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心經註解上


時間:2017/9/23 作者:覺燾沙門

誨 言

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度人出家的目的是:「了生死、斷煩惱、免輪迴,成就一切種智,普度眾生,願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種智,離苦得樂」!所以你如果是真正的出家修行人,想要了生死,斷煩惱、免輪迴成就一切種智,普度眾生,願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種智,離苦得樂」!就請你認真仔細看懂每一句話,作者保證你不會後悔。因為了生死修煉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決的,你只有把每一句話都看懂了,看明白了,你才能知道如何修,如何煉,如何應對出現的各種現象,才不會到出現問題時茫然不知所措;所以前人的著作是每一句話都是有作用的。而且了生死修煉是沒有任何捷徑可以走的,你如果想走捷徑,只能是拔苗助長,適得其反。你只有踏踏實實把了生死修煉的方法和過程,以及如何應對出現的現象全部搞清楚了,搞明白了,然後你再去修煉,自然就不會出偏差了,不出偏差自然就可以修成正果了。所以你如果能認真看懂每一句話,作者保證你不會後悔。

老子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道也者,不可須夷離也」!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走,橋流水不流。這四句話出自唐朝末年五代陳傅大士所作「心王頌」,傅大士據說是彌勒佛的化身,可傅大士本人卻是個道士。不知道是否有人知道這四句話的具體含義?這四句話也叫做「文字禪」。

緣 起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教徒每天早晚課必誦的經典,有人念了一輩子,幾萬遍或幾十萬遍,甚至幾百萬遍了,可是能明白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含義的人幾乎沒有。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專門講修煉的,三世諸佛都是依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修成無上正等正覺的;所以,只要他能真正明白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含義的人,他就能修成正果!你看當今中國有幾個人修成正果了呢?

當今學佛的人講修煉的人少的可憐,懂修煉的人幾乎沒有!基本上都是指佛穿衣,賴佛吃飯,問佛要錢等死的可憐人!很多老和尚在廟裡混了一輩子,依然免不了疾病的困擾,痛苦呻吟,真是可憐!。作者不才,今天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註解供大家修學參考。

另外還要對歷代註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人說幾句話,他們同樣沒有看明白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含義,他們同樣沒有修成正果,他們只是佛教的學者,他們不是佛學的實踐者。他們只是在斷章取義,望文生義,畫蛇添足而已,他們註解過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其它人依然看不明白如何修,如何煉,依然是茫然不知所措,所以他們只是在自話自說而已。

這裡舉兩個例子說明一下:第一個例子,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名稱的註解。般若兩個字基本上註解為智慧或大智慧。波羅蜜註解為到彼岸。連起來就是「大智慧到彼岸」。到彼岸幹什麼呢?需要說一大堆廢話來解釋,說我們現實人生有很多痛苦煩惱,就象是在苦海中輪迴不停,到彼岸呢就不會有痛苦煩惱,生死輪迴了,可以不生不滅了!我這是把他們註解的內容概括起來還是這麼囉嗦,為什麼不能直白說「了生死」呢?這不是更簡單直白嗎?

把般若解釋為智慧或大智慧更是荒唐!請問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智慧能了生死呢?可以不生不滅呢?只有方法才能了生死,可以不生不滅。只有方法才是達到目的地的唯一途徑。話又說回來,請問大智慧又從哪裡來呢?難道是從天上掉下來嗎?所以把般若兩個字解釋為智慧或大智慧是不正確的。還有把「心經」的心字恨不能寫一部書來解釋它,一個標題的最後兩個字用得著那麼大費周章嗎?如果心字那麼重要,請問般若波羅蜜多這六個字又是幹什麼用的呢?所以作者說他們是在望文生義,斷章取義!他們修不成正果是很自然的了。標題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經文的中心思想,只有在少數情況下,標題和經文沒有太大的關係。

哪作者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八個字是怎麼解釋的呢?作者的解釋是「禪定開慧了生死心法」。只有這樣解釋才能和經文裡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和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究竟涅槃,以及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聯繫得起來,對得上號。如果不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解釋為禪定開慧了生死心法的話,請問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如何行?又如何深呢?三世諸佛又如何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究竟涅槃呢?所以只有禪定可以行深度禪定,行淺度禪定,可以開慧,可以了生死,可以入涅槃。心經兩個字現在不解釋,後面正式註解經文的時候再解釋。

咱們再講第二個例子舍利子:舍利子是修成正果的人,圓寂時所化的實物。舍利弗是一個部族長老,是一個人名。而以往註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人幾乎一致都把舍利子當作舍利弗來註解的,這是非常荒謬的!一、舍利弗和觀世音菩薩都是釋迦牟尼的追隨者,他們兩個人同輩,舍利弗不去請釋迦牟尼開示,而去請觀世音菩薩開示不符合常理。二、稱人家小名的,只有兩種情況會用,一是長者叫晚輩為某某子,如牙子、小子、狗子、肥子等等。二是尊者對卑者的稱呼,如善男子、舍利子等等。可是觀世音菩薩和舍利弗是同輩,而且釋迦牟尼當年講彌陀經、楞嚴經、法華經時稱舍利弗都沒有稱舍利子,觀世音菩薩怎麼敢稱舍利弗為舍利子呢?所以從以上兩點足以看出歷代註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人都沒有真正看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他們更不可能修成正果了。他們註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自然是望文生義,斷章取義,畫蛇添足了。

