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萬行大和尚:學佛的人如何做一番事業


時間:2017/9/8 作者:東華禪寺

我認為一個人的成功,或者做一番事業成功應該具備的條件是需求+方法+努力+拼搏。為什麼要把需求擺在第一位呢?首先要看你的需求是個人的需求、眾生的需求,還是社會的需求。

如果僅僅是個人的需求,社會上不需要,沒有市場,即便你個人的需求得到了滿足,也不能算成功,這樣的成功不能使社會進步。

只有本著務實的目標,做有利於社會,有利於自己的事,才能算成功。一個人的成功要符合社會的進步和需要,不能違背社會,放棄眾生。釋迦佛之所以成功,是他所做的一切不僅是他個人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要,眾生的需要。

他看到了生命過程中的空白,看到了由凡轉聖的玄機,看到了眾生可以獲得無上的智慧,於是通過一種方法和多年的努力,在關鍵時刻捨命拼搏,所以他成功了。釋迦佛成就了眾生,眾生成就了釋迦佛。

選擇學佛這條路非常好,我們自己需要,社會需要,眾生更需要。可是我們是否研究過自己所用的方法?我們的方法是否客觀,是否科學?如果你的方法僅是個人的主觀意識,不客觀,不科學,在道理上講不通,無論你怎麼努力也不會奏效。

佛教界有一個錯誤的觀點,認為單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能大徹大悟,就能到極樂世界,就能成佛。你滿身惡習,滿腦袋愚昧無知的想法、妄念都沒有破除,沒有超越,單念一句「阿彌陀佛」可能成就嗎?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認可這個觀點呢?

這就是完全憑主觀判斷,沒有客觀冷靜地分析這個方法的客觀性和科學性,不具備正知正見。如果你具備了正知正見,方法也準確無誤,通過多年的努力,離目標自然會越來越近。但隨之而來的會是種種的考驗。考驗無非是來自內在的種種境界和外界的種種干擾。

東華禪寺有今天就是因為這個道理。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翁源縣是沒有佛教,沒有寺廟,沒有和尚的。萬行來了以後填補了翁源縣佛教的空白、寺廟空白、和尚的空白。翁源縣人民需要和尚,需要寺廟,需要佛教,讓萬行有了這個機緣創建東華寺。

當然,還要加上他的努力、拼搏,和眾因緣的和合。內因是萬行牽頭,外因是成千上萬的信徒和當地政府的支持,才能把東華禪寺建起來,才有了今天的規模。有些人做的事也是當地的空白,為什麼他沒有做起來呢?

他只是找到了需求,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或者他找到了正確的方法,但努力不夠;或者他的努力夠了,但最後遇到考驗的時候沒有忘我地去拼搏,最後一戰退卻而前功盡棄了,所以儘管前面的需求、方法、努力都具備了,結果還是沒有成功。

就個人的內心而言,一個人如果不知足,不感恩,永遠不會成功,永遠不會有成功的感受。比如你有了一萬元,還想要十萬元、百萬元、千萬元,甚至更多,欲望無止盡的人永遠感受不到何謂成功。但辯證地講,欲望也是人類發展的動力,如果有知足、感恩的心,這種欲望可以變成利己利人、服務社會的力量。

大家可以分析一下自己所做的一切,是自己個人的需求,還是社會的需求,眾生的需求。如果你的需求定位正確,還要看你的方法是否正確。一個人一生能達到多高的境界,能攀登多高的高峰,取決於他的見地,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如果這兩觀不正確,是邪知邪見,或者你根本就沒有明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那麼你這一生是很難達到一個高度的。因為你的方法,也就是你的見地不夠究竟,不夠圓滿。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種人特別能說會道,但就是不願意付諸行動,他的心都用在嘴巴上。

一個成功的人在某些階段一定是說得少,做得多,或者根本不說,低頭默默地努力多年,甚至到最後拿身家性命去一搏。我們時常聽到一句話,「人有多大的量,就能做多大的事」。

這個「量」我們可以理解為胸懷、氣度、膽識和氣魄,不具備這些,怎麼敢去拼搏呢?拼搏本身就涵蓋了奮不顧身和忘我的精神。努力的人隨處可見,但拼搏的人不多。努力是帶著我執的,而拼搏是忘我的。

一個真正為自己信仰而奮鬥的人,一定能為自己的信仰放棄一切,超越一切,乃至犧牲一切。只有這樣,他才能實現他的理想,達成他的願望。我時常說一句話,一個人如果不能為他的信仰奮不顧身,流血流汗,去死去活,他的信仰終究只是一個信仰。他只是停留在信的基礎上,無法和他的信仰融為一體,更不用說是去解、去證了。

請問在座的各位,為了你的理想和追求,你努力了多少年?剛才講到努力裡面含著我執,只達到努力還不夠,還必須超越努力達到拼搏,否則你心中的願望無法實現。剛才有一位說得很好,成功的人是做得了自己主的人。

難道你們沒有發現每個成功的人,在他成功的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都是做得了主嗎?剛才大家說成就一件事需要眾因緣和合,這個「眾因緣」不外乎就是需求+方法+努力+拼搏。靠的是什麼呢?是膽識,是氣量,是胸襟。

什麼叫成功?你所做的一切必須得到社會的認可才叫成功。你所做的一切不被社會認可,你能感受到成功嗎?真正的成功是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體現。你讓眾生受益了,眾生認可你,所以你才有社會價值。我一貫主張,一個人追求和努力的目標,一定要符合社會的需要、眾生的需要。

我們最終的成功需要他們的認可,如果他們不受益,又怎麼認可我們的所作所為呢?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我們在座每一個人的追求都是正確的。為什麼?因為我們是在學佛,學釋迦牟尼。釋迦牟尼所做的一切就是不僅讓自己受益了,更讓眾生受益,讓社會受益。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