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宏圓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三十七願天人禮敬願


時間:2017/8/11 作者:修心

好,我們看第三十七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是天人禮敬願。

這一願是說,十方無量諸佛世界的天人和世間的眾生,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能夠恭敬禮拜,信心歡喜,沒有任何的疑惑,並且發起六度萬行的菩薩修持,這樣的人會得到一切天人和世間人的恭敬,如果這一願不能實現,就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時候,看到諸佛剎中的修行人,雖然恭敬禮佛,修菩薩行,但是人天不敬,遭到世人的輕蔑詆毀,甚至是侮辱傷害,使得修行人心神不定,為之惱亂,退失道心。所以阿彌陀佛發此大願,加持一切世界中的人天,只要聞佛名號,作禮歡喜,修菩薩行,都能得到諸天世人的禮敬、擁護,這樣,可以增長這些修行人的功德,順利完成佛道。我們現在比較有深刻的體會,我們今天學佛的居士,有好多居士學佛了,不敢跟同事們講,甚至還瞞著家人,主要是怕大家的誹謗,怕別人不信去誹謗,或者說我們受了磨難了,精神不好了,精神出現問題了,這些都是對我們的誹謗和侮辱,給自己的心理帶來這些壓力,不能靜下心來好好的學佛。尤其是,我們在文革時期,我們看到幾乎所有的出家人都被迫還俗,沒有辦法精進辦道。其實不只是我們這個世界,十方諸佛世界中,也都有這些情況存在的。

這一願中,阿彌陀佛告訴我們如何來做,就能得到諸天擁護、世人的恭敬。我們看願文,聞我名號,這個聞也含有稱念名號的意思,五體投地,稽首作禮,這是對彌陀的恭敬頂禮,表示至誠恭敬,歡喜信樂,諸佛世界中的天人和世間的人,聽聞到彌陀名號,恭敬的禮拜,心生歡喜,對阿彌陀佛的功德沒有任何的懷疑,非常有信心,因為信心歡喜,而去修菩薩行。通途來說,菩薩行就是六度萬行。從淨土法門來看,修菩薩行就是專持彌陀名號,因為這一句名號,具足六度萬行。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中說:「一心念佛,萬緣自舍,即布施波羅蜜。一心念佛,諸惡自止,即持戒波羅蜜。一心念佛,身心柔軟,即忍辱波羅蜜。一心念佛,永不退墮,即精進波羅蜜。一心念佛,余想不生,即禪定波羅蜜。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波羅蜜」。所以只要我們一心念佛,就是百行齊修,包含了三學六度萬行的所有功德,就是這麼直接,就是這麼了當,當下三學六度完全具足。念佛人深信切願,持念六字洪名或者四字名號,就是修六度萬行,就能得到諸天和世間眾生的恭敬和護持。《般舟三昧經》中說:「持此三昧者,為諸天龍神,皆共讚譽、擁護、瞻視、敬仰、思欲相見」。就是說,持念佛三昧的人,天龍鬼神都會讚嘆他、來擁護他、敬仰他、親近他。什麼原因?因為只要至誠的皈依阿彌陀佛,如法修行,就能和佛心相應,就會以佛的尊貴,而使我們自己尊貴。這就是我們念佛的人,為什麼這個氣質上的改變、面貌上的改變、素質上的改變?這就是以佛的尊貴轉化為我們的尊貴了。佛在《無量壽經》中說:念佛者就是大乘第一弟子。所以至誠念佛的人種性尊貴,他心心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都是覺悟,都是我們的本性,我們的性德,我們想想怎麼能不尊貴?和世間的這種富貴是不能相比的,而世俗人念念都是貪嗔痴,這就是差別。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中說到,只要堅持以信心持念佛名,就會得到護念增上緣,不但是世間的人天,連阿彌陀佛、觀音勢至等無數菩薩眾都會來護持你,十方諸佛也是來護持你的。這是念佛人蒙阿彌陀佛願力加持,所得到的殊勝利益。有這麼殊勝的增上緣,那我們這個修行的路上會更加的順利,最終成就無上菩提的。

