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修心七要》講記(九)


時間:2017/8/7 作者:學佛娃娃

達真堪布仁波切宣講於2017年7月31日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為大家講解《修心七要》。《修心七要》是舊噶當派的恰卡瓦格西的著作,是依阿底峽尊者的教言傳講的,此著作是整箇舊噶當派竅訣的集要。

《修心七要》主要宣講菩提心。菩提心包括勝義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是凡夫所具備的心態,勝義菩提心是聖者所具備的心態,可以說是兩種不同的心態。

世俗菩提心分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是為度化眾生而發願成佛的一種決心,也可以說是上求佛果,下濟眾生的一種心態。“上求佛果,下濟眾生”,這兩個條件必須要具備,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利他菩提心。

發願成佛是為了眾生。當我們在相續中真正產生這種菩提心的時候,就跨入了大乘的資糧道,資糧道是最初級的一個修行境界。我們經常說的五道包括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和無修道(也叫無學道)。以什麼來衡量是否入了大乘道?就是利他菩提心,又為世俗菩提心,即上求佛果、下濟眾生之心。

我們現在是特意發菩提心,還處於修煉的過程。當我們的相續中自然而然具有此等發心之時,就正式跨入了大乘道,即進入了大乘的資糧道。資糧道分為三個階段:大資糧道、中資糧道和小資糧道。繼而跨入加行道。

加行道有不同的四個階段,然後是見道,見道的同時就登地了。我們講十地,它和五道是有區別的,一地到十地是聖者的境界。一地是見道,見道的同時就登地了,那時才擁有真正的勝義菩提心,之前只有相似的。無論是通過邏輯推理了知諸法的實相,還是通過上師的竅訣體會究竟的真諦,這都是相似的,而非真實的。

當現量見到了諸法的究竟實相,也就是大空性時,才是見道,這時才有勝義諦菩提心。登地之後才具有真實的勝義菩提心。

在登地之前,世俗菩提心可以有真實的,這在你跨入資糧道時就具備了。資糧道和加行道都屬於凡夫地,雖然已經跨入了大乘妙道,但還是凡夫。勝義諦菩提心是一地到十地菩薩才具有的。

菩提心是菩提果之因,菩提果就是佛的境界。菩提心就是成佛的真正之因,沒有菩提心不能成佛。即使再精進,再有智慧,也只能成為阿羅漢。若是境界和悟性再高一點,可能成為獨覺佛,獨覺佛也稱為緣覺。

發菩提心是菩提果之因,但也有遠因和近因之分。勝義菩提心是菩提果的近因,世俗菩提心是菩提果(成佛)的遠因,它們有近與遠的區別,也可以說直接和間接的區別。世俗菩提心是間接成佛之因,勝義菩提心是直接成佛之因,雖然一個是直接成佛之因,一個是間接成佛之因,但都是成佛之因。

當我們的相續中真正產生了菩提心時,所做的一切善根和功德,才可能成為成佛之因。就像在世間投資一樣,因為投資方式不同,所以結果不同;投資的項目不一樣,所以收益也不一樣。舊噶當派的大德們,特別重視菩提心,在《修心七要》里主要宣講的是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

總攝竅訣要點。

應修習五力——五種力量。這是整個修行的總結,也可以說,所有的修持方法都包括在這五種力量中。包括一個人一輩子所運用的修持方法,都含攝在此五種力量中,它包含了一切的修行竅訣。

第一,引發力。引發力是一種信念,通過這種信念可以引發出很多的善根和功德。比如說,我要解脫或成佛,心裡就有了強烈的意念,這就是目標。

只在口頭上說解脫很輕鬆,也很容易,但落實在行動上不容易。要解脫就要徹底戰勝自我。即破除我執,真正把我忘掉。怎么才能忘掉我呢?怎么才能放下對自我的執著呢?要靠破我執。破除了我執,才能忘掉我,才能放下對自我的執著。

