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如何念佛,如何成佛


時間:2017/8/27 作者:holy99

當下社會,念佛法門非常流行,普遍認為這種方法簡單易行,見效快,甚至有人認為完全可以依靠佛力而得解脫。總之,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解讀方式,所以有必要從實質上剖析一下這個法門,供大家參考。

念佛法門就是通過專注念佛這種方法達到往生淨土或成佛解脫目的。至於能否實現目標,首先要清楚:什麼是極樂?什麼是佛?以及佛是怎樣修成的?只有清楚這些問題,才能循著聖人的腳步,朝著既定目標前進。如果道理不明,難免盲修瞎練,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就像人想去一個地方,既不知道路,又不明方向,怎能到達呢?有人倡導只需一句佛號,則遠遠不夠。如果那樣可行,豈不是說:念佛機先成就了。不知即迷,其信就是迷信。不論修什麼法門,正信應為前提。否則就是迷信、盲信,結果就會背道而馳,事與願違。

當人想通過念佛求生淨土,表明人的追求開始發生改變,由原來的追求外在名利為主,轉變為追求內心的自由解脫,從而把顛倒的人生顛倒過來。可是當人想回頭時,就會面臨一個很現實的棘手問題,那就是既有習慣的障礙,所謂積習難改,就是說明這個問題。因為習氣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並且是在錯誤觀念基礎上形成的。有的習氣容易發現,有的習氣不容易發現,需要在念佛過程中逐漸發現並加以糾正。而改變由來已久的習氣則需要勇氣和魄力,非大丈夫所不能為。寺院的大雄寶殿,就是因為供奉著被人們稱讚為大英雄的佛陀而得名,所以佛陀是眾生學習的真正榜樣。不論學佛、念佛就是要以佛為參照,時時提醒人不要忘記目標和初衷。

念佛既然是方法,那么通過念佛達到一定的目的,才是問題的關鍵。而沒有效果的念佛,則徒勞無益。那么如何念佛,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呢?

首要是確立目標,確立人生的主導追求,然後通過專注念佛,來實現追求目標。只有專注,才會有效果。念佛的作用效果,在不同階段有不同表現。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即:靜心,明心,淨心。

第一階段是:靜心。就是通過一心念佛,降服雜念,使人靜下心來。

當人能集中精力,一心念佛,就可以減少分散,受外在的影響會越來越小,逐漸把世間的一切看淡,從而使心能靜下來。當人心能靜,那么就進入下一階段。

第二階段是:明心。

人一旦能靜下來,思維和眼光就被解放,就可以全方位接收宇宙信息,這些信息通過大腦翻譯出來,就是所謂的靈感或感悟,這對人認識的完善和提升大有幫助。與此同時,人心會越來越清明。心光明亮,對事物看得越來越清楚全面,越來越深入透徹。尤其對自我的了解越來越清楚,各種習氣相應被暴光,就像灰塵和污漬,只有在光明之下,才清晰可見。這是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是:淨心。當人對自身了解越來越清楚,“時時勤拂拭”就成了經常性工作。習氣被及時發現、克制和轉變。結果會使內心越來越純淨,越來越強大,對習氣的控制能力就越來越強。從而形成內心駕馭能力的增強而習氣逐漸減弱的良性循環。

通過念佛,不僅人生態度發生改變,而且人的心性也發生明顯變化,人的情緒由失控到可控,再由可控到自控的轉變過程。這就是念佛的效果,產生效果才是念佛的意義所在,所以念佛一定要注重效果。然後用效果來檢驗念佛是否得法。這樣相互檢驗和印證,才不至於出偏差,這種謹慎,不僅是對當下負責,更是對未來負責任的嚴謹態度。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關鍵在於:念佛與圓通。念佛是方法,圓通是效果。念佛得法,無論是悟性,還是功夫境界都會得到提高。如果通過念佛,心性沒有改變,對世俗的追求還那么強烈,依然看重名利,在意得失,還有很多放不下等等,就說明念佛方法有問題,就要及時總結和改進。

欲要往生淨土,那么嚮往淨土的力,一定要大於其他的力。如果還存在一種或幾種力,深深吸引你,使人很難做出取捨,那么往生淨土就存在很大變數。就像一個學生,即想考上大學,同時對遊戲還很痴迷,遊戲的吸引力那么大,還想考上大學,怎么辦?最關鍵就是要確立目標,目標確立之後還要克制對遊戲的迷戀,努力學習,才有可能考上大學。念佛也是如此。既要樹立目標,又要控制習氣,並持之以恆,才有可能實現往生淨土的目標。

