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持戒的利益和破戒的過患


時間:2017/7/29 作者:修_精進

摘抄《大智度論》中關於持戒之利益與破戒之過失相關內容,供養諸位大德法師、居士善信,以為共勉!互增道業!感恩!

戒以「護機」為本:(同情別人,尊重別人)

1、不損他。

2、普施無畏。

二、 失戒為眾患之本

※ 失戒的果報:

1、 墮三惡趣。

2、 受貧困報。

三、持戒為三善的根本

1、增上生心 → 生人天、富樂自在。

2、出 離 心 → 證得聖果,決定不再退墮生死。

3、 菩 提 心 → 趣入佛道。

※ 持戒是否能得富樂報?

1、 專知私德而潔身自好的,(如不布施)才會生人而得貧乏報。

2、 如與慈心相應而持戒,充分表現積極利他的意義,生天是一定能得富樂尊榮的。

※七眾的別解脫戒,如從菩提心出發而受持,就是菩薩的別解脫律儀。

四、下品戒、中品戒、上品戒

※ 《大智度論》卷13

「破此戒者。墮三惡道中。若下持戒生人中。中持戒生六欲天中。上持戒又行四禪、四空定。生色、無色界清淨天中。 上持戒有三種。下清淨持戒得阿羅漢。中清淨持戒得辟支佛。上清淨持戒得佛道。不著、不猗、不破、不缺。聖所贊愛。如是名為上清淨持戒。若慈愍眾生故。為度 眾生故。亦知戒實相故。心不猗著。如此持戒。將來令人至佛道。如是名為得無上佛道戒。」

五、「持戒之利益」與「破戒之過失」

A、《大智度論》卷三十

「立尸羅者,菩薩於眾生前,贊說戒行。汝諸眾生,當學持戒!持戒之德,拔三惡趣及人中下賤,令得天、人尊貴,乃至佛道。

戒為一切眾生眾樂根本,譬如大藏,出諸珍寶。

戒為大護,能滅眾怖,譬如大軍破賊。

戒為莊嚴,如著瓔珞。

戒為大船,能度生死巨海。

戒為大乘,能致重寶,至涅槃城。

戒為良藥,能破結病。

戒為善知識,世世隨逐不相遠離,令心安隱;譬如穿井,已見濕泥,喜慶自歡,無復憂患。

戒能成就利益諸行,譬如父母長育眾子。

戒為智梯,能入無漏。

戒能驚怖諸結,譬如師子,能令群獸攝伏。

戒為一切諸德之根,出家之要。

修淨戒者,所願隨意;譬如如意珠,應念時得。

如是等種種贊戒之德,令眾生歡喜,發心住尸羅波羅蜜。」

B、《大智度論》卷十三,大正25,153b-154c

「若人求大善利。當堅持戒。如惜重寶。如護身命。何以故。譬如大地。一 切萬物有形之類。皆依地而住。戒亦如是。戒為一切善法住處。

複次。譬如無足欲行。無翅欲飛。無船欲渡。是不可得。若無戒欲得好果。亦復如是。………若貴若賤。若小若大。能行此淨戒。皆得大利。若破此戒。無貴無賤。無大無小。皆不得隨意生善處。

複次。破戒之人。譬如清涼池而有毒蛇。不中澡浴。亦如好華果樹。而多逆刺。若人雖在貴家生。身體端政。廣學多聞。而不樂持戒。無慈愍心。亦復如是。如偈說:

貴而無智則為衰。智而憍慢亦為衰。

持戒之人而毀戒。今世後世一切衰。

人雖貧賤而能持戒。勝於富貴而破戒者。華香、木香不能遠聞。持戒之香。周遍十方。持戒之人。具足安樂。名聲遠聞。天、人敬愛。現世常得種種快樂。若欲天上、人中、富貴、長壽。取之不難。持戒清淨。所願皆得。

複次。持戒之人。見破戒人刑獄考掠。種種苦惱。自知永離此事。以為欣慶。若持戒之人。見善人得譽。名聞快樂。心自念言。如彼得譽。我亦有分。持戒之人。壽終之時。刀風解身。筋脈斷絕。自知持戒清淨。心不怖畏。如偈說:

