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索達吉堪布:在善心的狀態中離開,這即是往生的重要竅訣!


時間:2017/8/28 作者:快樂虔行

宗喀巴大師說過:「心善地道亦賢善,心惡地道亦惡劣,一切依賴於自心,故應精勤修善心。」心若善良,出世間的五道十地會順利得到;心若不善,不但得不到這些,反而可能墮入三惡趣。所以,解脫與沉淪完全依賴於自心,我們一定要精進修持善心。

現在有些人心非常惡,儘管暫時享受種種快樂,但這也只是前世善業的余報,消盡後就沒有了。一旦他閉了眼,今生所造的惡業定會成熟,無欺感受痛苦的果報。所以,只有心地善良,才是一切快樂、一切功德的根本。

《了凡四訓》中曾記載:呂洞賓當年跟漢鍾離學點鐵成金術時,漢鍾離告訴他:「點鐵為金可以濟世,幫助很多貧困的人。」

呂洞賓問:「此金以後會不會變為鐵?」

漢鍾離回答:「五百年後,鐵才會恢復原形。」

呂洞賓說:「如此,則害了五百年後的人,我不願意這樣做。」

漢鍾離讚嘆:「修仙本要積累三千功德,你這樣的存心,三千功德已圓滿了。」

這雖是道教的說法,但佛教中也有類似的公案,如大悲商主、星宿婆羅門的故事,儘管表面上看來是惡行,但以一顆純淨的善心,短時間內就能圓滿無盡資糧。

所以,佛陀在《本事經》中云:「由意有清淨,故有說有行,樂隨此而生,如影隨形轉。」有了清淨的心,身體和語言就會變得清淨,所做的一切會感得樂果,這種快樂就像影子跟隨身體一樣,無論到哪裡都會跟著你。反過來說,心若不善,身體和語言也會變成不善,這樣不但得不到快樂,反而會成為痛苦之因。這一點,大家要反反覆覆思維,經常觀察自己做得如何。

◎ 心善前途光明

心善,地道如何善呢?

下面就以實例來說明:從前,有母女二人互相攙扶,趟過一條大河,結果她們被大水沖走了。當時母親想:「如果女兒得救,我被沖走就沖走吧!」女兒也同樣想:「如果母親安然無事,我被沖走就沖走吧!」二人彼此間生起了這樣的善心,雖然她們都溺水而亡,但死後都轉生到了梵天界。這個公案,在《大鵬展翅》等密續中也引用過。

我還看到漢地的《涅槃經》中講,有個貧女在行乞的途中,生了個孩子,她一直漂泊,準備到另一個國家去,結果渡恆河時,水特別特別大,母子二人被捲走了。母親在淹死之前,心裡一直想:「只要我的孩子沒事,我死了也無所謂。」以這樣的善念,她死後轉生到了天界。

佛陀告訴文殊菩薩:當時的母親即使失去性命,也始終保護自己的孩子。同樣,作為一個佛教徒,即使捨棄自己的身體,也要保護佛法。當時,佛講這個故事的側重點是這樣的。

所以,我們不管是離開世間時,還是活在世間上,心生善念都特別重要。

昨天我去學校返回的路上,就產生了一顆善心,又生起一顆傲慢心。什麼樣的善心呢?我們在過拉則山時,天已經黑了,一直下著大雪,路都看不見了。在山頂轉彎處,一輛長長的貨車陷在泥中,很長時間都出不來,司機冷得不停發抖。我們趕緊下車幫忙,但過了一個小時,車還是弄不出來,我們也一直發抖,當時我就想:「不管怎樣,晚上也要陪著他,不然他可能會凍死。」後來又來了一輛車,我就求他們幫幫忙。最後大家齊心合力,一起把車給拉出來了。

在拉的過程中,那個司機很可憐,從來沒去過那個地方,不斷地跟我們打聽:「前面有沒有村子啊?」我說:「二十公里之內應該沒有。」「那後面的村子有多遠?」我說:「可能要十多公里。」那個人看天黑了,就特別害怕,又問:「這裡有沒有強盜啊?」「不好說。」「如果我的車實在出不來,可否搭您的車到下面村子?然後我準備包個車。」我說:「搭車下去沒問題,但半夜三更的,肯定誰都不敢跟你上來。」後來,幸好把車給弄出來了。

我回來的時候,想到剛才的事,覺得自己生了一顆善心還可以。但再一觀察,這又是個傲慢心,善根又被摧毀了。

其實,凡夫人依靠偶爾的因緣,有時候會產生一點點善心,但善心之後可能有更大、更可怕的噁心,要麼是傲慢心,要麼是競爭心,真的很可憐。我們平時沒有觀察的話,經常不覺得,但只要一觀察,看看每天生了多少善心、多少噁心,這時候就會非常慚愧。