那如何破除我執?要依靠智慧。智慧有相似的,也有真實的。真實的智慧是本具的,通過智慧讓這種能量顯現出來,這是第一種;還有一種是通過邏輯分析了知諸法的究竟實相。通過這種方式產生相似的智慧。

通過這些相似和真實的智慧,去破除對自我的執著。你首先要知道“我”是一種假相,是四大假合,根本沒有實質性的“我”。通過邏輯推理得到的結論,也可以說產生的定解是相似的智慧。以相似的智慧修行,最終在相續中才會產生真實的智慧,以這些智慧才能破除對自我的執著。

自我不是常有的,不是獨立存在的,是相對存在的,是一種因緣和合。真正了知了這些真理和真相之後,自然就不再執著了。

自我是恆常不變的,一般凡夫都抱有這種偏見,也可以說是邪見。自我不是獨立存在的,自我是相對存在的,有他的存在才有自我的存在,有他人才有自己,他是相對的不是獨立的。一旦徹底了知了這樣的真相真理,就會知道了,自然就不執著了。

自我是相對存在的,其實是不存在,也不是實有的。比如說美和醜,是相對存在的,沒有絕對的美,也沒有絕對的醜。對某些眾生來說可能覺得很美,但對某些眾生來說是醜的,這叫相對存在。

以前在美國做過這種實驗。他們抓到了兩隻和人長得很像的猩猩。一隻是公是一隻是母的。把公猩猩帶出來後,找了很多美女在它面前展現她們的美,但猩猩什麼感覺也沒有,好像還很厭煩;但是把母猩猩帶出來給它看,他就喜歡了,有感覺了。若是給人看,肯定沒感覺,還會覺得噁心。所以沒有絕對的美,也沒有絕對的醜。

同理,人與人之間也是如此。有些人覺得這個人很好,但是對有些人來說,覺得這個人很壞。所以我們不能總是執著自我的見解,自己覺得美就是美,當有人說不美的時候心裡就不舒服。你覺得美不一定是美,他人說醜也是正常的。對我來說是美,但是對他人來說是醜。

這樣想,心胸自然就寬闊了。好人和壞人也是一樣,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一切法都是相對存在的,不是絕對存在的。所以要經常換位思考。大家都會說包容,那什麼是包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覺,都有自己的緣分,真正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接受,才叫包容。

包容並不是他說了幾句話,或做了一些相對來說比較過份的事,我們心裡想不通,憋的很難受,但還在那不停地忍受。包容是一種覺悟、輕鬆的狀態。你明白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緣分,都是正常的,這叫包容。

真正懂得了佛法,真正具有了智慧,才能做到包容。包容也是種自在的狀態。所以說,只有相對的,沒有絕對的,這個意義很深。

一切法都沒有恆常不變的,只有因緣和合的。而因緣和合的法就會有遷變,就會有有變化。有一種說法:唯一不變的就是變。一切事物都離不開這樣的真相和真諦。

這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若我們知道所有的一切只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就能做到包容一切了;如果知道萬法只有遷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在現實生活中,當你的感情、工作或者財產等發生變化時,因為知道這一切都是正常的。知道一切事物都離不開這樣的本性與真相,就不會有煩惱,就沒有想不開的。

一個修行人會非常平靜地面對這些事情,這是修行人的特點。修行人本就是這樣,當身體發生變化時,沒有什麼,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有的人只會嘴上說,心裡卻沒有明白,都不過是鸚鵡學舌。當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就有智慧了,就不會在對境中迷失自性,也不會犯糊塗了。

我們只會口頭說,還沒有徹底明白這個道理。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佛也示現過患病之相。佛經里講過,佛也生病,也找醫生給他開藥,吃藥後身體就好了。後來提婆達說自己也能消化這些東西,但吃後卻沒能消化。

佛也示現死亡,通常說是涅槃,其實就是離開這個世界。他離開這個世界時也斷氣了,那為什麼叫涅槃呢?因為他對死亡沒有恐懼,對他來說,死亡是種解脫,是種快樂。涅槃是徹底遠離了痛苦。對他來說,死亡就是換件衣服或換個房間而已。