哪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要用舍利子來作引子呢?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的高明之處。一、舍利子是歷代修成正果的人圓寂時所化的法物,足可以證明佛學是真實的,不是虛的,更不是假的,舍利子就可以證明一切。二、舍利子本身就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完全等同於佛性,可它卻又不是佛性,它是佛性所化的法性實物。所以用舍利子來作引子再恰當不過。好了,閒話不多說了,下面正式註解經文。

解 經

先將經文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雖然總共只有260個字,它卻是佛教三藏十二部經的核心,因為三世諸佛都是依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修成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教的任何一部講修煉的經書都不能出其右,更無法超越它,所以它被佛教列為每天早晚必誦的經典,它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請問佛教還有哪部經典被列為佛教每天早晚必誦的經典呢?作者說它是三藏十二部經的核心不過份吧?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八個字解釋為「禪定開慧了生死心法」。般若和多字解釋為「禪定開慧」四個字。因為般若兩個字歷來解釋為智慧或大智慧,作者給它註解為開慧兩個字。多字有人註解為定字,作者給它註解為禪定兩個字。下面來講講心經兩個字的註解,先解釋一下經字,然後再把經字和心字連起來講解。經字有三種說法:一、經是聖人寫的書稱為「經」,其它任何人寫的書都不能稱為經,所以經是至高無上的真理!真理是什麼?真理就是做人做事的行為準則,法理依據。二、經字解釋為經緯,經緯就是經度和緯度,經度和緯度是乾痲用的呢?經緯度是用來坐標立向的,概括起來就稱之為理法。三、經字也有路徑的含義,路徑是到達某個地方的必經之法,無論那種解釋經字跟法字含義都相近,跟心字連起來自然是心法了。

為什麼要把心經註解為心法呢?原因有二:原因一、心法是由某個人親自實踐並驗證,而且由他親自傳出的,所以就稱為「心法」。原因二,心是一切萬事萬物的主宰者,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法門比心上得法更直接更徹底的,而且沒有任何一個法門比它更高級的,所以心法就是佛法中至高無上之法。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若厄。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另一個名稱,觀世音菩薩有好幾個名號,一、觀世音菩薩。二、觀音菩薩。三、觀自在菩薩。四、慈航真人。五、慈航普渡。六、觀音大士。七、廣大靈感圓通自在天尊。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只有這兩句才是修煉的「玄關」,其中蘊藏了無窮無數的玄機,修行人只有完完全全弄懂了這兩句話的玄機,你才有希望修成正果,否則你就是把《三藏十二部經》全部看懂了,你也修不成正果,你最多能明心見性開悟。但是明心見性開悟不等於修成正果,修成正果是指你想什麼時候圓寂入涅槃,就什麼時候圓寂入涅槃,這才叫正果!這才叫了生死!明心見性開悟只是修佛過了第一關,你明白了萬事萬物的定數,不再懵懵懂懂了。學佛的人有兩個步驟是必須要走的,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少的,一是開悟。二是入定。那些上根大智之人可以先開悟,然後入定了生死。絕大多數人只能先入定,然後再開悟,最後了生死。那麼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就是入定開悟了生死的心法。

這裡講解一下什麼是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就是要你找到不生不滅,永恆常住的如來本性,這個如來本性人人都有,只要你的心清淨不動,湛然常寂就是「如來本性」!有人可能還是不明白「湛然常寂」是什麼意思,湛然常寂的意思是你的心沒有任何想法了,就象死人一樣無思無慮了,這裡不包括睡覺,就見到了如來本性了,見到如來本性就叫「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是你見到了永恆不滅,萬古長存的如來本性:即金剛經所說的「無心而住」。明心見性的目的是讓你明白不要執著任何相法,因為任何「相法」都不是永恆不滅的,只有無思無慮,寂然不動的如來本性才是永恆不滅的。修行人的目的是為了達到出離生死,免除輪迴永恆不滅的目的。所以明心見性就是讓你明白證悟這個道理和過程。而且只有證入這一境界,才是出離生死免除輪迴永恆不滅的唯一方法,沒有第二個法門讓你出離生死免除輪迴永恆不滅。就是道教的內丹修煉也是一樣的,也要證入無思無慮,寂然不動的境界才有希望修成大羅金仙的,只不過道教內丹是以命了性為方法,而佛教則是以性了命為方法,兩者雖然入手方法不同,但是最終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達到出離生死,免除輪迴,永恆不滅的目的。

現在詳細講解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兩句話的玄機,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觀自在菩薩在進入深度禪定開慧了生死的修煉過程中,發現五蘊皆空,五蘊就是指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這五蘊概括起來就是一切所知所感,也就是說你所知曉的一切。皆空的意思就是說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化為空無。

禪定可以分為深度禪定,中度禪定和淺度禪定三級。哪怎樣分別淺度禪定,中度禪定和深度禪定呢?有兩種方法可以分別淺、中、深度禪定:一是根據禪定者出現的景象來劃分。二是根據入定者入定的時間來劃分。