師父在這個方面感觸就非常的深,只要發起這個信心來,真的是龍天護念的。雖說也有一些的障難,但是師父了了明白,這些障難都是幫助師父打好基礎,更能增上菩提心,這些障難不是讓我們過不去,而是幫助我們更加增上願心,更加更快的圓滿心愿的。非常的明顯的,只要你發起這個心來,大家一定要用清淨心去觀,而不能用欲望的心,用分別執著的心來看待這個問題,如果我們用清淨心一看待這個問題,非常的自在的。一看佛講的哪一句話,都不虛的,都不是妄語的。唐朝的道宣律師持戒精嚴,他的三衣都是粗痲所織,日中一食也都是豆類,出門的時候錫杖不離身,唯恐傷到大地的眾生,長行不倒單,坐不倚床。貞觀年間,有一天夜裡,道宣律師在西明寺經行,突然一陣踉蹌,正要跌倒的時候,一位身穿鎧甲的少年上前扶住了他。道宣律師非常驚訝的問他,你是誰?少年回答:「弟子是毗沙門天王子張瓊,因為敬仰您的戒德,所以來衛護」,臨別的時候,還把這個佛牙贈送給道宣律師,道宣律師因為持戒,感得天人護衛的事情還有很多。而我們今天很難做到這樣嚴持戒律,但是學習了這一願,我們應該要有信心,只要深信切願,有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都可以感得天人的恭敬護持。而且不僅天人,觀音勢至都會如影隨形地在我們身邊保護,只不過他們是隱行護衛,我們見不到罷了。但是佛力不可思議,大家千萬不可以懷疑的。

阿彌陀佛的這一願,對我們末法時期的眾生來說尤為重要。因為在正法和像法時期,佛法的力量非常的強大,也有很多大修行人在世間弘化,不但魔王鬼神不敢作亂,世人對佛法也有很強的恭敬心。很多帝王也都非常的尊重法師,唐太宗曾經感嘆,出家乃大丈夫之行,非帝王將相所易為。像唐代華嚴宗四祖清涼國師,他曾經是七代帝王的老師。像清朝的順治、康熙、雍正、乾隆,他們都特別的恭敬出家人,他們都依止了高僧大德,並且拜玉琳國師、金剛戒等僧人為國師。歷代文人,如唐朝的白居易、王維,宋朝的蘇東坡、黃庭堅、辛棄疾,大多與僧人有交往,從高僧大德超凡超俗的氣質中,受到很多的啟發,而留下許多千古絕唱。所以在古代,這個出家人的地位一直是受到尊重的,世人對於學佛的人,也非常的恭敬。然而現在我們是末法時期,法弱魔強,追求物質享受的人們,對於幫助我們解脫、幫助我們清淨的佛法,也越來越難以理解,甚至在佛法不大興盛的地區,有些人看到出家人,都像看到另類一樣不可理解。以至於對學佛的人,有一些嘲笑、譏諷,那就更談不上恭敬了。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念佛的人就更應該堅定信心,好好念佛,與阿彌陀佛的大願來相應,隨著我們精進修行,可以感招越來越多的人,對佛法生起恭敬心。這樣不但我們的修行越來越順利,也能讓那些不理解的人,改變他們的認知,能夠修到福報,甚至幫助他們種下成佛的善因。我們現在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念佛以前,我們的心比較浮躁,遇到事情急躁壓不住,而且這個身體都不是特別的安定,繼而給我們身心帶來許多不好的能量。自從我們學了佛以後,我們的心清淨了,煩惱淡薄了,法喜充滿,而我們的面相也變得飽滿有光澤,讓人見了心生歡喜,願意親近。孔子說: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念佛之時,心與佛相應,也就具足了和佛一樣的慈悲、平等,可以說慈眼視眾生。那麼以慈悲待人為因,自然感得別人的尊敬和愛護。正如宋譯的經文中所說:得天上人間一切有情,尊重恭敬,親近奉侍,增益功德,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好,今天時間到,謝謝大家。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