聲音事物。如果稍微有點放縱走神,便會斷絕聽經,經文的含義不能貫通了。誦經的人有文字可依賴,心不大專注,也能誦得清楚。聽經的人只有聲音是依託,一旦放縱走神,就造成經文前後割裂。如果能這樣聽經,與誦經的人能至誠恭敬的功德是相等的。如果誦經的人恭敬稍差一些,那麼他的功德,難與聽經的人相比了啊。

今天的人視佛經就如舊紙,放經的桌案上雜物與經書亂堆。而手不清洗,口不漱洗,身體要麼搖擺,腿腳要麼翹起,甚至放屁摳腳,一切肆無忌憚,還想要讀經求得獲福滅罪?只有想要滅佛法的魔王,為他證明讚嘆,認為他活潑圓融,深深契合大乘佛法不執著的妙道。真實修行的佛子見了,只有黯然神傷,潸然淚下,感嘆他是魔的眷屬橫行無忌,無可奈何啊。有智慧的人誦經,豁然大悟,不知不覺的入定,哪裡有用分別心所能得到的東西呢?一位古德寫《法華經》,一心專注,結果念到極點一切都忘了,直到天黑定了,還在依舊寫。侍者進來,說:「天已黑了,怎麼還寫呢?」說完馬上就伸手不見五指了。這樣的讀經,與參禪看話頭,持咒念佛,都是一樣的專心致志。至於用力用的久了,自然會有某一天豁然貫通的好處啊。

明朝雪嶠圓信禪師,寧波府城人,沒文化不識字。中年出家,苦下功夫參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他的苦行確實是別人難以做到的。時間久了就大徹大悟,隨口所說的話,又妙又契合禪機,還是不識字,不能寫。再久一點就會識字了,又久一點就能手筆縱橫,居然是一個大寫家。這些利益,都是從不用意識分別專心精研參究中來的,讀經的人也應當以此作為榜樣。這位老禪師的語錄,已經載入《乾隆大藏經》。譚埽庵當時是位有名的進士,皈依到老禪師座下,為老禪師製作介紹修行事跡的道行碑,碑文有一萬多字。讀經時,絕不可以起分別心,自然妄念潛伏不露,天性真覺開發顯現。

如果想研究佛法義理,或者翻閱佛經的註解,應當另外定一個時間,專門研究。研究的時候,雖不像讀的時候那麼嚴肅,也不可以完全沒有恭敬心,不過比讀的時候稍稍舒緩一些。沒有能夠業障消除智慧大開,還須以讀為主,研究只是略略附帶。否則整日整年的,總是在研究,縱然是研究得如撥雲見月,開門見山一樣,也只是口頭上的功夫。對於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不相關。臘月三十日到來(比喻臨終),肯定是一絲一毫也用不著。如果能按前面所說的讀經,必定業障消除智慧大開。身見邊見邪見三種情見,理當歸到什麼都沒有的鄉間去了。如果不是這樣讀經,不但三種情見,未必沒有,恐怕因為過去世的業力,引起邪見,不信因果,以及殺盜淫妄種種煩惱,都接連不斷的興起,如大火一樣的燃燒,卻還以為是大乘行人,一切無礙。於是借六祖「心平何勞持戒」的話,而所有的戒都破了當作不破這樣以為是真持戒了。太難了啊!修行最難的是得真法啊。所以佛和祖師們,主張修淨土法門。因為依靠佛的慈力,制伏業力,才不能再發起現前啊。

應當以念佛為主要,讀經為輔助。如《法華經》,《楞嚴經》,《華嚴經》,《涅槃經》,《金剛經》,《圓覺經》等。或者專讀其中一經,或者六部經,一一輪番閱讀,都沒有什麼不可以。而閱讀的方法,絕不可以不依照我的說法,而隨隨便便,導致佛法不可思議的利益,由於肆無忌憚,並且分別妄想的情識而失掉了,豈不可悲啊?