先說入定後出現的景象劃分法:淺度禪定是指打坐之人剛入定不久,由於打坐之人大腦皮層意識已經很安靜了,那麼打坐之人的深層意識就會活躍起來,深層意識也叫潛意識,也叫第七識末那識。因為人的大腦里存儲了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有的存儲在淺層,有的存儲在深層。當淺層意識不活躍的時候,深層意識就會活躍起來,就象睡覺做夢就是潛意識在活動。當潛意識活躍了,打坐之人就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景色,也有可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也有可能有大、小、沉、浮的感覺,總之一句話什麼現象都有可能會發生,這就是淺度禪定的景象。淺度禪定是沒有任何開慧作用的,但是對人的生理調整會有作用,比如有些毛病不藥而愈了,身體更健康了。

中度禪定也會出現一些景象,但是中度禪定出現的景象比淺度禪定出現的景象更真實一些,更有可能出現六神通中的某一神通,比如天眼通能看到很遙遠的地方。比如天耳通能聽到很遙遠地方的人說話等等。但是這些神通不是很穩定的,而且只有你進入禪定時才會發生,不是你什麼時候想要都能有的。當你出現某一神通或看到很久遠以前的人或物時就證明你已經進入中度禪定了。

不過中度禪定中出現的景象並不是證明你已經開悟了,而是我們的第八識:「阿賴耶識」在發揮作用,阿賴耶識在道教里稱為陰神,也有人叫它叫「靈魂」。這個靈魂陰神可以離開人體去投胎轉世,也可以附體某個人。像佛教密宗的達賴和班禪轉世,就是這個阿賴耶識投胎轉世。阿賴耶識就是我們的「心王」!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性情,我們的所作為都是由阿賴耶識發出的。進入中度禪定的人有一定的開慧作用,但是並沒有完全開悟,只有進入深度禪定之人才徹底開悟。

深度禪定有什麼景象嗎?剛開始進入深度禪定之人是什麼景象都沒有的,就是完全無意識狀態,然後就是一片空寂,這個時候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的境界了。一片空寂過後會出現景象,這時的景象不是真實景象,而是真正的神通了,也有可能會是「法身」。這個時候你就可以使用這些神通了。法身在道教中稱為「陽神」!出現法身只有過了漏盡通的人才會出現法身,沒有過漏盡通的人是不會有法身的。什麼是漏盡通呢?漏盡通就是年青男子不再有精子,陰莖縮如嬰孩。年青女子沒有月經,乳房縮如童子。而且出現法身並不是代表已經修成正果了,道教稱法身叫「陽神」,陽神還需要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兩個過程,只有合道了,才算修成正果。學佛也是要把法身煉成「真空」成就一切種智了,才算修成正果。

有沒有出現法身也是驗證你是成羅漢,還是成菩薩的標準。你進入深度禪定後,沒有出現法身就入涅槃圓寂了,哪麼你修證的是羅漢果位。羅漢又稱為自了漢,因為羅漢是開悟後就入涅槃圓寂了,沒有去弘法度眾生,所以就稱為自了漢。如果你出現法身,不把法身煉成真空。那麼你就是菩薩,菩薩就可以到處去弘法度眾生。像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就是沒有把法身煉成真空成佛的菩薩。如果你把法身煉成真空成就一切種智了,那麼你就成佛了。

下面說說用入定時間劃分高、中、淺度禪定的方法。這種劃分法不一定很準確,但應該還是比較靠譜。一般打坐之人能坐三個小時以上至六個小時就算進入淺度禪定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般的人如果沒有真正入定,那麼他的氣血就不暢,身體會僵硬,坐三個小時以上他的生理無法忍受。只有真正入定的人他的身體才不會有任何的不適,所以坐三個小時以上至六個小時很正常。

能坐六至十二個小時就算進入中度禪定了。這種按時間來劃分禪定的方法只適合剛入禪定的人,不適合入定很久的人,因為入定很久的人入定並不是循序漸進的,他們是可以飛越式的,剛入定的人肯定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所以前面就說過這種劃分法不一定很準確,但應該還是比較靠譜的。

剛入定的人必須要能坐十二個小時以上才能算是進入深度禪定的境界,前面就說過剛入定的人必然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發展必然過程,是無法超越的。只有多次進入深度禪定之人才不受時間的限制,他們可以一入定就進入深度禪定的境界,更是可以坐幾個月或幾年不吃不喝不拉,他們可以隨時圓寂入涅槃,他們想成羅漢就成羅漢,想成菩薩就成菩薩,想成佛就成佛。他們可以隨心所欲,所以修煉真的是很奇妙的!好了,禪定分級講完了,咱們接著解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一段話的整體意思是說:觀世音菩薩在進入深度禪定開慧了生死的修煉過程中,發現世界一切萬事萬物都可以化為空無,都不是永恆存在的。既然入定後世界一切萬事萬物可以化為空無,都不是永恆的,自然就可以解除一切煩惱痛苦和苦難了,這就叫度一切苦厄。五蘊前面簡單地介紹過,就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這五蘊。作者對這五蘊的具體內含不作具體介紹,作者是介紹具體修煉的方法和過程的,不是來解字的,所以有人想了解五蘊的具體內含,可以自己去查資料。

