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修心七要》講記(二十一)


時間:2017/9/21 作者:學佛娃娃

達真堪布仁波切宣講於2017年9月12日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繼續講解《修心七要》。

遇違緣修一

學佛修行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對境,但是發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遇到這些對境時,不能退失道心,更不能對佛法生起邪見。

很多追求世間福報的人,有時候也會學習佛法,但是當他們遇到違緣、對境,如家庭或身體出現狀況等,就會失去信心,甚至對佛法產生邪見。

學佛修行的過程非常漫長,這個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會遇到各種違緣障礙,但對發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來說,這是鍛鍊自己、修行消業的機會。

《俱舍論》的內容涉及小乘佛法,其中包括:修行過程的諸多階段,修行必經的五道,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其中加行道分暖位、頂位、忍位、法位四個階段,修到忍位的時候,容易遇到違緣。

修到忍位時,就不會再墮落三惡趣了。凡夫皆相同,在六道輪迴的過程中,以貪嗔痴造了無數的罪業,這些業要徹底窮盡時非常容易遇到巨大的違緣障礙,但對修行人來說這是一個超越的機會,如果能依法對治,就可以徹底把這些罪業窮盡,再也不墮落惡趣——地獄、餓鬼、旁生。

有些人認為學佛之後,不會再有業力現前,不會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但這是不一定的。這是《俱舍論》所宣講的,《俱舍論》是佛經的內容。對此佛經里有明確的說明,修到忍位的時候,才能把業障徹底消除,曾經造的惡業才會徹底窮盡,再也不會墮落三惡趣,這也是一個下墮三惡道,上升三善道的界限,即將要跨越界限時,容易出現違緣障礙。

有些人學佛修行非常精進,依舊會出現違緣障礙,如果能依法對治,就是好事。我們學佛以後就是擁有佛法、具有智慧的人,遇到違緣障礙並不可怕,以智慧去對治,都可以超越。

我們以修行調整自己的心態,如果自己的內心足夠堅強,再強大的違緣、障礙,也不會傷害到我們。如果自己的內心不夠堅強,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遇到一點違緣障礙和對境時,就會受影響,甚至會退失道心。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理,這些都是好事,如果能依法對治,所有的業障,以貪心、嗔恨心、愚痴心造下的惡業都會立即清淨、窮盡。

第二種情況,我們學佛修行始終不離禪定的修煉,這是很重要的。講《中觀》時也講過相關要點,大家都知道般若空性很殊勝,對此也很有意樂。但是要真正證悟空性,達到般若不二的境界,只有兩個渠道,或者說有兩個方法,一是不斷地積累資糧,淨除業障,最後通過上師的加持和竅訣,親身體會空性,可以直接達到般若不二的境界。但如果不是一個上上根基之人,則很難有這種福報和因緣,也不一定能遇到那種殊勝的上師或者善知識。

再者,淨除業障和積累資糧的過程也是非常艱難的。真正能一心一意地積累善根、懺悔業障之人,最終通過上師的竅訣和加持,同時具有強大的信心和信念,才可以超越,可以直接達到般若(不二)的境界,可以親身體會大空性的真諦,但這必須是上上根基之人。

以前大圓滿法門的修行者們,出現過很多這樣的成就者。此外,漢傳的禪宗也有很多同樣的案例,但是這些都屬於上上根基之人,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曾經有這種說法:「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這種人是特殊根基者,前世肯定是修行人,今生善根、根基特別深厚,相續也是即將成熟了,但並非誰都能做到的。

普通修行人是通過邏輯推理了知空性。我們實修中心聞思部的出家師父們,在學《因明學》,那裡宣講的是邏輯學。《中觀》也有很多邏輯,以這些邏輯進行推理,從而對諸法的究竟實相,也可以說大空性,會逐步了知。但是這種了知屬於比量見,非現量見。為什麼稱之為比量見?因為還沒有遠離言思,還屬於凡夫的境界,根本不是超越的境界。我們要達至超越的境界,就應該如法修行,只有通過禪定的力量才能超越。

