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一天多笑幾次,比你打維他命吃補藥都好


時間:2017/5/29 作者:行善改過清新人生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學而》篇中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一個人一生沒有人了解,雖有學問而沒有發展的機會,還是不怨天、不尤人,這種修養是很難。所以君子要做到「坦蕩蕩」,胸襟永遠是光風霽月——像春風吹拂,清爽舒適;像秋月揮灑,皎潔光華。內心要保持這樣的境界,無論得意的時候或艱困的時候,都是很樂觀的。但不是盲目的樂觀,而是自然的胸襟開朗,對人也沒有仇怨。像包公、趙清獻都做到這樣的境界,這是「君子坦蕩蕩」。至於小人呢?「小人長戚戚」,小人心裡是永遠有事情的,慢慢就變成狹心症了——這是笑話,借用生理的病名來形容心理上的病態,小人永遠是蹩住的,不是覺得某人對自己不起,就是覺得這個社會不對,再不然是某件事對自己不利。我們都犯了這個毛病,有時候:「唉!這個社會沒得搞的。」言外之意,我自己是了不起,而這個社會是混蛋。這也是「長戚戚」的一種心理病。心裡憂愁、煩悶、痛苦。所以這兩句,可以作座右銘,貼在桌旁,隨時注意自勵,養成坦蕩蕩的胸襟。

——《論語別裁》

古人有說:「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一個人即使活到一百歲,不是憂愁就是病痛,這個人生未免太慘了。通常人的壽命是六七十歲,但計算一下:十五歲以前不懂事,不能算;最後的十五年,老朽不堪,眼看不見,耳聽不見,也不能算;中間三四十年,一半在睡覺,又不能算。餘下來的日子不過十五年左右,這十五年中,三餐吃飯、大小便又花去許多時間,真正不過活了幾年而已。這幾年如果真正快樂還好,倘使「不在愁中即病中」,那麼在人生哲學上,這筆帳算下來,人活著等於零,夠悲慘的!如果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就簡直活不下去。尤其像孔子,看得見的,憂國、憂家、憂天下;看不見的,還憂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他既要憂,還要管,如果這樣算起來,孔子這一生痛苦得很,實在受不了。果真如此,所謂聖人者,只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而已。慢著!我們且看下面說到他如何面對這種憂患一生的平日生活情況。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這裡燕居的「燕」與「晏」相通,在文學上也叫「平居」,就是在家的日常生活,這裡說孔子平常在家的生活「申申如也」,很舒展,不是皺起眉頭一天到晚在憂愁。他修養好得很,非常爽朗、舒展,「夭夭如也」,而且活潑愉快。所以儘管憂國憂民,他還是能保持爽朗的胸襟,活潑的心情,能夠自己挺拔於塵俗之中,是多麼的可愛。但是他樂的是人生的平淡,知足無憂,愁的不是為己,為天下蒼生。

——《論語別裁》

我常常告訴一般同學朋友們,你們修道要修到「逍遙」,學佛要學到「自在」。你看那些信宗教的人,一臉宗教相,裝起那個修道的樣子,那個死相最討厭,既不自在又不逍遙。現在用功的重點告訴你,浮游自在,又逍遙又自在。古人有一句話說,我們講過好多次了,要想長生不老,「神仙無別法,只生歡喜不生愁」,一個人天天要哈哈大笑,一天多笑幾次,比你打維他命吃補藥都好,一笑,腦神經就鬆了。你看每一個人走在街上,那個苦瓜相像銀行討債的面孔,一天到晚心裡在煩惱,臉上每一個細胞都繃緊了。你這樣修能夠成道?我第一個不相信!

——《我說參同契》

南懷瑾老師 : 一天多笑幾次,比你打維他命吃補藥都好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學而》篇中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一個人一生沒有人了解,雖有學問而沒有發展的機會,還是不怨天、不尤人,這種修養是很難。所以君子要做到「坦蕩蕩」,胸襟永遠是光風霽月——像春風吹拂,清爽舒適;像秋月揮灑,皎潔光華。內心要保持這樣的境界,無論得意的時候或艱困的時候,都是很樂觀的。但不是盲目的樂觀,而是自然的胸襟開朗,對人也沒有仇怨。像包公、趙清獻都做到這樣的境界,這是「君子坦蕩蕩」。至於小人呢?「小人長戚戚」,小人心裡是永遠有事情的,慢慢就變成狹心症了——這是笑話,借用生理的病名來形容心理上的病態,小人永遠是蹩住的,不是覺得某人對自己不起,就是覺得這個社會不對,再不然是某件事對自己不利。我們都犯了這個毛病,有時候:「唉!這個社會沒得搞的。」言外之意,我自己是了不起,而這個社會是混蛋。這也是「長戚戚」的一種心理病。心裡憂愁、煩悶、痛苦。所以這兩句,可以作座右銘,貼在桌旁,隨時注意自勵,養成坦蕩蕩的胸襟。

——《論語別裁》

古人有說:「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一個人即使活到一百歲,不是憂愁就是病痛,這個人生未免太慘了。通常人的壽命是六七十歲,但計算一下:十五歲以前不懂事,不能算;最後的十五年,老朽不堪,眼看不見,耳聽不見,也不能算;中間三四十年,一半在睡覺,又不能算。餘下來的日子不過十五年左右,這十五年中,三餐吃飯、大小便又花去許多時間,真正不過活了幾年而已。這幾年如果真正快樂還好,倘使「不在愁中即病中」,那麼在人生哲學上,這筆帳算下來,人活著等於零,夠悲慘的!如果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就簡直活不下去。尤其像孔子,看得見的,憂國、憂家、憂天下;看不見的,還憂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他既要憂,還要管,如果這樣算起來,孔子這一生痛苦得很,實在受不了。果真如此,所謂聖人者,只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而已。慢著!我們且看下面說到他如何面對這種憂患一生的平日生活情況。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這裡燕居的「燕」與「晏」相通,在文學上也叫「平居」,就是在家的日常生活,這裡說孔子平常在家的生活「申申如也」,很舒展,不是皺起眉頭一天到晚在憂愁。他修養好得很,非常爽朗、舒展,「夭夭如也」,而且活潑愉快。所以儘管憂國憂民,他還是能保持爽朗的胸襟,活潑的心情,能夠自己挺拔於塵俗之中,是多麼的可愛。但是他樂的是人生的平淡,知足無憂,愁的不是為己,為天下蒼生。

——《論語別裁》

我常常告訴一般同學朋友們,你們修道要修到「逍遙」,學佛要學到「自在」。你看那些信宗教的人,一臉宗教相,裝起那個修道的樣子,那個死相最討厭,既不自在又不逍遙。現在用功的重點告訴你,浮游自在,又逍遙又自在。古人有一句話說,我們講過好多次了,要想長生不老,「神仙無別法,只生歡喜不生愁」,一個人天天要哈哈大笑,一天多笑幾次,比你打維他命吃補藥都好,一笑,腦神經就鬆了。你看每一個人走在街上,那個苦瓜相像銀行討債的面孔,一天到晚心裡在煩惱,臉上每一個細胞都繃緊了。你這樣修能夠成道?我第一個不相信!

——《我說參同契》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