下面要給那些想要入定開慧了生死的人提示幾點:現實當中有很多學佛的人參禪打坐,可是能入定的人幾乎沒有,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是這些人沒有一個人六根清淨的,因為六根不淨,他的大腦總是在胡思亂想,雜念不斷。由於大腦總是在胡思亂想,雜念不斷,那麼他的心就靜不下來,他的心靜不下來,他就不可能入定;所以想要入定了生死的人就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徹底戒除貪、嗔、痴、妄、淫、殺、盜、邪這八個字。貪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欲,眼為色慾,絕對不能有貪看、想看、喜歡看的念頭,只要你有一點色慾,你的眼根就不清靜。耳為聲欲,絕對不能有貪聽、想聽、喜歡聽的念頭,只要你有一點聲欲,那麼你的耳根就不清靜。鼻為聞欲,絕對不能有貪聞、想聞、喜歡聞的念頭,只要你有一點聞欲,那麼你鼻根就沒有清靜。舌為味欲,絕對不能有貪吃、想吃、喜歡吃的念頭,只要你有一點味欲,那麼你的舌根就沒有清靜。身為觸欲,觸就是身體接觸和感受到的感受,淫就是屬於觸欲,觸欲的包含內容要比前面的四欲要廣一點,所以絕對不能有身體接觸以及感受的欲望,否則你的身根就不淨。意為意想心意,意為六根之王,意統攝其餘五根,其餘五根皆聽命於意,意也就是心,所以說萬物由心造,心不生一物,四大皆空。你的心絕對不能有任何想法,故心不清淨,其餘五根皆不得清淨,你的心有任何想法就是意不清淨。因此修行人必先修心!心不修則罔稱修行人,修心就是修除六欲,斷除六根。六根不斷,任你修上十萬年你也入不了定,六根六欲概括起來就是一個貪字,人無貪慾,六根自然清淨,人造種種惡業,皆是一個貪字,所以貪是萬惡之源,這是第一個字貪,絕對要戒除,貪念不除永無出路。

嗔是指嗔怒、生氣、發火、憎恨、憤怒、仇恨、怨恨、不滿的總稱,嗔為七情之一,修行人七情也不可以隨便發露的,必須保持安和。你如果有嗔念,就會對某些事情耿耿於懷放不下,那麼打坐的時候心也一樣靜不下來,心靜不下來,自然就無法入定,所以必須戒除嗔念,嗔念不除,修行無門。

痴是指痴迷,痴迷是指迷戀一樣或幾樣深陷其中而留戀忘返,不能自拔就叫痴迷。有的人迷戀女色,有的人迷戀酒,嗜酒如命,有的人迷戀收藏古玩,有的人迷戀音樂,有的人迷戀賭博,有的人迷戀歌舞,有的人迷戀繪畫,有的人迷戀下棋等等不一而論。痴是最耗費人心力的,凡是痴迷某一物者的人基本上沒有一個長壽的,大多數都會短命的,痴就是執著某些東西難捨:所以痴念不除修行無路。

妄是指各種妄想、妄說、妄為的總稱,妄字除了影響修行人入定外,還會影響修行人的品行道德,所以妄字對修行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妄字具體表現為:「異想天開,痴心妄想,胡言亂語,胡說八道,睜眼說瞎話,胡作非為,違法亂紀」等等,故妄念不除輪迴有路。

淫是指淫慾,淫慾本來屬於身觸一欲中的,但是淫慾比其它觸欲的總和還要難斷,比眼、耳、鼻、舌四欲還要難除,淫慾不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會發露,就是進入中度禪定後依然會發露,而且很容易被淫魔引誘入魔道,所以把它單獨列為一戒。淫慾是與生俱來的,不需要學習人人都會的,我們的身體就是因為父母淫慾後所生,淫根深入我們的骨髓,所以想要戒除它也是非常困難的,只有從日常生活中樹立起把它當做洪水猛獸,輪迴種子,造業的根本,入魔的門徑,恩怨的枷鎖,修行的障礙。然後把它束之高閣,敬而遠之,恐而怕之,愄而懼之,驚而恐之來對待。只有這樣對待它,才能從我們的思想中徹底消除淫念,入定時才不會被淫魔引誘入魔道,更不會在入定後看到他人淫慾而去投胎;所以淫慾對修行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必須要徹底戒除,淫慾不除,輪迴有種。

殺是指殺生,殺生不屬於七情六慾,但是它所造的業障非常大,那麼被你所殺的冤魂在你入定後會來向你索命,你會因為驚嚇而導致精神錯亂或精神失常,而成為瘋癲之人,出家修行人要有慈悲心,要愛護一切眾生,不得造殺業。由於我們平時無法感受到這些冤魂的信息,你覺得沒有什麼,但是你入定後肯定會感受到那些冤魂的信息,這不是假的,現實中真的有修行人被嚇成精神失常的,這真不是危言聳聽,所以修行人必須戒殺,殺不戒則業難消。

盜是指盜竊,盜竊也不屬於七情六慾,但是它造成的業障一樣很大,也是道德品行的問題,盜竊所造的業障雖不如殺大,但是它所造成的業力依然不小,如果你把一個救人命的錢給盜走了,那麼那個等著被救的人肯定沒命了,他死後他的冤魂會放過你嗎?再比如你把一個人準備創業做起動資金的錢給盜走了,這個人創業就基本上無門了,而且還很有可能毀掉他一生,甚至會讓他輕生尋死,如果這個人真的輕生死了,請問他的冤魂會放過你嗎?還有就是你入定後看到別人的奇珍異寶財物依然還會起盜念,那麼你就成了神盜了,請問上天會讓一個神盜成佛成菩薩嗎?所以盜念不除修行難入聖。