房子舊了,就換套新的;衣服破了,就買套新的,這是件高興的事,不是件痛苦的事,因為佛明白了真相。人之死亡,死的是肉體,不是靈魂,真正的靈魂不死的。所以,對死亡沒有恐懼,這是佛的境界。

佛為什麼對死亡沒有恐懼?佛為什麼與眾不同?因為佛有智慧。佛的智慧是怎么產生的?因為他明白了,諸法的究竟實相都離不開這種本性。

我們每天都經歷白天和黑夜,我們知道這是自然規律,天突然黑了,我們也不會有恐懼心;天突然亮了,我們也沒有什麼好怕的,一切都正常。假設有一個人,只經歷過黑夜,沒有經歷過白天,天突然亮了,他會很驚訝:“啊,這么好啊!天亮了,萬物都可以看見了,剛才什麼也看不見。”對他來說心就動了。對我們來說沒有什麼,這都是一個自然規律。

假設有一個人只經歷過白天,沒有經歷過夜晚,突然天黑了,他肯定會恐懼。忽然什麼都看不見了,黑咕隆咚的,他心裡可能會很害怕,也很痛苦,這是他不明白真相而已。我們經歷過這些,知道這是自然規律,天黑對我們來說沒有什麼,很正常。

修行人就應該這樣,一切顯現對他來說都是自然規律,他不會隨著心動,不會受影響。而我們會受影響,我們的情緒總在變,一會兒好,一會兒壞;一會兒高興,一會兒傷心;一會兒快樂、一會兒痛苦……這就是凡夫,而佛陀總保持同一個狀態。

另外,我們還要明白無常。無常有粗大相續之無常和細微剎那之無常,也可以說是有巨觀世界的無常和微觀世界的無常。我們要明白,巨觀世界的變化是來自微觀世界的變化,微觀世界的變化是佛教里宣講的剎那——相續剎那的變化。

了知了無常之後,是不是就了知了空性?不是。但是再進一步觀察,就是空性。二者非常接近。所以明白這些真相和真理之後,才能放下自我,才能斷除對自我的執著。

自我到底是存在還是不存在?從某種角度講是存在的,然而,從另一角度講則不存在。存在是以相對的方式存在,即以剎那變化的形式存在,也可以說從緣起的角度講是在世俗諦上存在。然而,我們通過智慧進行觀察是不存在的,它不是實質性的存在,不是永恆不變的,它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事物。

我們要知道,成佛是非常難的,想要成佛,不僅要斷除我執,還要斷除法執。不僅要斷除對自我的執著,還要斷除對一切法的執著。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斷除法執,放下一切呢?要知道一切法都離不開這樣的本性:都是相對存在的,沒有絕對的存在,都是以剎那變化的形式存在,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當你了知了這樣的真相和真理,當你的相續之中產生了這樣的智慧和覺悟時,你對事物的執著自然就會放鬆,乃至會消失。

要做到這一步很難,因為那些阿羅漢和獨覺佛都沒有這樣的根基和悟性,所以他們沒有悟到這樣的真理。他們只悟到了自我不存在的真相,他們只破除了自我,斷除了對自我的執著。但是他們對其他很多法和事物還是有執著的。所以不是誰都具有這樣的根基,不是誰都能做到的。所以今生解脫,即身成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難。

我們的佛祖釋迦牟尼佛經歷了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最後才做到。我們今生今世得到了人身,聞到了佛法,對大乘佛法和密法生起了信心,已經說明我們的福報很大,我們的根基很殊勝。如此來之不易的福報和殊勝的善根,不可不珍惜。

大家要下定決心,由此決心來引發修行的動力,這一點很重要。好比一輛車,配有發動機才可以前進,發動機的馬力大,前進的力量就大。

我們的引發力就是樹立目標,並且下定決心。我們現在注重弘揚兩個法門,一是藏傳淨土法,一是光明大圓滿;前者是臨終往生的方法,後者是即身成佛的方法。當你相續成熟時,隨時隨地都可以成佛。

