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淨土法要新白話版(四十七)


時間:2017/6/5 作者:夢醒時分

書摘三百七十八

如來一代所說的種種佛法,列舉其中大的分類,有五種。名為律宗、名為教宗、名為禪宗、名為密宗、名為淨宗。這五個宗,都是顯示佛的身口意三業,戒定慧三學,以及一切三昧萬德,當然沒什麼高下優劣,挑選取捨的分別。但對於學習的人,應當詳審與自己根性相契合的法而修,一門深入,比較省力。而這五宗,沒有不是以戒律為根本的,以淨土為歸宿的。這在佛世的時候已經這樣了,何況現今是末法時代呢?因為淨土法門,對最上等的最下等的,都是三根普被,凡聖同歸。上等的就是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範圍外;下等的就是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身佛身血破僧團結)罪人,也可以包括在其中。實在由於一切法門,都是靠自力修,不到業障盡情識空,是不能了生脫死的。淨土法門,是兼有倚仗佛力的。如果具足真信切願,就可以帶業往生。(文鈔三編卷三·《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流通序)

書摘三百七十九

天台宗、賢首宗、慈恩宗是宏教理的,臨濟宗、曹洞宗、溈仰宗、雲門宗、法眼宗是宏禪宗的,南山宗是嚴守戒律的,蓮宗則是專修淨土的。就如各部門的各司其職,又猶如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互相為用。因為教為佛語,宗為佛心,律為佛行,心、語、行三方面,是很難分離的,只是根據大概的特點,暫且立這個名。唯有淨土一法,起始就是凡夫入道的方便,實際則是各宗門的究竟歸宿。所以將要墮入阿鼻地獄的,也可以得到末品往生淨土;證到與佛差不多的境界,還是要期待往生淨土。

如來在世時,有千種的根機,萬種的派別都是朝向一宗;佛滅度後,宏法大士,各宏一法,因此期望一門深入,達到所有的法都相通了。……死板的人就認為一切法,是法法各別不同,善於領會的人對於一切法,是法法圓通。如一座城有四道門,應該是根據最近的門進入,門雖然不同,要進入城裡這個目的是沒有差異的。……沒有一法不是佛法,也沒有一人不是佛啊。(增廣文鈔卷四·上海佛學編輯社緣起)

書摘三百八十

佛法大的分類有五種:叫做律、叫做教、叫做禪、叫做密、叫做淨。律是佛身,教是佛語,禪是佛心,佛之所以為佛,就是這三業。眾生果真能夠依照佛律、教、禪加以修持,那麼眾生的三業,就轉而為佛的三業;三業既然已轉,那麼真如實相,自然可以親自證到了;還怕障深業重,不容易成就,所以用陀羅尼(咒)三密(身口意)加持,那麼就轉識成智,轉煩惱成菩提了;又恐怕根器比較下劣,現生不能了脫生死,再轉世受生,難免又迷失,那麼生死輪迴,永遠不能出了,於是特別開啟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一法,使得上自等覺菩薩,下及逆惡罪人,同在現生這一世,往生西方淨土。那麼上等的聖賢速成佛道,下等的凡夫得入聖流,這是如來撫育一切九法界眾生的宏大規模啊。然而大宗分類雖然有五種,道本來只有一個貫穿的,五宗圓融具足,才可以隨機各自宏揚一宗,也才可以向上續如來的慧命,向下啟眾生的昏蒙。否則單獨的輪子單只的翅膀,怎麼能行得遠飛得起來呢?

戒律是教、禪、密、淨的基礎,不持戒律,那麼教、禪、密、淨的真實利益不能得到,就如修建萬丈高樓,地基不堅固,那麼還沒修成就壞了。淨土是律、教、禪、密的歸宿,不念佛求生西方淨土,那麼律、教、禪、密,都很難達到最究竟的佛果。因為淨土法門,是十方三世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的至始至終的法門。所以《華嚴經》裡證到與諸佛看齊的等覺菩薩,還要再以十大願王,回嚮往生西方淨土,以此期望圓滿佛果,何況其它的一切聖賢,與沒有斷見思惑的凡夫呢?(增廣文鈔卷四·金陵妙悟律院垂裕記)