我過去以為你與師㲀已經能夠徹底信向淨土法門,直到發現你問徐君要那些稿子。原來你又要持咒,又要研究戒學,因為密咒功德,淨土法門中沒有這些內容,你就心中蕩漾,毫無主見。你是何等根機,而想要法法都通達嗎?你急切忙亂,時間一久就可能導致心理失控。我對徐君說,請他極力開示你,以盡到法門師友的情誼。師㲀認為密宗大大小小,都可以獲得解脫,淨土宗沒這樣的效益。怎麼沒看見五逆十惡的罪人,臨終時地獄現前,念佛幾聲,就獲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又怎麼不看看《華嚴經》證到了所有佛果的等覺菩薩,還要以十大願王回嚮往生西方淨土,以此達到圓滿佛果呢?如果以為有勝過這個法門的,就想廢這個法門修那個法門,為什麼不體會佛祖千經萬論殷勤叮嚀的最真實的意思呢?實事求是說,大乘法門,法法圓妙,但是因為根機有生熟,緣分有淺深,所以才導致效益有難得與易得啊。

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他所示現的專修持名念佛,是怕念佛修行人心志不堅定,被其它法門教師吸引走了。依次敘述了小乘阿羅漢初、二、三、四果聖人,以及大乘菩薩階位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覺菩薩,最後十方諸佛,盡虛空、遍法界,現身放光,來勸念佛修行人放棄淨土法門,來說殊勝妙法,念佛修行人也不肯接受。因為最初發願專修淨土法門,不敢違背這個誓願。善導和尚,早就知道後人是這山望著那山高,沒有固定的見識,所以才這樣說,為了讓那些猶豫不決到處羨慕的人死掉狂妄偷心。誰知以善導為師的人,都不依從善導的法,那依從的人,結果就不多見了。難道不是往世惡業所造成的,使得最契理契機的法,當面錯過,而去作「無禪無淨土」不知死往何處去的,無依無靠的輪迴中人嗎?哀痛啊!(增廣文鈔·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書摘六十二

居士應當以研究大乘經論、領悟到佛法最圓頓的奧妙為先導,信願持名念佛求生西方淨土為正行。至於憑心做事,就恐怕有過錯也不知道,消掉福報也不察覺。應當詳細閱讀《安士全書》,及《法苑珠林》,自然大事小事,知道該做不該做,心心念念,不會隨便妄想啊。如果還怕不能監督自己,就按照孚佑帝君呂洞賓的「功過格」實實在在去做,那麼超凡入聖,斷除煩惑證悟真心,在整箇中國,應該推舉先生為第一了。「功過格」是明朝雲谷禪師傳授給袁了凡的,千萬不要以為它囉嗦痲煩而藐視它。(增廣文鈔·復鄧新安居士書)

書摘六十三

看經的人有的是為了種善根,有的是為了開知見,有的是為了作功課等等不同。為了種善根,那麼三藏經典都是一樣的,不分彼此。為了開知見,那就可以選取容易明白的而且契合根機的。為了作功課,那就專心受持一種二種經,至誠懇切,一直的看下去,看明白也不管它,看不明白也不管它,看時間久了,就會業力消除智慧大開,障礙消除福德崇高啊。(文鈔三編·復周智茂居士書三)

書摘六十四

倘若有富餘的精力,那些大乘經典,不妨隨意受持讀誦,應當以專心受持為根本,且不要急著想把「弄明白經典的義理」當作正事了。果然能志誠到極點,教理自然會透徹。如果先要透徹,不從志誠持誦入手,就算是透徹了也沒有實際意義,何況絕對是很難透徹的呢?(增廣文鈔·復周智茂居士書)

書摘六十五

依靠自己的力量解脫生死那是很難的,依仗佛的力量解脫生死那就容易了。又因為末法時期的眾生,根機陋劣。所以特別開啟淨土法門,希望上中下三等根性,都同等蒙受佛法利益,都同登不退菩薩果位。世間有些好高務勝的人,不觀察時機合不合適,總是以多半不容易契悟的法,教人修習。他的用意雖然也很好,但只重視教而不重視機緣,結果是用力也多,而得到益處很少啊。(增廣文鈔·復永嘉某居士書八)

書摘六十六

念佛法門,愚鈍的人還能修。律、教、禪,智高的人也難通曉。怎麼說這個法門統領其它法門呢?要明白這個道理,必須深明佛力和自力的大小優劣,那一切疑惑,頓時如冰消雪化了。要知道佛與眾生,心性雖然是一樣的,如果論力量,那是天地懸殊了。因為眾生具足無量煩惱惡業,功德智慧,不能顯現。佛是具足無量功德智慧,而煩惱惡業,徹底清淨沒有啊。佛與眾生,迷悟不同,所以兩種力量,優劣明顯不同。律、教、禪,都是靠自力解脫生死。所以經歷長久的大劫,還是難以出離輪迴。念佛法門,全靠賴佛力又兼自力,解脫生死。所以這一生結束,就登上不退菩薩的果位了。(增廣文鈔·淨土問答並序)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