雖然,覺性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但我們不可好高騖遠。首先要樹立目標,下定決心:今生我一定要解脫,一定要成佛;不解脫,不成佛,絕不罷休!就要有這樣的決心。

既然發願今生解脫,即身成佛,在此生(現世)中要解脫成佛,那么,就從一分鐘、一小時、一天、一月、一年做起。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和願望,從現在開始,不浪費一分鐘,一分鐘一分鐘積累起來;不浪費一小時,一小時一小時積累起來;不浪費一天,一天一天積累起來;不浪費一個月,一個月一個月積累起來;不浪費一年,一年一年積累起來,這樣一輩子都不會浪費,要有這樣的決心才行。

我們今生不要只限於一個目標和決心,要從現在開始,從當下開始。

那么該怎么辦?就是從現在、當下開始,在皈依佛門、發菩提心的同時立即做出改變。但即使從現在開始,我們也不可能實現這樣的一個願望,不可能達到目的!

正如我們想爬上九層樓一樣,要從第一階樓梯開始,一層一層地往上爬,最後才能爬上第九層樓,才能到達樓頂,看到樓頂的花園。如果一分鐘一分鐘地浪費,一小時就沒有了;如果一小時一小時地浪費,一天就沒有了;如果一天一天地浪費,一個月就沒有了;如果一個月一個月地浪費,一年就沒有了……我們之前就是這樣學修的。

我們很少修法,做善事,即使在修法和做善事時,也沒有表里如一,沒有死心踏地,沒有從內心深處做這些事情。所以是嘴裡念佛,心裡念魔。

我們現在修法時,心裡全是雜念,不斷地產生貪嗔痴等煩惱。表面上看在打座、在念佛,心裡念的卻是魔。因為念是用心念,不是用嘴念。若心裡念的是魔,實際念的是魔,而不是佛!

我們表面上行善,但內心裡卻造惡,動機不良,發心不純,有很多私心雜念。我們表面上做的是善事,而且很多都是利他之事,實際在造惡!

善惡在於心。好比在《華嚴經》中講的,一顆樹,若樹根是有毒的,那么長出來的枝和葉也是有毒的。若樹根是藥性的,那么長出來的枝和葉也是藥性的。若你的動機是善,則言行是善;若動機是惡,則言行也是惡。

我們剛才的狀態是善還是惡?實際是惡而非善!所以大家一定要以智慧、以覺悟觀察自己,才會知道自己到底是善還是惡,究竟在念佛還是在念魔。如果我們這樣粗心大意地學佛或做一些事情,真的會失去意義的!最後會對佛法產生邪見!甚至會退失道心。所以,從現在開始,在百日共修期間,大家要分分進步、時時進步、日日進步。

上等修行人,每分鐘有進步、有變化;中等修行人,每小時有進步、有變化;下等修行人,每日有進步、有變化,這是百日共修期間對大家的要求!

此處講的也是引發力,就是大目標里有小目標。然後不斷地下決心,不斷地確立目標。一分鐘有一分鐘的目標,一小時有一小時的目標,一天有一天的目標,一月有一月的目標,一年有一年的目標,一生有一生的目標。如此這般,自內心不斷地下決心立誓言,這就是我們學佛修行的發動機。

下的決心越大,引發的力量越大,積累的善根也越大,提升也越快。發動機不一樣,馬力不一樣,動力也不一樣,這叫引發力。

其實心的力量極其不可思議。比如說,在入定的狀態,一般是沒有心識的。但是通過引發力,可以從那種狀態中甦醒過來。比如說入定時,有種強烈的意念,七個小時之後要出來。滿七小時的那一刻,自然就會從那個狀態中出來,這就是引發力。還有晚上睡覺,很多人有顧慮,擔心第二天早上不能按時醒來。現在科技發達了,大家都弄鬧鐘,其實沒必要。