邪是指邪惡,邪惡是指各種坑、蒙、拐、騙、燒、殺、搶、擄、姦淫、謀害等等損人利己或損人不利己的邪惡行徑。凡是犯邪惡的人不要說能修成正果,就是入定也入不了,因為這種人六根不淨,品行極差,是天地人誅殺的對象,這種人將來肯定要下地獄的,所以修行人絕對不能犯邪念,邪念不除、地獄是家。

其實修煉很簡單,也很容易。只要你能放下一切欲望念想,不執著任何有形的東西,做到無思無欲,作者保證你能入定修成正果。如果你真正做到放下一切,沒有欲望念想,無思無欲了,打坐沒有任何雜念了,當然入定後還不能出偏差,你如果還修不成正果,那麼作者就是個大騙子,將來肯定下地獄!而且永世不得超升。

出家人只做以下三件事

在說具體要做的三件事之前,先說一說出家人是幹什麼的?只有搞清楚了出家人是做什麼的,才能搞明白出家人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哪出家人是做什麼的呢?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度人出家的目的是「出家證果了生死,斷煩惱,免除六道輪迴,成就一切種智,普度眾生,願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種智,離苦得樂」。所以釋迦牟尼佛說的《四十二章經》第一章開宗明義就說「出家證果」,而且佛教齋堂里的《食存五觀》的第四條和第五條也明確指出「正事良藥,為療形枯,為成道業,應受此食」,根據食存五觀的內容(詳細內容請看作者註解的食存五觀)你如果不是為了證果了生死,斷煩惱,免除六道輪迴,成就一切種智,普度眾生,願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種智,離苦得樂,那麼你就沒有資格吃出家人這碗飯,釋迦牟尼的飯不養閒人!既然知道了出家人要做的是「證果了生死,斷煩惱,免除六道輪迴,成就一切種智,普度眾生,願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種智,離苦得樂」,那麼就該知道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所以出家人只做以下三件事。

第一件事守戒:守戒的目的是要戒除我們後天形成的「貪、嗔、痴、妄、淫、殺、盜、邪」等種種惡習,使自己返樸歸真,六根清淨,為入定證果了生死打基礎,也使自己以後不再增新業。了生死修行需要消除種種影響主觀入定的客觀因素,只有客觀因素完全符合主觀入定的要求,你才能輕鬆入定,否則客觀因素會影響主觀入定:因為一個六根不淨的人是不可能能入定證果了生死的,所以你如果想要證果了生死,就必須要戒除貪、嗔、痴、妄、淫、殺、盜、邪等種種惡習,使自己還朴歸真,六根清淨。你如果不能戒除貪、嗔、痴、妄、淫、殺、盜、邪等種種惡習,想要入定證果了生死是萬萬不可能的!

所以守戒是出家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如果出家人不守戒,不能戒除貪、嗔、痴、妄、淫、殺、盜、邪等種種惡習,哪麼他(她)就沒有資格稱為出家人,佛教弟子,這種人就是一個指佛穿衣,賴佛吃飯,問佛要錢,不知慚愧、羞恥、敬畏、上進心為何物,混吃混喝等死的可憐人,自甘墮落的愚痴者!(請看前言說明)雖然守戒不是具體在做某件事,但是要完全做到卻不易,故「戒不守,則不能入聖」!

第二件事奉獻服務它人:奉獻服務它人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放下一切,不要執著任何有形的東西,包括自己的身體生命,你如果放不下一切有形的東西,包括自己的身體生命,哪麼你就無法做到還朴歸真,六根清淨,因為一個執著外在有形東西的人,他(她)就還有貪念,有貪念,六根就無法清淨,六根不淨就無法入定證果了生死。道理和守戒一樣,消除妨礙主觀入定的客觀因素,奉獻服務它人是奉獻自己一切可以奉獻的東西,包括身體生命,一切財物服務它人,不留一絲一毫,無牽無掛,沒有任何執念,你的六根才會清淨,六根清淨了,你才有可能入定證果了生死。道理和守戒一樣,消除妨礙主觀入定的客觀因素:奉獻服務它人是在給自己積德消業障,也是入定證果的「不二法門「!所以不能奉獻服務它人的人都不是出家人,佛教弟子,他(她)都是指佛穿衣,賴佛吃飯,問佛要錢,不知慚愧、羞恥、敬畏、上進心為何物,混吃混喝等死的可憐人,自甘墮落的愚痴者。

第三件事打坐入定:打坐入定的目的是證果了生死,成就一切種智。因為證果了生死,成就一切種智只能從禪定中得來,故佛教修行概括起來就二個字「戒、定」,你如果不打坐入定,就永遠也無法證果了生死。守戒奉獻服務它人是證果了生死的外在客觀因素,打坐入定是證果了生死是主觀直接因素。客觀因素是完全可以影響主觀因素成敗的,只有客觀因素完全符合主觀意願的時候,你的主觀意識才能主宰一切:否則只能是勞而無功:所以成就任何一件偉大的事業都必須要主客觀因素配合,二者缺一不可。故打坐入定是證果了生死的唯一方法,就是往生極樂世界也是要入定的。否則連門都沒有,一心不亂,心不顛倒,如若禪定就是入定的境界,請看作者講解的《彌陀經》講解。