阿彌陀佛雖然締造了淨土世界,並有四十八大願,但也是有條件的。就像大學錄取學員一樣,只有符合條件者,才能如願。聖人的作用是引導,而不是推動和強迫。聖人不會強行改變人的追求,而改變習氣也要靠眾生自己。聖人的願力作用是正確引導,增強眾生信心,但是道路還需眾生親自去走,這個過程不能代替。所以不能產生依賴心理,功夫需要在平時積累,否則事態現前,很難不會被影響和干擾。所以要時時觀注自己,真正了解自己,有針對性加以總結和改進,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附幾點說明——

關於經典:

經典可以參考,但一定要結合現實來加以驗證套用。有的觀點,明顯違背事實,就要警惕了,或是解讀錯誤,或是經典被篡改等。真正的道理經得起檢驗,不論在各個領域都說得通。

現實中,正邪並存,佛魔共在,這是規律決定的必然。佛一直在用智慧引導眾生走向解脫,而魔一直在用能力誘惑、控制眾生不得解脫。外道從未停止過對正法的破壞,會使用各種手段來迷惑眾生,尤其是末法時期,這種現象會更加嚴重,如果不具備一定辨別能力,又沒有正確指引,則很難保證不偏離正途。佛陀傳法49年而言:沒有說法。旨在說明:不要把佛說當成教條,而要在現實生活中親身實證。只有實證,才能真得。

真境與幻境:

宇宙之大,浩瀚無窮。既有巨觀存在,也有微觀存在;既有現象存在,也有本質存在;既有真實存在,也有虛幻存在。無論哪一種存在都無窮無盡,所以道有千萬條,結果亦有千萬種。至於經歷多少,體驗多少,知道多少,則因人而異。如果不明真幻、虛實,就很容易被幻境吸引,而誤入歧途。

有形有相的世界,或以物質為基礎的世界都屬於幻境。有些所謂的特異能力人所見的景象也是幻境,原理很簡單,就是意識進入另外時空的所見,就如夢境一般。這種現象與精神病患者發病時的胡言亂語在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對幻境的描述。本不神奇,可世人好小術,再加上有人把其當成優勢加以利用、炫耀,無形中誇大其作用,並且予以神化,從而迷惑很多人。執著小術,就會障礙大道,這也是本末倒置的典型表現。

那么什麼是真境呢?心境才是真境界。當下的心情,雖然無形無相,但卻清楚的知道。所以真正修行,要從心入手,注重心境狀態和心性轉變,才是正道。所以念佛,不能靠想像見佛或進入極樂世界,因為靠想像日久會產生幻覺。就如一個人,經常思念某個人,就會在不經意間出現這個人的形象,如果信以為真,就會被吸引而進入幻境。那么應以什麼態度對待呢?雖見亦如不見,即:見相非相,則見如來。

關於放下:

放下是放在下面,是處理主次關係的一種態度。即:把重點放在主要位置,而把次要放在下位。開始人把世俗的利益看得很重,而忽視內心,就是主次顛倒。當人沒有看到更寶貴利益之前,則不能放下原來的擁有或追求。

當人開始關注內心,真正走入內心的時候,才會把世俗的一切看淡,這時才是真正看破。真正看破,才能真正放下,否則即使說放下也做不到。放下世俗短暫的虛幻利益,追求內心的自由解脫。真正放下,才會真正拿起,從而擔負起家庭和社會責任,勇於付出和奉獻,讓內心充實、安寧、強大,真正體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這才是放下的真正意義。

關於帶業往生:

佛說:帶業往生。這裡的“業”是指善業,即良好習慣,而不是惡習。只有帶著善業可以往生,而帶著惡習則不能往生淨土。所以佛陀一直強調:善男子,善女人。極樂是光明秩序等等美好的集合,而貪婪、計較等等不良習氣則不能與極樂相融。如果帶著惡劣的習氣也能進入極樂,那么極樂也就不能稱之為極樂,因為已不是名符其實的淨土了。所以不能抱有僥倖心理,那樣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態度。

關於成佛:

佛是結果,成佛是過程。成佛要經歷,眾生——羅漢——菩薩——佛,這樣一個過程。修行的入手處很關鍵,入手得當可以減少彎路,但沒有捷徑可走。聖人的思想或經典只是指引而已,道路需要眾生自己去行走。不經歷則不能深刻體會,即使說的再好,也只能是口頭功夫,無法真正受益。