但不管怎麼樣,我們既然已在諸佛菩薩面前發願度一切眾生,還是要在這方面努力。四無量心的根本就是心地善良,依靠不斷努力的話,應該可以慢慢修成。若能修成,一切違緣和魔眾就不會來干擾我們,如《諸法集要經》云:「智者善調伏,心種種過患,則超出魔網,得渡於彼岸。」倘若善巧調伏自心,對治諸多過患,就能從分別念的魔網中解脫,迅速達到彼岸。所以,我們平時要向自己的噁心挑戰,努力培養相續中的善念。

以前在夏薩夠喀地方,有六位出家人和一個信使上了同一條船。船行進到河的四分之一時,船夫對大家說:「船超重了,要麼你們中會游泳的一個跳下去,要麼我跳到水裡,你們一個人來划槳。」但所有的船客既不會游泳,也不會划槳。那位信使見後,說:「與其所有人都死,還不如我一人死好。」隨後便縱身跳入水中。此時空中彩虹環繞、花雨紛紛,信使本來不會游泳,但卻安然無恙,順利到達了彼岸。

由此可見,善心的力量確實不可思議。

◎ 心惡前途黑暗

那麼,心惡,地道又怎麼惡呢?

從前,一個乞丐躺在城門過道上胡思亂想:「如果國王的頭顱斷掉,讓我來做國王,那該多好啊!」他屢屢萌生這樣的惡念。第二天早晨,正當他酣然熟睡時,國王乘車而來,車輪恰恰輾過他的脖子,結果他自己的頭斷掉了。

本來,安安穩穩坐在寶座上、舒舒服服睡在寶榻上的國王,頭顱不可能輕易斷掉。就算他的頭真的斷了,那太子不繼承王位,猶如猛虎熊豹般的大臣不執掌國政,難道會讓一個漂泊不定、窮困潦倒的老乞丐來做國王嗎?所以,那個乞丐對國王生起的惡念,實在莫名其妙、不可理喻,我們平時千萬不要這樣。

有些人在說話時,經常是「我要殺了他,把他吃了」,對關係不好的人產生特別可怕的惡念。現在網路上也有很多信息,真的是造口業。以前我們學過《百業經》《釋尊廣傳》,眾生的業力確實不可思議,倘若隨隨便便造下,最終只能是自食其果。

我們求法的目的,就是為了隨時以正知正念來護持自心。假如平時不詳加觀察,很容易在無意義中生起猛烈的貪心、嗔心,積累下深重的惡業。就像那個老乞丐,生起那麼不切實際的惡念,結果很快就遭受報應了。正如《決罪福經》中所言:「人心念善,即有善報;心中念惡,即有惡報。」

與此公案比較相似的,《法句譬喻經》中也有一個故事:從前,波斯匿王為了度化本國百姓,備好齋飯供養佛陀及僧眾,請佛陀為當地人講經說法。佛陀應供之後,給大眾宣講佛法。

此時正好有兩個商人路過,一人聽了佛陀的開示,歡喜地說:「佛陀就好比帝王,弟子們猶如忠臣般隨行。想必佛陀真正具有大慈悲、大德行,才能使國王這樣恭敬供養。佛陀是如此尊貴,我也應奉行佛陀所說的教法。」

而另一商人卻起了慢心,說道:「國王可真是愚痴!佛陀就像是一頭牛,隨行弟子猶如牛車,牛拉著牛車南北奔波,身上又一無所有,有什麼好值得尊崇的?」

(不管是哪個高僧大德講法,不同的聽眾都會有不同感受,這也跟各人的福報有關。有福報的人,第一、會遇到正法,第二、正法會對他的相續有利,而且這種利益會持續很長時間。沒有福分的人,剛開始熱情得不得了,一遇到佛法就想出家,發誓自己哪裡都不去,一定要將聞思修堅持到底。可是隨著歲月的流逝,他的心慢慢就會改變,最後對說法者產生邪見,對正法也不起信心,以此而造下深重罪業。

所以,我多年來學習佛法的過程中,總覺得不管自己還是他人,能永遠聞思修行的,福報確實相當不錯。有些人即使沒機會住在寂靜的地方,但若以不同的途徑非常穩固地長期聽法,不隨外境而改變自己,這也是最大的福報。)

隨後兩人一同離去,走了三十里路,便在路旁的涼亭休息,喝起酒來。心起善念的商人,因對佛陀生起了恭敬心與歡喜心,感得四大天王護佑;而心起惡念的商人,鬼神令酒入腹,他神志不清地跌到亭外。隔天清晨,一商隊車路過,他就被車輪碾死了。同行的商人見狀,怕自己回去被人誤會,說他因貪朋友之財而殺了人,只好離開本國,轉往異國流浪。

此時,該國的國王駕崩,無有太子,有預言說:「將有一人來到本國,如果他是王位繼承者,先王的神馬會向他屈膝下跪。」之後,大臣們便帶著神馬到處尋找。剛好這個商人來到此國,神馬見到商人,立即跪下並舔他的腳,大臣就高興地請他到王宮繼承王位。(如今世間上的領導選舉,有人若懷有一顆善心,很多選票也會不可思議地突然冒出來,這也是一種報應。)