一個不打坐入定的人就不是出家人,佛教弟子,他(她)就是一個指佛穿衣,賴佛吃飯,問佛要錢,不知慚愧、羞恥、敬畏、上進心為何物,混吃混喝等死的可憐人,自甘墮落的愚痴者!所以出家人只做以上三件事,做其它任何事都叫「不務正業」!一個出家人如果把以上三件事做好了,還有時間和精力,學一學經懺法器也是可以的,因為你主業已經做好了,學一點副業也不妨礙你的主業,而且經懺法器也可以服務它人,所以這不叫不務正業。如果一個出家人守戒,奉獻服務它人,打坐入定這三件事沒有做好,而是把主要精力用來學經懺法器就叫不務正業,就是一個指佛穿衣,賴佛吃飯,問佛要錢,不知慚愧、羞恥、敬畏、上進心為何物,混吃混喝等死的可憐人,自甘墮落的愚痴者。

凡是看過作者註解的《心經》釋義的出家人,不去認真做好以上三件事,混吃混喝等死,他(她)都必須墮惡道,做牛做馬償還釋迦牟尼佛的飯錢和單錢,有人看見這話可能會想,你是什麼東西?你說我墮惡道,我就真的會墮惡道嗎?如果真的有人這麼想,那麼作者說他(她)肯定是個「心盲」!為什麼這麼說?因這個人沒有一丁點智慧,根本不知道作者在說什麼!所以才會對作者說的話不屑一顧。如果這個人還有一丁點智慧,就能從書中看出作者是什麼人,就知道作者說的話會不會應驗。一個心盲墮惡道是理所當然的事,將來墮惡道時更不要抱怨沒有人提醒過你釋迦牟尼佛的飯不可以白吃!釋迦牟尼佛的錢不可以白拿!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由於我們人類對後天的習染太深,已經完全迷失了本性,所以想要徹底戒除貪、嗔、痴、妄、淫、殺、盜、邪這八個字很難很難!有些修行人也知道要六根清淨,可他就是六根清淨不了,既然六根清淨不了,那他也只有等著生死輪迴了,誰也沒有辦法,除非佛菩薩顯靈幫他斷六根,否則佛菩薩也沒有辦法,哪作者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能斷六根呢?好辦法到沒有,不過可以提幾點建議供你參考:

第一、要有遠大的理想,發大宏願,今生今世我必須要修成正果,普度眾生,惠及全人類的決心,你有這樣的宏願,並認真去做,佛菩薩就會給你加持。凡是發大宏願者,並認真去做的人,都會有佛菩薩給他加持的,有佛菩薩給你加持,修行就容易很多了。另外你發完大願後,也可以直接請求佛菩薩為你加持,加持你早日六根清淨,清淨入定,早證菩提,普度眾生。要反覆說三遍,但是你必須要按釋迦牟尼佛的要求去做,放下一切,謹守戒律秋毫無犯,否則你就是天天去求佛菩薩為你加持也沒有用,你如果完全能做到按佛所說的去做,也可以每隔半年或一年去求釋迦牟尼佛或觀世音菩薩一次,因為佛菩薩都是一樣有感而應的,什麼叫有感而應呢?佛菩薩是已經斷煩惱之人,他們不可能分身追隨每一個眾生的,只有你去求他們,他們才會有感應,也就是俗話說的「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就是這個道理,特別是觀世音菩薩被稱為尋聲赴感,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是應聲而應的,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方式方法。

第二、必須要泰山壓頂不彎腰的意志,還要有堅忍不拔,百折不撓,不達目地不罷休的信心和毅力,堅持是克服一切困難的靈丹妙藥,堅持是達到任何目標的唯一途徑。

第三、你要知道任何欲望都是阻礙你修行的障礙,我不要這些欲望會不會死呢?答案是肯定不會死,既然不會死,我為什麼要這些欲望呢?難道比我了生死修成正果更重要嗎?難道非要到老了孤苦拎仃一個人,疾病纏身,痛苦呻吟的時候再後悔嗎?古人云:「年少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要自甘墮落。

第四、日常生活必須按以下內容去做,知足常樂,不求一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遇而安,不妄想妄為。不管你遇到任何不如意的事情都不要著急,也不要生氣,更不要煩惱,要順其自然,心寬體胖,放下一切執念,要忍世人難忍之事,要容世人難容之人。

要少一點自尊心,多一點奉獻和服務他人的精神,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要慈心下氣,在你沒有修成正果之前,你沒有什麼比別人高的,多奉獻,多服務他人,是給自己消業障,只有把自己的業障消除乾淨了,你才有希望修成正果。

心要像鏡子一樣,事來則映,事去則空,不要把任何事情留在心中,不要放不下。對待萬事萬物都要一式同人,不要有高低貴賤的分別心,只有可憐人和需要幫助的人,不存在富人、貴人、賤人。要時時檢查自己的言行是不是有過錯?要時時反省自己是不是有貪念了?只有如此才能成就你的功行,這就是修行。

真正的修行人絕對不能有任何執念,必須要放下一切,對他人絕對不能有是非對錯分辨之心,如果有人要割你的頭,你必須要讓他割。如果有人要挖你的心,你也必須要讓他挖。如果有人要你的錢,你也必須給他,絕對不能有任何的不悅,你如果能做到如此,那麼你現在就是佛。

