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問答

淨慧法師:有專家學者對治中國信仰缺失症,開了十大藥方


時間:2017/9/8 作者:慈然9981

第九十四問:“有專家學者對治中國信仰缺失症,開了十大藥方;‘一、不要把宗教視做消極力量,國家應在法律層面重新審視宗教精神;二、痛下決心不要把宗教當成搖錢樹;三、信眾不要把信仰功利化;四、不要把中國傳統宗教變成鐵板一塊;五、不要把傳統宗教作為一種學術;六、推動宗教與現代社會接軌;七、堅守宗教主體性不動搖;八、重塑宗教信仰的神聖性;九、重塑宗教的自覺自強自淨機制;十、傳統宗教要積極走向社會,坐守其成很可能變成坐以待斃。’這些藥方,能治得了信仰缺失症嗎?”依佛教信眾的理念,應如何觀察療效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醫者仁心,行於天下;救治病苦,憐憫蒼生。開方施藥,德入道中;觀察病症,療效分明。凡是關心信仰者,皆在關心佛教道業、道德文明、民族命運、文化進步;利於心靈淨化、禮儀善行、興旺發達、繁榮昌盛。所開藥方,為建議給宗教依法定位,依策定調,淡化功利,創造空間,民眾接受,融入社會,堅守本體,重塑神聖,自淨機制,積極姿態。能不能治得了信仰缺失症,須具體分析,具體對待;即誰能相信藥方,誰去按方抓藥,誰肯服用此藥。若病者頑疾,不信不抓不服此藥;或無病者,雖信卻不抓不服此藥;皆無法觀察療效,只能對病症藥方討來論去。若病者能信能抓能服此藥,無病者加強護理,才有待觀察療效。如此方可綜合認症、辨證施治、鑑定療效。

綜合認症,什麼人缺失信仰,缺失什麼信仰。首先,信仰缺失症,病症確診不見官方表態決議,不見宗教團體認知,不見主流媒體報導,不見報端要聞傳播;只見論壇學術交流,只見賢達智者諫言,只見各教大德感嘆,只見民間大眾吶喊。然後,國家主體信仰不是宗教信仰,而民眾脫離了主體信仰後,部分民眾分別信仰不同宗教,大部分民眾處於無信仰狀態。處於無信仰狀態的民眾,思想觀念、分析辨別、處事原則、言論行為等方面,不受主體信仰召喚,不受宗教信仰約束,處於信仰空白、理念混亂、道義淡漠、心靈荒蕪等。其次,信仰不同宗教的民眾,不具合法平等定位。民眾信仰宗教,屬於民間;各類宗教活動,屬於自發;各教教義法理,屬於學術;宗教使命價值,屬於封建。各種宗教信仰空間,受主體信仰無神論的擠壓,而被社會邊緣化;若被不同機緣利用時,也為性能工具化。各種宗教信眾的理念,受社會消極落後等輿論排斥,而為群體弱態化;若被各種場合擺放時,也為表面裝飾化。再次,傳教布道、弘法傳播渠道狹小。在特定因緣歷史時期,有不同時代背景,福音、法音、道音、儒音、佛音,發音渠道有限,局限山水點滴之間,難占台面一席之地;如佛教寺廟產權,多家共有;日常寺廟管理,多樣形態;欲取消一張門票,都不能自主;一些寺廟承包經營者所致過失,必將髒水潑向佛教法體;不見僧眾功德,儘是宗門是非等。

辨證施治,是治標治本,還是標本兼治。由於民眾脫離主體信仰,又沒有宗教信仰,必然反映在社會層面。在全球文化良好發展時期,在社會文明迅速進步時代,卻出現了民族信仰危機,民眾道德滑坡;而且在眾口之中,其嚴峻性堪稱歷史之最;在現實生活之中,糟糕程度成為最嚴峻時期。其喪盡人倫之事不絕於耳,醜惡陋習現象不堪入目,傷天害理行為令人髮指,腐化奢糜風氣發人深省。如此病症,盡皆是標。其病症之本,在於臟腑不合、陰陽失調。不信因果,放縱物慾,令心志不明;五蘊熾盛,暴戾橫行,令肝鬱氣滯;貪嗔痴毒,飲鴆止渴,令脾功能失常;邪惡業習,污染風氣,令肺呼吸困難;十不善法,形成結石,令腎疼痛難忍;加之胃腸消化不良,難以吸收傳統營養;三焦元氣運行不暢,造成身體外強中乾;膀胱連帶生殖系統,腺體增生和並色厲內荏;膽囊持續腫脹不通,汁入血液導致皮膚發黃。若治其標,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雖能暫時緩解病症,但不能解決根本。若治其本,可用良醫,可下猛藥,雖能固本清源,但須忍受巨痛;若標本兼治,可良方緩解病症,可良藥根除病原,但須耗費時日與付出成本。良醫名稱,為傳統信仰。藥物配伍,為國學文化。治癒標準,為道德文明。

鑑定療效,須辨明患者狀況,方能綜合評定。國家主體信仰,自會有醫用藥,對如此醫者藥方,是否選擇可利用價值為其參考不得而知,故很難評定療效。無有信仰者,醫者為騙子,藥方為謀利,根本不會服用如此藥物,故無法評定療效;不僅如此,還會嘲笑宗教信眾,信假醫,服假藥,不是傻冒,就是神經病。有宗教信仰者,絕大多數做人講究仁義,處事依據道德,言行遵循底限,觀念安守本份,無諸病症,不須醫者開方用藥,故不用評定療效;若有服用如此藥物者,只為生活保健品,益於身體健康。若諱疾忌醫者,則如養虎為患,必將危害機體,後果不堪構想。若對佛教信眾而言,一定會堅守傳統教義法理;守住傳統,就是守住本色;守住本色,就是守住自我;守住自我,就是守住價值;守住價值,就是守住未來。因為,傳統佛教,經過二千五百多年歷史實踐的檢驗,經過無數高僧大德身心修行的印證;既可完全信任,又可依教奉行;既可真實自利,又可無為利他。所以,佛教信仰的神聖性,在各位信眾心中,自覺自淨是心法;修行身心,積極入世,度其有緣,不度無緣。2016/5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