我們以邏輯推理,對諸法的究竟實相產生定解,此定解只是相似的定解。在此基礎之上,我們以禪定的方式去反覆串習,最終可以獲得超越的境界。超越即,在我們的相續中產生真實的定解,必須要靠禪定的功夫,才能達到真正大空性的境界。只停留在口頭上說的階段是沒有用的。

現在整個社會都流行禪文化,什麼禪茶、行禪等,禪修班遍地開花。殊不知,真正意義上的禪修是有修學次第的,如果沒有相似的定解,對空性的道理全然無知,無論是辦禪修班,還是學修禪定,都毫無意義。

現在社會上那些禪修班,其目的無外乎健康長壽,為了修身養性,也是可以的。如果真要達至超越的化境,就需要要證悟大空性的境界,更需要如理如法地修習禪定。

禪定包括四禪八定,真正的禪定是屬於色界和無色界的境界,他們的心,也屬於欲界的禪定,但依靠此禪定無法超越,畢竟還沒有超越欲界。此時主要修色界和無色界的心,也就是修持色界和無色界的境界,即超越欲界,進入無色界。無色界最低的層次和境界是初禪,超越欲界的同時進入初禪定,此階段特別容易遇到違緣和對境,這是第二種情況。這時要斷除欲界所有的煩惱,即將要超越的臨界點,非超越三界,而是即將超越屬於欲界的煩惱,處於此臨界點,會受到百般的阻擾,這說明在我們修行越精進時,越臨近突破時,越容易遇到違緣和障礙。

修習禪定的過程中,會出現形形色色的境界。剛才講即將要超越欲界,進入初禪定的臨界點時,容易出現違緣障礙。此時屬於欲界的所有煩惱都要斷盡,都要清淨,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違緣和障礙。如果你能依法對治,就能跨過這個界限,即欲界——色界和無色界的界限,就可以成功超越欲界。

當前,我們在修禪定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違緣和障礙。現在有些人稍微精進一點,學佛修行的時間略微長一點,就覺察自己的煩惱和內心的分別念,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了。其實這並非壞事,是學佛修行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階段和過程,所以不要產生不必要的煩惱,或對自己失去信心。如果有這樣的違緣障礙,就當作是修行的對境,是必須要經過的歷練。

第三種情況是即將要證得阿羅漢的果位時。阿羅漢的果位在小乘里是最高的境界。我們修到阿羅漢果位的前一刻,即將獲證阿羅漢果位時,也特別容易出現違緣和障礙。

曾經偉大的佛陀在菩提樹下示現成佛,即將成道時,遮天蔽日的鬼魔來阻撓他,不讓他成道。但是他以禪定的力量,超越了一切違緣和障礙,最後獲得了佛的果位,即示現成佛。

阿羅漢是超越三界——欲界、色界和無色界的,很多細微的煩惱都要斷盡。這時細微的煩惱前來做障,如果能以法對治,以智慧一一遣除,就可以超越三界,超越輪迴,證得阿羅漢的果位。

此處總共講了三個階段,以及在此期間會出現的三種情況。我們依此類推,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出現違緣和障礙都是好事,是超越的機會。所以大家在遇到違緣和障礙時,避免產生邪分別念,更不要退失道心。如果真正信念堅定,真正明白佛理,真正具有智慧,是不會動搖的,更不會退失道心。因為你已明了這是修行的對境,也是超越的機會和成就的助緣,即時都可以轉為道用。

我們立誓胸懷菩提心,就要行菩薩道,就要踐行六波羅蜜。六波羅蜜的安忍波羅蜜,其中之一是求法苦行之安忍。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條件不能太優越,瑣事不能太多,盡力放下這些瑣事,這樣我們才能順利的修行,才能快速成就。如果放不下世間的瑣事,追求享受,修行不可能圓滿,也不可能成就。