你如果有執念,放不下,對他人有是非對錯分辨之心,那麼你打坐的時候心就靜不下來,心裡就會老想著那些事情,心靜不下來,打坐就入不了定,入不了定就了不了生死。是非對錯只能對自己,絕對不能對別人。同樣也不能有功利之心,不要總是想著我去做多少功德,會有什麼福報,你如果有這種想法就是貪,同樣會妨礙你入定,所以真正的修行人絕對不能有任何執念,必須放下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二、要破除打坐時易犯的「四病」。四病就是作病、止病、任病、滅病。這四病絕大多數人都會犯,所以絕大多數人即使能入定也修不成正果,由於他們修煉的方法不正確,自然也就修不成正果了。第一病作病:作病是指採取一些有作為的方法集中意念幫助自己入定,可是這些人執著這些方法永遠不放,致使自己永遠也入不了定。一般常用的方法有數數、默經、聽息、觀息、觀想,叩齒、吞津咽氣,搬運等等方法吧。作病就是這些人執著這些方法不放,哪如何破解作病呢?破解的方法就是到了沒有雜念了,心比較安靜了,身體也比較舒適了,就要放棄那些方法,順其自然。但是一旦入定後,會出現一些景像或聲音或身體有某感觸時,你的心意就不能跟著他們跑了,如果你的心意跟著出現的現象跑了,那麼你就犯任病了,哪怎麼辦呢?就是要用「覺觀」之心。覺是知覺感覺的覺,觀就是觀察的觀。覺觀就是用你的心去看著那些現象自然變化,你的心不能去參與,既不能跟著現象跑,也不要想去阻止那些現象的發生,始終要保持一顆覺察之心。你的心不去參與,又能覺察,就是觀了,所以就叫「覺觀」之心。

止病就是指你出現雜念時,用另外一個念頭去阻止前面的那個念頭繼續發展,就叫止病。另外當你入定後出現的景像、聲音、身體有感覺的時候,想要阻止它們繼續發展,也是屬於止病,還有比如打坐時會出現痛、癢、痲、重以及看到恐怖的景象,或聽到恐怖的聲音也都不要制止,更不可以停止打坐。破解止病的方法依然是「覺觀」,覺觀就是你的心不要想去阻止任何現象的發展,也不要參與任何現象的發展,只是在那裡看著那些現象自然發展就是「覺觀」,也就是你的心不能有任何想法,要「無心」。

任病就是指你的心跟著出現的現象跑了,比如你入定後出現某些景像,於是產生好奇心,想去尋根探源,或跟著景象的發展,而產生喜怒哀樂的感受都是屬於任病。再比如你聽到某些聲音產生好奇心,然後想去尋根探源,看看到底是哪發出來的呢?或者產生喜歡或不喜歡的感覺都是屬於任病。還有身體發生某些感觸,感覺很舒服,希望這種感覺一直保持就好,這也是任病。任病一般都是在入定後比較容易犯的病。一般在沒有入定之前,基本上不存在任病。因為在沒有入定之前無論產生什麼想法都是正常的,而且這些想法都是屬於雜念,所以不存在任與不任,打坐的目的是入定開慧了生死,入定就是不能有任何想法,有任何想法都是不正確的,所以破除任病的方法依然是「覺觀」,覺觀就是不要想去阻止某些現象的發展,也不能去參與某些現象的發展就叫「覺觀」。覺觀就是無心,無心就是沒有任何作為。沒有任何作為就是沒有任何想法。

滅病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意識滅掉成為死人,也有人稱為枯禪。這樣做是不正確的,也是修不成正果的。學佛是讓自己的意識自然升華到佛性的境界,佛性是永恆的,是不生不滅的。意識自然升華也叫開慧開悟,所以學佛是絕對不可以把自己思想意識滅掉的,要讓它自然升華到佛性的境界才叫修成正果。把自己思想意識滅掉,叫做「一念無明」,一念無明就是說從此以後不會再有念頭了,也就是他的靈魂出竅成死人了,它跟自然升華到佛性境界,修成正確還差十萬八千里呢!修入一念無明的人稱阿羅漢果位,他們還是要輪迴的。人的思想意識也是一種能量,只是這種能量比較高級,帶有思想意識,可以自己支配的,不像其它物質能量自己無法支配自己,但是其它物質能量可以被更高級的物質能量支配。一念無明也叫有餘涅槃,有餘涅槃是相對於無餘涅槃來說的,無餘涅槃是不生不滅叫無餘涅槃。有餘涅槃還是要輪迴的,就像第八識阿賴耶識還會去投股轉世,或被佛菩薩收服支配。

滅病一般只有進入中度禪定境界後才容易做到把自己的意識滅掉,一般淺度禪定的人是無法做到把自己的意識滅掉的,但是淺度禪定的人會有想把自己的意識滅掉的想法,所以犯滅病的人是修不成正果的,大家入定後一定要注意。

三、如何正確處理入定後出現的各種現象。無論是淺度禪定還是中度禪或是深度禪定者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現象,比如看到風景,人物、物體、聲音、身體大小沉泘以及出現神通等等等現象,只能用兩個字「覺觀」,覺觀要貫穿整個修煉的全過程,覺觀就是不要想去阻止各種現象發生或繼續發展,也不要參與到現象中去,產生好奇心,或跟著現象變化自己的情緒也跟著變化。想去阻止各種現象的發生或發展叫「止病」,跟著各種現象變化自己的情緒也跟著變化叫做「任病」。覺觀就是不做任何事情,只是看著各種現象自然變化,就象你在電影院看電影一樣,只能看,不能動感情,更不能想。「覺觀就是沒有想法,沒有想法就是不動心,不動心就是無心」。佛經經常說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是無心,無心就是不動心,不動心就是沒有想法」。