我從來不用鬧鐘,睡覺時可以通過引發力。若想早上五點鐘起床,在入睡之前發一個強烈的意念:明天早上五點鐘起床!到時自然就會醒來。這都是引發力,所以意念是很重要。

我經常跟大家講,任何時候都看發心和動機。若沒有發心和動機,那既不是善也不是惡。一切言行在不善不惡的狀態中,這叫無記。如果有發心、有動機,就有引發力了!如果你的引發力是惡,由它引發出來的言行就是惡;如果你的引發力是善,由它引發出來的言行即是善。並且,善惡力量的大小,取決於你的發心和動機是否強烈。越強烈,引發出來的力量越大。因此,確立目標、下決心很重要,發心動機很重要。

第二,串習力。串習力也很重要,指長期串習,越串習力量越大,否則就沒有力量。很多人不串習,明白了點皮毛上的東西之後,再也不複習了。一本書反覆看叫串習。

現在跟我們學法的人,口頭上說是在學大圓滿,其實,《成就寶鑑論》連一遍都沒看完。如果真想修大圓滿,那么四外加行和五內加行是通向大圓滿的唯一之路,這是基礎!

《成就寶鑑論》的內容,是我在2011年用一百天的時間講的。按我的要求,看十遍、看一百遍都不多。那裡蘊涵著很多甚深的佛理。只看一遍,肯定有很多內容沒看明白。看第二遍時,也會有很多漏掉的。即使第一遍看明白了,看第二遍的時候,明白的也不一樣。每句佛理都有很多層面的含義,這要看悟性與境界。悟性越高,對它的理解越深,在此中悟到的東西越多。境界有差別。

對一個相續真正成熟的人來說,加行就是正行。對一個相續不成熟的人來說,正行也是加行。是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取決於你的境界。若是心沒有出離世間,所修之法即使是出世間法,也會變成世間法。對心真正出離世間的人來說,雖然修的是世間法,也可以變成出世間法。

對相續真正成熟的人來說,吃喝拉撒都是出世間的狀態,都是出世間法。是出世間還是世間,取決你的心態,法的高低也看你的根基和悟性。所以串習很重要!

聽課也一樣,反覆聽才叫串習。反覆看、反覆聽,聽一遍不行,就聽十遍,聽一百遍!還有修,比如每天我們做的早晚課,內容都一樣,有些人剛開始時,對這些內容比較陌生,新鮮感也沒有過去,都很有信心、很有意樂,唱得很專注、很歡喜。時間久了,三四年了、五六年了,依然專注、歡喜才是對的。

現在,新鮮感已經過去了,對這些偈頌和儀軌都非常熟悉了,繼而沒有太大的歡喜心,也沒有那么專注了,甚至覺得還不如自己打坐,或者念點別的經,這是錯誤的。

我經常跟大家講,不要憑感覺,感覺是不可靠的,感覺好或壞都是暫時的。也不要執著這些覺受,有一點覺受就歡喜,沒有覺受又厭煩,這是錯誤的。對於修持的方法或法門,主要看是否有傳承及傳承是否清淨,是否是正確又完整的。若是這樣,就要持之以恆地修煉,最終才能成就。

我們的早課內容是上師瑜伽,晚課的內容是除障法,這些非常重要。除障法是消業最重要的修法,修上師瑜伽能獲得上師的加持和竅訣,這是最最根本的。除了這些法,沒有再殊勝的法了,再有殊勝的法,就是佛菩薩的境界了。所以要不斷地串習,才有對治力,否則就沒有對治力。

念一遍和念一百遍是不一樣的,這不是數量上的區別,而是偶爾串習與長期串習是不一樣的。所以要有串習力!唯有持之以恆地學修,最後才能成道。

我們設有五個系,但是真正去修持、踐行時,只有兩個法門,一是臨終往生——今生解脫的方法,即藏傳淨土法;一是光明大圓滿——即身成佛的方法。若是對大圓滿有信心,並且能精進地修行大圓滿,今生可以成佛。當相續成熟的時候,隨時隨地都可以成佛。

