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淨土法門:回向偈里上報四重恩是哪四種恩?


時間:2017/9/4 作者:妙音居士

「回向偈」里「上報四重恩」是哪四種恩?

摘自老法師《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14集 2001/9/26講於 台灣

人不能不接受教育,佛陀教育第一

人不能不接受教育。什麼教育是第一?佛陀教育第一,可惜現在人不知道。

我們為什麼要受教育?不外乎兩個目的,一個是求聰明智慧,一個是求將來在社會上有謀生的能力,不外乎這兩樁事情。真正開智慧,真正得萬德萬能,就在佛陀教育裡頭。小從個人生活,大到國家天下大事,無論怎麼樣的繁瑣紛爭,用佛陀教育很簡單就化解,問題解決了。這麼好的教育,可惜現在世間人沒有人知道,把它看作宗教,把它看作迷信。你想世間人要遭這麼大的災難,那個災難的根源在哪裡?把自己的寶貝丟在茅屎坑裡面埋沒掉了,自己去過那個貧窮的苦日子。他家裡有無價之寶,把它丟到茅屎坑裡不要了,他到外面去討飯。現在這個社會就是這樣的。

「僧」不一定是指出家人,在家人可以稱「僧」

佛家講「三寶」,這個「寶」是什麼?寶是佛的教導。這些道理、方法是佛說的,佛是寶。佛不在了,佛所留下來的這些經論是寶。依照這個經論的道理方法去學習的,這個人是寶。三寶是這個意思。所以諸位要記住,三寶裡頭的僧寶,不是說出家人。出家人不肯修學,他哪裡是寶?他不是寶。在家人修學,那個在家人是寶。所以諸位要曉得,僧寶不是指出家人,僧團也不是指出家人,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僧」是團體,四個人以上在一起學習,這個團體就叫做僧團。這四個人,不論是在家人、出家人。只要是四個人在一塊依照佛法的理論方法來修學,就叫僧團,這四個人就稱之為僧。所以「僧」不一定是指出家人,在家人可以稱「僧」。

從前李炳南老居士給人家寫字,他也稱「僧」。不但他稱僧,孔德成送他的對聯上面寫的「雪廬大和尚」。所以「和尚」也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人也可以稱和尚,也可以稱「阿闍梨」,這些名稱不分在家出家,不分男女老少。諸位要懂得,出家人的專稱,只有「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這決定是出家人。所以「和尚」、「法師」、「阿闍梨」、「僧」,在家人都可以稱,不分在家、出家,這些名詞我們都要懂得。

不要以為三寶一定是出家才是僧寶,我們在家人沒有分,那你自己搞錯了,在家人有分。依照法寶修行的人,你就叫僧寶。由此可知,無論在家出家、男女老少,只要真正依照佛的經典修學,你就是僧寶裡面的一員,三寶有你一分。你不要以為你在三寶之外,那你怎麼能得到三寶殊勝的功德利益?這些事,現在社會上誤會的人很多很多,以為稱「僧」一定是出家人,沒有想到在家人也是僧。稱「和尚」,一定是剃光頭、出家的,不知道帶著頭髮在家的也是和尚。

「和尚」是梵語,意思是親教師,直接教我的這個老師,印度人稱和尚。我們學校里老師很多,直接教導我的稱「和尚」,沒有教我課的,是我們學校老師,我們稱「法師」,所以稱呼有這個差別。一個是親自指導我的,一個雖然是我學校的老師,沒有上過我的課,我們通常稱法師。法師,不一定他是教過我的;和尚,他直接指導我、教導我的。我學佛法,章嘉大師指導我的,那是我的和尚;李炳南老居士指導我的,他是我的和尚。佛門裡面的大德很多,他沒有教過我,他不是我的和尚,所以我們稱他法師,不稱他和尚,道理在此地。這些名詞、術語、稱呼的意義,要搞清楚、要搞明白。佛說的話真誠,決沒有欺騙人的。

「佛世難值,經法難聞。」佛出現在世間,這個機緣很少;能夠跟佛同時出現在這個世間,這個機緣難得!「值」是遇到,很不容易遇到。佛雖然不住世了,但是佛的法運還沒有結束。釋迦牟尼佛的法運是一萬二千年,從佛入滅算起,佛滅度第一個一千年是正法,第二個一千年是像法,第三個一千年以後,有一萬年的時間叫末法。我們現在生在末法時期,末法往後還有九千年,只要生在這個一萬二千年當中,這個命都算不錯,都是好命。這一萬二千年過了之後,這個世界上沒有佛法了,那個就很苦,沒有機會聽到聖賢的教誨,這就很可憐!我們雖然沒有生在釋迦牟尼佛的同時,生在釋迦牟尼佛的末法,算是初期第二個一千年,算是相當幸運,機緣很難遇到,就肯定要珍惜,不能錯過。

