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智慧型上師:《壇經心要直解》疑問品1 達摩武帝,功德福德


時間:2017/6/11 作者:清蓮

疑問品第三

我們接著學習第三品《疑問品》。這品主要是講韋刺史向六祖提出了幾個疑問,六祖大師是如何答疑的。我們先看經文:

一日,韋刺史為師設大會齋。齋訖,刺史請師升座,同官僚士庶肅容再拜,問曰:「弟子聞和尚說法,實不可思議。今有少疑,願大慈悲,特為解說。」師曰:「有疑即問,吾當為說。」韋公曰:「和尚所說,可不是達摩大師宗旨乎?」師曰:「是。」公曰:「弟子聞,達摩初化梁武帝,帝問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齋,有何功德?』達摩言:『實無功德。』弟子未達此理,願和尚為說。」

有一天,韋刺史為六祖大師設僧齋大會,吃過齋飯,韋刺史開始向六祖提出問題。

韋刺史問六祖的第一個問題是,你的法脈是不是達摩祖師的傳承?六祖說,是。韋刺史又問,達摩祖師來見梁武帝時,武帝問達摩祖師:「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齋,有何功德?達摩言:『實無功德。』」弟子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請六祖大師給我解釋一下吧。

韋刺史的這個疑問,就是梁武帝問達摩祖師的第一個問題。武帝說我建了上千座寺廟,供養了上萬個僧人,而且又布施賑濟了那麼多的百姓,有沒有功德?達摩祖師說,沒有功德。韋刺史當時沒法理解,所以他就求教六祖大師。

達摩祖師見梁武帝時,武帝還問了另一個問題:「達摩是誰?」達摩說:「不識。」達摩祖師因為沒有了我相、人相、眾生相,所以他說不認識「達摩」。

梁武帝聽不懂這些,所以跟達摩祖師的因緣不是那麼殊勝。後來達摩祖師到少林寺面壁修禪,就是要等待真正懂他法要的人。

下面我們看六祖大師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

師曰:「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師又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套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有過。」

六祖大師回答了韋刺史的疑問,也說清了福德和功德是怎樣區分的:福德主要是外在有相的布施,包括行菩薩道中六度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前五度,這五個都統稱福德。在菩薩道里的第六度,回歸本性的般若智慧,這個才叫功德。所以六祖說見性是功,妙用是德。這就是福德和功德的區別。

六祖的法要主要以明心見性為主,所以說他倡導見法身、明心性,這才是真正的修行功德。因為只有見到自己的真實法身之後,才真正能夠做到平等啊、無住啊,才真正可以去除我執、法執,才會升起無漏的功德。如果說光做了那些外在的事情,沒見到自己的真如佛性的話,這些都是有為的福報,也是輪迴的因。從嚴格意義上講,種的這種福田只是人天乘的福報。所以說六祖特彆強調:「見性是功,妙用是德」。

禪宗強調通過禪修來認識法身,這個是最重要的。但是,長時間地修學禪法,只注重心性上的問題,不注重生活中培植福報的話,也是有一定偏頗的。因為修行佛法,應該是福慧兩個途徑,不能老是偏重在修持定慧上,福報也得要有。

我們圓滿的修證應該是什麼呢?既能明心見性,能夠知道一切萬法不實,而又都是自性的顯現,明了這個是有功德的,同時在生活中也要圓滿這些菩薩道。福德和功德能同時修持的話,這樣就更圓滿了。我們不能放棄福德只修持功德,也不能光修功德而不修福德。福德也要修,功德更要修,做到福德圓滿功德圓滿,這樣修行的成就更殊勝。

六祖實際上這是讓我們不要執著福德,而要超越福德,建立功德。但是,有的後學者因為不能準確理解六祖的話,就容易偏廢了培福,認為明心見性就行了,自己能開發智慧就行了,逐漸墮入到了自了漢,這也有失偏頗。

六祖的話我們要準確理解,福德要修持,智慧也要修持,六度哪一度也不能偏廢。不能光偏重於「摩訶般若波羅蜜」修智慧了,別的就不修了,我覺得這個是不圓滿的。

所以說,要明白功德和福德的差別,還不能偏廢福德,不能因為福德是輪迴之因,就不培福了,還要培植這些福報。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