此要點雖屬老生常談,卻顛撲不破——沒有懶懶散散、舒舒服服成佛的先例,根本不可能!所以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一定要堅定信念,忍耐艱難困苦、嚴寒酷暑等一切違緣障礙。

密宗續部云:「越過刀山與火海,捨身赴死求正法。」不顧一切地求法,不顧一切地修行,最終才能成就。而今,我們是否真的要艱苦卓絕,捨身忘死啊?並非如此。但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必須要有這種精神!不是學佛修行必須要經歷這種艱難,不是必須要這樣做。

以前給大家講過禪宗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有些人聽後質疑:「我的業障太重了,是不是要斷臂,以這種方式懺悔,才能清淨罪業?」不是的,但我們必須要心懷這種精神。二祖慧可是這樣做的,但他是做給我們看的,讓我們明白求法必須要具有這樣的精神,必須要一心一意!

他以現身說法來為我們後學者表法,不是讓我們真的這樣做。佛陀在世時,有很多小乘、大乘的追隨者和弟子,也並沒有要求他們必須這樣做,當然也沒有這樣做的。但我們必須要心懷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這些所謂的違緣、障礙,就不足掛齒了。

我們外表在學佛修行,內中心態卻很糟糕,問題重重。看看密勒日巴的教言,他是即身成佛的成就者,是一位曠古絕今的苦行者。他說:「希望病了沒人問,沒人管。『我死無人哭』,死後沒人哭,『瑜伽心滿足』,能死在深山中,死在山洞裡,心滿意足了。」此「瑜伽」指的是他自己。

我們應該具有他這種精神!但我們學佛,甚至出家,總是憂慮重重:我生病了誰管啊?也沒錢,怎麼治病呢?死了如果沒人管怎麼辦?誰埋葬啊?這些瑣事還用你考慮嗎?到時候自然就有人把你埋了,根本就不必考慮這些!

密勒日巴尊者說:我能死在山洞裡,死在寺院裡,就心滿意足了,就圓滿了!其中含義是修行人必須要具有這種精神和心態!

很多學佛者始終不能放下世間的瑣事和利益。這邊學佛修行,那邊搞世間的名堂,這樣是不可能成就的。

華智仁波切在《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宣講,世間和出世間不可能一起成就!意思是學佛修行,若沒有放下世間的瑣事和凡夫的福報,還妄想出世間的東西,是不可能成功的。我們講「此岸與彼岸」,即想到達彼岸必須要放下此岸,如果不放下此岸,則絕無可能到達彼岸!

也許有些人不理解,是不是我今後就不能正常的生活工作了?我講的是學佛修行在於心態,不在於言行。如果心態不正常,沒有放下世間的瑣事和利益,是不可能成就,不可能到達彼岸的。所以心態很重要!

其實,很多人內心特別脆弱,心力特別薄弱,總有一種逃避心,總是妄想那些不好、不如意的事情,不要發生在自己身上。這種人不可能解脫,內心不可能得到安寧,因為他總是處於患得患失的狀態中。所以要心胸豁達、放下心態。

是不是違緣、障礙,取決於你的心態。如果能調整自我,能保持良好的心態,有智慧、有佛法,則一切都不是違緣、障礙。俗話說「時間能解決一切問題。」意思是不必心急如焚、焦慮不安,這樣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若能保持淡定泰然,以智慧去處理種種困境,一切很快會過去,結果也會很圓滿。

然而,每當我們遭遇問題和對境,就方寸大亂,著急上火。其實,這樣反而會讓事情更糟糕,心慌意亂之時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誤,錯上加錯,導致事情更棘手,更有甚者會家破人亡,陷入窮途末路。所以,心態很重要!只要心態好,就談不上違緣和障礙。

凡夫不過嘴上都會說要調整心態,保持良好的心態,那麼如何調整心態?怎樣才能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就是靠佛法,靠智慧!偉大的佛陀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最終才獲得了成就。這期間,他一直努力調整心態,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態。

如果能調整自我並保持良好的心態,則達成自利他利的圓滿,二利圓滿就是佛的事業!這才是普度眾生!如果連自己都無法擺脫煩惱,無法掌握命運,怎麼普度眾生?