「從明師受戒」就是必須跟一個真正的善知識學佛才受益

「經法難聞。」這句話我們不能夠輕視,不能夠大意了,聞佛法的機會不容易。佛在這個經一開端,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從明師受戒」,你必須要遇到一個善知識、一位老師,把經典的義理講清楚、講明白。如果講不清楚、講不明白,你遇到等於沒有遇到。特別是對於現代的知識分子,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理論依據,他怎麼會相信?我們對於佛法能夠深信不疑,憑什麼?對經典有相當深入的理解。你理解得愈深,你的信心愈堅定,你對於這個世間一切事,你看得愈清楚。觀察世間一切人事物要有高度的智慧,沒有智慧,你睜開眼睛看什麼?真的是蒙蒙一片,一無所知,什麼也沒看出來。

李炳南老居士從八個方面觀察人、觀察物

往年李炳南老居士教導我們,我們學佛的人,無論看人看事看物,至少要觀察八個方面,你才能說是粗淺的看清楚了。這八方面是什麼?看它的體、看它的相、看它的作用,就是「體相用」三方面;看它的因、看它的緣、看它的果,這就是六方面;再看它的事、看它的理,八面。極微細的事物,你都要觀察這八面,才算是你有能力觀察了。有沒有深入?沒有,皮毛而已;八面是皮毛。

深入,看體,體之體是什麼、體之相是什麼、體之用是什麼;體之因、體之緣、體之果;體裡頭有事,體裡頭有理。每一條裡頭又有八條,八八六十四面,你才深入一層。再深入一層,這六十四面每一條裡頭又有八條,深入無有窮盡。所以佛經上常說「唯有諸佛如來,徹法底源」,這一句話很多人不懂。「徹法底源」是什麼?那個其深無底。我們今天有什麼人能一樁事情看到六十四面?六十四面才看到第一層,底太深了!我們看八面,好像看這個樹葉一樣,只看到一片葉子。看六十四面,看到樹梢了。難!實在是不容易。然後你才稍稍體會到佛那個觀察力是多厲害,我們怎麼能比!

說老實話,我們今天能夠觀察到八面,勉強說:「你不迷惑了。」你能看到六十四面,可以說:「你初入佛門,是佛門一年級的學生。」六十四面看不到,你是凡夫,你也迷惑顛倒。從這個地方體會到「佛法難聞」,真的難!怎樣才能契入?我們從總的綱領上來說,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你要不真正用這個心,你沒有辦法入門,沒有辦法契入。回想一想,我們今天用的是什麼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們用的心虛偽,虛情假意。對父母、對妻子都沒有誠意,都還要欺騙,還要隱瞞,你說成什麼話!這樣一來,八面你都看不到。八面看不到,說實在話,你連一面都看不到。我這是講老實話,這一生白過了。

古大德沒有像李老師給我們講得這麼詳細,但是他講過至少有六方面,「性相、理事、因果」。古大德常講我們觀察一切人事物要從這六面看,李老師說得詳細,教我們從八面看。佛家常講「八面玲瓏」,八面,於是我們明了了。心不清淨,沒有智慧,你就看不出來。看不出來,你一定是隨業流轉,那你不能不受苦難;而這個苦難沒有止境,這是可怕的。我們迷惑顛倒,我們一世不如一世,一世比一世苦,往下墜落,它不會往上升。為什麼不會往上升?你自己想想就明白了,不必問人。我每天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是善多、還是惡多?如果惡念多,惡的行為多,必定往下墜落。善的念頭多,善的行為多,才能上升。自己好好想想,是善多、還是惡多?是為我自己想的多,還是為別人想的多?為別人想的多,是善;為自己想的多,是惡。

諺語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我去年在香港,亞視何守信來訪問我,就說出這句話。我就告訴他:「這兩句話誤導了一切善良的眾生。」誤導了!為什麼?以為自私自利是應該的。錯了!人要是「為」自己,天也誅你,地也滅你。人要「不為」自己,天不誅你,地不滅你。改一個字就對了。諸佛菩薩、世間聖賢不為自己,天也沒誅他,地也沒滅他。反過來,天也尊敬他,地也尊敬他,一切眾生都懷念他、都紀念他;沒有滅他。所以「經法難聞」這一句意思很深很深。

「汝宿有福,今得侍佛。」這是對阿難講:「你過去生中修的大福報,你不但遇到佛,還作佛的侍者,天天在佛的身邊。」這個福報太大了。

「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

接著看底下經文,在第三十五面:

【當念報恩。頒宣法教。示現人民。為作福田。信者得值。後生無憂。阿難受教。奉行普聞。】

佛對阿難講,實際上就是對我們大家說的。今天佛雖然不住世,我們要把佛的形像看作真佛,念念不忘。看到佛像,聽到佛的名號,就要想到佛的教訓。佛是怎麼教我的?我應該怎樣修學?這個佛像、名號就無量功德了。看到佛的經典,這是佛菩薩對我們的教訓,最寶貴的教訓,能幫助我們脫離苦海,脫離輪迴,脫離十法界;能幫助我們回歸極樂世界,回歸華藏世界。你想想,世間還有哪一樁事情比這個重要?沒有了,所以稱之為「法寶」,我們要珍惜,天天讀誦,認真學習。果然能夠依教奉行,前面跟諸位說了,你就是三寶當中之一,你是僧寶。僧寶要幹的事情是什麼?這一段開示,就是僧寶應當要幹的事情,你是世間大眾之寶。