書摘三百八十一

佛教的大綱,不超過五宗。五宗就是,律、教、禪、密、淨。律為佛法的根本,嚴持淨戒,以期達到身口意三業清淨,一性(佛性)圓明,五蘊(色受想行識)皆空,種種苦惱都得超度啊。教是依教修觀行(能觀的智慧所觀的境界),通過方法達到本質,徹悟修行人本來具有的佛性,見性成佛啊。但這只是指那見到自性天真的佛為「成佛」,並不是就已經證到菩提道的佛啊。密是身口意三密加持,轉識成智,名為即身成佛。這也只是取當身了脫生死為「成佛」,不是成福慧圓滿的佛啊。這三宗,都可以統攝於禪,因為它們氣份相同啊,所以佛法修持的要點,不過是禪、淨二門。禪是專仗自力,不是宿世善根成熟的,不能得到禪的真實益。淨是兼有倚仗佛力,凡是具有真信願行的,都是可以帶業往生的,其中的難易,相差如高天和深淵那麼大了。

所以宋朝初年永明壽禪師,以古佛身再來,示現出生世間,徹悟到萬法一心,圓融修持萬種方便,每天實行一百零八件佛事,夜往別峰,行道念佛。深恐後世的學人,不明白佛宗的真正要義,特作一《四料簡偈》,使大家知道修行的方向。偈說:「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這八十個字,是如來一代時教的綱要,學佛人能當生了脫生死的奧妙。(文鈔三編卷四·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自序見文鈔續編))

書摘三百八十二

大覺悟的世尊,憐愍所有眾生,迷失了自己的心,輪迴六道,經過久久的劫難,不能出離。因此興起無緣大慈,運起同體大悲,示現出生世間,成就正等正覺,隨順眾生的機宜,廣說種種法門,總結大綱,共有五宗。五宗是什麼呢?叫做律、叫做教、叫做禪、叫做密、叫做淨。律是佛身,教是佛語,禪是佛心。佛之所以為佛,就是因為這三法,佛之所以度眾生,也就是因為這三法。

眾生果然能依佛的律、教、禪加以修持,那麼眾生的身口意三業,轉而成為佛的三業。三業既然已轉,那麼煩惱就是菩提,生死就是涅槃啊。又恐怕宿世業障深重,或不容易轉變,那麼用陀羅尼(咒)三密(身口意)加持的力量,加以薰陶。又恐怕根器比較下劣,沒有得解脫,而再轉世受生,難免又迷失。於是特別開啟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一門,使聖人凡夫,在現世這一生,往生西方淨土。聖人就快速證到無上菩提,凡夫就永出生死輪迴了,因為是倚仗佛的慈力,所以這個功德利益,不可思議啊。

須知律是教、禪、密、淨的基礎,如果不嚴持禁戒,那麼教、禪、密、淨的真實利益不能得到,就如修萬丈高樓,地基不牢固,那還沒修成就壞了。淨是律、教、禪、密的歸宿,就如百川萬流,都歸向大海,因為淨土法門,是十方三世的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至始至終的法門。所以《華嚴經·入法界品》中,善財童子得蒙普賢菩薩加被開示,已經證到等覺境界,普賢菩薩還要他發十大願王,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此期望達到圓滿佛果,又以淨土普勸華藏海眾。而《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下生,是五逆十惡,將要墮落阿鼻地獄的人,得蒙善知識教導念佛,或念十聲,或只數聲,即使在命終,也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淨土。從這裡看出,那上自等覺菩薩,不能超出範圍外,下到逆惡罪人,也可以包含其中。那功德利益,超出一代時教之上。因為一代時教,都是靠自力,出離生死。淨土法門,還沒有斷煩惑的,倚仗佛的慈力,就可以帶業往生;已經斷煩惑的,倚仗佛的慈力,就能快速登上十地菩薩。是一代時教中的特別法門,不可以和通常的教道,相提並論啊。所以《華嚴經》、《法華經》等大乘經典,文殊、普賢等大菩薩們,馬鳴、龍樹等大祖師們,都提倡讚嘆,勸大家往生。