另外初學打坐的人還容易犯睡病一定要克服,睡病如果克服不了,那麼你永遠也修不成正果。不過犯睡病的人如果能把睡病克服了,還是很容易入定的,因為這種人心寬體胖,能吃能睡,沒有太多的煩惱,沒有太多的想法,所以很容易入定,只要方法得當是很容易修成正果的。現在就簡單說一下克服睡病的方法,打坐的時候不要把眼睛完全閉上,也不要全部睜開,只露一線之光,似閉微閉,然後用你的耳朵去聽自己的心跳,也可以用你的心去聽你自己的心跳,而且還要把心跳的數字默記下來,只要你的身體和頭沒有東倒西歪,數心跳數睡著了也沒有關係,他其實是已經入定了,如果身體和頭東倒西歪,而且還有呼嚕或鼾聲,那就是真的睡著了,這絕對不可以的。為了防止睡覺,也可以用一個笨辦法,就是在你打坐的上方吊一隻木桶,要固定不動,木桶大小比你的頭要大一些,打坐時你的頭鑽進木桶裡面去,你一旦睡著了,身體和頭東倒西歪,頭就會碰到木桶而覺醒,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作者已經把修煉方法和修煉過程以及修煉過程中出現的現象如何應對都已詳細說明白了,希望那些真正想修行的人認真仔細看清楚每一句話,發大宏願,徹底斷除六欲,認真仔細去修,作者保證你修成正果。因為至從釋迦牟尼講法以來,已經二千五百多年了,從來沒有人象作者把了生死的「真法眼藏」說的如此詳細、徹底、明了,就是釋迦牟尼當年講法四十九年也沒有把了生死的「真法眼藏」說的如此詳細徹底、明了,更不要說其他人。自古以來皆是傳道不傳法,「法皆是耳提面授,口口相傳,絕不公開的」!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是一樣,就一句「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誰能參透其中玄機呢?沒有明師指點,你只能在那裡望文興嘆!所以你今天得大因緣,不用到處去參拜高僧明師,就算你去參拜高僧明師,緣份不好,高僧明師不會給你指點任何「法要」,要你自己去悟。今天你一書在手,瞭然於心,你千萬不要辜負作者的期望。

下面繼續註解經文: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注釋:這一段話是要你明心見性的。明心見性的目的是讓你明白不要執著任何「一相」,因為任何「相法」都不是永恆不滅的,只有無思無慮,寂然不動的如來本性才是永恆不滅的。修行人的目的是為了達到出離生死,永恆不滅的目的。所以明心見性就是讓你明白證悟這個道理和過程。而且只有證入這一境界,才是出離生死的唯一方法,沒有第二個法門。就是道教的內丹修煉也是一樣的,也要證入無思無慮,寂然不動的境界才有希望修成大羅金仙的,只不過道教內丹是以命了性為方法,而佛教則是以性了命為方法,兩者雖然入手方法不同,但是最終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達到永恆不滅的目的。舍利子是佛法所化,等同於佛性,佛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舍利子也是如此。這一段話的具體含義是:修行人你的心要象舍利子一樣,不要去分辨什麼是色,什麼是空,在佛性面前色和空都是一樣的,是沒有分別的。色和空在舍利子面前也是一樣的,沒有分別的,所以在舍利子和佛性面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沒有任何差別。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受是指你接受到的感知,如冷、暖、寒、熱、濕、乾等等感受。想是指你的思想,你的想法。行是指你日常的行住坐臥,吃喝拉撒睡。識是指你識別感知,也稱為知識。受想行識這四個字概括起就是一切感知感覺,亦復如是,也是這樣的意識。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的具體含義,就是說你的心對一切感知感覺,都要像舍利子一樣,不要有任何分別之心。打個比方說你看到某些東西,你不要去想,唉這個東西很漂亮唉,唉那個東西很差勁唉!或聽到某些聲音就想,唉那個聲音很好聽喔!唉這個聲太難聽了!或聞到某些氣味就想,唉這個氣味很好聞喔!唉那個氣味太難聞了!或在吃飯的時候想,唉這個菜的味道不錯,那個菜的味道太難吃了。再比如冬天天氣比較寒冷,正好又趕上下雨,你就不要想這個鬼天氣太遭糕了,要是出太陽就好了,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你的心不要對任何事情生出想法要清淨,就叫「無心」,你能做到無心就是明心見性了。無心就是不生想法之心,所以明心見性就是見一切事物不生心,也叫無心而住。以上內容不僅體現在日常生活中,打坐時也是一樣對待。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一段話是接著說明讓你如何明見性。舍利子,是諸法空相是說舍利子對萬事萬物都是沒有感覺的,有與沒有是沒有任何差別的。諸法空相是針對前面的受想行識而說的。舍利子等同於佛性,佛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所以舍利子也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這一段話的具體含義是說:修行人你的心要象舍利子一樣,不要有這樣那樣的想法,不要有想要這個,不想要哪個的意思,對待萬事萬物都不要生心,要把一切事物都當成是不存在的,是空的,要心空無心,這就叫諸法空相,舍利子就是無心的。這一段話不僅是日常生活中如此,打坐時也是如此。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