隋唐之際,天台智者大師說了一句名言:「能說不能行,國之師也。」這是跟一個好老師,學的都是純正的佛法,沒有學錯,他也能講,但是自己不能夠完全落實。「能說不能行」,諸位要記住,不是他完全做不到,是他做得不夠徹底,做得不夠圓滿。你不要以為「我光說,我不練」,那你就錯了。說老實話,他也不能說。他能夠做到六、七成,他做不圓滿,「國之師也」,他有能力教化眾生,做別人的好榜樣。「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那就是僧寶。所以諸位要曉得,「僧寶」比「國師」高,國師還沒有能完全落實;完全落實是寶,是僧寶。落實哪些?最普通的、最基本的三皈落實了、五戒落實了、十善落實了,你就是「國之寶也」。你把三皈、五戒、十善統統做到,你可以打一百分,你就是「國之寶也」,你可以為天上人間的模範,佛對我們的期望,眾生對我們的期望。

「當念報恩,頒宣法教,示現人民,為作福田。」這就是僧寶。僧寶的條件,就是這四句。我們願不願意作僧寶?諸位同修要記住,僧寶不專指出家人,在家人也在其中。只要你照這樣作法,你是在家僧寶。頭一句「當念報恩」,我們每天念回向偈:「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天天在念。念有什麼用處?要真正做到才行。天天念,天天提醒我們,我們為什麼沒有做報恩的行為?實在講,不知道恩。不知道恩德,你怎麼會報恩?知道恩德,你自然就會報恩,「知恩報恩」!今天社會一般人,我們觀察之下,忘恩負義。佛菩薩對我們這麼好,我們用什麼心情回報他?對我們這麼照顧,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們,我們陽奉陰違,叛逆佛法,這就是自造罪孽。你墮三途苦報,你怎麼能怪別人?學佛一開端,就跟你講得這麼清楚、講得這麼明白。

我確實跟大家相比是很幸運,我學佛第一部接受的經就是這部經。一般人講運氣很好,一到台中剛剛好碰到李老師教這部經。學講這部經是游俊傑母子兩個,游俊傑講國語,他的媽媽講台語,他們兩個人學這部經。我正好遇到,所以到台中去頭一部是學這個經。這個經確確實實是佛法入門第一堂的功課,第一個教學的科目,我是不期而遇。

佛家講的「四重恩」的含義

佛家講的「四重恩」,第一個是父母之恩。嚴格的說,我們自己要不能成就這一生的道德,我們對不起父母。這一生我們自己不能夠了生死、出三界,對不起父母。諺語常講:「一子成佛,九祖升天。」我們成就了,九世的祖先都沾光,都得利益,這才叫報父母之恩。我們自己不好好的乾,你想想看,怎麼對得起父母?

第二個是老師的恩德。佛是老師,菩薩是我們的老師。展開經卷,你看看佛對我們是怎樣教導,真的叫苦口婆心。我們能不能體會?佛對於我們一無所求,完全是付出的,不附帶任何條件,勸導我們,引導我們,無非是教我們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早一天成佛,跟他一樣。這個恩德之大,超過父母。我們不能好好的學習,對於佛的教誨,不能完全相信,不能理解,不能奉行,這叫忘恩負義。

第三個是國家之恩德。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得到國家的保護,有國家保護,你不知道沒有國家保護的人,可憐!那真叫流浪漢,到處受歧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遇到許多障礙。所以離開自己的國家,才知道國家之恩。沒有離開自己國家,對於國家之恩很不容易體會。我們長年在外國,深深感受到沒有國家保護,無論幹什麼都非常困難,生活都困難,不要說修道了。

第四個是一切眾生於我有恩。你知道嗎?我們每天喝的這杯水,吃的這碗飯,是由多少人工作成就的,有沒有想到?我們穿的衣服,衣服怎麼來的?許許多多人在那裡工作,把他的成果奉獻給我們受用。我們用什麼回報?一切享受現成的,你沒有回報你就有罪業。你要不曉得這些恩德,你就不知道報恩。不但這一切有情眾生於我們有恩,無情的眾生,樹木、花草,它貢獻給我們怡情悅性,對我就有恩。我要如何報答它?有幾個人想到。你們家裡院子裡面種的花、種的樹,乃至於草坪,都是提供你、美化你的生活環境,它對你都有恩德。我們凡夫不知道回報,欠別人的太多太多了。不要說欠有情眾生,這些樹木花草,你都欠它的。幾個人曉得?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