所以,我們平時應當心存善念,經常觀察自相續,以免生起噁心,造下不必要的罪業。如夏日瓦格西說:「當護意國政,否則三有增。」阿底峽尊者在《菩薩寶鬘論》中也說:「日日夜夜三時中,再三觀察心相續。」必須晝夜六時觀察自己的心,不能太放任它了,若能如此,就會像《佛所行贊》中所說:「正念存於心,眾惡悉不入。」

另外,還有一個故事:從前,世尊與僧眾去施主家中應供,有國王種姓、婆羅門種姓的兩個小乞丐前去乞討。婆羅門種姓的小孩去的時候,佛陀及眷屬還沒有用齋,所以他什麼也沒得到;而國王種姓的小孩,是在佛陀享用齋飯後去的,所以獲得了許多剩餘的美食。

(一個得到,一個得不到,每個人的福報確實不同。得不到的人,生嗔恨心往往很容易;而得到的人,因為高興壞了,就會發善願。我們發獎品時也是這樣,有些人得到的話,高興得不得了,馬上發善願:「三寶加持、上師加持、護法加持,讓我生生世世不離上師三寶、諸佛菩薩!」有些人沒有得到,就特別生氣、獠牙畢露,對誰都看不慣,卻不知這跟自己的福報有關。)

他們二人下午在途中閒談時,國王種姓的小孩滿懷信心地說:「如果我具有財產、受用,那麼在有生之年,一定會以衣食、受用等一切資具,供養佛陀及其眷屬,並且恭敬承侍他們。」

婆羅門種姓的小孩,則惡狠狠地發惡願:「假如我成為一國之主,非要砍掉那個光頭沙門和他眷屬的腦袋不可。」

之後,國王種姓的小孩到了另一個地方,在一棵大樹的樹蔭下休息。慢慢地,其他樹的蔭影都遷移了,但國王種姓的小孩所在的樹蔭,卻始終沒有移動。(福報大的人,不管居住在哪裡,都會有動物、植物保護,出現很多奇特的現象。過去是如此,現在也是這樣,有福報的人跟沒福報的人相差很多,包括他的處境、人們對他的恭敬,方方面面都有很大不同。)

當地的國王去世後,無有太子繼承王位,他們便發出公告,說需要一位具足福德的人做國王。人們四處尋找,發現一個睡覺的小孩,明明中午已過,但他上面的樹蔭仍原地未動。於是喚醒他,請他繼承了王位。後來他如願以償,供養了佛陀及其眷屬。

而那個婆羅門種姓的小孩,躺在一交通要道上休息。馬車疾馳而來,輾在他的脖子上,他斷頭而亡。(他對佛陀生噁心,結果不但沒有成功,反而害了自己。所以,我們即使生不起善心,也千萬不要產生惡念,否則,惡果就會落到自己頭上。自古以來有千千萬萬這樣的事例。)

這個公案,應該是出自北魏時翻譯的《辯意長者子所問經》,我對照過,內容基本上一樣,只有一點點情節不同。此經也說有長者迎請佛陀及僧眾應供時,一個乞丐得到了食物,一個乞丐沒有得到。沒得到的原因,是佛陀尚未用齋。以此原因,佛陀後於戒律中規定:僧眾在沒有吃飯之前,理應先作布施。到了最後,也是發善願的乞丐當了國王,並於七天中供養佛陀;而發惡願的乞丐,睡覺時頭被車輪輾斷,死後墮入了地獄。

實際上,我們若唯一修學心地善良,不但今生的一切所願能稱心如意,受到白法天神保護、蒙受諸佛菩薩加持,一切所作所為成為善法。而且臨終時,也不會感受氣息分解的劇烈痛苦,後世還會獲得人天福報,究竟現前圓滿正等覺的果位。

記得《中阿含經》也講過:「死時生善心,心所有法,正見相應。彼因此緣此,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中。」反過來說,「死時生不善心,心所有法,邪見相應。彼因此緣此,身壞命終,生惡處地獄中。」

可見,人在離開世間時,最關鍵的是要有善心。所以別人在臨終前,不能在他耳邊哭、講些是非,一定要讓他在善心的狀態中離開,這即是往生的重要竅訣。

此外,我們在頂禮轉繞、念經誦咒等時,絕不能裝模作樣地行持善法,馬馬虎虎不觀察內心。比如,你轉繞壇城一萬圈,觀音心咒念了一億遍,或者磕長頭三步一拜地去拉薩。這些身體和語言的善行,固然值得隨喜,精神也非常可嘉,但若沒有以善心來攝持,功德不算特別大,還不如你以菩提心攝持,在一個寂靜的地方,好好地修完五十萬加行。

所以,我們要懂得經常觀察自心,修學心地善良,這一點相當相當重要!

恭摘自《前行廣釋》第九十九課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