大惡病中。戒為良藥。

大恐怖中。戒為守護。

死暗冥中。戒為明燈。

於惡道中。戒為橋樑。

死海水中。戒為大船。

複次。持戒之人。常得今世人所敬養。心樂不悔。衣食無乏。死得生天。後得佛道。持戒之人。無事不得。破戒之人。一切皆失。………

複次。持戒之人。名稱之香。今世、後世。周滿天上及在人中。

複次。持戒之人。人所樂施。不惜財物。不修世利而無所乏。得生天上。十方佛前。入三乘道而得解脫。唯種種邪見持戒。後無所得。

複次。若人雖不出家。但能修行戒法。亦得生天。若人持戒清淨。行禪、智慧。欲求度脫老、病、死苦。此願必得。持 戒之人。雖無兵仗。眾惡不加。持戒之財。無能奪者。持戒親親。雖死不離。持戒莊嚴。勝於七寶。以是之故。當護於戒。如護身命。如愛寶物。破戒之人。受苦萬 端。如向貧人破瓶失物。以是之故應持淨戒。

複次。持戒之人。觀破戒人罪。應自勉勵。一心持戒。

云何名為破戒人罪?

破戒之人。人所不敬。其家如冢。人所不到。

破戒之人。失諸功德。譬如枯樹。人不愛樂。

破戒之人。如霜蓮花。人不喜見。

破戒之人。噁心可畏。譬如羅剎。

破戒之人。人不歸向。譬如渴人。不向枯井。

破戒之人。心常疑悔。譬如犯事之人。常畏罪至。

破戒之人。如田被雹。不可依仰。

破戒之人。譬如苦苽。雖形似甘種而不可食。

破戒之人。如賊聚落。不可依止。

破戒之人。譬如大病。人不欲近。

破戒之人。不得免苦。譬如惡道難可得過。

破戒之人。不可共止。譬如惡賊難可親近。

破戒之人。譬如大坑。行者避之。

破戒之人。難可共住。譬如毒蛇。

破戒之人。不可近觸。譬如大火。

破戒之人。譬如破船。不可乘度。

破戒之人。譬如吐食。不可更啖。

破戒之人。在好眾中。譬如惡馬在善馬群。

破戒之人。與善人異。如驢在牛群。

破戒之人。在精進眾。譬如儜兒在健人中。

破戒之人。雖似比丘。譬如死屍在眠人中。

破戒之人。譬如偽珠在真珠中。

破戒之人。譬如伊蘭在栴檀林。

破戒之人。雖形似善人。內無善法。雖復剃頭、染衣。次第捉籌。名為比丘。實非比丘。

破戒之人。若著法衣。則是熱銅鐵鍱以纏其身。若持缽盂。則是盛洋銅器。若所啖食。則是吞燒鐵丸。飲熱洋銅。若受人供養供給。則是地獄獄鬼守之。若入精舍。則是入大地獄。若坐眾僧床榻。是為坐熱鐵床上。

複次。破戒之人。常懷怖懅。如重病人。常畏死至。亦如五逆罪人。心常自念。我為佛賊。藏覆避隈。如賊畏人。歲月日過。常不安隱。

破戒之人。雖得供養利樂。是樂不淨。譬如愚人。供養莊嚴死屍。智者聞之。惡不欲見。如是種種無量破戒之罪。不可稱說。行者應當一心持戒。」

C、《大智度論》卷十三,

複次,持戒之人,其心不悔,心不悔故得喜樂,得喜樂故得一心,得一心故得實智,得實智故得厭心,得厭心故得離欲,得離欲故得解脫,得解脫故得涅槃。如是持戒,為諸善法根本。

複次,持戒為八正道初門,入道初門,必至涅槃。

四、毀戒的原因:

1、 環境的誘惑力太強。

2、 煩惱的衝動力太強。

3、自己淨戒的力量太弱。

五、持戒的心態:

(一) 如護浮囊,輕重等護。

(二) 不離三心:

1、 菩提心:求證無上菩提。

2、 大悲心:憐愍犯戒眾生,不加輕慢而應救度。

3、 無所得空慧:持戒,犯戒不可得。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