當年密勒日巴最初遇到了寧瑪派的一位上師,他對密勒日巴說:“我這個法,白天修白天成佛,晚上修晚上成佛。若是具緣者,不修也能成佛。”從大圓滿正行的角度來講,確實是這樣。其它法門都是以因為道!但是阿底瑜伽,大圓滿是以果為道,果是究竟的佛果,直接把佛的境界展現出來,直接進入佛的狀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那位上師說的確實如此。但是我們的相續還沒有成熟,現在還沒有成為大圓滿立頓法、頓超法的法器,還沒有達到那種境界。所以還是要按次第修,這就是串習力。

第三,善種力:為了快速地解脫成佛,還要不斷地種善根,隨時隨地種善根,包括進大殿彎一下腰,這叫行禮,也叫種善根;比如一位老人上台階,我們扶一下,這叫種善根;在家裡做頓飯,打掃房間,這叫種善根;我們做家務時,心裡很委屈,為什麼委屈?我們發心是為了眾生,肯定要付出,因為付出才能達到人生目標,付出才能圓滿人生,這都是自己的事,搶著做家務,這是積累善根。和家人結善緣,種善根很重要,在行住坐臥的過程中,隨時隨地都要積累善根。

積累善根不是到寺院,不是上座時,而是在生活、工作中,在行住坐臥中。比如我們院外有轉經筒,出去時順便轉一下,這是在轉法輪。佛法的智慧是不能停止的,不能在靜止的狀態,而是要動的。有這種發心,轉一下轉經輪,這也叫種善根。你出去遇到佛塔或聖人,把帽子摘下來,恭敬一下,這也是種善根。你到佛塔前向右繞一下,這是繞塔,也是積累功德。

我們有佛經、法本,如果能恭敬地頂在頭上,把這些法寶放在清淨的高處,也叫種善根。現在有些人,把鋪的墊子都放在法本或經書上,這樣非常不恭敬。有時有人從座位上起來,不注意把轉經輪碰到地上,這都是不恭敬。如果恭恭敬敬地把法寶放在那裡,也叫種善根。

當遇到同修或是其他人,面帶笑容,給他一點溫暖,這也叫結善緣,也是種善根。去齋堂打飯時不搶先,讓他人先打,這也是結善緣、種善根。其實結善緣、種善根在我們生活和工作的一點一滴中,在我們的行住坐臥與吃喝拉撒中。

以前也跟大家講過,我們洗臉、洗澡的水,都可以做布施,惡道的眾生特別需要這些!你的善念到了,他們就能得到這種能量。排泄物對我們來說,是骯髒的東西,但是對有些眾生來說,卻是美好的食物,可以提起善念,然後發心做布施,這也叫種善根。我們吃飯穿衣時,先做供養,再當加持品享用。

自己的善念和恭敬心到了,將感恩心激發出來了,這也叫種善根、結善緣。隨時隨地這樣種善根、結善緣,今生才能解脫,才能即身成佛。否則,只是口頭上說沒有用。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付出,在那裡等著天上掉餡餅:“我要解脫,我要成佛!”做夢去吧!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要依靠善根的力量。

第四,破斥力。真正要超脫輪迴、見性成佛,就要有智慧,首先要破除我執。對自我的執著是一切痛苦的根本,是一切煩惱的來源。

無始劫以來,我們在六道中輪迴,遭受了無窮的痛苦,所喝的地獄裡炙熱的鐵汁,如果能堆積在一處,比四大海還多;在六道輪迴中,投生為螞蟻的肢體,若是能堆積一處,比須彌山還高。

我們在六道輪迴中,受過那么多苦,都是何種原因?就是源於對自我的執著,它是幕後操縱者。我們經常講魔王波旬,誰是魔王波旬?就是對自我的執著。他每天都對眾生髮射貪嗔痴慢疑五種花箭。這種箭看似很美,被射中後貪嗔痴慢疑煩惱之心生起來了,就會染污相續,就會造業。

