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現代語境中的淨土宗的法門特徵及其意義(五)


時間:2017/6/2 作者:大海白帆

四、人性化

念佛不僅能使人心田清淨,減少心中的煩惱,還能使人內心充滿法喜,獲得無上的喜悅安樂。在某種意義上說,淨土宗是最具人性化的佛教宗派。念佛的人生是一種人性化和審美化的人生。

首先,淨土宗的人性化表現在破除了佛的“神性化”。淨土宗修學的終極目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並在西方極樂世界成就無上道,即成佛。“無上道”是指究竟圓滿的智慧、福德。“成佛”就是成就圓滿的智慧、福德,而不是成神、成仙。“佛”不是神,而是人,是覺悟了的人。智慧與福德達到究竟圓滿之人,就稱之為“佛”。

淨土宗認為,佛教不是崇拜神,佛教承認宇宙之間有神,即天界眾生,但神與我們的關係,在佛法上講是平等的,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淨土宗屬於大乘佛教,但吸收了小乘佛教思想,把阿彌陀佛看作人,而不是神,是教導人們覺悟和解脫的導師。人與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而不是主僕關係,人與佛是平等的。眾生是迷惑顛倒的佛,佛是覺悟了的眾生。阿彌陀佛是“接引佛”,他接引願意求生西方淨土的信眾,但他不是世界的創造者,也不是人類命運的決定者,他不會賦予人們禍福,決定禍福的是人們自己的業行。

其次,淨土宗的人性化表現在西方淨土迎合了人類超越死亡的幻想和企求。西方淨土是現實性與超越性的統一。在西方淨土,那裡的人們既可以享受世俗的欲望和快樂,又可以得到彼岸的幸福與超脫。淨土宗所宣揚的西方淨土是信徒死後的圓滿歸宿,是淨土宗信徒認定的一個死後靈身實有的去處。這種美妙的彼岸世界是佛教其他宗派不具有的。大乘佛教的其他宗派雖然也以成就佛果為最高理想境界,但卻沒有一個明確的死後靈身的安頓處。如禪宗強調佛在心中,自性即是佛,人們可以明心見性,頓悟成佛,但沒有說明圓成佛果後身安何處。其他各宗信奉的佛和佛國都是抽象的、精神性的存在,不象淨土宗那樣有西方極樂世界這樣明確和具象的佛國淨土。淨土宗所宣揚的美妙無比、依正莊嚴的西方淨土極具吸引力,也非常人性化,具有人道主義色彩。因為對於一般信眾而言,信仰佛教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而已,尤其是深受儒家功利主義人生觀影響的中國人更是如此。中國的老百姓在世俗生活和事務中是崇尚務實的,特別講求實際,在宗教信仰上也不例外。對於大多數信眾來說,虔誠的宗教信仰背後實際上包含著個人的現實的功利目的,只不過這種功利目的有高下等級差別罷了,高等的目的是為了超越輪迴,解脫生死,下等的目的只是為了求福報,以求獲得現世生活的幸福美滿、健康長壽。而淨土宗的教義正好契合了廣大信眾的這一意願。這也正是淨土宗自唐代正式創立後千餘年來盛行不衰,信徒眾多的原因之一。

“死”是人生哲學必須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因為人有生必有死,“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對於“死”的不同的態度和看法體現出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雖然佛教不是哲學,但佛教的義理中包含著豐富的人生哲學思想。佛教從自身的特色和立場出發對“死”的關注是理所當然的事。一切生命最終必然走向死亡,這是無法抗拒的自然法則。人類因無法抗拒死亡而產生對死亡的恐懼,由於懼怕死亡而產生超越死亡的美好幻想。要求死得好和死後好,這是世間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淨土宗重來生,著重解決的是人死後的問題,所以淨土宗最具以人為本的終極關懷精神。淨土宗認為,往生西方淨土能脫離生死輪迴,獲得無量壽,因此他迎合了芸芸眾生希望永生的願望。知道死後靈身有這么好的一個去處,就大大削減了人們對死亡的恐懼和病魔帶來的痛苦,歷代往生者的瑞相即是最好的證明。淨土宗以人為本的終極關懷精神是顯而易見的,這也是淨土宗最重要的特色和它的現實價值之所在。

再次,淨土宗的人性化表現在為惡人也開了一條生路。生時作不善業的惡人,本來應墮地獄,但若臨命終時真心悔改,並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也能往生西方淨土,只不過在“九品往生”中,屬於“下品下生”。儘管惡人往生的品位最低,但畢竟也能進入彌陀淨土,這就為惡人改過自新提供了契機和希望。惡人只要改過自新、信奉彌陀也能善終,這一點不但頗具人性色彩和人道主義精神,並且對於民眾的道德教化也大有裨益。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