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悟顯法師:普賢十大願王【隨喜功德】


時間:2017/10/7 作者:白

第五個「隨喜功德」,實際上非常容易做到。第一個心量要大,不要常常與人比較。但是現在的學校教育到公司,大家都在比較、都在競爭,適當的比較跟競爭雖不是壞事情,可是如果心裏面在意了,那就是執著,就有痛苦。所以現在的教育,從小就教你要爭、要拿第一,那麼就會有得失心,在日常生活當中,因為你有得失,所以就不能隨喜別人的功德。看到人家要超過你,就想要障礙他,看到兄弟姐妹或是親戚朋友人家生活過得比你好,就產生了一種怨恨的心,甚至詛咒的心,希望人家衰敗,希望人家不要這麼發達,不然自己臉上不好看。這樣你就很難去隨喜人家的福報,隨喜別人的功德。

「隨喜功德」真的非常重要,愈隨喜福就愈大,心量就愈大。相反地,要是愈嫉妒、愈障礙別人,那麼福就愈小,功德就愈小,心量也愈狹窄,也愈堅固愈執著。來生就出生在邊地下賤或是沒有佛法的地方,或是土壤貧瘠的地方,所謂「土壤貧瘠」在現代就是指經濟貿易不發達的地方,生活受用過得愈來愈差。所以對這裡面的因果要清楚。

佛性遍滿十方沒有任何的障礙,沒有任何的高下跟冤懟。所以知道《普賢十大願王》,是從佛性起作用,那麼就應當隨喜一切眾生的功德,乃至眾生有一點點善心,都要隨喜。即使他是惡人、他是毀謗你的人,侮辱你的人,障礙你的人,或是找你痲煩的人,只要有那麼一點點的善心,都要懂得隨喜。即使那麼一點善行,你都要方便成就他。「方便成就」就是幫助他把事情做圓滿。用你的智慧,用你的才藝,去成就別人的好事,這就是隨喜功德。如果你沒有這方面的能力,沒有辦法隨喜,那就口頭上讚嘆他,或是宣揚他的好處,那麼你的功德就跟他所做的功德完全一樣。可是如果你毀謗他、障礙他,那在他修的功德中,你得到的是業障,他修到的功德有多大,你得到的業障就有多大。

所以是功德或業障就在眾生這一念心。你一念隨喜眾生的心,隨喜人家善行的心,那你得的是功德,你的心量自然就廣大。所以不要看到人家生活比你好,用的比你好,甚至在事業上、工作上能力比你強,或是書念得比你好,你就心裡很不是滋味,那你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學佛人。現在這裡講,大家聽得是非常有道理,猛點頭,可是當這事情發生在你身上的時候,同樣是你的同學、親戚,甚至是同一家人,即使是一家人,他的收入也會不一樣。當你的晚輩,你的弟弟、妹妹收入高過你的時候,能力高過你的時候,你心裏面嫉妒不嫉妒?如果你生了嫉妒心,那你就造業了。或是你的同學,功課或能力比你強,你就障礙他,在背後說他壞話:「他是會讀書,可是行為不檢點……」,你在背後攻擊別人,那就是自己造業。

你應該要隨喜他,因為第一,他有福報,所以你要隨喜他。第二,你能力不足,你也要隨喜他。怎麼隨喜呢?跟他學。就是現代人講的:學習怎麼成功的方法。不要心裏面嫉妒:「那個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只是運氣好而已」。為什麼他運氣好?是什麼原因呢?這原因你要找出來。當然不是相同的做法都能夠達到同樣的目標,但是你學習的心不要減退,無論在世間法、在佛法上都是如此。在佛法上,佛學造詣有太多人修得比我們好,比我們更高,所以身為佛弟子,都還要再努力向上學習。

在《普賢十願》裡,每一願都是「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願王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所以要隨喜眾生的功德,不能懈怠,這就是隨順佛性的功德,這「隨喜」相當的重要。不光要隨順佛性、隨順法性,要稱性起用,人家有能力超過我們,也都要隨喜,這在世法跟佛法就不再分別了!

如果是壞事當然不能隨喜,你們去讀菩薩戒就知道,對於惡事「自作教他。見作隨喜。」那就有罪報了。那就不叫隨喜功德,而是叫隨喜業障、隨喜罪過。所以,能夠跟佛性相應的才叫作功德,這是佛性無功而用功,無德而立德,所以叫隨喜功德,不是世間有作的。像世間法儒家講的聖人,他雖也是說人人都可以為堯舜,但是這堯舜是造作而來的。佛法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既然講本來,就不帶造作,不是修來的,是你本來就如此,不用刻意造作,這是佛法跟世法不同的地方。同樣都是講眾生都可以成聖成賢,一個是隨順佛心,一個是造作。「造作」,那這個功德是有功用行,不是真正的「無功用道」,這要清楚。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