到了大教傳到東方來,廬山遠公大師,於是以淨土為宗。最初與同學慧永一起,想要前往廣東羅浮山,因為道安法師挽留他,永公就先獨自前往,到達潯陽,刺史陶范,景仰永公的道風,就創建西林寺給他居住,這是在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丁丑(公元377年)年的時候了。直到太元九年甲申(公元384年),遠公才來到廬山,初時居住在西林寺,因為同學太多,西林寺狹小容不下,刺史桓伊,就另建寺廟在山的東邊,號為東林寺。到太元十五年庚寅(公元390年),七月二十八日,遠公與僧人和居士一百二十三人,結成蓮社念佛,求生西方淨土。讓劉遺民作文章刻在石碑上,表明他們的誓言。而慧永法師,也參預了蓮社。永公住在西林寺,在峰頂上另建茅室,時常前往那裡禪思,來到茅室的人,都會聞到異香,因此叫做「香谷」,那麼永公其人可想而知了。當初遠公結社時,就有一百二十三人,都是屬於法門龍象、儒家的泰斗,由於遠公的道風傳播很遠,所以仰慕的人們都成群結隊而來。直到遠公的去世,三十多年之內,參加蓮社而修淨業,蒙佛接引而得到往生的,那就多得難以計數了。自此以後的如曇鸞、智者、道綽、善導、清涼、永明等淨土祖師,沒有不是憑藉淨土,自行化他。曇鸞著作有《往生論注》,妙絕古今;智者著作有《十疑論》,極力陳述淨土的得失,著作《觀經疏》,深刻闡明諦觀修行;道綽講淨土三經,將近二百遍;善導為淨土三經註解,力勸人們專修;清涼著作疏解《行願品》,發揮究竟成佛的道理;永明說《四料簡》,直指當生了脫生死的法要。

昔日的各宗門高人,沒有不歸心淨土,只有禪宗的祖師們,專務密修淨土,很少明說的。自從永明禪師倡導後,都公開教導,懇切地奉勸修持淨土啊。所以死心新禪師《勸修淨土文》說:「彌陀甚易念,淨土甚易生。」又說:「參禪人最好念佛,根機如果比較鈍,恐怕今生不能大悟,那就藉助彌陀願力,接引往生。」又說:「你如果念佛,不生淨土,老僧當墮拔舌地獄。」真歇了禪師《淨土說》說:「曹洞宗這一宗,都是密修淨土的,為什麼呢?因為念佛法門,是修行捷徑,正按大藏,接引上上根器,順帶接引中下的根機。」又說:「宗門大匠,已經悟到不空不有之法了,還有志向並孜孜不倦的修淨土,難道不是淨業見佛,比宗門更容易嗎。」又說:「不管是佛是祖,在教在禪,都修淨業,同歸一源,進入了這個門,無量的法門,全都證入了。」長蘆賾禪師,集結蓮花勝會修淨土,勸所有出家在家的,念佛往生,感招普賢、普慧二菩薩,夢中求加入勝會,於是就以二菩薩為勝會的領頭人。因此完全可以知道這個法,是契理契機,聖人們暗中贊助的啊。

正當宋朝的宋太宗、宋真宗二位皇帝的時代,淨宗七祖省常法師,住持浙江的昭慶寺,仰慕廬山遠公的道風,在西湖邊結淨行蓮社念佛。而文正公王旦,首先歸依蓮社,並幫助宣揚,凡是官員、學士大夫,以弟子身份而加入蓮社的,共有一百二十多人,出家的沙門有數千,而普通百姓就不計其數了。後來有潞公文彥博,做官曆經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皇帝,出入將相五十多年,官位升到太師,封潞國公。平生篤信佛法,晚年修行佛法更努力,專念阿彌陀佛,早晚行坐,沒有一點懈怠。與淨嚴法師,在京師集結十萬人求生淨土會,一時間士大夫多有追從他的教化。有稱頌的人說:「知君膽氣大如天,願結西方十萬緣,不為自身求活計,大家齊上渡頭船。」壽命到九十二歲,念佛而逝。

元、明朝的時候,則有中峰、天如、楚石、妙葉等大師,或寫詩歌,或有論辯,沒有不極其闡述這個契理契機、徹上徹下的法;而蓮池、幽溪、蕅益等祖師,是對淨土尤為真切誠懇的人物;清朝的梵天思齊、紅螺徹悟等祖師,也是努力宏揚這個淨土法門。那梵天的《勸發菩提心文》,紅螺的《示眾法語》,都是可以繼承往聖先賢,開啟後來學人,驚天地,動鬼神的。學佛的人如果能依他們的教化而去實行,那麼誰不能俯謝(告別)娑婆世界,高登極樂世界,成為彌陀的弟子,並作蓮池海會的良友呢!(增廣文鈔卷二·廬山青蓮寺結社念佛宣言書)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