初後行二事

胸懷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每日晨起時,應首先觀察自己的發心動機,如果發現是惡的,要即刻對治;如果是不善不惡的,就要調整,發利他菩提心,觀想諸佛菩薩並發願:在今日,我要為眾生學佛修行。然後,盡全力去踐行自己的誓言。其實,學佛修行落實到生活中,就是六波羅蜜。

第一是布施。這一天之中,不為自己而為他人奉獻、放下、付出。包括家人、同事、身邊的眾生,包括這一天中所遇到的所有眾生。布施波羅蜜,指奉獻和付出,包括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無論在家中、在單位,還是在外面,都要為他人著想,盡力付出和奉獻,利益他人,讓眾生高興,讓眾生生歡喜。

第二是持戒波羅蜜。就是不傷害他人和自己,不染污他人和自己的相續,保護自他相續的清淨。

第三是安忍波羅蜜。每天都會遇到違緣障礙,會遇到很多不如意、不愉快之事!此時能依法對治,做到心無嗔恨,內心不亂、毫不動搖。

第四是禪定波羅蜜。無論何時,自己的信念都要堅定不移。我經常跟大家講,我們是要饒益他人、幫助他人,但是同時信念不能動搖,不能越過自己的道德底線,自己有禪定的功夫。自己具有禪定的功夫,以禪定的功德來對治內心的煩惱,對治這些對境,稱為安忍。

我們做任何善事,包括念佛、打坐、上課、做善事,都不能離開智慧,不能沒有智慧的攝持。現在有些人雖然做了好事,幫助了他人,但也同時染污、傷害了他人,心生悔意,所積累的微少的功德也喪失了,這屬於沒有智慧的表現,所以智慧是最重要的。

學修《入行論》時,佛所宣講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為了生起智慧而講的。缺失智慧的教法,都不是佛法;缺乏智慧,都不能成為解脫之因。所以智慧是根本。無論做布施、持戒、修安忍、修禪定,都不能離開智慧,此即波羅蜜,波羅蜜就是菩提——究竟的智慧,所以做任何事都離不開智慧。

我們要珍惜每一天,才稱得上珍惜此人身。每一天都不能浪費,不能離開學佛修行的狀態。每天早上起床時,觀察一下自己的內心,在佛菩薩面前發個願,這叫引發力,這樣對自己一天的修行有極大的幫助。

晚上睡覺時,不要躺下就睡,要先觀察自己在一天中,有沒有做過一些違背菩提心的事情,如果有就要懺悔。懺悔最重要的是下決心:「雖然今天我做了這麼多違背菩提心的事情,做了這麼多惡業,但是從明天開始,再也不做這些事情。」

一天中,如果做了一些有意義的善事或利益他人的事,就做個總的回向。回向指分享,做了功德和善事,把這些都分享給、獻給一切眾生。願我做功德和善根的力量,令所有的眾生都能離苦得樂。這是很重要的,是每天早晚應該做的發心和回向。

作為學佛人、修行人,做每件事情之前都可以先發願,發菩提心,包括吃飯、洗澡等。事情做完之後,也要做個總結,觀察自己在做這件事情的過程中,有沒有做過違背自己菩提心,違背自己良心的事情,有沒有做過對不起眾生,或對不起家人和有緣眾生的事情,如果有就要懺悔,如果沒有可以功德回向。