要想成佛,菩薩是必經階段,因為缺少這個階段的偉大奉獻與付出,就不能結出無上的成功果實。大舍,才能大得,這恰恰是公平公正的體現。

有人說:可以橫超三界。不過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要橫超三界,那需要基礎和條件,就像火箭上天,沒有足夠的動力來突破大氣阻力,又不能保證所有部件不出故障等等必要條件,想要上天就是妄想。所以成佛也需要過程,沒有過程,就沒有結果,就如:沒有春天播種,就沒有秋天收穫果實。但是只要循著正確道路,堅持不懈,終會到達理想的終點。

關於解脫:

一個生命要想解脫,內因與外緣都不可少。即使是聖人也要尊重眾生的選擇,還要看眾生自身的實際狀況。如果不信,我們可以看下面這一幕:一個人不論是否有解脫想法,不論對金錢名利有多么熱衷等等,佛菩薩都強迫其放下;不論人是否願意,佛菩薩都強行將其帶走,送到極樂世界。如果那樣的話,極樂成了什麼?眾生成了什麼?強制送入,這不由得使人聯想到勞改犯被強行押送監獄的場景。如此之強迫,何來自主,沒有自由,談何解脫!!!

現實中有的孩子不愛上學,父母強行送去學校又如何?有的即使上學,但是不努力學習,又能怎樣?實質問題不解決,只有形式則無濟於事。

聖人的作用是提供解脫方法,指明方向,增強眾生信心,而完全依靠佛菩薩力量而得解脫則不切實際,還容易使人產生依賴心理,坐等佛菩薩救度,這就為無所事事、躲避勞動、逃避責任等等不道德行為提供了似乎有道理的藉口,這與佛菩薩的勇於擔當相背,這根本就不是在學習聖人,恰恰是離聖人越來越遠的背道而馳!!人最終都要獨立、自立,否則就不能自主,更談不上解脫,所以這種理念,既害人,又害己,不可不防。

佛說:無緣不度。非佛菩薩不度,而是眾生不想。佛菩薩尚有不能的無奈。而與之相對照的是,當下盛行的超度之風,就非常可笑而且令人匪夷所思。信眾花錢,和尚法師操辦,謂之超度。超度真的能讓一個生命解脫嗎?要把一個生命的態度和心性完全徹底轉變,談何容易,顯然是不自量力的異想天開。無量久遠之前成就的那么多佛菩薩,憑他們的智慧、慈悲、願力和能力,誰人能與相比,包括現在的和尚、法師們。如果只靠超度就能解決問題,做為被眾生敬仰的偉大佛菩難道會坐視不管,置之不理?這無異在說佛菩薩不慈悲,並缺乏能力和智慧,簡直就是褻瀆和誹謗!

而且超度的對象竟然是靈魂,而不是心,這種超度本身就是本末倒置。因為真正要解決的是心的問題,而不是靈魂的問題。拿人來說,要解決人的問題,而不是衣服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這種超度就是典型的外道行為。

至於超度的形式,更令人費解。有的寺院舉辦法會,還要扎紙人、紙馬、紙船等用品,需要燃燒的物品堆積如山,且不說燃燒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空氣污染,而迷信色彩就非常濃厚,完全偏離了宗教文化傳播的主旨,帶著濃重的迷信色彩並流於形式的超度行為是典型的無知表現。

關於淨土:

淨土是清淨、不受世俗影響和干擾的心境狀態。淨土的清淨,並非脫離現實,無人打擾的清靜,這是一些修行人的誤區。大隱隱於世,就是這個道理。比如:大菩薩積極入世,廣利眾生,而不怕影響和干擾,這才是真清淨、真境界。念佛就是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才能與極樂相融。就像收音機的調台一樣,需要頻率相同,才能同頻共振,收到聲音,否則就不能相通相融。有人認為死後才能進入極樂世界,也是誤區。生前不能做到,死後就更難以把握。

不論何種修行方法,都要以修心為主,並且注重效果。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但願人人都能走入內心的廣闊天地,建設好真正屬於自己的生命家園。

可參考本人曾經發表的帖子——

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視的危險理念

煩惱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深度剖析情緒及其掌控方法

再駁:本來是佛

也談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

《駁斥:本來是佛》一文發表之後

潘麟的生命觀

這樣的極樂害了多少人

質疑:沒有修行,只有認同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