以智慧之眼看,這些箭都是毒,但是對普通眾生來說卻是花。被射中之後,就會輪迴。這些毒箭是魔王波旬,就是我執——對自我的執著。

《入行論》里講,對自我的執著,就是我執,這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我們學佛,發菩提心,應該把“我執”做為敵人。所以要以智慧破除我執,這就是破斥力。我執沒有了,煩惱就沒有了;煩惱沒有了,業障就沒有了;業障沒有了,就不會輪迴,不會痛苦了。

因為在六道輪迴中,由業力的牽引,是痛苦的,是不自由的!業是從煩惱中產生的,煩惱是從我執中產生的。破我執是最重要的,放下自我是最根本的要訣。

很多人會有這種想法:“那就直接破除我執,放下自我唄!”放下自我,破除我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通過兩種方式:一是通過邏輯推理——唯識宗、尤其是中觀講了很多邏輯,我們以這些邏輯推理,在相續中會產生相似的定解後,再去串習,去打坐實修,通過禪定的力量,去激發它的能量。最終在我們的相續中,會產生真實的定解,再串習下去就能成佛,這是第一個渠道。

第二個渠道就是消業積福,聽上師的話,對上師具足信心,不懷疑。通過上師的竅訣,也可以說通過上師的加持,就能體會到那種真諦,在相續中可以產生定解。

前者是鈍根者,後者是利根者。後者對上師有具足的信心,不生懷疑,通過消業積福,使相續成熟,到時經上師指點,或上師賜予竅訣,就會證悟空性——見性,再繼續修煉就可成佛。只有這兩種渠道或方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親自降臨,也只能這樣。

世間有一種說法是對症下藥,身體不舒服肯定有原因,可能是身體的某個部位出了問題。先把問題查出來,然後對症下藥。同樣,我們非常煩惱痛苦。為什麼會這樣?先把根本的原因找出來,然後對症下藥。現在佛講菩薩講了,根源就是我執,對自我的執著才是幕後者,才是根本問題!我們要破除我執,放下自我,就要通過智慧!

第五,發願力。每次我們做善事或修法後,應該回向、發願。一定要發願,但是,願不能離開行,行也不能離開願,就像我們常說的:“願行願行!”所以隨時都要回向、發願。有人可能有疑問,每天要做這么多的回向發願嗎?要啊,而且要特彆強烈!

但是我們的回向、發願都是表面上的,口頭上的。一說回向,都很大方:“好!我的善根與功德可以回向!”這種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功德,不知道它們的價值。一位智者,對自己善根、功德的執著是最大的,最放不下的就是這些。一位智者會把自己的善根、功德放在第一位,生命放在第二位,世間的福報放在第三位。

世間人就不同了,包括我們這些學佛人,把財產、利益放在第一位,認為這是最重要的,自己的生命放在第二位,善根和功德放在第三位。對他來說這些都無足輕重,因為這些跟人民幣、美元不一樣啊!人民幣、美元好用,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善根、功德用不上!所以對其沒有太大的執著。其實不是這樣,一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善根和功德,會給你帶來無窮的利益。

古時曾經有個乞丐,一無所有,一天他無意中遇到佛出來化緣,對佛生起了極大的信心,那時他手裡只有七顆豆子,他以恭敬之心將此灑在佛的身上,以此善根,得到了七次轉輪王的果位。真的是不可思議!

但我們都看眼前利益,眼前沒得到什麼利益,就覺得沒什麼珍貴的,這都是錯誤的。善根、功德是很珍貴的!若真的要回向,對於一位智者來說,這些是很難放下的,但還是要做回向。做了回向善根就會增長,做了回向功德會更大。明白了這些道理之後,才會放下,才能回向。

這是願力,時時回向,時時發願。回向發願,以此善根及功德,願我今生能成佛;以此善根及功德,能令我相續中的菩提心永駐……時刻這樣發願,這是很重要的。

此五種力量講解完畢。這是我們在今生中要具備的修持。在臨終時還涉及五種力,我們下次再講解。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