尤其在我們聞法、修法時,觀察自己內心很重要。我們每天都在大殿修法、聞法,但是卻沒有觀察自己的內心,心不在焉的隨大家進大殿,漫不經心的隨大家聽課念課,結束後又茫然的隨大家出去。心裡怎麼想的?心處於何種狀態?根本沒有照顧內心,也沒有觀察內心,更沒有覺察內心。這是我們現在存在的最大問題,我們學佛修行為什麼沒有收穫?我們學佛修行這麼多年,心態和相續為什麼沒有改變呢?這是根本問題,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反思一下,每天上課、聞法時,有沒有觀察自己的心,有沒有調整自己的心。百日共修期間,即使天天上課、天天聞法,也沒有觀察自己的內心,就不會得到佛法的功德,也不可能有變化,這一點很重要的。

我們聞法、修法時,應該先發菩提心,觀察一下自己的內心,處於何種狀態。是善是惡,還是不善不惡的狀態。善也分很多層面,我們是發菩提心,進入大乘妙道的人,必須有菩提心的攝持。修法、聞法的過程中,不能離開菩提心,必須先有菩提心的基礎,更要有菩提心的攝持。但事實上,你沒有這樣做,直至聞法、修法結束。在此過程中根本沒有表里如一。現在儀軌念得很熟悉、很流利了,但是裡面有什麼內容卻不知道。

那天我過來看到很多人都在那坐著,好象在禪定中,好像入定了一樣。實際是沒有明白,如果你真正明白了,就知道早晚課、儀軌的含義包含了一切。按偈頌和儀軌修行才是如法的。儀軌有前行、正行和後行,前行發心殊勝,正行無緣殊勝,後行回向殊勝。每一段修法,整個過程應該怎樣做,都包含在這裡面。

我們念誦偈頌和經文,都是為了開悟見性,為了提起正念和善念。那裡沒有一個多餘的字,沒有一句廢話。包含了什麼?涵蓋了什麼?如果不去領會,不去體悟這些甚深的法義,只能做無用之功。

有些人嘴上念的很流利,唱的很好聽,但是心早就不在聞法的行列中,早就飛走了,心不在焉也是不如法的。大家跋山涉水到這裡來聞法、修法,都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不要錯過這樣的機會。大家都表里如一,如理如法的學修,才能得到佛法的功德,才能得到佛法的加持,最終能改變心相續,直至彼岸。

以前給大家講加行時,經常強調,要老實,要認真。我們學佛修行總是不老實、不認真。嘴上念的,都是美好的願望、祝福,都是高深的境界,但心裡全是煩惱、分別、自私自利,口是心非。這就是不認真、不老實。希望大家都能認真、老實。

你們每天四座觀想九加行的內容,但是表里如一的嗎?在外表上看很莊嚴,很像個修行人。別人看不到你們的內心,你自己能看到自己的內心,你的內心真如外表那麼莊嚴嗎?有那麼清淨嗎?真的是一名修行人嗎?要表里如一,不要在表面上裝得很好,內心很骯髒,這樣很難成功。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真的不容易。對佛法生起信心,真正得到佛法的人,該是多大的福報,不是世間的福報能比的。有財富的人不一定有法福,有法福的人不一定有世間的財富。你們能對佛法生起信心,能這樣學修佛法,是你們的福報,這叫法福。也許有些人不以為然,覺得學佛人,尤其是出家人一無所有。其實未必,我們是沒有財富,但是我們有法福;我們沒有物質生活,但是有精神生活;我們是沒有世間的成功,但是有內心的清淨和祥和,這就夠了。

凡夫追求的是物質享受,修行人追求的是精神享受;凡夫追求的是外在的解脫,學佛人追求的是內在的解脫,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追求、意樂不一樣,沒有必要互相排斥。眾生的根基不同,福報不同,但都在地球上共存,都要和睦相處。大家一定要珍惜,一定要表里如一,一定要心口一致。

我有時候會過來看看你們,沒有別的意思,就是希望你們能珍惜,能表里如一。希望我來看一下,飛走的心就能收回來,紛亂的心緒能消停一點。今天就講到此。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