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心靈平靜才是真正的養生


時間:2017/7/9 作者:菩提極樂

現代人普遍重視養生、保健,而且到處都在宣傳健身養心的方法和養生講座。許多人把養生簡單地認為鍛鍊、瑜伽或吃保健品,這實在是一種淺薄之見。心理學認為養生有四種性質:即物質性、動物性、人性和靈性。健身只能作用於人的物質及動物層面,對人性及靈性的影響不是很大。因此心理學家認為健康可分為三種:即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靈性健康。他們提出「全人心理學」概念,認為人是具有身、心、靈整合的「大健康」。這三個方面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只注重某一方面,往往效果不佳。並且有時其他兩方面不發展,光靠鍛鍊身體甚至會引發肌肉拉傷,或者傷害到他人。

一個人心情好的同時,會覺得生活很有意義,即便是不鍛鍊,身體也會無妨,大家都知道神清氣爽,就是這個道理。相反,一個人如果長期心情壓抑,總處於緊張的狀態,即便是天天泡在健身房裡,也會引發各種疾病。藏醫也提倡養生必須兼顧三層:健身、養心、培靈。大乘佛法象雄耳傳法門也告訴我們,人健康可分為三種,即身體健康、語言健康、心靈健康。這是世上最完美的健身養心方法。

身體健康單指健身方面,耳傳里所講的七支坐、扎龍與拙火定等講修持健身方面,特別是扎龍與拙火叫作幻輪,就是扎龍拳法,是風脈瑜伽之修法,是健身養心的根基,也是獲得金剛不壞之身的基礎。《菩提心九密篇之認證束縛法簡介》云:「調整身體姿勢,以毗盧七法為修行法,獲金剛不壞之身」。耳傳將人身比喻成機器,機器不運用的話,自然會生鏽腐爛,人身不運動的話,容易得疾病。

修煉扎龍乃至風脈瑜伽的難度很大,裡面有四十多種扎龍拳法。那些拳法都是密乘的手印和動作,都是針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比如「邁開你的腿,伸出你的手」這可謂打手印和扎龍拳法的基礎,也是健身的基礎。對佛法誤解的人說:「佛家養心,道家養身」。實際上佛教也講養身,耳傳經云:「身體便是一切的基礎」。另外,世尊在傳教佛法時曾經說過這樣兩句話:「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而且佛法戒律里對身體的戒也有很多。譬如,走路如同天鵝行動一般,穩步行走是健身乃至保護身體的方法。我們必須要保護好身體,身體力行要端正,體魄要清潔,通過行動才能身強力壯。不愛運動本身就是在生病,有時我們只需身體行動,對應之病便可以不治而愈。長期患慢性疾病的人,心理必然不好。從某種道理來講,健康的心理應該寓於健康的身體之中,有時身體變好了,疾病治癒了,一個人的心理性格也會大為改觀。這就是身體對養生的巨大基礎作用。

語言健康指的是語言方面,耳傳云:「管好自己的嘴」。這句話說明兩個基本點:其一,在佛教的戒律里講不造口業,要管好自己的嘴。因此,對語言的戒律定了四條,每條都是針對身體健康和消除口業;其二,民間有云:「管好自己的嘴,不要亂吃食物」。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很多疾病和我們吃的食物有密切關係。不愛說話或話語過多本身就是在生病。在耳傳里氣脈的修法都是針對健身和淨語的特殊法門。另外,多說廢話還不如誦經持咒,對於語言有幫助,而且能獲得金剛不壞語,《菩提心九密篇之認證束縛法簡介》云:「若念誦如長河般的心咒,則得金剛語之成就」。

健康心靈指的是養心,佛學認為許多疾病是心理引起的。比如,生氣本身就是在生病,一種不良心理會對應一種疾病。有時我們只需改變心態,對應之病便可以不治而愈。在佛經里貪心等五毒叫作五大病魔,因為五毒引起五臟六腑的病。真正的良醫就是我們的心,因為人的身體本身是身心合為一體的,這方面上述已講過。實際上,有時休息能夠保健,自然能夠治療疾病,有些書裡講「百病由心生,百病生於氣也」。在治病方面,藥補不如食補,而食補又不如靜心。養生的最高境界就是養心,養心的最高境界就是靜心。靜心超越心理學所講美好、高尚、聖潔、完善、永恆和極樂等體驗。

靜心才能達到高度的禪定,禪就是養心證悟的特殊法門,通過禪能達到無惑亂乃至無分別境界,意識成為金剛心,《菩提心九密篇之認證束縛法簡介》云:「若實修大地禪定,必得非惑亂、非無明的,則得金剛意之成就」。心理學最多是「通心」交流而治病的,佛學是「悟心」而治病的。目前西方人熱衷於東方的冥想、瑜珈和太極;東方人熱衷於西方的西藥和心理學。實際上,佛法就是最高心理學,也是人類至高無上的健身養心方法。密乘里講三健康之中,底層牢固則身體健康,中層平和則語音健康,上層高深則心靈健康。三者整合謂之「全人」,三者和諧謂之「大健康」之人。三大健康的根源就是身語心三門清淨乃至平靜,身語心平靜就是身心安康。

很多人認為,心靈的困窘,是人生中最可怕的貧窮。你若能不用依靠外在的刺激,心靈平靜下來,你也可以活得很快樂與幸福,那麼能保持內心寧靜和安詳非常重要。有很多人是需要靠著外在的痲醉和熱鬧,來感覺自己的存在,這是短暫的寄託,從根本上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如果我們內心平靜不下來的話,心靈根本找不到目標,就會迷失,治療身軀的疾病也沒有大的用處,因為,拯救不了自心,猶如身強力壯的瘋子。如果能夠拯救自己的心靈,比得到全世界更有價值。

心靈的平靜就像如意寶,所求可得,《菩提心性自明杜鵑廣釋》云:「一切如意佛是布施究竟之佛,獲得一尊如意寶,那寶無所不能,無處不顯,能拯救很多眾生。若看見或聽到大眾歡樂,他也與大眾同喜,琪美祖普大士的眾弟子證悟如意寶般的心性,聽聞或意識到他能讓眾生生起快樂、隨意和如意,自己也心生不可思議的歡喜、恭敬與信任。其次,證悟真理和似如意寶般的菩提本性,讓大眾獲得來去自如,隨意成就,諸事順利,身心得安康、快樂與幸福,自由與舒暢」。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